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272 国营农场 农场的转型
作品:《重回七零当厂长》 这话让南雁挨了一记白眼, “胡说什么。”
认亲这事大家喜闻乐见。
然而罗成新还知道些别人不知道的……
比如孩子的年龄问题。
当然人家里一团和睦,他们这些外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他可不是那种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
这种荒唐事可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我看沧城那边的蔬菜大棚种的不错,我想回头能不能把京郊的农场盘下来, 回头搞一搞蔬菜大棚。”
京郊农场。
这就说来话长了。
得从知青回城说起。
知青回城后, 原本红红火火的农场冷清了不少。
要知道,农场可是接收知青的重点单位。
全国各地的农场情况还不一样,有的是农业为主,兼顾畜牧养殖,有的是工农业并振, 农场这个主营业务倒不如工业做得好。
还有的,则是单纯的搞农业生产。
国营性质的缘故,好与坏都饿不着农场的人。
有用心经营的, 也有不把农场经营放在心里的。
典型的时代背景下的国企缩影。
农场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南雁略微知道但也没多想,毕竟她忙自家的事情就够折腾了。
老领导这么一说, 南雁嗅觉又敏锐起来, “您这是要丰富退休后生活?”
想要丰富生活, 哪用得着去农场折腾。
南雁觉得不太对, 肯定有什么事情被自己忽略了。
什么事呢?
农场经营需要人,即便是有机械化作业也需要人手, 当然不需要特别多就是了。
如果是改种蔬菜大棚, 那还得需要技术。
技术性人才?
这个什么时候都缺。
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人。
南雁琢磨了下这个词, 觉得这事可能跟人有关。
是让退休后的老干部们发挥余热, 寻找新的战场别再有事没事去原单位彰显权威, 还是……
另有安排?
南雁又卡在了新的环节上。
“最近有关注海湾那边的战况?”
这话问的南雁一愣,脑子里电闪雷鸣捕捉到什么,但光速太快她没捉住!
“有关注着, 不是去年开始,局势就转换过来了吗?”南雁说这话时带着几分笑,曾经气势汹汹的战争发起者,如今开始挨打。
但战场上的事,可真说不准。
毕竟之前伊朗还只能被动防守呢。
“难道伊朗这边进攻不利?”
南雁到底不是部队出身,看新闻也只是大致扫一眼,不会组织参谋们开会,给自己分析情况想法子。
别影响到她的生意就好。
事实上,南雁这边还真没少发战争财。
连带着军区也都赚了不少。
毕竟军需补给那是必需品,和子弹一样不可或缺。
关系钱的事情南雁还挺关心,“还是有其他情况?”
“现代化战争啊。”罗成新也没指望这个连民兵都没当过的女青年能够对战场侃侃而谈,他没再卖关子,“现代化战争,和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不一样了。”
这话南雁要是再不懂,那就是傻子!
四十多年前的精兵简政啊。
只不过当初精简的是脱产人员,而现在则是要……
裁军。
浩浩荡荡的百万大裁军。
裁下来的战士去哪里?
如何安置。
前面有返城的知青还没能安顿好,现在又来了这不下百万的退伍军人。
南雁倒吸了一口气,“您是想摸索出路子,来安顿他们?定下来了吗?”
“还没,但军委没少开会,大概已经在商定流程了。”
老领导比南雁想的还要周到,他这是在未雨绸缪。
然而农场又能容纳下多少人呢。
“我这一把年纪了,能做的非常有限,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罗成新也知道,在数以几十万百万计的量前,自己能做的极为有限。
但总得做点什么。
“那这农场能盘下来?”
国营农场,盘下来不容易吧。
“京郊有一家经营的不太好,我寻思着回头跟上面打个报告,看能不能接手。”
“哪个呀?”
南雁问的十分细致,甚至还找出地图来研究。
京郊农场嘛,距离得用一个远字来形容。
靠近铁路线,交通也还算便利。
南雁找来了这边农场的相关资料。
李朝阳十分雀跃,“领导,你打算在这边农场种水果吗?”
南雁:“……”大意了,忘了身边有个馋猫。
“不是。”
不过倒是可以考虑下种植水果的事情。
水果种植加工生产罐头,这需要的工人多,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
种植水果的话……
南雁打电话找自家徒弟。
郭凯旋就是搞农业种植这块的,他应该有点经验。
冷不丁的接到南雁的电话,郭凯旋吓了一跳。
他还以为是南雁着急想要吃樱桃呢。
“常见水果种植自然没问题,桃李杏苹果都可以。”
“黄桃什么的呢?”
“黄桃也行,不过现在的品种品质稍微差了点,农科院那边似乎有这方面的研究……”
郭凯旋的研究侧重点是育种,和果树还有点距离。
要不是之前南雁问她樱桃种植的事情,他大概都不会跟果树栽培有牵扯。
南雁又细细问了几句,这才去农科院那边打听。
倒是把农科院这边吓了一跳——
他们这就是搞种植的,跟电子工业没啥关系吧?
果蔬粮食没办法发射信号啊。
首都领导多如牛毛,但南雁的名号算是格外响亮的那种。
一番交谈下来,农科院这边十分热衷帮忙。
反正行不行的有这位高部长兜底,他们只需要提供技术和果苗就行,何乐而不为呢。
多一些观察对象,总是好的。
农科院的人十分热情,连带着如何种植,如何管理都给了资料。
接连忙活两天,南雁把这事办好,吩咐胡主任把资料什么的亲自送到罗成新那里去。
胡主任不明所以,抱着资料过去后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一时间门情绪格外复杂。
按理说,自己是罗部一手栽培出来的人。
然而这事情他不知情也没帮上半点忙,倒是高部长忙前忙后的折腾。
说不心虚是假的。
看着沉默不语的老领导,胡主任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其实他还挺能说的。
“辛苦你特意跑这一趟。”
“应该的,您往后要是有什么吩咐,尽管跟我说就是。”
他不傻,就送资料这事随便找个人就行,实在不放心身边三个秘书哪个不能用?
非要自己跑这一趟什么意思,还不是怕老领导退休后说话没人听手边没什么人能用,让自己来打这个下手。
不得不说这位领导考虑是真周到,事无巨细的安排下来,也不枉费老领导对她的爱护。
“知道了,去忙你的吧。”罗成新挥了挥手,看着那厚厚的资料,他又想起了什么,“你们部长,跟你谈过工作的事吗?”
“每周部里都会有例会,如果部长在的话,会前会后都会问我一些事情。”
但再具体的涉及到个人的事,没说过。
如果罗部问的是这个的话。
罗成新挥了挥手,“去吧。”
胡主任还有些没搞清楚老领导的用意,但也没在这里久留。
毕竟部里还有不少工作要忙活。
事实上不止部里,因为领导安排的缘故,胡主任也跟京郊的这个农场挂了钩。
农场那几乎停滞的工业生产要转型,转型方向倒是很明确——
家具厂和胶花生产。
胶花生产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可以去陵县那边借鉴经验。
而且陵县也十分配合,下半年陆陆续续来了三拨人指导工厂建设工作。
到84年的时候工厂建设进入尾声后,又派人过来指导工人生产培训,从建设到生产一把包。
至于家具厂,胡主任原本还以为请木匠师傅来带学徒,没想到这师傅是有,但是个画家。
林蔚来家具厂这边做生产指导。
她经常跑国外参加画展和艺术展,更了解外国人的偏好。
以中间门人的身份帮忙接了不少定制家具订单。
虽说农场这边没断了进项,但胡主任粗粗估算了下,84年还是亏损。
也不知道今年能怎么样。
说起来这桃树,今年好像也该结果了。
就是头一年结果,怕都是小果子青涩的不能吃。
他笑着看向窗外,等过些天去那边走一趟看看,指不定还能赶上落英缤纷呢。
“主任。”
胡主任回过神来,“部长回来了?”
“说是要在芜湖那边多耽误一天,不过林秘书已经先回来了。”
领导身边的大秘,跟随多年,她的提前回来怎么看都透着点非同寻常。
安排去接人,胡主任掐着点过去。
秘书间门里正热闹着,林辰正在跟工程司的陈向前说话,“……那可真是好消息,之前接到电话还以为是假的呢。”
“假的真不了,我哪敢糊弄咱们高部?”
胡主任好奇,但也没仔细问,“林辰刚回来就这么忙啊,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
“麻烦胡主任您亲自跑一趟,领导还交代我说回来后务必要去找您呢。”
“有什么安排?”
陈向前很是识趣的离开。
林辰没卖关子,“军工司那边说最近可能有动作,这事你听说了吧?”
“听了一点,不过这跟咱们部关系不大。”
“怎么不大,之前成立电子对抗部队,抽调了咱们的人去培训。这次不正好还人给咱们吗?”
胡主任哭笑不得,“这不是一回事啊。”
抽调走的是精英,还回来的……可不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