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刘升之出兵了,刘备也来凑热闹?那就打!

作品:《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夜雾茫茫。


    一匹快马沿着陈仓狭道疾驰。


    沿途经过几个驿馆,换马后,信使稍作歇息,又拿着插有红羽的封检,再度上路。


    寒月在上,普照大地。


    这信使离开驿馆,刚走了半个时辰,便到了一处山林。


    横在路上的绊马索将战马扳倒。


    马上的信使刚要销毁封检,林中边冲出几名壮士,将他按倒在地。


    穿着一席黑衣的法正,漫步在幽暗的林间,仿佛像是一只刚出穴的蝙蝠。


    他的眼睛一直盯着那信使手中的封检。


    “掰开他的嘴,别让他咬舌。”


    撩下这句话过后,法正便信步来到驿道上,将信使手中的封检抢来。


    “羽书……是邺城的紧急情报。”


    “不枉我在这蹲了这么久。”


    所谓的羽书,即是紧急军情,汉魏的邮驿系统发达,会在紧急文书上“插羽”,颇类似后代的的鸡毛信。


    一般插羽的文书绝大多数是军事密令,在雍凉这等宽阔的土地上,传信主要是靠快马投递,步邮较少。


    法邈不解的问道。


    “父亲,你还没拆开封检,怎么知道是邺城的密信?”


    法正看了一眼那信使,冷冷道。


    “逆魏负责传令的信使地位都很高,他们可以与公卿同坐,所到之处,驿置必须供应食宿、马匹。”


    “我的人,跟了他两天。此人一路昼夜不屑,从京兆出发,快马加鞭,沿途足足换了五匹马。”


    法邈困惑道:“那能代表什么?”


    “能代表,曹操很急。”


    “正常来说逆魏的信使都是走渭水北岸的陇山道,此处道路平整,邮驿甚多,适合大军通行,只是需要绕远,穿过北部的陇山。”


    “此人不走陇山道,却走渭水南岸的陈仓狭道,只能说明一件事。”


    “曹操希望这封密信,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汉阳。”


    陈仓狭道,虽道路狭窄,水流湍急,但是直线距离最短,只要换上一匹快马,几個时辰就能抵达冀县城。


    “那……就让我看看,你带来了什么坏消息。”


    法正掰开封泥,将插羽取下,打开封检后。


    只见其中的木牍上写着。


    “夏五月,魏公登王。”


    “关中、陇右,坚壁清野,不可冒然行军。”


    “若刘备大军至,张郃、徐晃进驻扶风,黄须儿、赵俨、张既镇长安。”


    “曹洪、曹真、曹休、郭淮,屯汉阳。”


    夏五月……


    “看来留给天子的时间不多了。”


    法正幽幽一叹。


    “将此封检传禀主公。”


    “另外,咱们的眼线都要放出去,在五月过后,只怕魏军将会在陇右发起攻势。”


    法邈点了点头,又问道。


    “既然截下了封检,为何不写伪报给曹洪,让他主动进攻?”


    法正看着年轻的长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太小瞧曹操了。”


    “自古以来,战争时传递军情,都是一连派去十个信使,分走不同道路,以防消息被拦截。”


    “我们能拦住陈仓狭道,却拦不住陇山道。”


    “曹洪迟早会知道消息。”


    法邈又问道:“那,即便是在此拦截了,也照样没有意义啊。”


    “当然有!”


    法正是蜀中少有的智者。


    一眼便看出了此中虚实。


    曹魏的邮驿系统是在曹丕时代完善的,如今曹操只能以邺城为中心传输消息。


    陇右的邮驿并不多,而且都集中在陇山道沿线。


    “陇山道的消息会比陈仓狭道慢一天抵达。”


    “在此之前,不能让曹真和曹洪过得太舒坦。”


    “传令,我部兵马,佯攻祁山堡。”


    “把魏军的视线牵扯过来,给升之分散压力。”


    是夜,一万东州兵,在汉阳各地掀起波澜。


    陇右风声鹤唳。


    ……


    是夜,祁山堡下火光炽盛。


    东州兵趁夜攻山。


    待到曹真整军备战,法正的大军又悄然离去。


    “费曜?怎么回事?”


    一脸蒙圈儿的副将也不知敌人这是什么打法。


    明知祁山堡易守难攻,还要来试探两下。


    等到魏军穿好甲胄起身之际,法正的大军又悄悄退走了。


    “将军,法正到底想干嘛?”


    “上个月,郭淮不是还说他在散关吗?”


    “怎么又跑到祁山堡来了?”


    “刘备到底想打哪?”


    陇西、扶风、汉阳各地都出现了汉军的踪迹。


    一时之间,陇右魏军也分不清刘备的主攻方向。


    魏军可以认为刘升之是主力。


    也可以认为法正才是主力。


    但是,刘备本人到现在都没露头,谁敢放松戒备。


    曹真目光微蹙,冷漠道。


    “陇右军兵力太少,我们四万人无法应对刘备的全面进攻。”


    “吃掉汉川后,刘备实力大增,若他真的在夏季发起攻势,只怕今岁至少能动员数万大军。”


    “关中不能闲着了,得想办法让张郃动兵牵制住刘备。”


    曹真立刻撰写一封密信,传禀到邺城。


    如今夏侯渊死后,整个关西两大军团,没有一人假节。


    一旦发生战斗,各将之间互不统属,很容易出问题。


    “关中军,可由经验丰富的张郃将军挂帅。”


    “此人名震陇右,刘备对他甚是忌惮。”


    副将费曜又问道。


    “那,陇右军谁为主帅?”


    曹文烈虽是将才,可他性情刚烈,脾气暴躁,与诸将不和。


    作为曹真副将,费耀自然希望由曹真假节,总督陇右战事。


    “别问那么多。”


    曹真眼眸低垂,作为义子,他看的清自己的地位。


    “一切当由魏公决断。”


    ……


    蜀中,金牛道上。


    刘备亲统大军,在春季三月中旬,带着四万大军北上汉川。


    大军一路缓慢行进,沿途从成都至白水关的大路上,都在建置新的亭障、馆舍、烽火。


    新建的军事建筑,绵延四百余里,这样,一旦汉中前线发生了战事,汉军就能通过烽火传递情报。


    大军行至剑阁时,刘备又于金牛道上开凿剑山,架设阁道30里,沿途置有邮驿、邸阁兼管运输。


    密信在平地上靠驿马传送,艰险栈道地段则靠人力徒步转运,从事此项工作的蜀人被称为“驿人”。


    驿人,都是颇有地位的小吏,汉代的吏,得从豪强中吸纳人才。


    由此,刘备又可以将归附的蜀中豪右安插到吏户的行列,收归己用。


    “主公,前方便是梓潼了。”


    赵云指向梓潼城。


    霍峻早已带兵来此迎接。


    “请主公入城。”


    刘备颔首道。


    “不必铺张,莫要让魏军眼线知道备在此地。”


    诸将点头称是。


    不多时,法正的密信传来。


    赵云忧心道。


    “主公,曹操将在五月登王。”


    刘备闻言大怒道。


    “逆贼!尔敢!”


    “五月之前,备必要杀入陇右,给曹贼送上一份大礼。”


    “诸将听令!”


    汉将齐声道。


    “末将在!”


    “翼德、汉升、子龙各带一部,皆白日隐藏,夜晚行军,从米仓道悄悄进入汉中,不可走漏消息。”


    张飞困惑道:“大兄,我们带兵走了,你去哪?”


    刘备北上之际,诸葛亮给了他一个锦囊,里面藏着一桩妙计。


    “呵呵,备,按军师的意思,在蜀中游山玩水。”


    “备要到汶川,要去游览都江堰,要去巴东看猿猴。”


    “我们给魏军摆一出迷魂阵。”


    “让他们把所有的目光都盯向升之,盯向孝直。”


    “然后……大军直指陇右。”


    张飞挠头大笑道:“明白了,俺明白了。”


    “军师妙计,军师妙计啊。”


    刘备收敛笑容,严肃道。


    “事不宜迟,各部行动!”


    ……


    烽火相连。


    由陇西开辟的第二战场狠狠卡在了曹魏的腹背。


    如今魏军被两支部队包围,汉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网。


    在安故县的曹休,是隐隐能察觉到有一丝异样的。


    但是他思考的不够快。


    深夜中。


    刘云登上烽火亭,从高高的烽燧上俯瞰陇右大地。


    步和川中的营寨正在稳固建立。


    鹿角、壕沟、栅栏鳞次栉比。


    以三岔河和漓水、洮水形成三面屏障。


    东面是故关渡口,西面是高耸的太子山。


    “若是粮食足够,我们在这能跟曹休耗一整年。”


    马云禄含笑道。


    “阎行死后,陇右羌人们,不会再追随曹休。”


    “成公英或许能说服一部分豪帅不起兵,但他们也绝不会在帮逆魏了。”


    刘云回头看向身侧的少女,在北风吹拂之下,少女单薄的衣衫下,尽显完美的曲线。


    “时间站在大汉这一边,曹休现在进退两难。”


    “只要不消灭北伐军,我便能逐个说动陇右羌人响应主公。”


    “我们在壮大,就意味着魏军在衰弱。”


    马云禄看向山下刚刚归附的凉州健儿,轻抿嘴唇道:“升之,其实我还是不明白。”


    “你怎么就确信阎行一定会追击。”


    “步和川虽然是险要之地,但也是兵法上所说的绝地,他万一不来步和川,反而和曹休合兵,将漓水、故关、三岔河三面包围。”


    “我军不就被敌军活活困死了吗?”


    这一点,刘云其实之前想到过。


    “实不相瞒,在马岱将军告诉我,阎行和曹休没有一起驻扎在狄道的时候,我就确信了阎行一定会追击。”


    马云禄嘴角撇了撇:“为何?”


    “因为……关东士族,都看不起关西人……”


    自古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西汉时,秉承秦代军功爵制,文武分割尚不明显。


    卫青霍去病一介骑奴,扬名天下的故事,鼓舞着人们开拓边疆,打击外敌。


    无功不能封侯,社会阶级流通尚显公平。


    可后来,军功爵制逐渐崩塌,外戚无功也能封侯,当丞相、三公也能封侯。


    后来演变成,皇帝亲近的人就能封侯,太监封侯、乳母封君。


    制度的崩塌,让掌握着家传经学的大豪强们发现,不用上战场拼死拼活的打仗也能获得封侯的机会。


    那为何还需要打仗的人?


    将军,功狗而已,而士族文化人才是功臣!


    关西出强兵、猛将,六郡良家子都是在这里选拔。


    但是,再会打仗,不读书,进不了关东世家大族的圈子都没用。


    因为,关西成为了抵御羌胡的要塞,成为了胡汉混杂的边州。


    凡是出生在边州边郡的人,天生就是原罪。


    士族们瞧不起武夫,不需要任何理由。


    就这样,关东士族针对关西豪右,进行了持续上百年的文化歧视,甚至是地域歧视。


    这在人类的历史上,似乎无法避免……


    因为我生活在富庶繁华的洛阳、邺城,关东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


    所以我关东士族天生高人一等,你生活在落魄穷困的凉州,与羌胡为伍,你就是野蛮武夫。


    这种心态,在蜀中其实也有。


    巴出将,蜀出相。


    蜀中顶级士族圈里,几乎见不到巴人的影子……


    而巴人进不去蜀中士族圈儿,所以为刘备政权拼命卖力。


    黄权、程畿、张嶷、狐笃无一不是如此。


    回到马云禄的问题上。


    刘云深知关东士族的心态,所以知晓魏军与韩遂旧部貌合神离。


    “曹休是何等人物?”


    “曹家人本来也是谯郡士族……因为曹腾,曹家背上了阉宦遗丑的骂名。在大汉党争中,曹家是阉党,被士族不耻。”


    “所以曹操年轻时,极力打击阉党,刺杀阉宦,以求洗脱阉党的身份,进入士族之林。”


    “士族瞧不起阉宦遗丑,曹家人为了表现自己和关东士族一条心,就更瞧不起凉州边郡的武夫,更何况,阎行还背叛过韩遂,曹休不可能把他放在自己身边。”


    “他打心眼里瞧不起阎行,只想把他当成工具对抗平西将军。”


    刘云看向天空,繁星点点,北冥高悬。


    历史的寒夜下,每一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存活在乱世之间。


    “阎行也不傻……他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洗脱污名,妻女人质都在邺城,他也只能拼死杀出一番功名,封侯拜将,荫庇子孙。”


    “所以,就算他知道渡河可能会有危险,也会去,因为比起危险,受益会更大,凉州健儿都喜欢孟浪啊。”


    马云禄没有想到,刘云这般年岁,便已将人性琢磨的如此透彻。


    曹休是何心态,刘云早就一清二楚。


    这仰仗于他穿越多年,已经近乎将这个时代摸得透彻。


    不同人群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不一样的。


    生活在迥异的环境下,每个人的精神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曹家是被士族们瞧不起的阉宦,孙家是游侠武夫,刘备家道没落出身低微。


    三家都不是士族们最合适的选择,可偏偏,最合适的那个,在官渡之战后一蹶不振。


    历史走到今天,就只剩下这三家,刘孙曹都得一边压制国内豪右,一边利用豪右的力量一统天下啊。


    “洮水中游的渡口”


    “我和曹休各控制其一。”


    “曹休之所以驻兵在安故县,就是为了消灭我军,在洮西提前建立桥头堡,以防我故技重施,占据渡口。”


    刘云走下烽燧,看向舆图,深思一阵。


    狄道县在汉代没有渡口,狄道渡是明清时代修建的。


    “陇右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别的渡口可以来此?”


    马超指向黄河,开口道。


    “大河上有金城渡,渡口一共四处。”


    “都是当年霍去病将军远征河西之时所修建。”


    “其后,赵充国出兵匈奴,击西羌也是走此渡口。”


    “在河关县,也有临津渡,魏军金城方面的军队,可能会顺着这两条渡口南下。”


    金城渡、临津渡……


    黄河四大渡口有其名,从汉代能用到今天的渡口,足见险要。


    王平指着舆图,担忧道。


    “金城太守苏则,麾下有五千兵马,多是湟中义从。”


    “如果我是曹休,必会调遣苏则南下临津渡。”


    “从河关突袭枹罕,然后一口气隔绝塞外羌人,断绝我军粮秣。”


    “成公英守在洮东。”


    “曹休人在南面的安故县。”


    “西面是太子山,我军被困在三岔河口的步和川,无路可走,三面包围。”


    “自时,曹休不需进攻,只需把莪军困死河间地,我军就将败亡。”


    刘云闻言环顾舆图,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构想。


    “子均,你说的没错,我选择了一处死地。”


    “不过,这一处战场,并非是置我军于死地,而是为魏军准备的。”


    “传令,令枹罕羌帅唐蹏不得阻碍苏则南下,让他们渡过临津渡,枹罕羌人退到白石县,只要在积石山和太子山的峡谷之间,挡住魏军即可。”


    诸将闻言大惊。


    马超亦是担忧道。


    “升之,苏则乃是镇西名臣,文武双全,逆魏在凉州的名士无出其右。”


    “此人不可小觑啊,一旦让他拿下枹罕,我军就将被魏军彻底包围。”


    “兵法云,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刘云颔首道。


    “孟起将军所言甚是。”


    “但诸位忘记了,兵法亦有云: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魏军担心羌胡作乱,急于速战。”


    “见我军立于此地,必将展开合围。”


    “自时魏军虽然兵多,却被河水隔绝,分为三部,互相不能支援。”


    “我军人少,但每一位将士都是我精挑细选,以一当十。”


    “利用内线优势,机动行军,我军必将取胜。”


    刘云起身,环顾诸将。


    “魏军不会坐视我军招揽羌胡,日渐壮大,曹休在准备周全后一定会来进攻。”


    “只要我军在此击败曹休主力,陇右必将动荡。”


    “自时,彼竭我盈,我军将渡过洮水,攻占狄道。”


    “横扫凉州,再无阻碍。”


    胆大心细,战略上大胆布置。


    战术上,谨慎出奇。


    是刘云向来用兵的方略。


    张嶷见众人深感忧虑,第一个站出来鼓舞士气。


    “护军所言甚是。”


    “三岔河口——步和川,将是陇右魏军葬身之地。”


    “还请升之为我军占卜。”


    刘云会意的拿出龟壳、蓍草,静心占卜。


    良久后,众人皆是投来期待的目光。


    “升之,卦象如何?”


    刘云张开双目,望向天穹,突然面色冰冷。


    庞德本来不信这些神神怪怪,但是刘云每次占卜,说赢就真的能赢。


    万一占卜显示大败,那岂不是完蛋了。


    句扶亦是惶恐道:“将军,卦象如何,你倒是说啊。”


    天穹上,阴云重重,雷电滚滚。


    一道银蛇忽然撕裂天穹。


    在这般银光之下,刘云逐渐展露笑容。


    “吓你们的……呵呵。”


    “其卦为豫。


    豫卦:利建侯、行师。


    象曰:雷出地奋。”


    马云禄心下虚惊:“此为何意?”


    刘云笑道。


    “《象辞》曰: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坤,坤为地。


    春雷轰鸣,大地震动,万物催发,诸事大吉!”


    “此战,我军!必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