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翔龙府之战(十五)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大宋祥兴二年,六月底,观音山下。


    近五万元军在名将阿术的调遣下排开了数座巨大的战阵。


    排兵布阵也就是通常说的调兵遣将尤为重要,这也是将领们的基本功。


    战阵这玩意儿起源于古人的狩猎,而猎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敌人”。


    为了获取猎物,需要部落族人分工协作,这便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战阵”。


    猎物分大小强弱,“战阵”也随之变化。


    抓个野兔之类的,倒也无妨。


    但是遇见凶猛的野兽,那可不能蛮干了。强壮的顶在最前面,老弱妇孺则在队伍最中央位置。


    古人在狩猎过程中形成的“站位”,逐渐演变为战场上的“阵型”。


    最早的是“一军阵”,只有步兵嘛。弓箭兵、骑兵等等都还没有出现。


    慢慢演变成“多军阵”,从远处看也就是一块一块的。有正面决战的,有侧面迂回包抄的,还有专门用来断后的。


    “风阵”、“鸟翔”、“地阵”、“飞龙”、“虎翼”、“云阵”、“盘蛇”、“天阵”、“游骑兵二十四阵”等等,最中间的也是最大的便是中军大阵,而中军大阵又分为外中内三层。


    阿术的大纛旗帜就在中军大阵的最里面高高竖起着。


    战阵后方则是一座又一座连绵起伏的营盘。


    打仗不是阅兵,不能以始皇帝到兵马俑为例。那是阅兵的,不是在战场上厮杀的。


    以一百米军士为例,每行十人,共十列,兵士之间至少要一米五以上的距离,需要“广纵”各20步,长宽各需要约三十余米的距离。


    驴车皇帝打仗虽然不行,但人家画图还是很有艺术感的。


    在其画的“战阵图”中,宋军前锋部队一万多人,分三个战阵,每个战阵约四千兵马,其宽度都达到了一里半之长,这还仅仅只是前锋部队中的一个方阵。


    更何况阿术的近五万大军了,可以说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尽头,其气势那是相当有压迫感的。


    阿术的九个大阵,厚达十里,宽六七里,仿佛一道道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大阵中元军身着铁甲,手持刀枪,列出整齐的阵形,步伐整齐,行动一致,犹如一座座移动的战斗堡垒。


    所到之处,气势磅礴,令人胆寒。足见阿术统兵能力之强。


    元军的武器装备也颇为精良,制式铠甲紧贴着身躯,手中的刀枪闪烁着寒光,耀眼夺目。


    “呵呵,能文能武?能攻能守,攻防兼备,阿术果然不愧一代名将,一出手便非同凡响啊。”宋军中军大阵中,赵昺手持望远镜站在高高搭起的观阵台上,观察着阿术的战阵。


    “官家,元军战阵毫无破绽,我朝不管从哪个方面进攻,都会受到元军其他方阵的合力阻击。”文天祥放下望远镜,对赵昺说道。


    “不错,名将就是名将,岂是钱真孙那种酒囊饭袋可以相提并论的。”赵昺感叹道。


    “大战将至,官家不可弱了我军士气。”文天祥道。


    “朕明白。丞相,朕打算去会一会这位屡次击败我大宋的一代名将。”


    历史上就是此人攻城拔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襄樊一路打到临安,一步步把大宋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官家何必冒险?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倘若元军偷袭,岂不是置于危险之地。”文天祥并不赞同赵昺的想法。


    “呵呵,丞相过滤了,阿术此人乃当世之豪杰,蒙元之名将,绝不会使用如此卑劣手段。”


    “丞相且看,阿术排开的阵型,明摆着是要光明磊落的从正面击败我军。所以丞相不必担忧,况且阿术若采用小人做法,怕是要坏了他一世的英名。”赵昺指了指远处的元军,非常肯定地说道。


    “既如此,官家小心应对,臣派出护卫随时待命。”


    “嗯,有劳丞相了。”


    古代打仗虽然早已经不再像宋襄公那样迂腐,但也是有规矩的。


    比如说,战阵之中双方派出人员短暂“交流”一番,亦或者两军暂时罢兵,各自收拢本方将士尸体的时候,都是不能动手的。


    谁动手,谁就是**一般的存在。


    特别是收拢尸体的时候,有可能遇见敌方的伤兵,这个时候如果一刀下去,把对手的伤兵宰了,那就是太扯蛋了。


    况且,收拢尸体的时候双方都是不允许携带武器的。


    如果“趁机”搞**对方的伤兵,这等于把敌人的怒火给点燃了,这样做必将让敌人士气大振,以决死之心报仇雪恨。


    所以,只有**才这样做。


    当然了这是双方战斗处于焦灼状态,短时间内谁也吃不掉谁的情况下。一方大溃败逃命途中的情况,不在此列。


    “武垒,把朕的官服拿出来!”赵昺大喝一声。


    不多时,赵昺护卫的帮助下把大红色代表着皇帝的官服穿戴整齐,和武垒等人下了高台,骑着马来到阵前。


    “武垒,可否敢去传个话,就说大宋皇帝要见一见阿术小儿,问问他敢不敢出来叙叙旧。”赵昺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单刀护卫。


    “哈哈,有何不敢!官家稍候,卑职去去就来。”


    武垒脱掉铠甲,把武器交给手下的锦衣卫,手持宋军旗帜,纵马驰骋,英姿飒爽地朝着两里之外的元军阵地疾驰。


    恰逢雨季,天空又变得阴沉沉,仿佛一幅暗淡的画卷。


    在这大战来临之前的寂静时刻,雨滴悄然飘落,打破了宁静的氛围。


    千万条细雨如银丝般荡漾在空中,给整个天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宛如梦幻般的景象。


    细腻的雨丝洒落,交织成一幅密密麻麻的雨幕,将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


    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那是雨水带来的清新和活力。


    然而,炎热的夏季并没有因为下着小雨而变得清凉,反而让人感觉到更加的闷热。


    淅淅沥沥的雨水顺着赵昺的官帽流到脸上,很快赤色的官服已经淋湿,浑身湿漉漉的。


    (赤色,大红色;朱色为暗红色)


    赵昺坐在战马上,缓缓地来到宋军阵前,目视不远处的数万元军。


    此刻的雨似乎比刚才下得更大了一些,地面上白白花的全是雨水,渐渐地形成了一条条流淌的小溪流。


    “大帅,快看!大红色的官服,莫非那就是南朝小皇帝?”


    元军中军大阵,阿术等人站在高处,仔细地辨认着。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