第 34 章

作品:《穿二代捡漏日常

    贞娘运气还算好,贸然登门,刘氏倒还在家。


    她是刚将郑觅从塾馆接回来。


    见贞娘带着孩子来了,愣了一下,随后将人让进了屋里。


    郑家人口蛮简单,除了刘氏和女儿之外,公婆都在村里生活,这座小院是她成亲时父亲给的陪嫁。


    郑云要在县里读书,小夫妻俩索性搬了过来。


    这一住便是十来年。


    像郑云有不少同窗,在县里没宅子的,便在附近租个屋子,一家人倒也不用分离。


    还可以陪着丈夫在外读书?


    俗称陪读?


    贞娘还是头一次知道有这等好事,她先前还一直琢磨着,赵护不管是过了秋试,还是准备下场会试。


    这期间都得远行,若是过了秋试他就需要去叙州府学读书。


    若是过了会试,起码好几年回不了家,因为他们在京都没钱买宅子。


    贞娘倒不是担心赵护外头吃苦,就是担心他不吃苦,有人照顾他,这不就很糟心了。


    如今听说可以陪读,若名心思就活跃了起来。


    不行,她更得多赚钱了。


    她家相公那么好,会做家务,会做各种好吃的……


    想到此,贞娘原先不好意思开口的事,便给突突了出来,说完她略带紧张地开口,“我就是听我家相公说过几句,然后又听珠姐儿说嫂子偶尔也会给话本画插图,这才冒昧地上门叨扰,咱们这事不着急的,嫂子可以过两日再答应我。”


    刘氏笑道:“我可没赵师弟画得好。”


    她是见过郑云拓回来的赵护画的影壁图的。


    说实话,她第一眼就觉得,那是人间仙境。


    施员外那么少的酬劳得了这么好的影壁,简直捡了个大便宜。


    刘氏边夸赵护的画好,边将自己画过的图拿了出来让贞娘瞧瞧。


    她对赵护这俩公婆的印象极好,尤其是郑云告诉她,赵护只要放假回去,就给妻儿做好吃的,家里的家务全包。


    她本来还笑道:“怎么了,人家告诉你的?越是这样说自己的人,指不定越是什么都不干。”


    结果,她是被啪啪地打脸。


    郑觅跟着父亲去赵家玩了一趟,证明郑云所言不假,赵护不止会烧饭,且烧的非常好吃,女儿这段时间天天念叨着,不知道她爹和赵叔从叙州回来之后,他们能不能去赵家约一次。


    昨日又见识了那几样小食。


    刘氏对这对公婆的印象就更好了。


    今日贞娘突然上门,她还以为有什么事要找她帮忙,谁知是想与她一道赚钱。


    刘氏想要赚钱的心思不比贞娘差。


    郑云这次乡试之后,不管是去叙州府学,还是入京赶考,她都是要跟着去的。


    到那边定是没钱买宅子的,所以,多赚钱没钱儿。


    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贞娘把自己的小团队与刘氏介绍了一下。


    陈大嫂昨日已经见过了,大丫、二丫那日郑觅也见过,年纪不比郑觅大多少,都是性格极好,极稳重的孩子。


    刘氏道:“那明日我与陈娘子走一趟。”


    贞娘感激地连连说好。


    从郑家出来,她又带着孩子去了陈家,这一路赵珠是走走坐坐,好在回来的时候车里没菜了,空间还能再大一些。


    赵珠一路上小嘴就不停,说着郑觅给她看的画。


    “娘,我什么时候也能去塾馆读书呀,觅姐姐的先生教得可好了,不止教她画画,还会教她弹琴。”


    而且塾馆还有其他的同学。


    贞娘道:“等明年开春你就六岁了,到时候再帮你找个塾馆。”


    赵珠略微一算,便乐了起来,“那不到半年了。”


    “是的,在这半年里,你在家里要好好背书,好好练字,争取到时候带你去见先生时,先生提出的问题你都能答出来,这样才能被留下来。”


    听着自家姐姐急着要去上学。


    躺在上铺看风景的赵桐咧咧嘴,傻蛋,上学了你就知道不好玩了。


    有你写不完的作业,读不完的书。


    周测、月考、期中、期末,哎呀,要是成绩不达标,还得经历混合双打。


    赵桐:“……”


    为什么我要有这种不好的回记。


    呔!


    陈大嫂对于这么大一只鸭子飞走了一事,心疼得无法呼吸。


    可也知道贞娘说得都是事实。


    想着明日去铺子与掌柜说一声,把这事给推了,她们继续绣小活儿,就见贞娘带着孩子上门了。


    还告诉她已经找到了画手,让她明日带着人去铺子与掌柜见一面。


    陈大嫂听得晕晕乎乎,直到听到要参与进来的是昨日见过一面的刘氏时,不免有点羡慕,“多读书果然有用。”


    说着揉了揉赵珠的小脑袋,“我和你娘没那样的环境,咱们珠姐儿有福气,定要好好读书才是呀。”


    贞娘推着孩子进了村才猛然想起董氏说今日下午要过来。


    一路飞奔至家里果然瞧见秋家的马车停在门口,车夫说见她不在家,董氏先去赵三爷家里了。


    贞娘回到家没一会,董氏便笑盈盈地过来了。


    果然跟她想的差不多,有人觉得那东西玩物丧志,她家孩子不要。


    有的则觉得不太安全,总之拒绝的理由很齐全。


    最后,秋老太一锤定音,给秋五姑娘做一整套,做为贺礼,再打两个小推车,余下的你们自己想要自己花钱去。


    董氏家的两个孩子那是见识过三轮和两轮的。


    她既然答应了,就得各打一辆。


    木料也不用太好了,直接从赵三爷那里连工带料的做便成,到时候一起给钱就是了。


    赵三爷这段时间也摸出道道来了,他还根据孩子的年纪和体形,把车子做大一些,或做小一些,秋锦七岁了,自行车就比赵珠的要大一个号,她喜欢粉色,赵三爷最后会给她上个粉色,自然上以是要另加钱的。


    董氏随着贞娘在后院转了一圈,颇为羡慕地开口:“真羡慕你们,什么事都能自个儿做主,晚上想吃什么都可以。”


    贞娘笑道:“你们留下吃晚饭吧,我刚好炒个酱,咱们做个麻辣香锅,我家这菜你有想吃的也摘一些回去,我告你怎么做,你改天也能在家里做。”


    董氏:“……”


    这东西我没吃过。


    赵珠给小伙伴秋锦介绍:“这个特别好吃,连我弟弟不爱吃菜,都吃了很多。”


    秋锦道:“我弟弟也不爱吃菜。”


    秋铭举手抗议:“爱吃,爱吃!”


    依旧没牙的赵桐,嗷嗷地握了握小拳头,他也爱吃的,又麻又香又辣,谁不爱呢?


    原以为他爹走了这日子就轻松了。


    不料,他娘把他爹的本事全给学会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