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府试
作品:《古代被迫发家日常》 《古代被迫发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
因着府试在四月份,祭完祖后没过几日众人便起身去了府城。
唐家在府城有宅子,晚几天去。
秦奋带着小厮,跟着李家一同前往。
一大早出发,两辆马车,一路晃晃悠悠,两天半的时间才到府城。
到宅子的时候已经是午时了,因着提前得了信,看门的夫妻早就将宅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了。
宅子是不大的两进,前院青松带着两个小子住,她和心竹住后院,前后也差不多十个房间呢,还有下人房,够住的。
这次出来带着宋财父子,两个婆子,和清风明月两个丫头。
府城不比小县城,她和心竹身边多带两个人准没错。
简单吃了个午饭众人便回去休息了,坐了两天的马车心竹试着要散架。
三个孩子自知时间紧任务重,自从来了府城也都收起了玩闹的心思,一心在家研学。
趁着这段时间心竹也没闲着,带着青竹逛遍了府城的商业路段。
府城到底是府城,繁华的很,与县里自是不能比的。
逛街少不了的便是买买买了。
府城的首饰铺子自然比县里高级,金银首饰玛瑙宝石镶嵌的步摇,看的姐妹俩眼花缭乱的。
心竹选了套红宝石头面,又选了两套青竹现在就能带的首饰,碎宝石镶嵌的镯子耳坠也都买了两套,两只珍珠步摇,心竹很喜欢这种流苏的步摇,感觉仙气的很。
又在二楼一眼就相中了支芙蓉花簪,中间一点黄宝石点缀,好看的紧。
又挑选了几只样式新颖的银簪,一共花了一百八十两。
青竹心疼的扯着长姐的袖子,心竹看的好笑。
刮了刮小丫头的鼻子,“能花便能赚,不用心疼,小管家婆。”
没几日唐家便也到了,此次府试一同来的是唐天赐的爹,唐家二爷唐山海。
心竹让宋财去找了牙行,她要买铺子。
与唐家人碰头之后心竹便打发宋财去牙行打听东城商业街有没有铺面可买。
也是巧,宋财在门口遇到了送儿子过来的唐二爷,得知李家要买铺面,闲来无事便带着宋财去了相熟的牙人那了。
宋财自是高兴的很,有熟人的地方好办事。
且这唐家在府城也是有些名望的。
第二日宋财赶着马车带心竹姐妹便去了牙行。
符合心竹要求的铺面有两处,都在东城商业区,两处铺面都不大,一间是食肆,相隔不远的另一间是杂货铺。
俱是两层的,有后院,后院两间厢房。
打听了原主人售卖的原因,没什么龌鹾事,心竹便都买下了。
府城的价格比县里要贵上许多。
两处铺子加上手续一共花了八百两整。
租出去的话一年是二十五两到三十两不等,心竹暂时没打算在府城开食肆,便直接托牙行租出去了。
来了有半个月了,心竹花了一千两银子,县里还给宋管家留了一千两银子用来置地,这钱可真不经花。
但是赚钱这事不急,循序渐进,需得慢慢来。
时间过的非快,转眼便是府试。
府试同县试一样,须取具同考者5人互相结为连保,廪生保结手续和县试大体相同。只是在府试时,除了原有的一名认保廪生外,还要添派一名廪生作保,称为“派保”。
书院里今年过了县试的学生正好五名,倒是不用再找了。
作保的廪生是前两届书院的学生,书院都已经给找好了,交钱便成。
府试共三场,录取后就可应院试。
不用住在考场,每天归家,还有休息的时间。
院试考不考任考生自便。
考试终结后,录取第一名的称为“府案首”。府试通过后,应考者便取得了“童生”资格,接着由府(直隶州、厅)把录取的童生名册呈送学院,参与考试,称为“院试”。
葛青山便是可直接考院试,院试前二三十名才又资格成为一名生员,也就是秀才,可以见官不跪,也有资格进入官学读书,最重要的一点,秀才身份免部分徭役,名下四十亩田免收赋税。
若是院试的前十名,便是禀生,不光有这些福利,朝廷每月还发米发粮一年还有四两银子,光是每年县试府试作保这一样,每年的收入就颇为客观。
青松看着心痒痒,他要沉得住气,明年,明年一定给考个禀生回来。
其实心竹是想青松十五岁再下场的,十四岁太小。
两天的时间过的飞快,但等待结果总是煎熬的。
心竹看青松还算沉得住气,还会和唐天赐秦奋打趣玩闹,心竹也就放下了心来。
心竹每天变着法的给几人做好吃的补充营养。
叹口气,亏得她手艺好,几个小子却没一个胖的,失败。
贴榜那天照例是一群人早早的守在门外。
不出意外的,秦奋不在榜。
他本就是末了,贴着沿上的,好在他看的开,并不在意,只说自己明年继续努力。
一共取了五十人,青松在十五名,唐天赐十八。
两人的名次算是不错。
有了童生身份,算是勉强踏入了科举考试的门槛。
书院的另两位同窗也有一位上榜,成绩在三十一名。
今年书院一共考上三位童生,年纪最大的十六,最小的唐天赐才十二,已经是几年来最好的成绩了。
去年也只有葛青山一个童生,县里并没有人考中秀才,一个县每年考上秀才举人,都是要算到县令功绩里的。可想而知科举之路的艰难了。
接下来便是院试,新考取的三位小童生俱是不打算参加的,他们的水平还达不到,很有自知之明。
值得一提的是府试的第一名是直接录取为秀才的,还是禀生,不用参加院试,令人艳羡。
青松十三岁,明年也是不打算参加院试的,准备后年下场。
葛青山三年孝期已过,准备到时同青松一同下场。
面对寡母长嫂,他甚至有些着急了。
幸好心竹的建议很有效,张氏的豆花铺子每月也有二三两的盈余了。
虽然不多,但是已经很好了。
日子过的很快,又是一年盛夏。
心竹确实有心想帮葛家一把,青松正好休沐在家,闲来无事心竹同青松一起去了张氏的铺子。
已经过了午时,食客并不多了。张氏葛母在收拾桌椅,葛青山在后院劈柴,四岁的侄儿在一旁安静的玩耍。
看到心竹,张氏葛母忙放下手上的活计将人迎了进去。
心竹今天自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