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活字印刷术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这报纸类似于朝廷邸报,除了宣传朝廷政策,宣传前方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之外,还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撰写一些文章、剧本,一旦被报社录用发表还可以获取一些稿费。”赵昺道。


    虽然稿费不高,但也能让落魄学子贴补家用。


    前提是你的剧情写的好,得有人看才行……


    要不然人家报社是不给你推荐的。


    俗称“用爱发电”,到头来感动了自己。


    让赵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报纸的兴起,整个琼州大地催生了一大批专职或业余撰写书稿的人士。


    悲催的是绝大多数的作者都是一种情怀。


    即,用爱发电。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还可以刊登一些广告,不过想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是要给报社也就是朝廷一些费用的。”赵昺道。


    “敢问陛下,这广告又为何物?”钱贵己问道。


    “这广告嘛,朕给你打个比方。比如你家有空房需要出租,只需要花上一定的铜板,官府就把你需要出租的信息刊登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赵昺笑道。


    “官家,妙啊,若是将这报纸印刷出来,在茶馆之中,市井之间,由那些科举不中的秀才当中读一读,既能让百姓了解国事,又可以让落魄士人赚上些许铜板。可谓一举两得。”


    钱贵己兴奋地说道。


    谁说古人傻,事实上古人可不傻。这片刻之间,钱贵己居然都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


    而且,普通人想要售卖报纸,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得到某一处地方的销售权。


    然后,便可以再往下分配,不管是茶馆还是酒楼,又或者客栈,都可以从经销商那里购得数目不等的报纸。


    小孩子们在放学之后,也可以卖上几份报纸,赚上几枚铜钱。


    俗称报童。


    随着学堂的兴办,无数小孩子们走进课堂,为美好的明天努力着。


    只不过平时上课期间没有请假条,没有大人来接,那是绝对不许外出的。


    小孩子想卖报纸只能等到放学之后。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赵昺突然想起后世那首著名的歌谣——《卖报歌》。


    卖报纸?


    有钱的主那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他们会坐在那喝着茶,看着报纸。


    穷人毕竟是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多赚几个铜板可能就能多买一两个馒头。


    一想到学堂,让赵昺略感失落的是虽然免费上学,甚至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吃,但学堂里女孩子的数量依然稀少。


    人们的观念啊,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


    教育的目的其中有一项便是移风易俗,改变一切向钱看等等不好的风气。


    倘若风气坏了,想要扭转过来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了……


    而报纸可以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这报纸要正反两面印刷,除了前面发布一些朝廷最新的时政信息,其他版面可以涉及到蒙元如何残暴,如何压榨北方百姓,要让百姓们忆苦思甜,心念感恩。”


    “还可以刊登一些英雄事迹,用以提高我大宋军民抗元的信心。”


    “还可以预留出一些地方以便灵活处理,比如刊登一些连载的书稿,发布一些市井趣闻,广告之类的。”


    赵昺坐在那夸夸其谈,钱贵己则时而点头称是,时而陷入沉思之中。


    “李家庄的事情,钱老夫子可有所闻?”


    “回陛下,学生知道此事。”


    “善,朕以为这种事情便是题材,可以把此类事情刊登在报纸上,顺便发表一篇署名的评论。宣传朝廷整治贪官、恶霸的实际行动。”


    “钱老夫子以为如何?”


    “官家圣明,此举大善,学生叹服。把此事以故事的形式于市井间传颂,必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也能更好地宣传朝廷的决心。”


    “嗯,朕也是这样想的。”


    “官家,只是这报纸份额巨大,内容杂乱不一,每期都不一样。学生觉得这印刷工艺恐怕难以维持,若用雕版印刷,模板雕刻不易,恐怕要耽误些时间。”


    钱贵己略感为难地说道。


    历史上,毕昇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之间)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其实并没有大范围的使用。


    大范围应用是在元朝的王祯改良活字印刷术了之后才出现的。


    王祯作为一代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