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士无双,声震天下!我儿刘升之,有大帝之资!
作品:《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严道县,凛冽寒风吹拂,山上雪崖参差,冰柱倒悬,千秋积雪尽压邛崃。
正在山下勘探铜利的李严,令部下在山中搜寻铜料。
不多时,便找到了当年邓通开采铜矿的矿场。
这处铜矿,自东汉便被西南羌蛮占据。
如今重归汉家,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府君,刘升之回来了。”
话音方落。
李严锋利的眉毛微微一颤,落在脸上的冰雪也随着鼻尖冒出的热气融化。
他一抬头,万里罡风,皑皑瑞雪。
“当真回来了?可是大败而归?”
李严是慎重之人,对南中局势也颇为了解,越靠近越巂郡,就蛮夷越多。
他不愿带着东州兵轻军深入三十六部羌蛮之中,于是在当夜合兵击败高定元后,便收兵北上严道,来收取铜利。
却不料刘云大胆妄为,明知背后没有援军,却还是率鬼卒铁骑穷追三百里,渡过大渡河,杀穿灵关道。
到最后生擒十部蛮王,聚合三十六部蛮帅,盟约向汉之后,方才回兵北上。
这已经是三天前的事情了。
不过,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是。
刘云不仅没败,而且一战扬名。
“府君,刘升之没败,反而大胜而归!”
“此子生擒十王,重开灵关道。”
“所有羌蛮,皆呼他为……”
那小吏欲言又止。
李严心里动了怒。
“皆呼他为什么?”
那小吏微微抬头,面色尴尬:“皆呼他为……天将军。”
全场肃穆。
鸦雀无声。
在场东州兵无不哑然失色。
哐啷,也不知哪个不长眼的东州兵闹出了声响。
李严这才回过神来,眼神复杂。
“却不料一场硬仗下来,便宜都被他刘云捡了去。”
“我还当蛮夷定会重新举兵反抗,这才收兵。”
“刘升之这小子运气是真好啊……”
几个佐吏纷纷垂首叹息,面上颇有抑郁之色。
千秋功业,名垂竹帛的机会,明明近在眼前。
可他们偏偏错失了。
“刘升之抛下辎重,只带轻骑南下,一路势如破竹。”
“三十六部蛮帅还没回到部落,便被一网打尽。”
“嗨呀,他手上也就几百西凉骑兵,就敢去追击三万多溃兵,胆子可真大!”
“这等深入敌后,连续驰逐,只怕唯有霍去病可与之并论了。”
一派叹息声传来。
或是懊悔李严没有南下追击。
或是赞叹刘云胆略高超。
李严脸上阴晴不定,听到这等消息,心情更差了。
“都别说了。”
东州兵们不敢窃窃私语,只得盘查完此地铜矿过后,便安排守兵在此驻扎。
未几,门外哨骑来报。
“府君,大事不好了!”
“邛崃山南,突然出现了数万蛮兵!”
数万蛮兵?
“哪来的蛮兵!”
李严心头大震。
“刘升之不是把高定元杀败了吗?”
“难道蛮军还有主帅?”
战局紧急。
李严没时间思考,即刻带着东州兵来到铜山外列阵应敌。
萧萧北风呼啸过。
参差雪花落人间。
一派冰天雪地之下。
茫茫间,忽然天地震动。
李严眯住双眼,向远方山岭望去。
只见白浪翻腾,雪峰峥嵘。
两座高山之下,山道间。
蛮夷骑兵开道。
数万蛮兵的身影亦在雪中出现。
左右陈列,队伍严整。
“来了!”
东州兵全军震恐。
密密麻麻的蛮军,大小三十六部,各有旌旗图腾。
军队绵延山外,不可计数。
“这兵马足有数万之多啊。”
李严深感疲敝,眸中露出一抹警觉之色。
东州兵冒着天寒地冻,远道而来,如今突然遭到蛮军袭击,若是在此交锋,以寡击众,未必有胜算。
就是不知,这群蛮兵意欲何为了。
部下纷纷谏言道:“府君,蛮兵势大,若不然,咱们先走为上。”
李严牙根紧咬,顿觉天地冰寒,东州兵已经战过一场,不宜在此持久作战。
“传我令,撤……”
撤军二字还未说完。
须臾之间。
却只见蛮兵之中鼓声吹响,金锣敲响。
六天故鬼的大旗在空中挥舞。
一排西凉铁骑踏雪而来。
“李将军莫慌……我等是讨魏中郎将部下!”
庞德疾驰来报。
李严见到庞德到来,更是震恐。
“你等怎么跟蛮夷混在一起了。”
“难不成刘升之被蛮军俘获了?”
庞德摇头道。
“非也。”
“升之已降服三十六部蛮帅。”
“我等在灵关道约为盟好,蛮帅愿让出山林铜铁,前往成都,归附刘豫州。”
什么……
李严双目瞪大。
“归义的蛮夷有多少家?”
庞德回忆道。
“牦牛羌、越巂夷、叟人、摩娑夷、卷夷大牛种、北徼捉马……大抵不下三十六部,四万余家!”
四万家蛮族……
我的乖乖啊。
李严喉咙作痛,北风灌到嘴里,似乎将他的嘴巴也给冰封了。
在东汉,生活在汉朝统治区内,归附过的蛮族,实际上都是汉代的少数民族。
因此,无论是西南夷还是凉州的羌人作乱,都被汉朝视为叛乱,而不是对抗匈奴那样得外族之战。
只不过,归义的蛮夷,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居住区或者属国行政区内,税收方式与汉民不同。
汉庭对边境蛮夷的税收相对较轻,内地的蛮夷汉化程度较高,课税相同,可像西南夷这样的地方常年自治,连户口都很难入簿,税收就更少了。
没有苛捐杂税,归附后,又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蛮夷的生产进度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一户汉人之家,平均只有五口左右,这是因为东汉天灾人祸,四方动荡,军费开支巨大,为了应对叛乱,筹集军费,汉庭屡次加税,中原百姓生儿不养,屡见不鲜。
而边郡的蛮夷,老少群居不分家,在凉州、西南,一户蛮人有几十人,也很常见。
这便是凉州羌乱百年不定的原因。
凉州、三辅、关中的汉人户口,其实已经比不上当地的羌氐了。
因此,汉人到了凉州、西南,便得与当地羌蛮大姓结亲。
这样,羌化、蛮化的汉人在汉末历史上就也很常见了。
所以,当李严听到刘云一口气降服了蜀郡属国和越巂郡的四万户蛮族的时候。
过了半响,他都坑不出一個字来。
三十六部蛮帅,四万户蛮人,保守估算,至少也得有二十多万人。
每户抽一。
也能编练数万精兵。
若是这些蛮兵真的能收归汉庭所用,今后蜀汉在庲降都督府,就不必设置重兵防范。
以夷制夷,其意自现。
李严理清了思路,看向面前的骑马走来的青年之时,目中满是震惊。
收取蛮人的铜铁金银之利,他想到了第一层。
但是没想到,刘云打通灵关道后,还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南中的内务。
从打通灵关道开始。
刘备政权攻略南中,已经水到渠成,便不在需要刘云操心了。
望着大雪中骑乘大马在前引路的刘云。
李严回想起当日那青年蓦然回首,扬言十日定乾坤的话语。
如今正好十日……
可怕的算计。
“智术过人,勇略非凡,就连运气也不是一般的好。”
“刘升之,不得不说,我小瞧你了。”
李严感到一种深深地寒意浸透骨髓。
明明这个青年只有二十岁,可是在他的眼里,此人已经具备了和刘备相去无几的威慑力。
他骑在马上,屹立雪中,远去的背影笔直苍劲,似一道利刃朝向天际。、
李严愣了愣神,分明从刘云的身上看到了一股熟悉的影子。
二人交错之间,目光对视。
李严险些吓得伏地而拜,高呼主公。
可膝盖尚未弯下,冷风一吹,又激得李严立刻清醒。
“原来是刘升之啊……”
刘云并未与李严多言。
临走前,蓦然回首,只点了点头,他身旁的蛮王,便将蜀郡属国和越巂郡的铜铁金银舆图献上。
“太守……这是我等掌控的矿山,如今尽数交付刘豫州。”
“还请太守清点。”
李严慢慢接过竹简,一一检查,发现地点无误后,愣了良久。
“严道县,邛崃、瓦屋铜山。”
“邛都县,灵关县,铜山。”
“定笮、台登、卑水三县,产铁。”
“汉嘉县,金山。”
“朱提县、堂狼县,产银。”
铜铁金银,全部凑齐,无一所缺……
李严人傻了。
他也自诩人中龙凤,可是在犍为郡一年之久,都没能搜集足够的铜铁金银,补充军用。
结果刘升之只用了十天,就做到了他这个兴业将军一年都没做到的事情。
李严彻底服了。
“罢了,让道,放行!”
一声苦笑过后。
沿途,东州兵望着臣服的百蛮,无不瞪目结舌,主动让开道路。
刘云在前纵马而行,威风凛凛。
身后牦牛羌、青羌、越巂夷,三十六部蛮帅,无不步行跟随,全无傲慢之意。
东州兵看到了蛮人眼中的震恐与敬服。
也看到了,天幕上,冉冉升起的太阳。
未几,也不知从哪传来一声长叹。
东州兵全员肃穆。
“刘升之……真乃天将军也。”
“沔南之士,无出其右。”
……
蜀郡,成都。
大雪作罢。
暖阁中,许靖等人多日不闻刘升之的消息,心头的压力小了不少。
郄揖一如既往地自信且无脑。
“呵呵,五百骑兵就敢跑去蜀郡属国。”
“南中的蛮人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敢去收他们的铜,青衣羌、牦牛羌不得弄死他?”
许靖亦是抚须长笑。
“若真是折在了邛崃山自是最好。”
“老夫听闻,刘备这些天可是一直愁眉苦脸。”
“又怕调动大军激起了南中大乱,又怕刘升之被蛮人弄死,现在整个蜀郡谣言风起,都说刘升之被蛮兵伏击,又着了汉嘉官吏们的道儿,早已死在了大相岭呢。”
庞羲最怕刘云。
听到这个消息,捧腹大笑。
“死了?当真死了?那可太好了!”
“咱们可在这人手上吃了不少苦头。”
许靖抬手示意,压下众人的情绪。
“先别着急……老夫也不确定。”
“只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刘升之的消息了,若天师道的核心人物真是死了,这么大的事情,估计刘备短期之内也会隐而不发。”
刘循闻言大喜,只要刘备不高兴,他就解气。
“那可太好了!”
“明日就到了正旦,若是在此折了一员大将,刘备这个年也别想过好了。”
“普天同庆,普天同庆啊!”
刘循毕竟还是年轻气盛,不待查明真相便火急火燎的和郄揖前去‘道喜’。
江桥门外。
蛮帅尽臣服。
刘备还在城楼上,便已远远看到三十六部蛮帅伏地跪拜的身影。
他紧皱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呼,军师,升之回来了!”
喜悦之音藏在话中。
诸葛亮也听得明白。
“不光回来了……还带回这么多蛮帅。”
“看来犍为之行,铜料不足的问题已经解决。”
“不知主公满意否?”
刘备心头暗喜,嘴角也是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有另外之喜。”
“孔明!你看看,这是李正方才送来的密信。”
诸葛亮打开封检,细细查看。
“主公如晤,严奉命替主公照看刘升之,如今犍为事务已定,这才回禀。”
“此子计略过人,胆大如斗,在瓦屋山连破三十六部蛮帅,斩杀高定元,开通断绝百年之灵关道,威服羌蛮四万家。”
“此功,当彪炳史册,名垂竹帛,严敬服之。”
诸葛亮合上木牍,哑然失笑。
尽管没有看到李严本人,可是诸葛亮通过这封信便已经能猜到李严脸上的惶恐和无奈。
“难得看到李严会夸奖于人。”
“看来,升之南下,确实是干出了一番政绩来,连李严都敬服了。”
刘备越听越高兴。
李严他是知道的。
除了刘备自己,李严谁都不服。
之所以,历史上老和诸葛亮掐架,那是因为派系斗争,他看不惯诸葛亮压他一头。
李严有野心,但是从来没想过背叛刘家,刘备的恩情他是念着的。
尽管孙权和曹丕给他这镇守一方的大都护开出很高的价码,可李严始终没当回事儿,也就拿过来问诸葛亮要要价而已。
他真想背叛,早就跟孟达一样,投奔魏国去了。
“李正方有野心,也有能力,备一直担心,哪一天备不在了,李严没人压得住。”
“如今看来,升之能用。”
刘备安心了。
他缓缓走下城楼,和诸葛亮等人出城相迎。
很快,刘云便带着骑兵护送三十六部蛮帅下马过桥。
刘备急忙走到刘云面前,为他拍了拍身上雪。
“升之,当初扬言年关前,必能回来。”
“没想到,果真在正旦前复归成都,还给备带了这么一个大礼啊。”
刘云迎着刘备炙热的目光,恭敬道。
“谁也没想到,高定元上次兵败后,还能整出这么大动静。”
“好在兴业将军的部队及时赶来,我军才能在瓦屋山阻挡住蛮兵。”
刘备哦了一声,心道是,不骄不躁,懂得分功,这才是上将之器。
“李正方的功绩,备自会欣赏。”
“对了,蛮兵何在?”
刘云指向南方。
“三万蛮兵,停留在蜀郡属国的汉嘉县,由赵将军的军队看管。”
董和闻言脸色诧异。
“升之带着三十六部蛮帅北上……他们的部下万一不服,你就不怕他们在汉嘉闹事?”
刘云淡淡道。
“以武服人,人自不服。”
“说来,董公可能不信……我并非用武力胁迫蛮帅来成都。”
董和越发惶恐。
“那你用什么劝说蛮帅,背井离乡?”
“蜀锦,美酒,富贵乡。”
刘云望向西面,锦官城外桑林千亩。
这并非刘云妄想,史载:南中蛮帅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
南中再好,毕竟在高原山地上,比不上三蜀富庶之地。
哪个蛮帅不想过上好日子?
看他们一身兰干细布、铜箍银镯,尽显富贵,足以得知,蛮人也是喜欢奢华生活的。
少数穿着锦绣的几个大帅,都是部落大种,就凭一件蜀锦,他们在族中的地位就能高几个档次。
“汉民技艺高超,这些蛮帅,都想和蜀中互市绢帛。我言主公将上表天子,各封蛮帅官位,只要来成都,便许以厚利,子孙也可为在郡为官,大半蛮帅便诚心归附了。”
“在下以为,治理南中,当以天师道为骨,传播文化为根,派商旅重入丝绸路,多项并举,先让蛮人熟悉汉朝文化,再行治理,就能减少变乱。”
“事急从权,还望主公见谅。”
刘备倒是没多想。
刘云此举也正合他意。
这些蛮帅前往成都,学习汉化。
名为当官,实为人质。
这些部落的铜铁金银之利,又可收归国用,何乐不为。
实际上,这是历史上诸葛亮治南中用的法子。
以蛮兵镇南中,以汉人统帅蛮兵维护蜀汉统治。
蛮王们去了成都,日夜花天酒地,享受汉朝金帛馈赠,时间一长,在成都的二代蛮族子弟们也将完成汉化。
等今后回了南中,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原雅语,满口都是《老子五千言》,句句不离克复中原,还于二都。
如此,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天师道的祭酒们去南中把思想先定好了,被分化的蛮军,在刘备阵营中当官当兵,以当地豪帅的力量慢慢影响整个西南局势,南中就不会再乱了。
诸葛亮听闻刘云计略,深以为然,赞叹道。
“升之心思缜密,打通灵关道后,蜀中财货运往南中便能快捷很多,只要在当地建立胡市,交换资源,南中战马、耕牛、铜铁金银也能运往蜀中。”
“如此,主公不需以强兵镇压,靠天师道和臣服的大种部落的蛮帅拉拢人心,便能慢慢稳定各方蛮族。”
“此计,胜过十万雄兵啊!”
董和、杨洪等名士皆是敬佩不已,赞叹交加。
说到天师道,张鲁也早已到来。
只待众人闲谈过后,方才凑上前来,询问南方天师之事。
“升之……那张普你作何安排?”
刘云摇了摇头。
“张普始终不愿屈从师君,当夜高定元战败后,他便自尽了。”
“可惜……可惜,唉,鲁与他本不必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张鲁目光暗淡,虽然南北天师道合流,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刘云深知张鲁性格,亦是安抚道。
“师君,凡事自有天定,莫要自怨自艾。”
“张普虽死,王盛、黄长等治头大祭酒却愿意归附我道。”
“云,安排他们迁移治所,带领蜀南鬼卒前往越巂郡收揽教徒,安抚蛮夷,也算是为大汉戴罪立功了。”
张鲁连连点头,胸中郁结消散不少。
原先张道陵在世时,二十四治,大多分布在三蜀、巴、汉。
如今刘云打通灵关道,各大祭酒便能前往南中布道,将天师道教化绵延至整个益州。
自时,一道之众,能有多少鬼卒?
南中的蛮夷数量,不入户籍,不可计数。
以宗教之力,带动文化、技艺、贸易传播。
天师道,将成为刘备治理南中的最大助力。
刘备望着被群臣吹捧不断地刘云,心中欣喜不已。
“国士无双,文武兼备,汉蛮信服。”
“升之,真有光武之姿啊……此子深得我心。”
在众人叙旧过后,刘备便亲自领着刘云进入成都。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鬼卒们齐声高呼“天将军”之威名。
年轻的荆州士,邓芝、霍弋等人纷纷与之交好。
东州士之内的年轻人费祎、董允也主动结交。
先前趁着经学世家圈被打破后,吃到红利的蜀中中小豪右左右逢源,四面巴结。
刘升之,已经成为整个益州,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唯有东州元老门缩在角落中,眼神震动,不敢冒头。
郄揖失望的大怒道。
“许公,你不是说刘升之死在大相岭了吗?”
“怎么他不仅没死,还打出名声来了?”
许靖亦是双手颤抖,怎么都想不明白。
“不应该啊……不应该。”
“他五百骑兵南下,怎么可能一路打到灵关道?蛮兵都是干什么吃的?”
“唉……”
一声长叹,打破了众人的对峙。
庞羲脸上的喜悦之色,被众人的争执声吵得消散全无。
本以为刘升之死了,他就能放心了。
却不料到头来搞了个乌龙。
庞羲眉头紧皱,满脸黑线,双眼丧失光彩。
“刘升之?刘升之!刘升之……”
困惑、震怒、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庞羲的心头。
他不再理会争吵的东州士,双腿近乎瘫痪般,一瘸一拐的朝着街角走去。
“唉,今后,此子怕是不可受制了。”
刘循望着岳父落魄的背影,困惑到:“外舅,你去哪?”
庞羲回首,眼中满是苍凉。
“去给自己买副棺材……”
“东州士被肢解了,蜀中豪右被打压了,越巂蛮夷被降服了。”
“事到如今,唯一能牵制他的法正也被刘备保住。”
“我们焉能自保?”
“哈哈哈哈……”
绝望的苦笑。
覆灭东州元老的号角已经吹响。
正旦前成都内的狂欢,对于庞羲来说,那是正在敲响的丧钟。
三蜀平定。
外患解除。
接下来,轮到东州士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