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不错过任何一处,她可能出现的地方……

作品:《前夫你不冤

    《前夫你不冤》全本免费阅读 []


    看那姑娘一脸娇羞的样子,就知道,她默认了顾瑶的建议。


    而后,顾瑶快人快语道:“那你取下你头上的发饰,把我这件粗布袄子套在你身上。”


    顾瑶从罗氏身边,拿出一件粗布长袄,扔给那姑娘。


    那姑娘有些嫌弃,又不好明说。


    扭捏着不愿穿。


    “你想天天见到俏郎君大夫,最合情合理的办法,就是暂时成为我的家人。”


    “我娘的病,不是一两日能治好的。我天天来此,你才有正当的理由,日日来见他。”


    那姑娘听了恍然大悟,眉眼弯弯,却还是磨磨蹭蹭不愿换。


    顾瑶只好把她观察到的情况,一一道出。


    “你看他,扶老弱病人时,不见一点烦躁。这样的病人,每日得扶多少个,对弱者有怜悯心的人,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


    “不得不说,你看男人的眼光,好过我千百倍。”


    “想要一个男子对你用心,第一步就是怜惜。再看你穿得珠光宝气,谁会对一身华服的姑娘产生怜惜,只会产生隔阂。”


    顾瑶先是对那姑娘一顿夸,而后又是靠歪理说服。


    那姑娘心情一好,思忖片刻,随即照做。


    两个丫头,劝阻半天也无用。


    这时,队伍也刚好轮到罗氏,车夫把车赶到大夫面前。


    好在这位俊俏郎君,没像别的大夫那般,一来就说些丧气话,而是很确定地给出了诊治办法。


    “我施针祛除她脑中的淤血,再配以汤药治疗,病症会慢慢减轻。”


    这句话,无疑让顾瑶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又激动问道:“大夫,那我娘何时能醒过来。”


    大夫不急不慢,回道:“不间断,两年之内,便能有明显的好转。”


    “多谢大夫,多谢大夫,每日我必定会送我娘来此处。”


    一激动,差点忘记了,自己答应那姑娘的事。


    顾瑶拉过,身边面红耳赤的姑娘,突兀地介绍起来。


    “大夫,这是我小妹。她说你是神医,起初我不信,看来真是如此。”


    这场有目的性的结亲场面,只有顾瑶一人专心投入。


    顾瑶又把娇羞的姑娘,往大夫跟前推了推,鼓励道。“小妹,还不快谢谢大夫!”


    “多谢大夫!”声音甜美动听,


    别的郎君听后,只怕早扛不住了。


    而那大夫只是下意识地抬眸,看了那姑娘一眼。


    仅仅一眼,就让姑娘,心里乐开了花。


    她天天来这里,只为看一眼这大夫。


    自己和两丫头又不敢装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病人,从她眼前过去,干着急。


    今日不但能说上话,还能靠他那么近。


    大夫替罗氏施针时,顾瑶也歇了别的心思,专心看着大夫诊治。


    虽然她看不懂,可全部注意力,都在了那大夫的针上。


    恨不得自己娘,马上能睁开眼,和自己说一句话。


    多日的担心,今日终是看到了曙光。


    突然从话痨变哑巴,那大夫有些不适应,取针后,忍不住看了顾瑶一眼。


    这才注意到她隆起的小腹。


    医者仁心,忍不住问道:“你家其他人了?”


    “啊?没……”顾瑶被问得一愣,差点把实情道出口。


    随之看到一旁,两眼期待的姑娘,马上改口:“我爹爹得了咳喘病,走多了,都缓不过气。家中只有我和小妹。”


    “小妹年纪又小,力气不大,她一人又不能照顾我娘,我们每次出来都得雇车夫帮忙。”


    大夫像是求证似的又看了一眼那姑娘,沉默一息说道:“既然如此,你们不用到此处来。给我个住址,我每日收诊后大概在酉时,就上门来为你母亲施针。”


    顾瑶微微张着嘴,愣了好一会,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不确定道:“大夫,我们没那么多银子。”


    “每次五文钱,拿不出来,可以先欠着。”


    在永州城上门看病的大夫,最便宜也得二十文,他竟只收五文,还能欠着。


    顾瑶这一路奔波,身边除了自己爹爹,再也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


    谁承想,竟然会是一个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为自己设身处地着想。


    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泪。


    从医馆出来后,那位姑娘神色雀跃,也跟着顾瑶去了一趟,她们如今的院子。


    看着简陋的别院,提议要为她们重新买间院子。


    顾瑶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她要的不是银子。


    姑娘走时,顾瑶看着接她马车上的标识,不是商号,而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徽章。


    心中猜测,今日结识的这位姑娘,很有可能是官家的贵女。


    那就更合她意了。


    这些都是,她从方既毓书房中的一本杂记上了看到的。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腊月底,元正临尽。


    天气越来越冷,长安城也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


    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街衢巷口的路人们,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里采买。


    平日连个肉饼都舍不得买,过元正就算掏出老本,也要办得风风光光。


    皇城附近崇兴坊的方府也是如此,


    腊月二十八这日,徐氏已命人采买好了,府上的年货。


    二十九这日,府里换上了喜气的灯笼,各个主院,偏院都是焕然一新,就等腊月三十,元正晚上点红烛。


    万春堂里也是一派浓重,唯独徐氏的脸上不见半点笑容。


    大房老爷方怀之,午时就下了衙,从今日开始,全朝休沐半月。


    他也可以好好享享清福了,心情愉悦。


    一进万春堂,就见徐氏命人摆好了膳食。


    夫妇俩落座后,方怀之兴致高涨,“夫人,听说府上的事也忙得差不多了,今日就陪为夫小酌几杯如何?”


    “老爷,你自己喝吧,妾身可没这心情。”徐氏为自己夫君一面倒酒,一面不悦地直接拒绝。


    “怎么就没心情了,不是同你说了吗,毓儿出长安,是为了办公务。”


    徐氏不满道:“什么公务神神秘秘的,我都不能说,非要过元正办。云儿在西洲边境回不来,毓儿今年好不容易回到我们身边,却又让他去办公务。”


    “我的两个孩儿,都不在我身边,我如何能有好心情。”


    徐氏平常在下人们和晚辈面前,都是一副正言厉色的样子,也只有在自己夫君面前,才会真情流露。


    方怀之从怀中掏出一支玉簪,笑道:“好了夫人,看在为夫为你准备的礼上,你就高兴高兴,最多半月,毓儿就能回来。”


    徐氏愣了愣,有些不愿接,


    方怀之又补充道:“特意为你一人备的。”


    元正这一日,人人沉浸在欢快的节日里。


    方既毓却带着章德帝的心腹们,手持章德帝的令牌,奔赴在各大盐场和各处盐运司。


    各盐运司衙门,元正期间值守的官员,都是些官品低微,没什么权力的小官。


    哪见过这阵仗,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