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周王回宫

作品:《穿越成褒姒之后

    []


    “快来人呐!吟风阁走火啦!”


    姒云和嬴子叔刚刚藏身葳蕤如盖的梧桐木,浮尘惊起溶溶月色,各宫各院来不及梳妆打扮,不一时便汇聚吟风阁前。


    素来寥落又清冷的西宫偏院一时间前熙来攘往,人头攒动。吟风阁已多年不见今时之景。


    好在有赢子叔控制火势,火师又到的及时,窗里虽见浓烟滚滚,火势不曾肆虐。


    “咳咳咳!”


    “……此处风大,小心!”


    梧桐树上,姒云轻出一口气,正要问嬴子叔可有法子让召子季将众人引去正堂,余光里倏地映入两道错后的身影。


    举目一看,秋月将两人的脸照得分明,月影昏晦的宫道尽头,太姜和井嬷嬷正碎步而来。


    似乎是事发太过突然,太姜动身匆忙,发丝湿漉仍在滴水,身上披了件中衣,两靥涨出剧烈运动后的绯红。井嬷嬷紧随其后,手里抱着外衣,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太姜,小心脚下!”


    “方才让谁领的人?”太姜依旧步履如飞,沉声道,“褒夫人在何处?”


    井嬷嬷的步子猛地一顿,抬眼看清窗里的滚滚浓烟,脸色霎时惨白。


    意识到什么,她一边搜寻晋国夫人所在,一边压低声音道:“太姜,方才没有注意,但那侍婢瞧着有些脸生。若非我们这边的人,但又能随意出入祠堂和莲池,莫不是……”


    太姜沉下脸色,目光倏地一凛。


    满院月华如水,庄严却斑驳的吟风阁前,闻风而来的宫人大多手提灯笼,三三两两站在一处,或交头接耳,或眉头紧锁,大多惊骇且茫然。


    人群后方不远处,一袭白袍的晋夫人仿若与众人格格不入,不仅站得远,而且一改往日聒噪模样,紧攥着帕子,暗沉的眸子一动不动盯着吟风阁二楼,浓烟飘出之地。


    见惯后宫风雨,加之知晋夫人颇深,见到此情此景,太姜如何能不明白今夜事情的前因后果?


    昔日为“尊位”两字所累,而今好不容易堪破,又见晋夫人落得今日地步依旧执迷不悟,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褒夫人,太姜忽地怒从心起。


    “太姜?”


    “啪!”


    见太姜阔步而来,晋夫人下意识垂下目光,正要屈膝行礼,一道劲风掠过颊边,还没回神,左边脸颊已传来火辣辣的疼。


    晋夫人眸光一滞,似实在不敢相信眼前发生之事,两眼瞪得浑圆,一寸寸、一寸寸抬起头,颤抖的左手轻碰向瞬间肿起的面颊,看向太姜的目光里满是茫然。


    昔日假装有孕都不曾被问责,今日又是为何?


    读出她的疑惑,太姜眼里浮出倦怠,垂睨她许久,冷冷吐出四字:“好自为之!”


    廊下众人早为这不明因由的一出炸开了锅,一时幸灾乐祸者有之,惶惶不安者有之,各色视线各自交错,又不停扫过太姜和晋夫人。


    “这是?!”


    “哐嘡!”


    直到门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声,众人陡然回神,又齐刷刷看向黑黝黝的里间。


    突然想起什么,太姜神色微变,冷冷扫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晋夫人,大步往吟风阁而去。


    众人早按捺不住,争先恐后一拥而上。


    “太姜?”


    “属下见过太姜!”


    吟风阁正堂,几名火师正瞪着地上的物事大眼瞪小眼,余光里瞥见太姜一行入内,忙不迭地整肃易容,敛袂作揖。


    太姜绕过几人,径直走进浮光掠影的堂下,看清地下之物,目光一滞。


    “太姜,小的们方才还议论,虽说天干物燥,可吟风阁素来潮冷,何以突然起火。现下看来,莫不是天火?”


    几名火师面面相觑,又讪讪开口。太姜若无所闻,只举目望向月光潋滟的窗外。


    满树梧桐昭昭,一双不眠鸟不堪尘世之扰,倏地振翅而起,漾起一阵翠波如浪。


    明白了什么,太姜敛下目光,却不动声色。只等众人忍不住好奇,纷纷上前见过那“凭空出现”的鸾凤图纹,她抬起头,淡淡扫过众人或惊骇、或惊喜的目光,沉声道:“来人!快马加鞭通禀岐山,天落鸾凤祥纹,此乃大吉之兆!天佑我大周,万年无疆!”


    后宫之人最擅见风使舵,听清太姜的话,不用旁人指点,金灿灿的鸾凤纹前已跪倒一片。


    “恭贺太姜!恭贺大王!天佑大周!万年无疆!”


    呼喝声渐成声势,数十夜鸟振翅而起,惊起一阵落叶簌簌。


    翩翩夜雨中,只晋国夫人一人捂着肿起的面颊,独立廊下,一动不动,仿若已神游方外。


    **


    三日后,日暮西斜时,前朝去往后宫的路上,夕阳将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大王你有所不知,房中火势原本不大,子叔怕夫人有危险,一脚踹开了窗子。哪知夜风燎原星火,夫人的袖子眨眼少了一半!”


    “那鸾凤祥云纹更是稀奇!属下只离去半刻,带众人回到吟风阁时,堂下不知怎的就多了个鸾凤纹,当真是天降吉兆……”


    听闻宫中夜半走火,周王心急如焚,顾不得皇父再三阻挠,马不停蹄赶了回来。


    中途歇脚之地,无论街坊茶楼,无一例外都在议论西宫流火之事。只是众说纷纭,街边流言已愈传愈悬乎。


    周王实在放心不下,刚回宫便招来召子季细问。


    也不知是顾忌申后还是别有什么因由,召子季越说越激动,也越说越不知所云。


    “褒夫人可有受伤?”周王停下脚步,举目眺望暮色昏沉处。


    他所在的位置正巧是后宫正中的岔道口。


    继续往北是申后所在的中宫,左转朝西是天降吉兆的吟风阁所在,而右转往东则是姒云所在的褒宫。


    “褒夫人?”召子季素来心直口快,也不问弦外之音,坦率道:“初时还不显,第二日开始突然咳嗽不止,嗓子很是喑哑。属下听着,今日还没能痊愈。”


    “大王!”


    周王目光一沉,正要取道褒宫,忽听身后传来申后的声音。


    “大王恕罪!”申后快走两步,一面敛袂福身,一面语速飞快道,“依照大周礼制,祈禳方回,大王应先去西宫拜会太姜才是。”


    周王侧身瞟她一眼,又回眸远眺暮霞似火的西方天幕,余晖晕染之故,他的面容有些模糊不清。


    “既如此,有劳王后去西宫一趟。”


    申后神色一僵,很快敛下眸光:“诺。”


    漫天余晖如灼,秋叶簌簌落,无人知晓昏晦暮色之下,申后满目清寒。


    “大王,魈山那边,夫人找到了证据!”


    褒宫门前,远远见周王和召子季近前,嬴子叔飞身下树,拱拱手,低声回禀道:“他们撤退时不小心落下一柄柳叶刀,正巧被夫人捡到了。”


    “柳叶刀?”周王眉稍微挑,“你是说?”


    嬴子叔轻一颔首:“和昔日夫人所画一模一样。”


    周王举目望向晋国方向,目光倏忽悠远,良久,徐徐吐出三字:“皇父安……”


    京郊御窑虽是为周王锻造礼器之用,周天子却不必事事躬亲,维护御坊等事宜素来由专人负责。


    礼器铸造乃国之大事,大宰皇父只手遮天,自不会将此等重要事务假手于人。


    ——御用礼器之锻造,素来由皇父大公子,皇父安,一人专司。


    昔日柳叶刀的手稿,除却姒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