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汉朝那些事儿》

作品:《一开始,我只想当个好编剧

    “是啊。”沈梦林点头:“给那些影视剧编剧当写手,只能拿那点润笔费,是你们这些关系户的最佳出路,这样你们时候一到就能龙飞九天。但我不行啊,我要不尽快出头,只能混迹于一个个的小公司当编剧助理,被人剥削十几年,连署名权都没有。”


    哥仨互相看了看,明白他的意思。


    他们仨有背景,慢慢的能熬出头,他一個素人,没有背景,仅靠哥几个,最多保证能吃饱饭。


    所以老四沈梦林不想走寻常路。


    问题是,你写作天分有多大,你心里没数吗?


    你要是真的写得好,高中时期就能出名,就像韩含、郭小四那样,随便一本书销量几十万册。


    还用等到你进中戏再展现出来?


    “那你写的是什么?”老大张建问道。


    “我打算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科普一下汉朝历史,名字先暂时叫做《汉朝那些事儿》,我打算一开始就颠覆普罗大众的认知,汉高祖刘邦是秦汉时期最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除了面对项羽韩信有点不自信,对付其他诸侯反贼都是碾压局。相比之下,项羽就是一个大屠夫,你们说我这种基调能不能吸引人?”


    “妙啊!”二哥王伟眼前一亮:‘大家都认为刘邦是个大流氓,项羽是大英雄,你要是能有颠覆性写法,肯定受欢迎。’


    “但是有问题啊。”张建皱眉道:“你发表在哪家报刊?”


    “我不打算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我先发在天涯论坛上。要是的观众多了,说不定有出版商找到我。”


    三兄弟面面相觑,不过转念一想,韩含、小四他们不都是先出名,再出版吗?


    只不过他们走的是新概念大赛出的名。


    他们班的韩文,就是如此。


    刘海龙道:“那你先写吧,我们先自己商量了。”


    “行,我知道三位哥哥肯定能发财。”沈梦林点头。


    哥仨就着剧本沟通,沈梦林写下了《汉朝那些事儿》的开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刘邦”


    “别名(字):季。”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族”


    “学历:小学肄业,后来自学过。”


    “职业:皇帝。”


    “成分:魏国贵族之后,但是到了父辈一代已经是务农的平民。”


    “生卒年: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红色”


    “社会关系:”


    “父亲:刘瑞,字执嘉,农民”


    “母亲:刘媪(不过名字有争议)”


    “名言:嗟乎!大丈夫当如是!”


    “主要经历:”


    “……”


    没错,他是打算用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写汉朝的故事。


    资料来源嘛,学校图书馆里有。


    只是用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描写汉朝的历史而已。


    其实无论是汉朝历史还是明朝历史都是很精彩的。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很好看,能让人轻松中了解历史。


    就这样,当宿舍的哥仨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沈梦林将《汉朝那些事儿》慢慢写出来。


    每写完两千字,就修改整理一番,去网吧登录天涯社区,随便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南江雨春”的名字,把《汉朝那些事儿》发表在“关天茶社”论坛上。


    此时的天涯社区已经成立三年,历经坎坷动荡,渐渐成为国内知名论坛。


    到了今年,斑竹王怡在关天茶舍发表大作《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一)》,引起众多网友的跟帖,影响极大,天涯论坛自然也名震天下。


    所以《汉朝那些事儿》一经上传,立刻引发海量网友跟帖。


    ……


    其实有记忆加持,沈梦林在写书方面并没有消耗太多精力。


    因为忙碌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戏文系课程设计写作、剧本创作,各种理论知识,所以课程很多,老师也布置了很多种书本要读


    都是艺术、戏剧相关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几十本。


    全都要记下来。


    这难不倒沈梦林。


    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能应付的了,所以他一边认真的学习,一边认真的书写。


    等到元旦的时候,《汉朝那些事儿》已经写了40万字,基本完成了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的篇章。


    3个月时间,点击率高达20万,最近一个月日点击率达到1万,连上几次天涯热贴,被天涯论坛几次置顶,多次被推荐到头条栏目,网友留言、跟帖高达上万条。


    所以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这天有个叫沈浩波的商人来拜访他。


    沈梦林听说过这个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商。


    不过现在是2002年,他应该还没搞图书运作才是。


    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这是来自后世的记忆。


    其实要不是他原时空出版了《明朝那些事儿》,沈梦林也不可能知道他。


    沈梦林不知道的是,这个沈浩波很牛逼,他不但出版了《明朝那些事儿》,还出版了《草样年华》、《诛仙》、《盗墓笔记》。


    这四本随便押中一本,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比起靠着韩含起家的路金波而言,这个沈浩波眼光更精准一些。


    两人约在中戏附近的一座咖啡厅。


    临窗而坐,能看到学校门口停着的一辆又一辆的豪车。


    沈浩波言简意赅,说自己已经成立了图书运营公司,想拿下《汉朝那些事儿》的出版权。


    沈梦林不置可否。


    因为沈浩波不是第一个联系他的出版商,已经有好几家知名出版社联系他了,这里面甚至有三联出版社。


    虽说沈梦林属于新人作家,但架不住作品火啊。


    所以这几个出版社给的条件还算不错。


    只是沈梦林还没有立刻答应。


    所以,沈梦林凭什么要把《汉朝那些事儿》的出版权交给沈浩波?


    沈浩波只是说了一下目的,然后就拉着沈梦林一起吃饭,聊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以前写诗,根本养不活自己…听一个前辈说做图书有钱可赚!然后我就下海了……”


    沈梦林点头。


    他上的是乡镇高中,当时班里有几个家境不错的学生附庸风雅,加入贝塔斯曼书友会,每个月都得花钱买什么书。


    连乡镇高中都影响到了,不得不说那个时代是书业出版的黄金时代。


    “我来拜访你之前,已经想好了怎么宣传这本书。”


    “怎么宣传?”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