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钦差大臣

作品:《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

    “要不,明日我们去向皇上推荐如何?”


    苏文禀开口道。


    上官闽自的摇摇头,“不用我们出面,自会有人向皇上举荐的。”


    苏文禀,“……”


    一个个神神叨叨的,难不成有什么大阴谋瞒着他不成。


    “别想了,走吧。”


    见苏文禀纠结,上官闽失笑,拉着苏文禀离开金銮殿。


    “闹灾荒了?”


    建安宫的萧太妃得知了消息,心里一动。


    既然赈灾,就得派钦差大臣前往,朝中的大臣都不愿意去,这正是李顺的机会。


    “玉娘,派人去请皇上,就说本宫要见他。”


    萧太妃叫来了玉娘吩咐道。


    “是。”


    玉娘应了一声,出了建安宫。


    “皇上,建安宫的玉姑姑来了?”


    杨昀还在为白天大臣的行为生气,晚膳也没用,一个人在勤政殿生闷气。


    听到王海来禀报,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让她进来。”


    杨昀沉声吩咐道。


    不多时,玉娘跟着王海走了进来。


    “奴婢给皇上请安。”


    玉娘恭恭敬敬的给杨昀福身行礼。


    “玉姑姑,你伺候萧太妃,怎么会来勤政殿,可是萧太妃哪里不舒服了?”


    杨昀关心的开口问道。


    “回皇上的话,太妃很好,只是想皇上了,请您去建安宫一趟。”


    玉娘恭敬的说道。


    杨昀闻听,眼里闪过讽刺。


    这么多年了,萧太妃从来没见自己,现在突然说出想他的话,谁能相信,不过,嘴上却道,“从父皇崩世,萧太妃深居建安宫,避不见客,难得想见朕,朕岂有不去之理。”


    说完,走下龙案,迈步出了勤政殿。


    玉英龙不放心,跟在杨昀身后。


    穿过几道回廊,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了建安宫。


    “皇上,多年未见,愈发英俊了。”


    见了萧太妃,萧太妃热情的拉着杨昀上下打量着。


    “多谢太妃夸奖。”


    杨昀应付的说道。


    萧太妃拉着杨昀坐下说话,二人本来心里都有隔阂,哪有什么体己话说,基本上都是萧太妃说,杨昀听着。


    萧太妃说的都是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往事。


    “皇上心善,杨萧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啊,皇上不仅不怪罪本宫,还升了我的位份,本宫感激的很。”


    “太妃这话严重了,杨潇是杨潇,您是您,怎能相提并论。”


    杨昀笑着道。


    “皇上,本宫的老家在江北一带,听说发生了水患,本宫听了,心急如焚啊。”wWW.xszWω㈧.йêt


    终于,萧太妃说到了正题上,她看着杨昀的表情,“江北水患,皇上理应派人赈灾,可有了合适的人选?”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起来,杨昀的脸色沉了下来。


    “太妃,说起来实在令朕生气,满朝文武,竟然无人与朕分忧!”


    萧太妃闻听,“这就真的很过分呢!”


    “皇上,本宫向你推荐一人,保准你满意。”


    萧太妃笑着说道。


    杨昀一阵冷笑,看来萧太妃坐不住了。


    “哦,太妃所说之人是谁?”


    “李顺。”


    萧太妃开口说道。


    “他?”


    杨昀脸色更加难看,“太妃有所不知,李顺私自开矿,损了龙脉,朕已经革了他的职,这么重要的事情,怎能交给他!”


    杨昀故意绷着脸道。


    “皇上,朝廷用人之际,李顺虽然有错,罪不至死,赈灾一事,皇上你要三思啊。”


    萧太妃劝着杨昀,“皇上要以天下为重,李顺有治理水患的经验,赈灾之事交给他最为适合。”


    “朝堂上既然无人可用,何不给李顺一个机会。”


    杨昀低头想了想,抬头看向萧太妃,“太妃说的也有道理,朕回去之后,同大臣们商议一下。”


    “好。”


    萧太妃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这样会引起杨昀的怀疑。


    此时,她还不知道,杨昀已经知道,散播谣言的事情是她做的呢。


    杨昀起身离开了建安宫。


    “英龙,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回去的路上,只有杨昀和玉英龙两个人。


    在大臣不愿意去赈灾时,杨昀就想到了李顺,只是,撤职的圣旨是她下的,这才不过几天的时间,实在想不出理由来,让李顺重返朝堂。


    名不正言不顺的,必定会引起萧太妃的怀疑,毕竟,李顺体内的毒,还需要萧太妃的解药。


    打瞌睡送来枕头,萧太妃竟然主动提出来。


    “皇上,萧太妃这么急着让李顺赈灾,会不会,杨潇就在江北?”


    白马寺的事,李顺交代过,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免得打草惊蛇,所以,杨潇的下落,到现在还没有。


    “你说的有道理。”


    杨昀重重的点点头。


    既然萧太妃提议,她索性答应下来,稳住萧太妃。


    “宣苏文禀觐见!”


    ……


    第二天朝会,杨昀再次提出赈灾的事情,大臣们依然没有人站出来愿意去赈灾,杨昀扫了一眼堂下的苏文禀。


    “皇上,臣举荐一人,堪当此任。”


    苏文禀会意,立刻走了出来,俯首对杨昀说道。


    杨昀微微点头示意苏文禀说下去。


    “前镇国公李顺。”


    哗!


    苏文禀话音落地,大臣们炸窝了。


    “皇上,李顺已经被革职,怎可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臣反对!”


    王征明不淡定了,好不容易把李顺挤兑下去了,现在又要请回来,有李顺在,他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老丞相既然不愿意,不如你去赈灾如何?”


    上官闽站了出来说道。


    “我……”


    王征明说不出话来,江北到处都是灾民,有灾民就有暴乱,他肯定是不会去的啊。


    上官闽上前一步,“皇上,臣认为苏文禀提议甚好,江北赈灾,李顺最适合不过了。”


    “臣附议!”


    “臣,附议!”


    之前同李顺关系好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纷纷出来发表意见。


    “既然如此,王海,去李顺府上,传朕口谕,宣李顺上殿。”


    杨昀顺大臣的意思,派王海亲自去李顺府上传旨。


    “这么快?!”


    等王海传了杨昀的口谕,李顺惊讶了,不过,来不及多想,跟着王海来到金銮殿。


    “参见皇上。”


    到了大殿上,李顺给杨昀行礼。


    “李顺,江北发生水患,你可愿意为钦差前往赈灾?”


    杨昀问道。


    李顺对上杨昀的目光,微微一笑,“臣,愿意为皇上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