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黑色**的巅峰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时间很快,转瞬间一个多月又过去了。


    这一段时间里,赵昺和陆秀夫等文官把各种制度又完善了一遍。


    比如把大宋税务局分拆,原有的税务局不变,另外设置一个工商局。


    工商局、税务局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不像原来由于时间匆忙,大宋税务局一个衙门管着两摊子事。


    虽然朝廷有监察系统,但毕竟其权力太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造成贪腐。


    尤其是在朝廷鼓励经商的情况下,更加不利于朝廷的监管。


    所以赵昺和几位大佬经过反复协商,把大宋税务局一分为二。


    另外,就是盐业了。


    盐铁在古代关乎到朝廷的命脉,王朝的稳定,稍微处理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五代时期设置三司使掌管财政收支、赋税及盐铁专卖事务。


    三司使为最高财政长官,有“计相”的称呼。


    宋朝立国沿袭五代制,太宗时期废除三司使,分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分别管理。


    至此,户部尚书在宋朝的地位很是尴尬,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平时只需要核对数目是否准确即可。


    到宋神宗元丰改制期间(1080年~1082年),又重新把三司合并,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曾渊子为户部尚书掌管钱粮也是依照惯例。


    新的盐田不断扩建中,精盐的产量也是突飞猛进,成倍增长。


    趁着这个空档期,赵昺和文官们重新调整了盐务,成立了一个新的衙门。


    大宋盐务局,专门掌管天下盐务。


    盐务局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吃到便宜的盐,吃到更好的盐。


    已经是权工部尚书的马南宝不愧是世代从事海贸出身,精通商贸的他派出海船把大量的优质精盐、布匹等物资贩卖到占城、南洋等地,换取了大量的铜钱、粮食和其他物资。


    比如说造船用的优质木料等等。


    不管是精盐,还是黄道婆的布匹,在海外贵族之间迅速流行开来。


    可以说马南宝的每次出海都是收获颇丰,甚至为了朝廷的海外贸易而错过了盛大的南郊冬至祭祀大典。


    海贸船上甚至出现了“**”,就比如武垒的那种御赐单刀。


    当然了,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


    经过马宋宝的一番忽悠,什么这种神兵利器多么难以打造,多么费时费力,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忽悠,绝对的大忽悠。


    一番说辞之后,一把普通的宋军制式**,被卖出了“天价”。


    按照赵昺的话,蛮夷之地,坑死一个算一个。


    至于说火绳枪,那是绝对不能卖的,一支也不行。


    所有的火绳枪都打上了编号,这种横空出世的武器属于绝对机密的存在。


    **最赚钱了,可惜现在赵昺还没有替代品,要不然还能大赚一笔钱。


    据李恩的凑报,制造局那边研制弹簧似乎已经有眉目,至少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等到全军换装之后,有了碾压的实力之时,便可以少部分的输出一些。


    当然了,卖给**那是绝对不行的,这叫通敌。


    马南宝把精明的经商头脑在海贸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赚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垄断产生暴利。


    高端货物只此一家,绝无分店,爱要不要。


    嗯,一旦尝到咸头的那批人可就离不开了。


    赵昺可不管海外那些贵族土豪们买不买得起。


    买不起那就别吃,别穿。


    可惜的是不管是占城国还是南洋,基本上都没有赵昺梦寐以求的硝石,这也是一种遗憾吧。


    至于说那些上了供的穿越者开篇必种的土豆、番薯、玉米,还有吃火锅的辣椒,短期内就不要再幻想了。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说来也怪,自从赵昺打败了阿里海牙之后整个琼州大地那叫一个天平地安,雨顺风调。


    上至皇室,下到黎民百姓人人喜气洋洋。


    锦衣卫千户黄鹤领着已经提拔为副千户的丁勇、孟力两兄弟,在经过了几轮淘汰后,终于从上千人之中选**百余名特战队员。


    这些队员们正在琼州各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训练。


    高山、密林、河流、荒野……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平均五百名士兵当中才能挑选出来一名,竞争何其残酷。


    能被选拔上来的无不是年富力强、能力出类拔萃的军中精英。


    不知不觉从碙州撤离,抵达琼州也已经小半年了。


    转眼间,时间已经来到祥兴元年十二月中旬,还有十几天时间就到元日了。


    临近新年,节日的气氛日益浓厚。


    经过小半年的发展


    ,百姓们手里的铜板也多了起来。


    手里有了钱,自然要多准备一些年货。


    而赵昺却没有这般自在,在武垒等人的护卫下再次来到昌江。


    大宋制造局提督李恩,李有钱等人接到消息之后早早来到制造局门口迎接赵昺的到来。


    前呼后拥,迎来送往,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赵昺也曾强行要求不要搞什么迎来送往,却又被文官们一顿说教,什么君臣之礼,什么上下尊卑。


    朝中那些学神们,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一套一套的听得赵昺脑袋都疼。


    这玩意儿真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赵昺想通了这些之后干脆不再理会。


    天天忙的脚打后脑勺,赵昺哪有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