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义军大营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翔龙府外十里地,义军大营。


    赵昺带领着锦衣卫和各种劳军物资来到义军大营外,接到旨意后提前出发的赵与珞等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说到义军,其实不管是江万载还是文天祥,他们都属于义军的范畴。这两人都属于散尽家财,自筹自建起一支抗元力量。


    南宋末年,朝廷给予文天祥的支持可以说微乎其微,甚至颇受排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史上文天祥的一生都是报国无门的。


    曾经也是义军一员的文天祥站在大门外感慨颇多。


    此时的文天祥脑海中反复回忆着,若不是遇见了官家,自己在那段兵微将寡又面临着蒙元围追堵截的极其困难时期,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


    那时的文天祥,或许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


    可是,赵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线生机。


    就在文天祥感慨万千之际,但见赵昺已经骑着马在众人的护卫下走到眼前。


    “臣等恭迎官家。”众人看到骑马而来的赵昺,纷纷上前行礼道。


    “众卿免礼。”


    “草民陈寿三,草民郑先锋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寿三、郑先锋两人赶紧跪拜赵昺。


    这些义军首领并没有任何的官职,故而自称草民。


    赵昺观察着跪在一边,且都是正当壮年的两位汉子。


    但见两人身材魁梧,膀大腰圆,皮肤黝黑,额头宽广,一脸络腮胡,和后世影视剧里面的张翼德有那么几分相似。


    一看就是勇猛之辈。


    只不过二人衣着寒酸,如今面圣之时,这恐怕已经是他们最好的行头了。


    义军首领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可以想象,在沦陷区坚持斗争的英雄们所处的条件是何等恶劣,面临的斗争是何等残酷。然而,正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坚守初心,毫不动摇。这种精神,让赵昺不禁肃然起敬。


    后世,衣冠楚楚者大有人在,白天浩然正气,一本正经,晚上厚颜无耻,龌龊不堪。


    真是滑稽可笑。


    想到这里,赵昺紧走两步,把二人扶了起来:“两位好汉,一路辛苦了,快快起来。”


    虽说这些都是投奔大宋而来的义军,但武垒等人却认不得这些人,锦衣卫们丝毫不敢大意,一个个手握刀柄,紧紧盯着赵昺身前的几位义军首领。


    “草民等多谢陛下。”陈寿三等人起身之后,抱拳说道。


    “哈哈,诸位不必客气。走,随朕进去看看朕的好汉们。”话音刚落,一众锦衣卫率先进入义军大营,分列两侧。警惕地注视着大营里面已经集结完毕的三千义军。


    安保,这是武垒的职责所在,赵昺不会管这种事情,自顾领着众人走进大营。


    说是大营,其实也就是用篱笆围了一个圈,估计连个野猪都挡不住的那种,可以说整个大营几乎是不设防的存在。


    天子脚下,而且这些义军本来就是投奔朝廷而来,哪敢在大营外面挖沟设防。


    如果这样做了,那估计就会让人觉得是来**的。


    赵昺领着众人登上高台,看着衣着残破,手中武器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三千义军,以及站在后面的千余名衣衫褴褛的家属。


    赵昺大声喊道:


    “将士们!大宋的好男儿们!是谁杀害你们的家人?是谁抢了你们的土地?是让你们活不下去的?是谁让你们背井离乡,是谁过着朝不保夕的,这种猪狗不如的日子?”


    三千义军和家属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吭声。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这些原本就是因为**的入侵而失去土地活不下去的,从原本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者。


    当他们直面大宋皇帝的时候,此时,变得沉默不语,生怕因为说错了话而祸及家人、自身。


    站在一旁的陈寿三、郑先锋等义军首领们看着自己属下低头不语,脸色有些挂不住了。


    两人正在思考如何答话之际,又听到赵昺继续说道:“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


    “你们谁和**有血海深仇的!站出来,告诉朕!”赵昺怒吼着。


    提到血海深仇,似乎是触动了这些人痛苦的经历,台下顿时一片骚动。


    一名年轻的士兵咬着牙,头上青筋暴起,握紧了拳头,因为用力,纸甲嵌入皮肉,一丝丝鲜血从手掌中渗了出来,却是毫不在乎。


    终于,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年轻的士兵终于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小的全家都死于**之手,小的王二狗和**不共戴天!”这名年轻的士兵看着台上的大宋皇帝,大声控诉着。


    “其他人呢?和**有血海深仇的都站出来!”赵昺目光扫过台下,再次大声说道。


    有了王二狗的带动,只见台下不管是义军


    ,还是站在后面的妇孺老幼,都向前走了一步。一个个注视着他们的大宋皇帝赵昺,同时也因为害怕触犯天威,心里又充斥着对未来的一丝丝担忧。


    “来人,发钱、发衣服,准备饭食!”


    赵昺并没有继续发表什么热情洋溢的演讲,因为赵昺知道,在这个年代这些人其实是不会太在意皇帝姓什么的。


    只不过不敢说出来罢了。


    即便不是蒙元,倘若换成赵宋,活不下去的他们依然还是会“**”。


    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倘若这些人能活下去,他们是不会反抗蒙元的。


    道理都是一样的,多说无益,唯有收买人心才是王道。


    怎样收买人心,无他,和琼州一个样。给钱粮,给土地,让他们能生活下去能有奔头,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家人能越来越好,这便是收拾人心。


    这样做就足够了。


    一名义军三贯铜钱,老人妇女儿童每人一贯钱。


    至于说粮食,收复了整个翔龙府的赵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