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可敢去西域一游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全本免费阅读


    搬到别庄后,李玄霸整个人都松快许多。


    李世民最初唉声叹气,念叨想娘娘想耶耶。不出一月,他就感受到了没有父母管的快乐,不再提起父母。


    至于李智云,那就更开心了。


    他因和李元吉年龄相近,做什么都和李元吉在一起。平时他对李元吉多番忍让,早就忘记当个顽皮孩子该是什么模样。


    李智云很想念当初才三四岁时,自己和李元吉分开教养的时候。


    现在虽然他多了很多功课,但只要不看到李元吉,他就很快乐。


    而且他每旬都能回家,也不是很想念父母。


    现在这兄弟三人就像是住校的中小学生,还是每隔一周半就能回家那种,确实很难太想念父母。


    有了宽敞的庄子,李世民终于能把朋友们都唤到家中游玩。


    他们从吟诗作对,到入山林狩猎,玩开心了还去抢庄子中农夫的活干,一边拔草浇水,一边念着陶渊明的《饮酒》。


    念着念着,不知道谁起了个调,这群明朗的青年少年们从吟诗变成了大合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玄霸经不起太阳毒晒,别人种田,他躲在树荫下偷懒。


    李世民给李玄霸搬了把琴来。偷懒可以,背景音乐就由李玄霸负责了。


    李玄霸无语。


    不愧是载歌载舞的大隋唐,连种个田都要自带背景音乐是吗?


    李智云年纪小拔了一会儿L草,气喘吁吁地坐在三哥身边,拿起小鼓,帮三哥伴奏。


    李玄霸面无表情地拨弄琴弦,李智云傻笑着击打手鼓,李世民领着一群年龄比他大的朋友们高唱《饮酒》。


    一曲作罢,李世民意犹未尽。


    “阿玄,琴的声音太慢了,换这个!”李世民让仆人抱来了琵琶。


    李玄霸:“……”真是够了!


    李玄霸铁青着脸,调好了琵琶的音,瓮声瓮气道:“弹什么?”


    李世民手舞足蹈:“破阵乐!”


    现在虽然没有《秦王破阵乐》,但军队出征的时候都会演奏“破阵乐”。“破阵乐”类似于一种音乐主题。李世民和李玄霸能熟练演奏琵琶后,老师教导的最多的乐曲就是破阵乐。


    李玄霸叹气:“你种个田和打仗似的……行。”


    所以为什么隋唐的勋贵子弟还要学琵琶啊!


    李玄霸横抱着琵琶,跷着二郎腿,运指如飞。


    李智云一手手鼓一手手铃,手铃击打手鼓,“锵锵咚咚”“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李世民撸起袖子:“小的们,努力干啊!”


    杜如晦笑着踹了李世民屁股一脚,差点把李世民踹进田地里:“谁是小的们?你才


    是最小的!”


    李世民揉了揉屁股,嬉皮笑脸道:“兄弟们,努力干!”


    与李世民关系没有太紧密,只是因为李玄霸和李世民受杨广喜爱,所以被家人逼着来“陪孩童玩耍”的洛阳勋贵子弟们都不由笑出了声。


    “战乐都奏响了,还不快冲!”


    一群年轻人冲进了田地里。


    农夫们看得心惊胆战。


    快丰收了,你们可不要乱来啊!


    李玄霸板着脸使劲拨弄琵琶,手指快得起了残影,用乐声宣泄心里的郁闷。


    要是谁弄坏了田地,他就压着二哥去耕地补回来。


    谁让二哥带头乱来?


    非常幸运,这群没吃过苦的纨绔子弟们虽然没种过田,但都侍弄过花草。只是除草浇水的事,他们都做得有模有样。


    虽然是一时兴起,但看着快丰收的麦田,他们兴奋不已,好像这块田地从头到尾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似的。


    “李二,等丰收的时候再邀我们来,我们自己收割。”一位勋贵子弟道。


    李世民笑道:“好。我们再试试能不能自己磨麦子,做点心,举办个宴会。”


    李玄霸阴阳怪气:“你是不是还要从现在开始养鸡养鸭啊?到时候要不要再举办个钓鱼会或者狩猎会啊?”


    李世民对弟弟竖起大拇指:“有道理,准了。钓鱼狩猎交给我,养鸡养鸭交给你和小五。”


    李智云拍着胸脯道:“好!交给我和三兄!”


    李玄霸扶额:“小五啊,你不用帮我也答应了。”


    众人皆笑不可抑。


    李世民笑嘻嘻地拍着李玄霸的肩膀道:“阿玄,你自己的提议,必须自己负责。哥哥相信你。”


    李玄霸琢磨着,是不是又该给二哥一点教训了。二哥搬到别庄之后,真是浪到飞起啊。


    于是在送别宾客后,李玄霸对二哥发起了夺命三连:“二哥,功课做完了吗?交功课的时间快到了。你不会再想挨老师一次戒尺吧?”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消失,整个人就像是褪色了一样。


    单纯的李智云还给二哥补刀:“二兄,你居然还没完成功课?你不是教导我,完成功课前不可以玩耍吗?”


    李智云掰着手指头,数着李世民对


    他的教导:“你还说,要每日规定完成多少功课,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李世民脑袋耷拉,肩膀一垮:“我知错了,我也只是落了两日的功课……只是两日而已!”


    李玄霸好心地问道:“需要我给老师写信为你辩解吗?就说你只是落了两日的功课而已。”


    李世民气得跺脚:“不准说,告状狗!”


    李世民转身跑走,一边跑一边骂:“阿玄告状狗!不理你了!”


    李智云拉了拉三哥的袖子,老气横秋道:“二兄好幼稚啊。”


    李玄霸摸了摸弟弟的脑袋。


    没错,二哥就是幼稚鬼。


    ……


    被李玄霸夺命三连后,李世民老实了一阵子,认认真真完成了功课。


    当他完成功课的时候,李智云抱着半大的公鸡炫耀:“我和三兄养的鸡已经能吃了,时间刚好!”


    李世民嗤笑:“这么小的鸡,还不够我一个人吃。吃肉还得看我。”


    他活动了一下肩膀,开开心心地和李玄霸一起把功课寄了出去,拿起尘封的弓箭,约了仨俩射术最精湛的好友,去禁苑猎皇帝的猎物开宴会。


    杨广得知此事时,对来洛阳探望他的太子杨昭笑道:“李二郎真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杨昭道:“李二郎一向直爽。”


    杨广道:“李二郎和李三郎一个直爽,一个细心,相得益彰,不愧是双生子。齐王和他们相处久了之后,心也终于定下了一些,没让朕太过操心了。”


    杨昭高兴道:“二弟终于成熟了。”


    杨广失笑:“还不能叫成熟,只是稍好一些。”


    父子二人唠了些家常,说起了正事。


    杨广今年开凿了永济渠,修了汾阳宫,筑了长城,仍觉得不够。


    监管张掖互市的吏部侍郎裴世矩察觉了杨广的心思,投杨广所好,将从西域商人那里打探的消息编写成《西域图记》三篇呈给杨广,盛赞西域珍宝,鼓动杨广征讨西域。


    他甚至根据这些二手消息,在没有任何实地考察中,对杨广保证,“浑、厥可灭,混壹戎夏,其在兹乎”!


    正觉得今年搞的大事还不够多,不够他评选千古一帝的杨广被戳中了心窝,当即下令让裴世矩经略西域。


    原本负责经略西域和突厥的是长孙晟。


    长孙晟对现在征讨西域一事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经略西域不在于攻占了多少地,而在于能归化多少地。


    以大隋的国力,想要征讨吐谷浑轻而易举。但国内如今接连征发大型徭役,已经没有足够的民力和物力将攻占的城池变成“归化”的城池。


    如果当地没有完全归化大隋,只要大隋力有不逮,吐谷浑肯定会迅速回来,当地会立刻复叛。


    最终大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得到了一个“攻城略地”的名声,得不到实际好处。


    杨广认为长孙晟老了,太保守。


    他倒没有和长孙晟生气,还是很尊敬长孙晟,只是劝说道:“长孙卿,你常年待在突厥,大概不知道现在的大隋有多强大。朕动用的民力,还不到大隋的九牛一毛,哪会没有人力物力去归化攻占地?再者大隋强盛,也不会力有不逮,让吐谷浑有机可乘。”


    裴世矩也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对经略西域的谋略,让陛下放心交给他。


    长孙晟见皇帝意已决,朝中将领也希望赶紧开战,他们才能掠夺更多的珍宝,获得更多的功勋,只能沉默。


    杨广此次召太子来,就是安排太子监督运粮的事。


    打仗不仅仅是兵将的事。每个兵将至少要配三到五个民夫保障其后勤。这些民夫


    都是徭役征发而来。


    大隋不缺粮,缺的只是将粮食运到战场的民夫。


    今年开凿永济渠、修长城和汾阳宫的时候民夫已经不足,强征了不少妇人服徭役。


    虽然杨广刚登基就宣布取消妇人和奴婢的徭役,但现在大隋要做大事了,只能继续苦一苦大隋的妇人。


    大隋没有明下令,但在前面的大工程都已经开始征发妇人服役的前提下,显然这次西征大部分服徭役的人都是妇人。


    杨昭委婉劝谏道:“我听李三郎说,西域的珍宝只是西域商人随意找了些奇特的故事包装的普通物品,如火珠,只是普通的水晶球罢了。”


    杨广也想起了此事。


    但他立刻辩解道:“朕征讨吐谷浑,只是想要征讨不臣,一统南北,造就如汉武般广阔国土,与西域珍宝无关。”


    杨昭道:“父皇雄心,儿L自然知晓。只是父皇不是在继位之初就着手准备征讨高丽吗?何不等征讨完高丽后再图谋西北?”


    杨广摆手道:“正因为要征讨高丽,才要先把吐谷浑打疼,让他不敢在朕征讨高丽时出手。太子,你没有上过战场,战略之事你不懂。唉,若不是朕不信任高颎,高颎最适合教导你。”


    杨昭心道,如果高公在这里,一定会坚决反对。


    这不是什么战略问题,而是今年百姓已经太疲惫了。


    虽然今年征讨吐谷浑可能还能咬牙坚持,但看着父皇这几年的作风,杨昭很担心明年、后年、再后一年,若父皇


    还是如之前一样年年压榨民力,恐怕会生出祸端。


    但杨昭又知道,父皇下定决心后就听不得人劝,特别是劝他休养生息,更是不可能。如果自己再劝下去,就是自己生出祸端了。


    父皇最厌恶别人说他治下的大隋弱。休养生息就等于说现在他治下的大隋疲软,否定他的丰功伟业。


    杨昭只能退一步:“裴世矩只是从西域商人那里得知的西域情况,不如长孙将军更了解西域。”


    杨广道:“朕也是如此想。此次大军出征,长孙晟肯定要随军前往。”


    杨昭这才松了口气,真心诚意道:“父皇英明!”


    有长孙将军随行,此战至少不用担心胜负。待战胜吐谷浑后,多抢些牛羊珠宝填充国库,再以此为借口,请求父皇赦免一年赋税吧。


    此事说完后,杨广想起杨昭所说李玄霸也精通西域,道:“李三郎既然熟悉西域,该让他也来好好学学。他近些时日身体好了许多,应该能去张掖。”


    杨昭听到父皇居然从现在开始就要让李玄霸做事,心里很是惊讶。


    李三郎在洛阳又做了什么让父皇高兴的事吗?父皇是真的想像汉武帝培养霍去病那样培养李三郎?但就算要培养大隋的霍去病,也该是去培养李二郎啊。


    杨昭心思微转,不动声色道:“儿L许久没见到李二郎李三郎,也该去和他们好好聚一聚了。此事可否由儿L向李三郎提起?李三郎年幼,不一定想去张掖吃苦。若父皇直接


    询问,他或许不敢拒绝。()”


    杨广笑道:看来你把李家二郎三郎当亲兄弟看待了。行,你先问问,若李三郎愿意,朕再下旨。李三郎若想去,李二郎肯定也闲不住。他们二人一起去吧。?[(()”


    杨昭拱手:“是,儿L明日就去拜访唐国公府。”


    杨广脸上笑意淡去:“李二郎和李三郎不在唐国公府。他们兄弟二人被赶到城郊别庄居住了。你没必要去拜访唐国公府了。”


    杨昭惊愕。


    李二郎和李三郎如此优秀,还能被李渊赶去别院?唐国公府的后院又发生了什么事?


    杨昭决定今日先去找弟弟杨暕睡一晚,询问东都最近发生的事。


    杨昭道:“是。儿L明日直接去拜访他们。这样也好,我也懒得递拜帖了,直接上门瞧瞧他们在做什么。”


    听着杨昭故作顽皮的话,杨广恢复了笑容:“去吧。朕问虞世南李二郎和李三郎的学习进度,虞世南好几次都说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