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三章重逢

作品:《前夫你不冤

    《前夫你不冤》全本免费阅读 []


    半月后方既毓终于上朝,萧党一派自不会轻饶他。


    早朝上,正准备群起而攻之时。


    皇上却先一步颁发了,册立三皇子继宣为东宫太子的圣旨。


    并宣称钦天监已选好了黄道吉日,十日后举行册立大典。


    御前公公刚宣完圣旨,章德帝神态威严庄重,声音洪亮说道:“诸位爱卿,朕一时繁忙差点忘记了大事。还是昨日中书舍人,方大人来宫中提醒朕,并起草的圣旨,是朕怠慢了皇儿。”


    “为此,从今日开始,三皇子继宣,并可先行搬至东宫入住。”


    “对于此事,各位爱卿可有其他异议。”


    方怀之最先出列附议,“臣无异议,皇上英明。三皇子身份显赫,品德端方,能继承大统,实乃我大魏之幸,万民之福。”


    方怀之最先出声祝贺,给足了萧党台阶。


    随后太乙大殿中,此起彼伏的恭贺声,让萧鸣鹤彻底失去了,讨伐方既毓的先机。


    三皇子能顺利成为太子,也算是稳住了萧鸣鹤。他也少了许多麻烦,不用大动干戈,再去寻一人来谋划。


    和他私库受损一事相比,此事才是大事。


    心中也明白,自己以后的大计中,方既毓便是他不能忽视的强劲对手。


    他从没在意过,龙椅上的天子,但如今天子手上却多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刃,他不得不防。


    方既毓打了他一巴掌,再喂他一颗糖吃,喂糖的时候,萧鸣鹤又不得不张嘴。


    看着是小孩把戏,他却能用得炉火纯青。


    早朝后,群官们也陆续退出大殿。


    方既毓一转身,就迎上了对面几步之遥的一抹幽光。


    他却并未表露丝毫慌张,而是对萧鸣鹤回一颔首礼。


    看得萧鸣鹤更加火大,看着斯斯文文,手段却丝毫不亚于他这个老狐狸。


    萧丞相冷哼一声,冷漠离去。


    方既毓回官署区忙完公务,午膳后就提前回了府邸,他牵挂着自己大哥在西洲的境况。


    他师傅和闵太医,到西洲也有几日了。


    方既毓估计,西洲的信件也快到了。


    回府后,他先去了母亲的万春堂。


    这几日徐氏积忧成疾,府上的事也是由三房戚氏在打理。


    见徐氏才短短几日,就消瘦了不少。


    方既毓心下担忧,耐心劝导一番,徐氏才愿喝药。


    方既姗这几日也规矩了不少,整日留在自己母亲身边,照顾她。不像往日,成天和府上的其他姑娘们往外跑。


    回到应书堂,


    没等来西洲的信件,却等到了牧屿回府。


    “二爷,属下终于找到了顾娘子的住处。”


    方既毓从书案后绕了出来,幽深的眼眸瞬间一亮,忙问道:“在何处?”


    “在城外青石巷。”


    方既毓的呼吸一下急促起来,脸上神色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可还好?”


    牧屿脸上神色一黯,如实说道:“回二爷,等属下赶到时,顾娘子一家人都不知去了何处?”


    “属下进院一看,屋中凌乱不堪,像是遭了贼人,属下……”


    方既毓脸上闪过一计厉色,语气加重了不少,“我只想知道,她此刻人在何处?”


    “属下也不知,周围有人看到她,当日上一辆华丽的驷马车,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方既毓神色忽明忽暗,半天后幽幽说道:“她到长安才短短二三月,不可能这么快就结识到皇宫的人,定是你追查有误。”


    “可那户人家,和顾娘子的情况太像了。都是从永州来的,母亲昏睡不醒,父亲有严重的咳喘病。”


    “还有,二爷,你再看看这个桃木簪子,可是顾娘子的。”


    方既毓几乎是从牧屿手上抢过去的,这木簪子他再熟悉不过了。


    簪头上刻着顾瑶的属相戌狗。


    随后方既毓快速回到博古架旁,从一个紫檀木的小匣中,拿出另一支桃木簪子。


    簪头上刻的是他的属相寅虎。


    他记得,这是两人刚成婚时,顾瑶刻的。


    方既毓历来讲究,不愿穿戴太过廉价的东西。


    一直放着,不愿佩戴。


    那时他也无心去研究,顾瑶背后对他的情义。


    此时知道,也是追悔莫及。


    这是半年多来,自两人分开后,他还是一次接触到顾瑶的东西。


    方既毓小心翼翼抚摸着两支木簪,眼眶一热。


    而后心头又闪过尖锐的慌乱,心神不定地在屋中来回踱步。


    失去了往日的镇定自若。


    让牧屿也越发不安起来,他很少看到方既毓有如此无措的时候,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二爷,听说后宫又进了几位妃子,会不会……”


    方既毓听到牧屿刺耳地猜测,马上呵停,“住嘴!”


    牧屿被吼得一愣,不敢再妄自多言。


    方既毓嘴上虽说不信,心却早已乱了,他吩咐道:“你即刻联络上宫中的人,我一定要知道,是何人带走了她。”


    “再派人,守在青石巷院子周边。”


    “是。”


    申时十分,方既毓没等来宫中消息。


    却等来子风一脸沉痛的样子。


    他红着眼眶,一膝跪在方既毓跟前,哭道:“二爷,大爷没了!”


    方既毓脑子一片空白,石化当场。


    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往万春堂赶。


    才到万春堂门口,就听到屋内,自己母亲肝肠寸断的哭声。


    “我的儿呀,我的儿呀,方怀之你还我大郎。都是你,都是你。”


    当年方既云考武官时,徐氏极力反对,是方怀之极力支持。


    后来方既云去边关驻守时,徐氏依然不答应,父子俩就各种软磨硬泡。


    徐氏最终磨不过他们,只能点头同意。


    方既毓再也无力踏进去一步,他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蜷缩在墙角无声地呜咽着。


    几房老爷和夫人都伫立在院中,人人红着眼眶,也不敢进屋去劝。


    这种痛苦,为人父母的都明白,哭出来或许还好些。


    只有二老爷方怀忠,怕他大哥再出意外,推门而入。


    屋中的方怀之任由徐氏打骂,闷不吭声,好似只剩下了一个没有灵活的躯壳。


    方既姗哭成了泪水,又劝解不了徐氏。


    去找自己二哥,发现人也不知去了何处?


    方怀忠一脸悲伤,他稳稳地挡在方怀之跟前,替他大哥挡了不少拳头。


    “大嫂,我求求你了,别再打我大哥了。云儿出了事,他心中的痛苦不比你少。”


    “你还能发泄在他身上,他该找何人发泄呀,你就饶了他吧。”


    “那谁还我云儿的命呀,他才刚过而立之年呀,老天爷呀,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吧。”


    方老太爷,久久驻足在万春堂院外。


    老泪纵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犹如锥心。


    但事已发生,总要有人担起这个担子。


    目前最重要的事,便是接方既云的尸骨回长安安葬。


    方老爷子,忍着悲痛,哽咽吩咐道:“去把毓儿找来。”


    “回老太爷,刚刚三姑娘的人,把府上找了一圈都不见二爷。”


    老太爷想了想,拄着拐杖向偏院走去。


    终于在后院的果林旁边,看到了方既毓孤单的身影。


    “毓儿,如今不是伤心的时候。你母亲和你父亲受此打击,也无心再操持任何事。”


    “你得把这重担挑起来,去西洲把你……大哥带回来吧,让……他入土为安。”老太爷揩了一把泪,对方既毓交代道。


    方既毓背向着方老太爷,颔首回应,他眼睛红肿,有些不愿见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