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史弼之死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历来夜袭者必须迅速行动,速度要快到让敌方措手不及。


    一旦耗时过长而无法冲入敌营,等敌方有所防备,夜袭者便会陷入绝境。


    史弼作为一名蒙元名将,虽然智商堪忧,但其早年跟随忽必烈,后来又跟着伯颜、阿术等人,可以说打了几十年的仗,自然是知道这种事情的厉害关系。


    “儿郎们,随我冲!”


    宋军大营门口,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的史弼大喝一声道。


    “快放火,烧死他们!”


    紧紧跟随在史弼身旁的土虎登哥同样下达了命令。


    八百元军分列四个纵队,两侧的元军骑兵手持弯刀随时准备**“逃窜”出来的宋军士卒,居中的两队则手持猛火罐或者轰天雷伺机而动。


    一声令下后,处于最前面的数十名元军点燃了一个个装满火油的陶罐,依靠着战马的速度顺势甩了出去。


    冒着火苗的陶罐落入营帐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元军的轰天雷和宋军现在使用的改进版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元军的**性能欠佳,所以铁罐中的**装得更多一些,自然要更沉重一些。


    而且元军的轰天雷是需要用引火之物事先点燃引线,然后朝着目标扔过去。


    由于过于沉重可以说是甩出去的,而不是投掷。


    宋军使用的木柄**就不一样了,由于**的研制成功,使用时只需要打开后盖,拉动拉火绳投掷出去便可。


    几乎同时,一枚枚数斤重的铁质轰天雷被扔了出去,无数正在燃烧的帐篷之中瞬间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碎片四射而飞。


    “快,你们几个去那边,烧了南人的粮草辎重!”史弼伸手一指,大声喝道。


    火光的照耀下,史弼敏锐的捕捉到前方有一大堆东西摆放整整齐齐,多年的从军经历,一眼就让其看出这是宋军粮草存放处。


    “末将得令!”一名偏将领了军令,带着手下的骑兵,一个漂亮的转弯朝着目标而去。


    “快,上猛火油,放火!”


    偏将指挥下手下的士卒把火油罐扔向宋军的粮草上。


    随即,一名骑兵将手中的火把扔在了倾洒出来的火油上。


    蒙元骑兵顺着宋军大营一路向南驰骋,火油罐、轰天雷不要钱似的不断扔出去。


    一时间,整个宋军大营里**声持续不断。


    熊熊大火肆意燃烧着,火势冲天,原本漆黑的夜晚在这一刻亮如白昼。


    “不好!大帅中计了,快,鸣金收兵!”


    隆兴府城头上观战的孙参政猛的大吼一声,急迫之间,嗓子都喊得有些沙哑。


    “副帅?此话怎讲?”


    原本看着火光冲天的宋军大营而纷纷叫好的元军将领们疑惑地看向孙参政,不明所以。


    “快敲铜锣!”


    孙参政急眼了!


    “大帅中计了,这是空营,根本就没有人!郑珪 ,速速随本帅出城接应大帅。塔剌赤尔等守住城门,不得有误!”


    孙参政一边顺着登城马道朝城下跑去,一边大声喊道。


    心急火燎的孙参政三步并作两步,恨不得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根本没有时间跟这群废物解释那么多。


    古代战场上讲究闻鼓而进,鸣金收兵。鸣金的“金”其实指的是“钲”,也就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铜制,狭长似钟,又比钟更加细长,上有木柄可以悬挂起来,颜色似金,所以又被称为“鸣金”。


    《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古人是很有智慧的,“鼓”用皮革包裹,敲击的时候声音浑厚,震撼人心,可以达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而敲打“钲”这种金属,声音清脆,在空气中的穿透力极强,传播距离更远,便于正在厮杀的士兵听清楚撤退的信号。


    到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铜锣的声音更加清脆,效果更好。


    “鸣金收兵”其实变成了“鸣锣收兵”,只不过战场上由于传统习惯,不管是喊“鸣金收兵”还是称呼“鸣锣收兵”都是一个意思。


    “土虎登高,有点不对劲!”


    描述的时间很长,其实从史弼杀入宋军前锋营开始算起时间并不长,不过一柱香几分钟的功夫罢了。


    此时,蒙元八百骑兵已经深入宋军大营内部。几乎与此同时,就在孙参政令人鸣金收兵之前,其实史弼也已经反应过来,连忙对着土虎登高大喊一声。


    “大帅……这南朝大营没有人!”


    此时的土虎登哥猛得血压升高,浑身血液直冲头顶。


    除了进入大营之前逃窜的些许“巡逻兵”之外,这么“长”的时间,冲天大火之下竟然没有一个“火人”从营帐里跑出来。


    这个时候的土虎登哥要是还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的话,还不如回草原放羊算了。


    草原上也不要这种废


    物。


    “咻!”


    一声响亮的口号声从史弼口中响起。


    “儿郎们,快撤!”


    生死之交,史弼只得用蒙古语大喝一声。


    旋即这位忽必烈的心腹大将拨转马头,从帐篷中间的空地完成了转向。


    之所以用蒙古语下令,是为了迷惑宋军以便尽可能争取到少得可怜,但同时又属于极其宝贵的逃跑时间。


    事情紧急,明知道伏兵即将出现,但这个时候的史弼可不敢说什么我等中计了之类的话。


    这是打仗不是拍戏,影视剧中被包围的一方主将往往一来上就喊出一句无脑话:“不好,我等中计了,快撤!”


    这样做的话瞬间就能让本方士卒们的士气跌入低谷,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没有士气的军队那就是乌合之众,别说八百人了,就算是八万人也不够被人追杀的。


    就在这紧要关头,北面隆兴府城头上的铜锣声响了起来。


    而此时史弼率领的八百骑兵刚刚完成转向,朝着刚才进来的营门口冲去。


    时间,生死真的就在一瞬间。


    “哈哈,**上当了!放信号!本将要全歼这伙**!”阿里海牙哈哈一笑。


    但见,“嗖……**!”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助!


    “儿郎们,随我来,杀**,冲啊!”阿里海牙率领着前部宋军从黑夜里杀了出来。


    “冲啊!大宋万胜,杀啊!”


    埋伏在大营东边不远处的五千宋军嗷嗷叫着朝着原本属于自己的营地杀了过去。


    “对准营门口,开炮!”宋军炮兵军官们咆哮着。


    面对着已经开始逃窜的元军,炮口必须对准门口的,这样开炮刚刚好。


    毕竟炮弹从飞行到落地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刹那间,炮声隆隆,无数炮弹从陆上,从赣江河面上的宋军战船中发射出来。


    火光照映下,暴露无遗的史弼和他的八百骑兵如同活靶子一般。


    宋军密集的炮火瞬间覆盖了这片土地。


    战马倒地,人被击碎。血肉四溅,几息之间元军便已经是伤亡惨重。


    “快,保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