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始作俑者无后乎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全本免费阅读


    隋大业十年,杨广不顾天下已经大乱,再次亲征高丽。


    当杨广来到涿郡时,一路上役夫和兵卒不断逃亡。


    他将抓来的逃卒全部斩杀,以肉做祭祀,以血涂祭鼓,用他们的命祭祀黄帝。


    大隋无数熟读经史子集的人站在祭台下,看着这血腥的一幕。


    他们脑海里浮现出孔子的一句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西周时已经抛弃了人祭的野蛮习俗。春秋开端时各国君王为了攀比,先是厚葬,后来做人俑,再后来人祭之风复苏。


    孔子站在这个节点上,敏锐地察觉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现在就将原本的草狗祭品换做了人俑,将来这些人还会做什么事?岂不是恢复活人祭祀了?


    所以孔子才说出了这句话。


    魏晋南北朝是乱世,你杀我我杀你天下无人不杀红了眼,血腥事不罕见。


    但纯粹的杀戮和人祭却是两回事。


    杀戮是野蛮,祭祀却是“礼”。荒诞的君王很多,但以人祭祭祀上古贤王者……


    杨暕心中也浮现出这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而现在站在祭台上的皇帝后人是谁?他自嘲的想。


    荒诞的人祭结束。满朝群臣已经习惯捂住眼睛耳朵和嘴巴,他们不会对杨广有任何谏言。


    血腥的人祭或许会成为史书上被人翻过就忘的寥寥几笔记载,在这时,大隋皇帝做的荒唐事已经够多了,不差这一点,竟没有引起道貌岸然的士人口诛笔伐。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虽然杨广征召的士兵多逃逸,但大隋余威还在,他们的职业军人尚且能打。


    高丽在大隋连翻打击下,这次又没有在杨广二征高丽时得到大隋丢下的辎重回血,仅仅是来护儿L率领的水军就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杨广十分高兴。


    他一生中唯一的耻辱就要洗刷干净了。


    杨广大摆宴会,让使者做好了受降的准备。


    他连邀请西域诸国和东西突厥可汗的使臣团都备好了。


    在杨广的心中,一切都好起来了。只要高丽王投降,他还是那个伟大的千古一帝,将重现万国来朝。


    而这时,农民起义军趁着大隋中央的军队都在高丽,燃起的火焰越来越大。


    杨玄感经过隋朝军队连番打击遁入深山,这次也趁机出山,有东山再起之势。


    边疆也乱了起来。


    扶风起义军首领唐弼立了个不知名人士李弘芝为天子,聚集了十万乱民,自封唐王。


    同一时间,天下农民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


    后世演义中的“十八路反王”纷纷出现,数量远远高于十八路。


    杨广仍旧闭目塞耳,在歌舞中做着千古一帝的美梦。


    直到杨暕提剑走进他正在享乐的宫殿。


    杨广看着杨暕冷笑,神情十分镇定


    :“你以为朕不知道你要谋反吗?”()


    杨暕缓步走上前,刀斧手从两边帷幕中悄然走出。


    ⑽木兰竹的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他目不斜视地看着台上冷静自若的父皇:“我身边只剩下老弱,本就不可能逼宫。我知道是你故意授意身边护卫,让他们配合我行事。”


    杨广皱眉。


    一切计划都按照他的预想进行。他想的果然没错,这个儿L子就是想谋反。


    群臣都没发现,都被杨暕的表象蒙蔽。他发现了,他是正确的。


    但杨暕不仅没有惶恐害怕,还一副仿佛一切也在自己预料中的淡然表情,让杨广心里分外愤怒。


    在杨广的打量中,杨暕卸下盔甲跪在地上。


    他将长剑拔出,平放在腿上:“儿L此番前来不是逼宫,而是兵谏。”


    年轻的太子抬起头,神情一如既往的倨傲。


    “如果不兵谏,父亲听不进去。”


    “父亲,睁开眼睛吧!天下已经大乱了!大隋已经濒临灭亡了!”


    “自你一征高丽时谋反的民贼,没有一支被剿灭!”


    “西域原本臣服的诸国已经纷纷倒向突厥。东突厥已经集结雄师百万,对中原虎视眈眈!”


    “父亲你在二征高丽时当做的心腹大患杨玄感,现在也还没死!”


    “秦亡的钟声来自于陈胜吴广民贼!汉亡的钟声来自于黄巾民贼!现在隋亡的钟声,父亲你掩住耳朵当做听不到,它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大!”


    “求父亲收兵回西都,平定叛乱,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杨暕怀抱长剑叩首不止,额头叩出的血沁入了眼角,泪水与血一同从脸颊滑落。


    “父亲!你难道想效仿暴秦,二世而亡吗!”


    “难道你想要当秦二世吗!”


    杨暕之言,震耳发聩,让台上君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居然给了他将话全部说出的机会。


    公卿身形摇摇欲坠,恨不得晕过去。


    杨广脸色胀红,双目怒瞪,从坐榻上暴起。


    他拿起矮桌上果盘狠狠砸向杨暕。


    杨暕不躲不避,任由果盘砸在头上,鲜血如注。


    裴蕴见状,忙拉住杨广:“陛下,太子殿下一定是被高丽人巫术魇住了,得了失心疯胡言乱语!请陛下赶紧命人制止住发狂的太子殿下,请巫医诊治驱邪!”


    杨暕抬起满是鲜血的脸,怒视裴蕴:“诸位公卿,乱世过去不过半百,在你们心中,大概还未认可大隋为主,不在意大隋的基业。大隋乱了之后,正好是你们争夺天下的机会。”


    “但史笔如刀,昏君身边必有奸臣,如秦二世身边赵高李斯。你们助纣为虐,就不怕遗臭万年吗!!!”


    裴蕴怒斥道:“太子殿下请慎言,何为‘助纣为虐’?你是在贬低陛下!”


    杨暕大笑:“大隋都要二世而亡了,何谈贬低?裴大夫,你素来才高,掌握天下户籍。民贼之事,你真的看不见?你扪心自问,是你看不见,还是


    () 欺瞒君王,闭目塞听!可还是那句话,史笔如刀,你现在的隐瞒,对后世史书有用吗?”


    “不说你看不见的未来,就说现在你看的见的现在。如果大隋亡了,天下哪个雄主敢用你这个奸臣?”


    “无论是谁,必灭你这个奸臣的满门!”


    “若大隋二世而亡,请裴大夫为大隋陪葬!”


    杨广怒吼:“够了!太子疯了,杀了他!”


    刀斧手却犹豫。


    杨广更加愤怒:“朕的命令,你们听不到吗?!杀了他!”


    苏威的双手在袖子中握紧又松开。他深吸了一口气,起身跪下道:“陛下圣明,岂能在宫中当众杀子?请陛下将太子下狱,以律法论处。”


    裴世矩也出列:“臣附议!”


    宇文述在心中长叹一声,劝慰道:“陛下息怒,今日之事不会传出去。殿下只是疯了,请陛下息事宁人,不要将宫中丑闻外传,有伤陛下颜面。”


    虞世基道:“陛下,先平息此事最为重要。”


    他瞪了裴蕴一眼。


    裴蕴心里十分愤怒,恨不得立刻杀了太子杨暕。


    但他也知道这时若真的让皇帝当众杀了太子,恐怕自己奸臣的名声就真的要传遍天下,遗臭万年了,只好也跪下道:“请陛下息怒。”


    杨暕冷笑,还想继续开口。


    苏威焦急道:“住嘴!还不快把太子殿下的嘴捂住!”


    刀斧手这才走出,将杨暕压在地上,捂住了他的嘴。


    出鞘的长剑落在地上,割破了杨暕的脸。


    他艰难地抬起头,面容更加狰狞:“父亲!记住我的话!永远记住我的话!”


    裴世矩骂道:“还不快把太子殿下带走!”


    杨暕被拖走,在地上留下长长的血痕。


    杨广在宠臣的劝慰下,终于重新坐回了榻上。


    他扫了在场的人一眼,眼中闪过冷光。


    苏威、裴世矩、裴蕴、宇文述、虞世基心头一凉。


    他们可能不会有事,但在场的护卫恐怕全部要被灭口了。


    但这些护卫都是来自皇帝新招募的骁果军。


    民乱四起后,皇帝担忧安全,不信任府军,另外开内库招募勇士,建立了只听从皇帝命令的骁果军。


    骁果军现在已经基本替代了原本卫军,成为皇帝真正的禁卫军。


    埋伏在宫中的骁果军皆是军中最骁勇善战之人,地位都不低。现在把他们全都杀了,骁果军会不会军心不稳?


    可他们不敢劝谏。


    太子兵谏,骂皇帝要效仿秦朝二世而亡。他们自己能听了这话活下来就算陛下开恩,哪还有余力去救别人?


    最终情况发展如这几个聪明的宠臣所料,杨广以护卫不利为借口,将当时宫中护卫、宫人全部处死。


    骁果军本以为这是立功的好机会,所以能充当刀斧手的皆是军中有一定地位的小军官。


    于是军中鹰扬郎将以


    下的军官被杀戮大半,军中底层将领几乎被清空。


    此举果然让骁果军人心惶惶。裴世矩请求皇帝奖赏剩余的骁果军,才暂时压住骁果军的士气。


    杨暕此次兵谏还是起了作用。


    杨广每日做噩梦,都是杨暕那张满是鲜血的脸。


    他还重新梦到了杨勇,梦到了自己其他兄弟,梦到了隋文帝怒斥他。


    杨广醒来后震怒,将太子贬为庶人,还要将他五马分尸。


    重臣们再次苦劝。


    有人希望给太子留个体面,毒酒或者白绫赐死;有人认为太子并无谋反之意,流放即可;还有人为太子喊冤,说太子劝谏得对。


    后者全部被下狱。


    杨广和疯了似的,要杀光所有为太子说话的大臣。


    苏威等人只能暂时将杨广杀人的命令按下,等待杨广冷静下来。


    实在是压不住了,苏威来到狱中,请求杨暕:“太子殿下,我知道你心系大隋,但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将大隋推入深渊吗?请太子殿下向陛下求饶,收回前言。陛下与太子殿下父子连心,定不会为难太子殿下。”


    杨暕坐在地上,形容仿佛乞丐。


    杨广没有派医师给他治伤,他额头上和脸颊上已经留下狰狞的疤痕,不复原本俊美。


    “不破不立,如果他能被我说动,只要回关中励精图治,大隋可救。”


    杨暕淡淡道,“如果他执迷不悟,大隋早几年灭亡和晚几年灭亡有什么区别?仍旧二世而亡尔。不过苏公你来劝我,看来父亲是一点都没有悔改。”


    苏威不语。


    杨暕突然失笑,他问道:“苏公,你担心遗臭万年吗?”


    苏威身形佝偻,掩面而去。


    杨暕站起来,背着手看着牢狱门外。


    他笑道:“还知道遮住脸,或许有救。”


    但苏威可能有救,我大隋还有救吗?


    李二郎,李三郎,如果大隋亡了,你们会如何?


    杨暕想起自己那两个才能冠绝天下的表弟。


    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一些事。


    但他没有被背叛的愤怒。


    有什么好愤怒的?这大隋亡了,谁当皇帝不是当?


    他只是悲哀。


    “兄长,原来我也能成为忧国忧民的太子。”杨暕仰面笑道,泪水从眼角滑落,“这可真的一点都不像我。我本不是这种人,我本做不来这种事。”


    兄长,你因父亲的错误决定病故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一日?


    ……


    杨广杀了护卫和宫人,但太子兵谏的事还是传了出去。


    他怀疑地看着自己的近臣,近臣却以一句苦笑打消了他的疑虑。


    太子不仅骂杨广有亡国之相,还骂他们是遗臭万年的奸臣。谁愿意传出这样的名声?


    那么这些话是谁传出去的?


    难道有人偷听?还是那些被杀的护卫和宫人在死之前对外嚼舌头?或者是太子自己


    放出去的风声?


    杨广又开始杀人。


    太子东宫所有属官都被处死,与太子最亲近的庾俭更是被灭了满门。


    庾俭在刑场向父亲庾质叩首告别,呜咽连累了庾质时,被庾质斥责。


    “你做了正确的事,因而招致了灾祸,这怎么能是你的错?”庾质道,“如果你因此后悔,为父才耻于有你这个儿L子。”


    庾俭哭泣道:“儿L不悔!”


    庾质欣慰道:“好。”


    父子双双赴难,观刑百姓痛哭不止,与行刑兵卒发生冲突,有数十百姓在此冲突中受伤。


    薛德音站在观刑人群中看着这一幕,趁着混乱花钱托人为庾家人收殓后,回到了涿郡一个小院。


    在小院内,有个身怀六甲的女子正呆呆地仰望天空。


    薛德音沉声道:“现在涿郡正混乱,正是我们离开的机会。”


    女子低头:“太子殿下能活下来吗?”


    薛德音没有说话。


    女子道:“我不该问这个问题。对太子殿下而言,活下来才更痛苦。但我必须活下来。”


    薛德音道:“中原不安全,我们去张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