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放榜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通常情况下的“省试”一般是三天时间,但是本次恩科因为加入了杂学考试,故而考试时间长达八天之久。


    八天时间内,贡院大门紧锁,考生不得外出,吃住都在小小的考场内。


    八天八夜,不能说话,吃住在一个小棚子下面,有时候年久失修的贡院还会漏雨。


    试卷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倘若落灰、弄湿、弄脏,称为“黵卷”,那就视为自动落榜。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又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十年苦读,只为一举成名,就为了这几天的考试,毅力不够坚定的稍有不慎可能真的就会疯掉。


    学子们苦苦支撑整整八天八夜后,本次的恩科考试终于结束了,贡院大门打开。


    无数的士子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缓缓走出大门。


    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郭兄,此次恩科考试情况如何?”年轻了很多的李广利和郭守敬并肩而行,一边走一边问着。


    “哈哈,我这次中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许愚兄在赵官家这里真的能将毕生之学发扬光大吧。”郭守敬眼中充满了期待。


    “郭兄博学多才,赵官家又侧重于杂学,此次恩科郭兄定当夺得那榜首之位。”李广利说道。


    “多谢贤弟吉言,贤弟此次考试如何?”


    “小弟比不了郭兄,但自认还是能上榜的。”


    赵与珞等人也是一个个面容憔悴,处理好琐碎事宜,也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


    当然了这些监考官在没有评定成绩之前是不允许回家的。


    剩下来的就是糊名、誊录、锁院了。


    “糊名”好理解,也就是后世的密封线。


    “誊录”就是把考生的试卷再抄录一遍,一人抄录,两人在旁边监督。


    “锁院”也好理解,考生可以离开贡院。但监考的官员,守卫的兵丁杂役一律不得出去。


    可见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科举求官之路何其困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科举比之后世的高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存在。


    《儒林公议》中记载了驴车皇帝放榜时的一段场景:“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瞿,人摩肩不可过,锦鞯绣毂角逐争先,至有登屋而下瞰者。庶士倾羡,讙动都邑。


    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科举中榜对于一名学子绝对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已有家室的就不说了,那些未有婚配的进士们,一个个那就成了香饽饽。


    “抢”老公,这是真抢啊。


    唐宋时期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型的,并不是说什么未婚女子就不能上街,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存在。


    待到放榜之日,那是人山人海,如诗如画。


    大家闺秀们纷纷走上街头,可以说“倾巢而出”。


    看什么?看男人。


    看看这些新科进士中有没有长得帅气的,有没有自己满意的。


    进士们也在看这些大家闺秀。


    四十六岁的孟郊进士及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处的“花”指的是美女,未婚美女。当然了也可以顺便看看其他的风景。


    王安石的这首诗:“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自绿衣郎。”


    “金明池”是北宋皇家园林,宋朝皇帝宴请新科状元的地方。


    每年三月初一之后金明池对老百姓开放一段时间。


    普通老百姓能进入皇家园林游玩,在古代也是极其罕见的。


    红裙对应的是未婚少女,绿衣则指新科进士。


    李格非高中进士之后就被抢了,被宋朝状元王拱宸抢走当了孙女婿。


    王拱宸的孙女嫁给李格非后生了一个女孩,这名小女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这种抢进士可比后世的某夕夕拼手速要重要的多。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手速慢,新科进士就被别人家抢走了。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青衫,指的是进士们穿的衣服。


    73岁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