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魏千里驹,请战刘升之!风起凉州,开战!

作品:《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二月下旬。


    北伐军一路南下西倾山。


    由于大军一路轻装便行,仰食羌谷。


    除去必要的甲胄之外,没有什么需要带的。


    汉川山地兵爬山越岭也早已习惯。


    唯有西凉骑兵舍去了战马,一时间到还有些不适应。


    参狼羌大帅和白马羌大帅将刘云护送到钟羌的领地,便自行离去。


    这一路上也多亏羌人供粮,若不然北伐军根本走不下西倾山。


    刘云与羌人豪帅一一道别,旋即便带领大军继续往北。


    离开昆仑山系之后,总算是走了一段较为平缓的道路。


    在往北数百里,便能眺望到雄壮的祁连山群。


    看到祁连山,便走到了青藏高原的最东端。


    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便在此处了。


    途径羌人部落之时,当地的钟羌和滇零羌告诉刘云。


    羌人崇尚天神,住在西凉板屋中,每家每户在屋顶上都会放着一块白石,汉兵可以借宿,但是不能动他们的石头,否则将会招致祸患。


    刘云领会其意,知晓这应当是羌人的白石崇拜,于是便严令鬼卒尊重羌族传统,不得造次。


    每夜升起篝火之时,钟羌和滇零的豪帅们也会热情的拿出烤制,和一种名为‘潼酪’的牛羊乳制品,给汉军享用。


    刘云北上没带什么东西,无从交换,纯当白吃白喝了。


    可是这些羌人也没指望能从刘云手中得到什么东西,他们只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刘云是被昆仑神庇佑的神子,故而言谈之间,多显尊崇。


    马超亦是暗中多有感慨,若没有刘云当日用飞鸢降服诸羌的举动,西倾山下的钟羌和滇零羌可未必会服从汉军。


    要知道,无论是钟羌还是滇零,这两大部落都是东汉百年羌乱的主力。


    如今,羌人和穿着绛甲的汉军相安无事,倒也显得有些值得玩味了。


    刘云与几位豪帅的交谈中了解到。


    他们这两支部落,一直生活在凉州刺史部以外,这些部落被统称为塞外羌。


    平日里由护羌校尉领护。


    汉末之世,凉州军阀割据,汉灵帝用来制约世家大族的三互法在凉州不适用。


    能够统领凉州的,只有当地的羌人豪帅和汉人大姓。


    吃着烤炙的句扶并不明白:“那他们为什么又要叛乱?”


    很显然生存在宕渠的板楯蛮,并不知晓凉州疾苦。


    板楯蛮世代收到了高祖的优待政策,与大汉的向心力还是很强的。


    正如何彦所说,没有板楯蛮镇压四方,益州早就沦入羌胡手中了。


    那滇零羌的豪帅突然看了一眼句扶,他听懂了句扶的话。


    “因为大汉的将军需要战功,大汉的官吏需要敛财,当地的豪强需要奴隶。”


    “一开始我们反对那些将军,和小月氏人一同起兵,只是想将贪官污吏赶走而已。”


    “可后来,凉州汉人的叛军也加入其中,他们借着汉天子的威名,自立为将军,将各部羌人们哄骗到一起,举兵东向,意图从天子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甚至夺取天下。”


    羌乱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问题。


    凉州羌胡归化了几百年,实际上汉化程度已经比较深了。


    多数生活在塞内的羌人对汉朝是有认同感的,他们讨厌的其实是剥削压迫又歧视他们的关东士族。


    所以蜀汉起兵北伐的时候,凉州各地的羌人也会闻风响应。


    不仅是羌氐,甚至就连康居、小月氏、鲜卑也派遣使者前来归附了。


    那时候,汉魏陵替没多久,羌胡尚不认魏有天下。


    可是一个汉旗,就能将西域凉州所有的羌胡联系到一起。


    他们可能大多数人不通汉语,认不得几個字,但是只要汉家大旗一飘,他们就都认得那是他们宗主的旗帜。


    当然,也会有野心勃勃的生存在塞外的羌人大帅,在实力强大后想要割据一方,可是即便是再大的羌人部落,也只是几个部落王,胸无大志。


    汉朝历来擅长治边的那些能臣,只需挑唆羌人内战,或是派遣几个刺客,一个部落便会就此消亡。


    他们的威胁,远远比不上一个韩遂。


    说到底,两汉前期的羌乱,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因制度文化差异和官吏豪右贪污欺压而产生的变乱。


    可到了东汉中后期,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涉及到了东汉的地域矛盾。


    关东士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排挤并且歧视关西出身的汉人,在制度上不让他们当官,在文化上形成地域歧视。


    凉州的汉人叛军,受到关东士族的排挤无法脱困,最后只能一头扎入羌人起义的队伍中,接过了羌乱领导权。


    等到羌人起兵势大,他们又转头借着天子的名义,自封将军,领导羌人部落掉头过来攻打大汉。


    故曰,乱凉州者,乃边章、韩遂之类也,其内因,实际上还是东汉的地域矛盾,无法被平衡,羌乱止不住,其实是关西人与关东人政治博弈激化下的产物。


    偶尔,凉州也会遇到一些名臣能将,他们在任时,凉州万民自然能安泰。


    可人类历史证明了一点,清官少如凤毛麟角,贪官多如黄河之沙。


    这些名士一走,狡猾贪婪的官吏和豪右为获取军功,奴役凉州,又将挑动羌人作乱。


    如此往复循环,中原士大夫就越发瞧不起边郡武夫。


    边郡武夫在朝中得不到重视,便会在凉州养寇自重。


    朝廷为了弥补凉州的烂疮,又得耗尽国库之力,镇压乱兵。


    说到底,人心的贪婪,政治博弈,军阀对权利的渴望,才是汉末羌乱的真正根源。


    ……


    刘云深知此中事,不愿多言。


    曹魏在凉州大行屠刀,当地百姓深以为恨。


    但是当地豪帅一听汉军到来,又将会重新燃起对汉家的信心。


    打下凉州不是根本要务,治理好凉州羌患,为东汉的烂疮收尾,重振汉家在凉州的统治,才是刘云此行北上的目的。


    他途径钟羌和滇零余部,每日都会给羌人们讲讲创世神话,以增强汉羌之间的向心力。


    “由此往北,再走数日,便可见到积石山,此山乃是大河(黄河)的源头。”


    “当年大禹治水于此,三过家门而不入……”


    如此种种故事,听得羌人颇感好奇。


    部落中的孩童们都凑到刘云面前听他讲述过往神话,直到夜幕降临,依旧恋恋不舍。


    在此期间,刘云的羌语越发娴熟。


    “积石山,又曾是女娲大神治理水患之时,以五彩石补天之处。”


    “由积石山向东北,穿过漓水,便能看到山上的白石。”


    “由此北上,不远处便是汉朝的白石县。”


    这些生活在塞外的羌人们目中欣喜,纷纷对塞内的风光感到好奇。


    “飞将军,你能带我们去看看积石山吗?”


    “我们都没去过!”


    刘云颔首道:“当然可以,不过……”


    “按理说钟羌和滇零羌人,不应该没去过陇西啊。”


    刘云纳闷之际,身后的羌服少女,蓦然走来。


    “钟羌和滇零是生活在塞外的羌人。”


    “永初元年,西羌叛乱,钟羌和滇零羌失败后,部分族人便退回到了西倾山。”


    刘云蓦然回首,那人竟是……


    “云禄姑娘,你怎么会在这?”


    马云禄笑道:“西凉玄燕,要回家了。”


    “谁能拦得住。”


    刘云无奈的摇了摇头。


    好在马云禄也是有些武艺傍身,往昔南下犍为,也证明了她的独立。


    否则,刘云定是要把她赶回成都的。


    “云禄姑娘,此行艰难,明日我军还要翻越积石山。”


    “你久在凉州,若是知晓其中道路,到可与我讲讲。”


    马云禄拿出一卷羊皮绘制的舆图,在地上摊开。


    微亮的篝火下,少女缓缓蹲下,指着途中的漓水说道。


    “升之,不必翻山。”


    “我已打听过,经漓水北上,有一条河谷直通白石县。”


    “由此过去,便可直达枹罕。”


    漓水,便是今黄河上游的支流——大夏河。源出西倾山东麓,向北途径白石、枹罕二县,由此注入黄河之中。


    古漓水的西北便是积石山,东南是太子山。


    穿越两山之间的大夏河峡谷,便能进入陇西郡。


    刘云闻言道好。


    对于马云禄一事,并未多说。


    她本就是凉州人,谁也阻止不了她回家的心。


    只不过,这丫头真的只是为了回家而来的嘛?


    刘云望向那活泼的少女,心底存疑。


    ……


    北伐军休息一夜,第二日便朝着峡谷进发。


    诸将士见到眼前波澜壮阔的塞外风光,皆是为之一振。


    沿途高耸巍峨的积石山,一望无尽的太子山,如同两座武神一般在天空凝视着狭窄的谷口。


    进入这方天地,方觉人类之渺小。


    大夏河滚滚向北,注入黄河水。


    一如数千年之文明涓滴成流。


    观者无不大觉震撼。


    好在不是明代,此处没有修建土门关。


    若不然,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哪怕魏军在这里布置一百兵马,我军就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刘云欣喜之余,只见几处汉军烽燧,早已凋敝,人去楼空。


    如今扼守着塞内的关键隘口,也鲜有守军。


    从白石到枹罕,一路上都只剩羌人,根本看不到汉人的影子了。


    马超徒步离开峡谷,指着前方的白石县说道。


    “钟羌和滇零在塞内遭遇过大败,他们不敢轻易入塞。剩下的路就靠我们自己走了。”


    刘云点头道。


    “此地有谁家羌帅,愿意供应我军?”


    “在往北,到枹罕,羌帅唐蹏早已筹集好粮秣。”


    “我军也能在附近征集羌胡战马,重新武装西凉骑兵。”


    唐蹏……


    这个人刘云有些印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羌胡响应最大。


    整个西北的羌胡基本上都动了一圈。


    此人在枹罕起兵,后来诸葛亮败退,唐蹏便被郭淮灭了。


    “如此甚好。”


    刘云第一次感受到人心向汉的可怕力量。


    他们这一路白吃白喝白拿,羌人们一点怨言都没有。


    羌人们也未必多喜欢北伐军,只是比起曹魏动辄屠杀,羌人们更相信马超。


    “好了,出发吧。”


    刘云一声令下,一万北伐军迈出大峡谷。


    跨过这个峡谷,青藏高原的东段走到尽头,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黄土高原。


    战争,从这一刻起,正式开始!


    ……


    建安二十一年,三月。


    陇右、关中各方魏军齐齐动员。


    不日将南下汉川。


    羽檄交驰,各方辎重马车不断地运往前线。


    冀县府邸中,来往的将士都是脾气刚烈,稍有摩擦,便怒目相向。


    “让开!让开,我要见都护将军!”


    鸿翎急使一把推开挡在面前的士兵,闯入府中。


    “报!”


    “都护将军!”


    “陇西太守游楚传来急报!”


    “蜀中兵马突然出现!”


    “如今兵马已至枹罕!”


    荒谬!


    主座上,正在用饭的曹洪差点用出祖传的曹家盖饭。


    稍稍思虑一阵后,曹洪大骂道。


    “退下,把骑都尉叫来!”


    骑都尉曹休很快入府。


    “叔父,大军已就位,为何迟迟不发兵?”


    曹洪将封检中的木牍递给曹休,刹那间曹休眼中大震。


    “刘备的兵马,出现在了陇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祁山堡、陈仓都没有动静,他们是从哪入得陇西?”


    郭淮闻言已是察觉到事态严重。


    他殚精竭虑,千防万防。


    却没想到,刘升之还是选择了那条最不可能走通的羌道!


    天啊!郭淮不知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正月中旬,刘升之带着一支兵马在梓潼消失的无影无踪,当时我便提醒了文烈。”


    “此人或许是沿着阴平北上,跨越高原雪山,直指陇右的!”


    曹休扭过头去佯装不知,又万分困惑道。


    “他如何带着这么多人迈过大山?人能过去,马车辎重可过不去,蜀中兵都不用吃饭吗?”


    “就算人都是钢铁做的,沿途的塞外羌人会放他们离开?”


    “更何况,正月高原雪都没化,他选在此刻翻山越岭,不要命了吗?”


    诸将皆是沉默不言。


    姜叙、杨阜二人面面相觑,或有暗笑,或有讥讽。


    一场军议,已是看出曹魏在凉州的统治力何等脆弱。


    姜叙拱手道。


    “都护将军,刘升之突然带兵出现,一旦让他招引羌胡,只怕陇右民心尽将动荡。”


    “往岁,陇西李越才在此地作乱,光靠游楚麾下的郡兵,未必应付的来。”


    “在下建议,暂且搁置汉川,先发兵北上讨平贼军,再行计议。”


    曹洪左右为难。


    “这是魏公定下的计略,只怕并非我等所能动摇。”


    “这样吧,你们且先退下,我与伯济、文烈商议商议。”


    汉阳诸将各自告退。


    余下魏将皆是曹家亲信。


    “叔父,汉阳儿辈不可轻信,这些凉州人与马超一样,素来狼子野心,卖主求荣。”


    “莫不如……”


    曹休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那杨阜先前在曾怒斥曹洪曹休在军中玩弄裸女之事,曹洪嘴上虽然道了歉。可曹休却一直记恨在心,时时惦记着报复。


    曹洪见曹休如此狭隘,心下一惊。


    “文烈,休得胡说,汉阳将士当年驱逐马超立下大功,岂能说杀就杀。”


    “伯济,你以为呢?”


    郭淮与曹休一样,秉承着中原士大夫对凉州人的歧视。


    但是他却也懂得时局变化,不至于这般鲁莽。


    “汉阳诸将都是墙头草,未必会为大魏尽忠。”


    “可也未必会为刘备效力。”


    “只要我军仍然掌控雍凉,他们就不敢乱来。”


    “这些人不重要,如今深入陇西的刘升之才是我军背后的毒刺。”


    郭淮忧心不已,魏军千算万算,还是没能料到,刘云当真克服重重困难,翻越了高原。


    可即便如此,敏锐的郭淮还是清楚一件事。


    “敌军走高原山岭而下,粮草补给仰赖羌胡。”


    “又缺乏辎重,无法攻城略地。”


    “只要不让刘云招揽诸羌,其军自败。”


    但是,做得到吗?


    曹休摇头道。


    “有马超在,羌胡必定追随。”


    “那就……”郭淮眼神一凌。


    自汉川战败后,他痛改前非,每日研读兵书。


    诚如刘云所言,郭淮是魏国方面,绝对的一流名将,而且他要远比其他将领年轻,远远没到成长的上限。


    “可令陇西太守,严守襄武、狄道两座重镇,待张郃将军到来,我军以重兵四面压制,绝其羌谷,刘升之进退无路,自将破灭。”


    完美的打法。


    可是曹休却坚持己见。


    “南下乃是魏公的计略,我可无权调动关中兵。”


    “更何况,对付刘升之,哪用得着调动两路大军?”


    “他既然敢顶着春雪翻山越岭,又不带辎重,人马必定不会太多。”


    “不日,我军挥师北上,待敌军围城疲敝,一举破之。”


    又是硬打……


    天啊,曹家就不能来一个帅才统御战事吗?


    跟刘升之,就不能硬打啊!


    郭淮无奈劝道。


    “文烈将军,万万不可啊。”


    “夏侯将军昔日就是大意轻敌,这才被刘升之所破。”


    “就算要出战,也要等候魏公下令才是。”


    曹休最不喜欢别人反驳,他对郭淮早已隐忍多时。


    “魏公在邺城,来来回回数千里远,等到军令到达,刘升之不得把整个陇西都掀翻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当依夏侯将军故事,临机决断!”


    没错,不待军令,又是夏侯渊当年在雍凉征战时开的好头!


    曹休、曹洪在外都没有假节,无权自行调度诸将。


    可曹魏偏偏在假节制度之外,还有另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宗亲制度。


    魏国将军们彼此不服,即便是身居高位者不假节,也未必调得动杂号将军。


    但是,只要有任何宗亲大将在场,有没有假节,都不作数了……


    “传令,曹子丹留守祁山。”


    “伯济,你去上邽。”


    “余部,随我北上陇西。”


    “此战,我定要让刘升之知晓,什么才叫大魏千里驹!”


    “出发!”


    曹休带着最精锐的虎豹骑离开府邸,一路风风火火。


    郭淮望着众将离去,满心担忧。


    “最能打的曹子丹,是个义子。”


    “我郭淮又被赶到上邽。”


    “曹文烈啊,曹文烈,莪倒希望你能得胜。”


    “若不然,一旦刘云在陇西壮大起来。”


    “数年之内,我陇右后背,都不得安宁啊……”


    不行,此事不能任由曹休乱来。


    郭淮急忙提笔,向曹真发去密信。


    又暗中吩咐快马,将陇右诸事传禀邺城。


    “大战将至,魏公,你可要清醒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