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 苏威你不要命了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全本免费阅读


    李世民和李玄霸这对双生子是这个时代绝对的主角,但在接下来一两年时间,两人却在史书中没有多少存在感。


    他们所做的事,留在实录中也就一句,“时中原大乱,帝与晋王戍张掖以御突厥”。


    这时候中原的主角仍旧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回到洛阳后,原本准备进攻洛阳的杨玄感和义军纷纷撤退。


    东都洛阳城池十分坚固,杨玄感当年趁着杨广征高丽都没能把洛阳拿下,现在杨广回到了洛阳,隋军精锐也集中在洛阳,没人会蠢得以为自己仅凭人多势众就能攻陷洛阳。


    他们在这一次集体配合中各自获得了不少好处,为了消化这些好处,义军都再次蛰伏,与各路讨捕大使过招。


    杨玄感本以为自己能风风光光当个盟军首领,一举攻占洛阳。谁知道义军都是乌合之众,见杨广没死便一哄而散,气得杨玄感这段时间韬光养晦养出的稳重性情都崩了,每日沉湎酒色。


    他本来对自己的身份和能力都很自信,以为自己出兵攻打杨广一定会一呼百应,轻而易举夺得天下。


    现在他像是丧家之犬一样东躲西藏,从未如此窝囊。好不容易看到希望,希望又瞬间破灭,杨玄感有些承受不住了。


    李密多次劝说无果,连连叹气。


    杨玄感的下属人心惶惶,有多人生出逃往他处的念头。可惜现在还没有第二个起兵的勋贵,不然他们早就跑了。


    杨玄感颓废,义军蛰伏,大隋好像一瞬间又耳根清净了。


    苏威看到天下暂时平静,赶紧以宇文述的遗言为引,请杨广回大兴安定人心。


    杨广问宇文化及道:“苏威说朕该回大兴安定人心,你父亲也是这么劝朕,你意见如何?”


    宇文化及恭敬道:“陛下是皇帝,无论在何处都能安定人心。陛下想去哪里,哪里就是都城。”


    杨广龙心大悦。


    看到杨广这番作态,虞世基和裴蕴都支持杨广留在洛阳,裴世矩置身事外。于是苏威劝说失败。


    苏威本来想着就这么算了,东都西京都是都城,陛下留在洛阳也行。只要陛下别又想征高丽,区区民贼还是很容易被镇压的。


    谁知道,杨广不仅重提征高丽的事,还征役夫修龙舟,又要南下江都。


    杨玄感叛乱时,把杨广的龙舟都烧了,导致杨广这几年都没能南下江都。


    现在杨广终于安静地在洛阳待了一会儿,就萌生了重造龙舟下江南的想法。


    沉默的群臣这次沉默不住了。


    天下大乱,突厥入侵,陛下你还修什么龙舟下什么江南?你大隋的基业都动摇了,这是下江南的时候吗?!


    但杨广什么时候听过群臣的话?


    于是今年不征高丽,也没有修长城驰道运河,但还是征了役夫,为杨广修龙舟。


    杨广想明年开春就下江南,所以给役夫修龙舟的时间非常短。


    如今已经进入深秋,


    虽然洛阳的气候温和,但也是相对而言。役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忙碌。秋日多雨,他们浑身湿透也不敢停歇。入冬之后,饿死累死冻死和病死的役夫数不胜数。


    苏威想再次劝谏,被裴世矩拦住。


    裴世矩道:“苏公知道陛下为何非要下江南吗?”


    苏威皱眉:“陛下不就是爱好江南的美景?但现在哪是看美景的时候?!”


    裴世矩摇头,叹气道:“陛下其实是知道大隋式微,知道天下民贼四起。自从陛下被民贼惊吓后,现在晚上难以入眠,夜里常常惊呼民贼来袭惊醒。”


    裴世矩不想让苏威往死路上走,才悄悄透露了这件事。


    苏威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活一日是一日,何苦在半只脚踏入棺材的时候去惹恼陛下?


    看看宇文述这老贼奸猾了一辈子,临死前带着护驾的功劳劝说陛下,陛下可念着宇文述的好了?


    朝中人都长了眼睛。杨广以为自己赦免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就算是对宇文家有大恩宠了,但谁不知道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这所谓的“变为奴隶”就没有实施过,顶多算是贬为庶民。


    就算宇文述没有救驾,凭借宇文述生前的功劳,他的两个儿子在他死后也是能做官的,根本算不上什么额外赏赐。何况杨广还扣下了宇文述的爵位,没有让他的儿子继承。


    即使杨广说要看看宇文化及有没有改正错误,但他完全可以给宇文士及一个额外的国公。


    宇文述救驾身亡,难道还不值得给家里再增加一个国公吗?宇文士及又是杨广的女婿,提升宇文士及的爵位对杨广而言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杨广就算再吝啬,但在这件事上他完全没有吝啬的理由。


    所以朝中人怎么会不知道,宇文述最后的谏言得罪了杨广?


    连生前被杨广偏爱,为救驾而死的宇文述都因进谏被杨广厌恶,他们怎敢直言劝谏杨广?


    苏威如今成了朝中第一人,脾气没有以前谨慎。裴世矩见苏威要撞杨广刀口上,出于同僚情谊,提醒了苏威一番。


    苏威没有关注杨广在后宫的行为,不知道杨广失眠惊悸的事。


    他听了裴世矩的话后,语气古怪道:“


    你的意思是陛下并非贪图江南美景美色,而是想要逃避?”


    裴世矩道:“我什么都没说。”


    苏威背着双手原地转了几圈,放下双手握拳道:“他看不见,大隋就没有乱吗?!不行,我更要劝说陛下回心转意!”


    裴世矩拉住苏威道:“苏公,陛下极重脸面,你要如何劝说陛下?难道让陛下别自欺欺人?”


    苏威颓然道:“我就不信陛下对大隋的天下一点都不上心。只要稍稍振作就能挽回大隋,他怎么能什么都不做?不,我不信。”


    裴世矩叹气不语,松开拉着苏威的手,没有再阻拦苏威。


    但苏威也没有继续劝谏。


    他想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皇帝是真的犯蠢还是想要逃避。


    冬季万物凋零,就是义军也很少出来活动,只有役夫和流离失所的百姓在默默地被冻死,天下很安静,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李玄霸在张掖猫冬,整日待在炕上不出门时,杨广再次下令,召集洛阳到江都沿路郡县兵卒百姓几万人,在江南选址给他修一座新的宫殿。


    这座宫殿仿造洛阳西苑,但比西苑的规划更加恢宏。


    苏威看到杨广这一意孤行的旨意后,再也没办法自欺欺人。


    显然,皇帝连洛阳都不想待了。


    难道他还想和民贼、突厥划江而治,迁都江南吗?!


    但就算江都也有民贼啊!


    正月各郡县来朝贺的时候,有二十多个郡县的使者因为民贼不能成行,皇宫典礼冷冷清清。


    杨广再次下令讨贼,但当群臣对他说民贼的时候,他却只想听民贼已经日益稀少的话。


    苏威实在是看不下去,就躲在了柱子后面听群臣奉承杨广。


    裴世矩看到躲在柱子后面的苏威欲言又止。


    你这样不是更显眼吗?!


    果然,杨广一眼就看到了举止奇怪的苏威,好奇地问道:“苏公对民贼有何看法?”


    苏威阴阳怪气道:“都说民贼日益稀少,但战报却离洛阳越来越近。”


    杨广大怒,拂袖而去。


    群臣纷纷看向苏威。


    裴世矩叹气,私下再次找到苏威:“你就算要劝谏,也别公开拂了陛下脸面啊。”


    苏威梗着脖子道:“陛下明明已经看到了战报,还召集群臣说什么民贼已经快要平定了,他自己说的话他自己相信吗!”


    裴世矩道:“陛下现在夜里惊醒的时间更多了,他自然是不相信。”


    苏威悲哀道:“他自己都不相信啊。”


    裴世矩也叹气。但他们又能如何?陛下自己不愿意改变,他们越劝说,陛下就越逆反。


    何况陛下的龙体欠安,精神越来越颓靡。宫里一有点风吹草动,他就惊呼“有贼来袭”。有一次宫里起火,他甚至像个疯子一样躲在了草丛中,被萧皇后安抚了许久才出来。


    陛下的精神状态已经大有问题,与其让他留在洛阳饱受煎熬,说不定到了江都,他精神稳定了,还能听得进众臣的劝说。


    但苏威和大部分官员都不这么认为。


    隋军又不是打不过民贼,只要陛下稍稍振作点,我们这些老将都还是当打之年。


    等我们平了民乱,陛下再减免几年赋税徭役,并且做出勤奋节俭的模样,大隋家底很厚,哪有撑不住的?


    当年汉武帝把天下户籍折腾完了一半,大汉眼见着都要完了,汉武帝调整政策休养生息,大汉不还是缓过气了?


    汉武帝之后,汉朝的皇位继承还混乱了一阵子呢。陛下你把兄弟都杀光了,没人和你的小儿子争夺皇位,说不定隋朝恢复元气的时间比汉武帝死后更快。


    杨广的小儿子也是个不错的孩子,没有显露出劣迹,


    也不爱奢侈的事物,虽然看上去软弱了一点,但对杨广和非生母的萧皇后都很孝顺,平时也常常展现出纯善的一面。


    这个时空杨广三个儿子,一个仁厚,一个刚毅,一个纯善,在群臣看来都是能继承皇位的好皇子。


    虽然杨广没有立小儿子为太子,但群臣都是心向越王的。


    杨广自己改一改作风,做出一副洗心革面与民休息的态度,继任的君主再延续休养生息几年,这天下的民乱就能解除了。


    谁都知道百姓比猪狗牛羊还要低贱,他们没有自尊,只要能活下去,哪怕是吃草喝水活下去,他们都不会谋反。


    回头就这么难吗?


    当李玄霸知道杨广又要下江南时,张掖的花都开了,他们兄弟二人又长大了一岁。


    柳亨回到了张掖,告知他们李建成婚礼的盛况。


    因为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盛名,中原豪强世家们没办法千里迢迢来张掖拜见这对神奇的双生子,纷纷趁着李建成成亲,把礼物送到了李渊手中。李渊麾下的势力越发壮大。


    柳亨观察,李渊大概按捺不住反意了。


    柳亨叹气道:“宾客们围着李建成,却只对李建成夸赞主公和李三郎君。李建成的面色很不好看。郑家倒是卯足了劲给李建成造势,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不过在成亲后没几日,李建成就扬眉吐气了。他给唐国公生了个长孙。”


    李玄霸道:“李建成


    还能生孩子?这么神奇?”


    李世民轻踹了一脚身体终于好转,能不借助轮椅走路的弟弟:“你说什么废话?当然是郑媵生的。郑媵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如愿以偿。”


    李玄霸恢复正经:“但这时机似乎不太对。李建成的正室才刚过门,她就生了长子。不过这也怪不到郑媵身上。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只是凑巧罢了。”


    柳亨道:“当然只是凑巧,只是听闻李建成后院起了一点纷争。都是郑家女,不知道李建成会如何处理。刚成亲就后院起火,未散的宾客们都想看笑话。不过唐国公夫人是个很有手腕的人,很快就平息了这件事,带着新嫁妇频繁出门,并把唐国公府的库房钥匙都给了她,然后自己亲自照看郑媵和长孙。”


    李世民狠狠翻了个白眼:“母亲当然厉害,这点小事难不住她。只是自家的后院还要母亲来安抚,李建成真是没用。”


    李玄霸倒是给李建成说了句好话:“李建成管理后院的本事还是有的。正妻比媵妾家世好,嫡子比庶长子更重要。所以李建成如果处理此事,大概是只会给刚过门的妻子脸面。母亲插手,只是因为怜惜郑媵和她的孩子而已,既给了儿媳脸面,又保住了郑媵的命。”


    郑媵因为年年追生儿子,好在李建成正妻入门前在家中立足,身体十分衰弱。李玄霸离开太原时,郑媵已经几乎不出门了。


    他曾见过郑媵一眼,完全看不出郑媵曾经在大兴时还算计自己和二哥时的鲜活。


    不过郑媵弱柳扶风的模样,倒是挺受李建成喜欢,所以李建成还是愿


    意继续和她生孩子。


    母亲都出手了,估计郑媵产后虚弱得厉害,经不住一丁点折腾。


    李玄霸说完自己的推测后,捏了捏眉头:“说到杨广是社稷将颓,说到我们是金戈铁马,怎么一说到唐国公府和李建成就全是后院的事?我们管他后院干什么?”


    李世民认真道:“因为有意思。”


    柳亨赞同:“确实很有意思。”


    李玄霸:“……”你们就这么喜欢听别人后院八卦吗?!真是无语。


    “别提唐国公府的后院了。你既然回来,就抓紧干活。”李玄霸催促道,“房玄龄和杜克明做假账做得快崩溃了,你再不回来,他们二人或许要撸着袖子来揍我和二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