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翔龙府之战(十三)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元人编撰的《宋史·张世杰传》中记载着张世杰因有罪入宋。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人犯罪之后为了逃避罪责而叛逃至宋朝。


    一名逃犯而已。


    这也是常规操作,一个反元的将领,在元人编撰的《宋史》中能有几句好听话。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了。


    《明史》是清人编撰的,**是总裁,清廷指名道姓让名声巨大的黄宗羲去主编。


    黄宗羲虽然自己没有去,却让自己的儿子、侄子、学生去了,可以说整个《明史》都是在黄宗羲的指导下完成的。


    宋蒙为敌对关系,明清也是如此。可为何张世杰、袁崇焕一个被骂,一个被赞?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困扰多年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


    张世杰的一生至少经历过元朝多达六次的劝降。


    第一次咸淳三年(1267年),张世杰守鄂州,伯颜劝降。


    第二次德佑二年(1276年),原宋将卞彪劝降,被张世杰斩杀。


    第三次同年十月,元庭再次招降张世杰。


    第四次祥兴二年,崖山海战中,张弘范的劝降亦无果而终。(张弘范的这一次劝降其实一共是去劝了三次。)


    而张世杰也留下了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内心:“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崖山海战之后,在陆秀夫、赵昺已经蹈海的情况下张世杰亦不肯投降,最终在海上遭遇风浪舟覆落水溺亡。


    这便是张世杰铮铮铁骨的一生。


    “官家,翔龙府离这里并不远,文丞相那边只有两万余人,兵力薄弱,我等当尽早和文丞相会合。”


    “张将军,让儿郎们休息一夜,明日出发吧。”赵昺点点头,说道。


    连续几日的攻城,大军也是有些疲惫,休息一夜恢复一下体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战斗。


    “臣遵旨,臣这就派人下去安排。”张世杰拱拱手说道。


    此类事务自然无需赵昺亲自操劳,只需要令人严肃军纪、维持好城内治安即可。


    至于民政方面,因为时间仓促,不易做太大变动,暂时维持现状便可。


    一夜无话,大军休整一夜,吃过早饭,集结待命。


    “张将军,惠州事关重大,何人可驻守此地?”主力部队是要继续迎战元军的,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惠州也不能轻易放弃,毕竟赵昺的最终目的是收复整个广南东路。


    “回官家,惠州至关重要,必须择一可靠之人才能胜任不可。若官家不弃,臣愿让犬子留下驻守惠州。”张世杰说道。


    “也好,虎父无犬子,张将军忠心耿耿,让公子留下,镇也放心。”


    “多谢官家厚爱!”张世杰恭敬地说道。


    民间《宗谱》,《杨氏族谱·始祖本系》中记载:“越国公(张世杰)之子,名福一。”


    之所以在《杨氏族谱》中记载张世杰的子孙,是因为张世杰的发妻为张杨氏,也就是说张福一的母亲姓杨。


    宋朝灭亡后,杨氏带着儿子隐居在鄞(yin,三声)州瞻岐西岙村。


    (岙,ao,四声,浙江、福建一带把山间的平地称为“岙”)


    鄞州瞻西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一带,这里曾经是张世杰战斗过的地方。


    杨氏和其儿子张福一又回到了原点,在这里与世无争,终老一生。


    “福一,过来见过官家!”张世杰对着门外喊了一声。


    一名长相高大、身材魁梧的青年将领走了进来。


    “卑职张福一见过官家!”张福一双手抱拳,大声说道。


    “哈哈,好,真是虎背熊腰,威风凛凛啊!朕问你,可敢留守惠州城?”


    “多谢官家夸奖。卑职人在城在,决不负官家厚爱!”张福一掷地有声地说道。


    “善,小将军既能上报君恩,又不辱没你父亲的英名,此大仁大义,大忠大善也。”赵昺对于忠臣良将从来不缺少赞美之意。


    “官家过奖了,卑职略尽心意罢了。”张福一客客气气地回答道。


    “好一个略尽心意,我朝人人如此,何愁国朝不兴。张福一听旨,朕封你为惠州都统,领兵三千镇守惠州城。整治治安,安抚百姓,修复城池,给朕牢牢地守住翔龙府的东大门。”


    宋朝的都统不属于正式官名,通常在前面加上驻地名称,如惠州都统等等,下面有副都统,再下面有统制和统领等。


    “卑职遵旨!卑职一定恪尽职守,替官家分忧,替朝廷尽忠。”张福一行礼道。


    “老臣多谢官家厚爱!”张世杰略微弯弯腰说道。


    赵官家封了自己儿子,当爹的肯定是要站出来表示一下心意的。


    “官家,儿郎们已经集结完毕,是否开拔,请官家下令。”


    军情紧急,阿术的大军目前都已经在路上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和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