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启禀太后娘娘,国舅爷求见。”


    一名小黄门迈着小碎步,快步追了上来,轻声地说道。


    “哼,他来作甚?”


    略微考虑一番,杨太后很是不满地说道:“让他过来吧。”


    “诺。”小黄门道。


    不多时,一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臣,杨亮节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国舅杨亮节行了一礼说道。


    历史上,德祐皇帝出降的头一天深夜,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益王也就是后来的宋端宗赵昰,广王赵昺以及杨淑妃连夜出逃,一路逃往婺州、温州等地,后来一直漂泊到碙州。


    (杨淑妃因为是赵昰的生母,赵昰登基后尊其为皇太后,也就是本书中的杨太后,杨亮节为杨淑妃的兄长。)


    “你来有何事?”杨太后言语冰冷地说道。


    “妹妹……”


    “住口,此乃宫中,只有君臣,没有兄妹。”


    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的杨亮节,此时的心中更是不满,但却没敢表露出来。


    仍然笑呵呵地说道:“太后娘娘,我们一母同胞,怎么说我也是你大哥。”


    “先帝和官家,还有太后您,也都是我从乱军之中接应出来的,不管怎么说也是有功的。”杨亮节继续说道。


    杨太后听了之后却并没有说话。


    杨亮节看到自己的亲妹妹不说话,忍着不悦再次开口说道:“我这一路追随先帝和陛下,没有功劳也总得有点苦劳吧。国事如此艰难,可如今我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两个月了,官家却什么事也不让我做,我这心里于心不忍啊。”


    杨太后冰冷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哥哥,说道:“你这是于心不忍么?你恐怕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力吧?”


    “绝无此事,太后误会了。臣是想着如今**即将再次入侵我大宋,臣就想着能带兵去前线杀敌,为太后,为官家分忧,请太后恩准。”杨亮节声情并茂地说着。


    说到动情之处甚至以袖掩面,偷偷地擦拭着本就不存在的眼泪。


    看着眼前这个只知道贪图享乐,快活风流、争权夺利的亲哥哥,杨太后目光中充满了鄙视的同时又怒其不争。


    一时间内心世界极其复杂。


    而历史上的杨亮节也正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其一生忠于赵氏,但其人品真的不咋样。


    此人和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犹如疯狗一般,逮谁咬谁。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夜盲症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杨亮节本人反而是夜战能力超强,单枪匹马水战陆战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又是一个**。


    历史上的杨亮节最终病逝于碙州。


    也许是因为赵昺的穿越带动了蝴蝶效应,历史上原本病歪歪的杨亮节,现在却是身体倍棒,精神头十足。


    “国舅回去吧,在家里读读书写写字,照顾好父母大人就是对老身,对皇帝最大的分忧了。”


    “太后,您不能这样啊,臣是您的亲哥哥啊,臣真的是想要为大宋出力的。”


    杨太后转过身去,不再理会,继续向前走去。


    “太后!”


    杨亮节还想再追上去,却被李公公给拦了下来。


    杨亮节咬牙切齿地看了一眼亲妹妹的背影,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虽然杨太后基本上不过问朝政,但并不代表看不清人,让一个跟任何人都不对付的人上战场带兵打仗,不知道是坑队友,还是坑自己。


    一边是自己的哥哥,一边是自己的儿子,虽然是个养子,但在宋度宗赵禥已经驾崩,其子嗣只剩下赵昺一人的这种情况下,孰轻孰重,杨太后还是能掂量清楚的。


    杨太后头也不回领着人继续前往祠堂祈祷暂且揭过不提。


    海口。


    天色大亮,吃过早饭的百姓们来到道路上驻足观看。


    人群之中有人伤感,偷偷地抹着眼泪;有人忧愁,不住的叹息着;也有人紧握双拳,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那一份决然。


    伤感者因为家中有人当兵;忧愁者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生活;决然者身负血海深仇!


    “捐款捐物,支持赵官家抵抗暴元!”


    (赵宋相对的比较宽松,民间多称呼皇帝为赵官家。)


    “打倒暴元,救我百姓!”


    一排排年轻的大宋学堂的学子们,走上街头。


    学堂里的夫子,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前排,竟然是学堂里青春靓丽的女学生们。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南宋士卒,以及为大宋做工的工人们家的孩子。


    当然也包括一些商人家的孩子。


    孩子们一边呐喊,一边偷偷地抹一把眼泪。


    满脸都是悲伤和愤怒。


    “同学们,乡亲们,**今日屠一城,我不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