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阿合马引发的大都之乱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


    翔龙府,宋宫,御书房。


    赵昺坐在桌前正在苦读陈寿的《三国志》,一边认真拜读,一边思量着万一下次穿越到三国时期,咱也好有个提前准备。


    就在这时,“阿嚏!阿嚏……”赵昺猛地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


    踏马的,这是谁在背后说朕的坏话?赵昺抹了一把鼻涕眼泪,暗想道。


    “官家,您不要紧吧,要不要老奴把门关上。”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李邦宁看到赵昺连打喷嚏,生怕赵昺有所闪失,连忙走上前,关切地轻声问道。


    “不必了,准是哪个狗才在背后里说朕的坏话。”


    “官家多虑了,您日夜操劳,一心为民,如今天下谁人不知官家您的恩典。在这大宋境内哪有什么人会到处插嘴的。”李邦宁笑着说道。


    “噗……咳咳!”听到李邦宁优美的用词,正在喝水的赵昺忍不住了,一口水喷了出来。


    喷的一桌子都是,正好喷到甄皇后传那一页。


    但见,书上湿了一大片……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


    今年破贼正为奴。


    孟德公终究还是去晚了一步啊。


    可怜三国时期第一美女甄宓被赐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历史上甄宓究竟做了什么事儿,让曹丕如此恨之入骨,或许是和曹公有关,又或许和郭女王有关。


    “启禀官家,兴王殿下求见。”就在赵昺思索之间,一名小黄门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说道。


    “宣。”赵昺随手把书放在一旁,说道。


    “臣,赵与珞参见官家。”


    “兴王来了,看座,上茶。”


    “多谢官家。”


    一番君臣之礼之后,赵昺问道:“兴王前来,可是北方有了什么变故?”


    “官家圣明,据北方来报,大都乱了!”赵与珞搓着手,兴奋地说道。


    大都乱了?不应该啊,历史上大都之乱发生在至元十九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282年。这可比原本的时空要早上两年有余。莫非这就是穿越文中所说的因为主角的穿越而引发的蝴蝶效应?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李邦宁看到赵昺半晌儿没有动静,借机说道。


    “兴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赵昺并没有理会李邦宁的恭贺,眉头一皱问道。


    “回陛下,据锦衣卫北镇抚司密报,五月之前,鞑酋忽必烈于上都围猎,后其子真金秘密返回大都,率东宫卫队杀死阿合马,封锁上都意图自立。鞑酋得到情报之后,急忙挥师南下,两个月之前,鞑酋在城内支持者的暗中帮助下,攻克大都城门。破城之后鞑酋更是亲率兵马包围伪太子宫,伪太子真金走投无路,已于两月前在伪大宁宫中举火**。”


    “这么说,**这场内乱还挺严重的?”


    “回官家,正是如此,据情报显示,直接死于战乱的便有数万之众。鞑酋忽必烈事后又进行一番清算,加上被处决的官员、家属等,保守估计当不下三万余人。整个上都更是一片血雨腥风,人人自危啊。”


    “这一切只因为阿合马的擅权?”


    阿合马,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


    色目人阿合马以善于理财而深受忽必烈的信用,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


    纵观忽必烈的一生,对待汉臣的问题上一直处于犹豫、波折和动摇。在其有迫切需要的时候,能够重用汉臣积蓄力量,并且依靠这股强力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包括南宋在内。


    当太平之时,忽必烈对待汉臣的态度又开始从积极转为保守。


    蒙古贵族,汉臣、色目人之间,忽必烈终其一生,都不能达到一种平衡。特别是李璮之乱平定之后,对汉臣的态度更是厌恶至极。


    而真金太子东宫却是清一色的汉臣。


    特别是蒙古贵族中,保守势力异常强大。蒙古宗室就曾当面指责忽必烈:“本朝旧俗与汉人有异,今尊用汉法,重用汉臣,其故何如?”


    甚至因为忽必烈重用汉臣,直接导致了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的相继独立。


    这些汗国从此不但不再听从忽必烈的调令,反而处处对忽必烈找茬使绊子。


    “回官家,确实如此,伪太子真金素来重视儒家,少年时期便师从姚枢、王颙学习汉家经典。其整个东宫官吏班底更是皆为汉人。”


    (颙,yong,二声,大、敬仰之意。)


    “哦,这么说来真金和阿合马只能留一个了,倘若真金日后登基的话,阿合马必死无葬身之地。”


    “官家圣明,的确如此。阿合马本人可没少在鞑酋面前搬弄是非,以至于大都之乱前夕忽必烈对真金已越发不耐烦,言语间多有废掉太子的意思。”


    “这就可以解释的


    通顺了,真金小儿恐慌万状,惶惶不可终日,担惊受怕之余,便铤而走险,发动叛乱以求自保。”


    “官家圣明,伪太子真金的师傅们以及伪东宫的智囊一个个或被撵走,或死于非命,真金本人犹如被卸掉了左膀右臂一般,加之数年来的担惊受怕犹如惊弓之鸟,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只能孤注一掷了。”


    “呵呵,真金小儿怎么可能斗得过鞑酋忽必烈。这不是白白丢了性命。”


    “官家,**内乱,对我朝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嗯,只不过这场乱子来得对有点早,规模有点大啊。”赵昺端起杯子喝了点水,自言自语地说道。


    “来得早,有点大?官家,您这是何意?”


    赵与珞神情紧张,自己明明是刚刚得到情报,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宫中向官家奏报。听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