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再过零丁洋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臣明白,这零丁洋直通翔龙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天祥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说惠州城是广东陆地上的岭东雄郡,华南锁钥的话。


    那么珠江口,也就是零丁洋一带,就是从海面上扼守广州城的重要通道。


    浮海入广州。


    后世着名的港珠澳大桥,宛若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十五年筹备、建设终于实现了一桥连三地的壮举。


    从而实现了零丁洋里不再叹零丁。


    第一次直面零丁洋的赵昺,看着眼前的碧波绿水,心中感慨万千。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第一名,成为状元。


    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兵临长江,文天祥散尽家资起兵抵抗,至1278年十二月于五坡岭兵败被俘。文天祥为大宋呕心沥血、苦苦支撑整整二十二载。


    千年之后,天堑变通途。


    若英雄在天之灵,看到后世的这一片繁华,一定会写一首完全不同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所谓的“明白”其实也是有局限性的。


    在文天祥的眼里,这里是防范蒙元水上要道。


    而赵昺想到是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就曾从这里派出船队,占领过伶仃岛及零丁洋海域,从事走私活动,进而进犯广州城。


    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华夏的南大门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这才是赵昺为何要在这一带设置炮台的原因。


    蒙元水师不足为惧,而西洋人正处于黑暗时期。


    但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丞相,朕打算让天瑞和大举一起入四川。”赵昺说出来考虑很久的想法。


    “但听官家做主。”文天祥道。


    “朕打算将来让天瑞随大军出发,替朝廷处理西南事务。”


    从击败阿里海牙的琼州之战开始到战胜阿术的翔龙府之战,文天瑞在战场上并没有太多出彩的表现。


    赵昺思考再三还是觉得让文天瑞离开军队,处理政务可能更加适合。


    赵昺碍于文天祥的面子,一直把这事拖了下来。


    “臣多谢官家,臣也觉得家弟并不适合领兵打仗,倘若让天瑞替官家管理民政或许更适合吧。”文天祥倒是直截了当,把问题说了出来。


    “善,既然丞相没有意见,就先让天瑞任职端州知府,替朕管理一方百姓吧。”


    “多谢官家。”


    “敢问官家刚才所说的进入四川?可是要即刻出兵?臣觉得是不是有些太着急了?”文天祥有些疑惑地问道。


    “丞相误会了,朕从不做无准备之事。如今广南东路刚刚收复,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之际怎能再次出征,朕只是让丞相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如此甚好,臣多谢官家。”


    “大举出身农户,既能体察民情,又善于领兵作战,将来和天瑞一起搭档,一文一武,朕的西南便可无忧。”


    “官家是打算把西南巴蜀大地作为另一个大后方吧。”文天祥笑呵呵地说道。


    “你呀,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的眼睛。巴蜀自古为西部产粮大省,昔日秦国因有巴蜀遂成横扫六国之势,汉高祖有此地遂成王霸之业。”


    “官家眼界甚广,臣钦佩之至。”


    “丞相莫非也学会了溜须拍马之道?”赵昺摆摆手打断了文天祥的话语。


    “臣不敢,臣只是据实所说罢了。这自古以来,凡兵者唯有钱粮尔。我华夏有四大必争之地,一曰巴蜀,二曰河南,三曰汉中,四曰襄阳,第五就是徐州。”文天祥侃侃而谈道。


    “哦,说下去。”赵昺也来了兴致。


    “河南地区自不必说,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粮食产量颇为丰富。巴蜀也是这样,当年的秦国就是靠着有巴蜀大地作为后勤基地,才有着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源横扫天下。”文天祥继续说道。


    “不错,当年楚汉之争,汉军源源不断,而楚军却是越打越少。”


    “官家可是想以巴蜀为基地,击败蒙元。”


    赵昺并没有说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