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 挑起热闹就脱手

作品:《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全本免费阅读


    李世民“抓捕”李玄霸的行动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心腹忠臣发誓,再也不会帮皇帝做这样的蠢事。


    皇帝陛下一和晋王殿下凑一起,两人的智商都会砍半再砍半。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自带同伴降智光环,跟在他们身边的人会一同变疯傻。


    “真可怕。”魏徵评价。


    面对魏徵宁愿自黑也要黑自己的行为,李玄霸只给了魏徵一个微笑。魏徵的脸色更黑沉,快和他当知世郎军师时一样黑了。


    面对凑一起的李世民和李玄霸两兄弟,他们只能赶紧说正事,才能不被气死。


    李世民大摇大摆地出了宫,去晋王府的别邸小住。


    “观音婢说好久没见到你家珠娘,要把我赶走几日。”李世民大大咧咧道,“我就住你家了。”


    李玄霸道:“上朝怎么办?凌晨进宫?”


    李世民笑道:“我着急赶路,身体不适,停朝几日。”


    李玄霸无语。你觉得群臣信吗?你不就是看着朝臣急得嘴上冒泡,故意晾着他们?


    “二哥,干得好,就该这么做,别惯着他们。”奸佞李玄霸给二哥点赞。


    李世民露出了自得的神情。


    薛收伸手挡住自己的双眼,不去看魏徵的神色。


    还好接下来李世民和李玄霸没有再上演昏君奸佞的戏码,认真讨论起正事,不然魏徵高低得拉着李玄霸骂一顿。


    李玄霸起了个头,把如今情况告知几人后,就捧着花茶在一旁打瞌睡。


    他都已经做了最难的事,接下来的细节当然是交给其他人。


    李玄霸丝毫不担心这些贞观君臣会为难。因为他现在所搞的事不是临时起意。


    房乔和杜如晦看着国库账本和户籍统计急得头发掉得发簪都快立不住了,早在正月刚改元的时候,就在起草抑制寺庙的文书。


    隋文帝夫妻二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给予了佛教超规格的待遇,不仅寺庙不纳税,百姓出家也几乎没有限制。


    在乱世时,许多百姓逃到寺庙出家。寺庙已经变成当地豪强,甚至以在乱世自保为名义,豢养僧兵。


    动勋贵世家的家业很难,佛教是外来者,生死都是朝堂说了算,动佛寺就容易许多。


    但因隋朝皇帝影响,百姓信佛者甚多,如果贸然抑制佛教,可能会引起百姓慌乱。再者勋贵皆信佛,房乔和杜如晦也要考虑勋贵的感情。所以他们的草稿废了好几次,十分谨慎。


    现在大唐正艰难,京中勋贵却在佛诞法会上奢侈,不仅房乔和杜如晦抱怨过,魏徵原本也打算直言点名辱骂这些人,被薛收劝了下来。


    魏徵这一辱骂,京城九成勋贵都会被魏徵骂进去。就算是皇帝再护着魏徵,魏徵也得外放。


    山东世家降低嫁女门槛换取财物的行为,魏徵也打算上书,被房乔直接扣下不发,并拉着魏徵来李玄霸府上,让李玄霸把世家的规矩解释给寒门出身的魏徵听。


    世家一直都有这些破事。他们荒唐他们的(),既然和大唐没关系?[((),就由他们去了,何必徒生是非?


    一会儿勋贵的规矩,一会儿世家的规矩,魏徵纵然憋着满肚子气,也没有轻举妄动。


    他不是为了劝谏而劝谏,而是为了达成让大唐变得更好,让自己变成千古名臣的目的劝谏,所以他自己也听得进劝谏。


    李玄霸虽然赋闲在家,但每当这些人有了想法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都会来寻他聊天。


    李玄霸知道,这帮人不仅来找自己商量,借用自己聪明的脑子,也是想让自己当传声筒,试探二哥的想法。


    李世民曾一度觉得有点受伤。


    以前房乔等人对李世民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却要拐个弯来问他。


    “人心隔肚皮,故人心易变。他们还知道通过我给你传递真实想法,已经是还把二哥你当原来的李二郎了。”李玄霸安慰道,“再者,既然你们已经是君臣,你不在乎君臣身份是你对他们好,他们恪守君臣的本分也是他们对你的支持。”


    李世民这才被哄开心。


    李玄霸还和二哥讨论,他们这样犹豫,是不是也担心李唐皇室是不是信佛,是不是偏信世家门阀。


    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字都是取自佛教词汇,李家又上赶着和陇西李氏连宗。说起来,李唐就是“山东门阀”中最厉害的一个。从表面上看,李唐皇室确实不一定会支持他们的行为。


    李玄霸向房乔等人转达了二哥的态度,然后静静地等他们拿出政策。


    无论是敲打勋贵世家,还是抑制宗教势力扩张,今年他们肯定都会拿出个章程。


    谁知道,魏徵认为房乔和杜如晦的动作实在是太慢,说动了李世民让李玄霸回朝堂。


    既然他们都要通过李玄霸来试探皇帝的心意,为什么不干脆让李玄霸当宰相?


    李玄霸本来就该当宰相,只是他借口自己生病躲懒,一躲就躲了半年。


    都歇息半年了,三郎君也该出门干活了!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如此懒惰!


    房乔和杜如晦这两人日也斟酌夜也斟酌,谨慎来谨慎去,半年了居然还没递上文书。魏徵都准备好了配合这两人对全朝堂发


    难,压着御史等候时机,真是等得一肚子气。


    最终结果是李玄霸重回朝堂。


    魏徵等着李玄霸带着朝臣一件一件把难事理顺,谁曾想李玄霸居然趁着他们都不在,把所有事拉一起爆了。


    李玄霸拍手,摊手,露出了“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的微笑。


    虽然李玄霸此举实在是令人心梗,但毕竟他们都准备了半年,咬咬牙还是能把事情推行下去,只是压力大了些,过程惊心动魄了些。


    李世民抬手,让他们暂时噤声。


    他让人拿来丝绸薄被盖在蜷缩在椅子上熟睡的李玄霸身上,和其他人蹑手蹑脚走到隔壁,再重新讨论。


    “椅子真舒服,我要把御榻也变成椅子!”李世民道,“椅背上要


    () 雕刻十二华章。”


    魏徵敷衍道:“这种事陛下你自己决定,继续说正事。”


    薛收身为大儒之子本来想劝一劝,见周围友人都不在意,也懒得说了。


    李玄霸一觉睡醒时,李世民已经在庭院里炫耀自己的烤全羊技巧。


    宇文珠果然没回来,住在了皇后宫中。


    据回来报信的丫鬟说,自家珠娘把嫂子的发髻都扯歪了,看来她们也争吵了一番。


    李世民给弟弟割了几片肉,包在面饼里吃:“听说你让弟妹给观音婢送了些新奇玩意儿,你怎么没送我?”


    李玄霸道:“一些如下棋般的简单博戏,你又不感兴趣。”


    李世民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知道李玄霸是担心长孙康宁与后宫的陌生人合不来,所以做了些简单的游戏,让长孙康宁可以在后宫玩耍。


    弟弟关心嫂子的事,说多了会惹人闲话,李世民见李玄霸不想多说,便不说了。


    “你难道还担心我对你嫂子不好?”李世民只开玩笑道。


    李玄霸道:“你当皇帝后肯定每日很忙碌。我多让珠娘教嫂子一些在宫廷里也能玩耍的游戏,她才不会想你。”


    李世民笑不出来了。他发现弟弟就是故意给他添堵。


    是啊,我在努力当皇帝,你不仅自己想偷懒,还要让观音婢也当着我的面每日都玩得开开心心。你们这是故意气我!


    李世民把卷好羊肉的饼塞进李玄霸嘴里,让弟弟闭嘴。


    “你说这次会顺利吗?”李世民也给自己卷了个饼,非常不讲礼节地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问道。


    李玄霸将嘴里的食物咽下,擦了擦嘴,才回答道:“能。他们还敢造反不成?如果他们有造反的本事,就该和你争夺天下了。”


    李世民笑得差点噎住。


    ……


    李世民在晋王别邸住了三日才还朝。


    难得看到皇帝陛下和晋王殿下又同时出现在朝堂上,许多朝臣嘴角和眼角都在小幅度抽动。


    还有人将视线隐晦地投向魏徵。


    所有人都知道,李玄霸是魏徵从晋王府硬拽出来的。


    魏匹夫就是祸害!


    上朝上了一半,在群臣惊恐的目光下,太上皇李渊居然出现在了朝堂上。


    太上皇表示,我闲得无聊,这儒道佛的大辩论由我主持。


    群臣看向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表示自己是孝顺的好儿子,父皇说什么就是什么。


    群臣又看向晋王殿下。


    晋王殿下表示自己是孝顺的好儿子,会协助好父皇。


    群臣完全不明白,这父子三人怎么就变得父慈子孝了。太上皇不是抑郁成疾,马上就要薨了吗?!


    太上皇都出现了,反对此事的群臣把话哽在喉咙里,只能艰难地咽下去。


    民间有些皇帝陛下逼父弑父的小道消息。太上皇此番高调出现,这些小道消息不攻


    自破。


    对皇帝陛下和整个李唐皇室而言,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太上皇这次出来做什么,谁也不能阻拦太上皇重新出现在人前。


    他们又再次看向一副好儿子神态的晋王殿下,脊背生出寒意。


    特别是最近被弹劾得焦头烂额的嫁女儿的那几家人,开始思索李玄霸煽动御史台围攻他们背后的用意。


    还有人心中窃窃自喜。


    一朝天子捧一朝世家。就像是当年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现在谁还吹捧他们?


    “五姓七望()”是北魏捧起来和南朝打擂台的世家。现在换了个朝代,是不是也该换个几姓几望?()”?


    关中郡姓素来羡慕山东郡姓的声望,不遗余力地想与山东郡姓攀关系。但若有机会把山东郡姓踩在脚下,他们也很积极。


    这群人明明私底下已经在和山东郡姓善谈亲事,现在却在朝堂上指责山东郡姓卖女求财有辱斯文,看得李玄霸差点笑出来。


    哦,他已经在心中用各种夸张的音调哈哈大笑,吐槽关中郡姓不要脸。


    李世民很努力地绷着脸,双手在膝盖上交叠,把手背都掐乌了。


    他现在才意识到,阿玄上朝会给他带来怎样的痛苦。


    李玄霸所在的位置,正好把他笼罩在心声范围内!


    求求你别再嚷嚷了,我快憋不住笑了!李世民又掐了自己一把。


    李玄霸:【二哥,你信不


    信,虽然现在他们吵得厉害,下朝后他们仍旧会继续推动联姻。】


    李世民:【信。】


    李玄霸:【脸皮真厚啊。快把写《太宗实录》的工作交给我,我要把它写进去。】


    李世民:【啊?】


    李玄霸:【你让我写你的起居录,我就偷偷把起居录写了什么告诉你。】


    李世民:【好!】


    李世民:【呃……】


    李世民:【算了。】


    李玄霸疑惑:【为什么?你不想看?】


    李世民给了李玄霸一个“你还问我为什么”的眼神。


    阿玄如果负责起居录,肯定会在起居录里添油加醋,自己让阿玄改掉,阿玄还会拉着众人大声嚷嚷“这里有个昏君要改史”。为了不把自己气死,这个工作绝对不能交给阿玄。


    房乔等人一看李世民和李玄霸在眼神交流,就知道这兄弟二人在干什么。


    他们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魏徵在考虑,自己把李玄霸请回朝堂,是不是他人生最大的错误。


    朝堂吵了一整日。


    中途李玄霸就借口身体不适,在李世民怨念的目光下,到隔壁偏殿睡觉去了。


    当李玄霸离开的时候,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李玄霸的朝臣都很无力。


    李玄霸一手掀起惊涛巨浪,却在他们争吵时一言不发,甚至拍拍屁股去休息了。他们很想弹劾晋王殿下,但连皇帝陛下都拿晋王无可奈何,他们又能做什么?


    此刻不知道


    () 多少人心中生出感慨(),如果陛下和晋王生出间隙就好了?()_[((),如果陛下猜忌晋王就好了,如果……如果晋王的身体没有这么差,陛下肯定就会忌惮晋王了吧?为什么晋王偏偏是个病秧子,还是个命硬的病秧子?


    晋王李玄霸,真该死啊。


    等楚王被“解送”回京后,李玄霸就更闲了。他明明是宰相,但既不上朝也不按时当值。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都说了,晋王自幼体弱,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他们还能弹劾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不成?


    这时候群臣才发现,皇帝头上有一个半点不能自己拿主意的太上皇也不是好事,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啊!


    无论群臣再怎么膈应,对李玄霸命硬的抱怨再怎么与日俱增,惊涛骇浪还是一日一日地向前推动,直到狠狠地拍在了岸上,水花四溅。


    在太上皇的主持下,继北周后,大唐再次在此召开儒道佛辩论。


    李玄霸雇了文吏实时速记辩论过程,当晚整理成册,顶多第三日就能印刷出册,拿到市集上贩卖,美其名曰“官方告示”,敛财无数。


    朝中有人大骂李玄霸趁机揽财,李玄霸却转手把钱投入了汤泉宫的以工代赈建设中。


    李世民以“这是为太上皇尽孝”为借口将此事按下。群臣无可奈何。


    “孝”字大过天。


    皇帝急需向世人展示他有多孝顺。涉及被逼禅位的太上皇,没看魏徵都不敢劝谏?


    李玄霸凭借“揽财”这个表象,悄悄推广了官方报纸,让百姓知道了有这么个可以获得朝堂第一手情报的“告示”可以买。


    开了这口子,李玄霸把“印刷贩卖告示”这个行为常态化,居然没有引起朝堂众人的警觉。


    因为是“官府告示”,地方豪强们也没有争相效仿,甚至地方官府都不敢跟着做。


    “印刷速度还是太慢了。算了,凑合用吧。”李玄霸看着自家工坊竭尽全力也只能做月报,有点遗憾。


    先蹭热点印刷“佛道”的前世今生,接下来印刷什么呢?


    李玄霸合掌,微笑:“就起底世家族谱吧。大世家子弟不是十分厌恶那些编写族谱的假世家,总说要编写大唐新的世家排行榜,去伪存真吗?这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


    “对了,首先起底大隋的弘农杨氏和大唐的陇西李氏是不是真的吧,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阿嚏。”


    他揉了揉鼻子,表情颇为生无可恋。


    长孙康宁为挑灯干活的李世民披上衣服:“太累了?”


    李世民叹气:“是心累。虽然我已经同意阿玄办那个什么报纸,也同意他挑起世家争端……”


    李世民顿了顿,失笑:“算了,我已经同意了,就等着看乐子吧。”


    长孙康宁哭笑不得。你这样哪里像心累?


    长孙康宁问道:“把皇室也牵扯进去,真的没关系吗?”


    李世民冷哼:“有什么关系?难道陇西李氏就


    () 当我们真的是陇西李氏了?他们私下说些什么,当我不知道?正好,我倒要看看陇西李氏的人敢不敢站出来说我们李唐是假的陇西李氏。”


    长孙康宁道:“弘农杨氏肯定会坚称大隋皇室就是弘农杨氏。”


    李世民挑眉:“那当然,弘农杨氏除了大隋皇室,都没其他位高权重的人了。”


    儒佛道的辩论还在继续。


    士子们拿着能买的官方告示激烈地辩论,百姓们都围在士子身旁听他们解释官方告示里写的新鲜事。


    道教弟子一如既往地骂佛教是外来者居心不良。


    佛教弟子一如


    既往地骂道教弟子只知道蛊惑人心造反和炼丹毒死皇帝。


    大儒们则把两者拉一起骂。


    其中一位出身琅琊王氏的大儒王云战斗力最为彪悍,居然说佛教和道教都只是麻痹百姓,让百姓忍耐痛苦的工具,全都不是好东西,连朝臣都忍不住和他对骂起来。


    特别是曾经当过道士的御史大夫魏徵,居然冲过去要揍王大儒,被太上皇以御前失仪勒令闭门反省。


    萧瑀身为前南梁的皇子,受梁朝风气影响,礼佛比谁都虔诚,他都只是咒骂王云“地狱就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