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刘云信笔河右书,大汉三兴龙鸣响!

作品:《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七月下旬。


    夜晚,油灯下,烛影昏黄。


    刘云执笔,在砚台上撵开墨丸。


    黑色的墨水沾上狼毫,青年信笔大作。


    题名:《代刘豫州晓喻河右书》。


    “汉季失国祚,曹贼乱天常。”


    “黄华、和鸾、张进、王祕,霍乱河右,流虐万民,以大河为固,擅杀太守,自诩雄儿。”


    “是以朝廷动荡,无暇西顾,故而惊鲵饕餮,欺压良人,宰割生灵,黎庶倒悬。”


    “海内志士无不切齿抚膺。”


    “汉家百姓无不盼王师北定。”


    “刘豫州嫉恶如仇,亦深以为恨。”


    “故,七月出兵,跋涉千里。”


    “斩塞外丁零,枭首千计。”


    “挥师姑臧,则箪食壶浆。”


    “今,虏众兵败,罪首伏诛。”


    “北伐诸军,携河湟诸羌、卢水健儿、月氏悍兵、匈奴屠各,兵至百万。”


    “诸将奋武扬威,虽踏破焉支、扫荡祁连、摧破皋兰,又有何难?”


    “望河右各郡、县、道,晓喻此文。”


    “当此之际,弃暗投明,为时未晚。”


    “若待汉军兵至,勿谓言之不预也。”


    ……


    “漂亮的文书。”


    马云禄将竹简上的字迹烤干,慢慢收好。


    “升之的八分书,写的比我的草书好看多了。”


    刘云自谦道:“在汉阳时,我跟凉州刺史韦康的族弟韦诞学过几个字。”


    “此人曾跟随张芝学字,精通草书,但八分书也写的不错。”


    马云禄不禁咂了咂舌。


    “聪明的人果然是学什么都能成事。”


    “若是活在灵帝一朝,光靠升之的这手字,都能混个太守当当。”


    刘云对这個奇葩的皇帝不好评价……


    你要说他无能吧,他的确为打压豪强,镇压羌乱做了点实事。


    要说他有为吧,整出那么多烂摊子的又的确是他本人……


    真就很难说……


    “好了,闲话到此。”


    “今夜就派使者将此文书,传檄各县。”


    “河右最重要的几家豪右都被灭了,其余的小豪强传檄可定。”


    马云禄点了点头,走出门去将文书递给了自己的女官,然后关上屋门又走了回来,眼巴巴的盯着刘升之。


    “云禄,这么晚了,你也早些休息吧,明天还要去张掖呢。”


    刘云起身,将文房四宝全部收好。


    正要转身。


    却见马云禄不知何时又把自己脱的光溜溜的,身前只悬着两缕青丝遮住紧要部位。


    少女轻轻朝着烛火吹了口气,踮起脚尖,一把便扑到了刘云怀中,道了声。


    “好。”


    “好。”


    “嘿嘿,我呀,这就伺候金聚休息。”


    青烟升起,灯灭了……


    ……


    翌日天明。


    骑兵出姑臧。


    刘云带着骑兵北上招抚各县。


    武威郡在休屠人梁元碧和武威马家旧部的帮助下,一日平定。


    张掖郡的两家豪强尽数被灭后。


    最强大的势力就属小月氏人了。


    南山羌本身也是小月氏,只不过和河西卢水胡中的小月氏人不是一家统帅。


    在邻戴死后,伊健妓妾招抚了他的旧部,在南山下完成了解仇作约的归附仪式。


    兵马又行两日。


    从显美县,一路经过番和、骊蚠两县,所过皆平。


    果如刘云所言。


    三家豪右一倒台后,各地羌胡望风归附。


    河右辅定,旬日可成。


    也多亏了这三家连年火拼,这么多年来河右三郡战乱不休。


    混战中活不下去的小豪强早就跑到塞外当胡人了。


    没有了他们的阻碍,这也给北伐军清理户籍土地带来了很多便利。


    仅仅数日间,当地百姓听闻豪强受诛,汉军归来,都是愿意重新归附汉家。


    北伐军接管了河右庶务过后,接连清剿了酒泉黄氏和张掖和鸾、张进等豪强的资产。


    释放生口,归附民籍。


    原先被豪强们霸占的耕地和林业、矿产、草场尽数被汉军收归己用。


    不多时,无地可耕的流民。


    尤其是被迫跟随卢水胡南下的五万汉民和五万各族生口,都被解放成为了自耕农。


    刘云按照在广汉郡试点的旧制,在河右假民公田、借牛输谷,又上书刘备,请求减除河右百姓两年赋税,一切皆如广汉故事。


    民心这才稍安,现在各家百姓的利益被保证,生口和流民都能耕种公田,恢复自由人的身份。


    给足了好处,领内安堵,没有战乱。


    如此,河右百姓才真正做到了诸葛亮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最要紧的还是吏治问题。”


    “关西这个地方跟关东不一样,他们只听自己人的话。”


    “用灵帝时期的三互法,只会让关东出身的士族加剧剥削百姓,逼迫羌人作乱。”


    刘云深思片刻,在凉州用对人,比用好人要重要的多。


    “我将请求刘使君表敦煌功曹张恭为敦煌太守,兼领西域戊己校尉。”


    “酒泉名士庞淯暂领酒泉太守,杨阿若为主簿。”


    “武威郡是西凉马氏的故地,自然会由平西将军兼领。”


    “可张掖郡居中,在河西四郡中资源条件最好,民族又最复杂,地位尤殊……改选谁呢。”


    行军路上,刘云陷入了沉思。


    要去给张掖郡选出合适的良吏,就得亲自去看看当地的水土风情。


    不能体察民情,事事居于庙堂俯瞰天下,是无法得出正确的治国方略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总喜欢白龙鱼服,到处去惩治庸吏的原因。


    比起其他诸侯,刘备家底薄,起于微末。


    从县令干起,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眼睛明亮如雪,什么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得显形。


    真要在位子上不好好干,庞统、蒋琬他遇到了也舍得杀。


    倒是诸葛亮这样琅琊大族出身的领导,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哪怕是到了荆州家门落魄了,身边围的一圈也都是襄阳大族。


    士族出身的人,在识人术方面就是个无解的短板,丞相历史上没少被何祗这样的奸猾小吏耍的团团转。


    这倒也不是聪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家世不同所塑造的差异。


    也就是诸葛亮为了北伐,对士族才稍显宽容,这些小吏才敢偷奸耍滑。


    换了刘备,什么都不会管,提着剑就砍他头去了。


    ……


    此事暂且搁置不谈。


    行军至张掖郡中部过后。


    一望无际的绿洲,和遍地牛羊的大草原就映入了眼帘。


    和武威郡那种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的景象不同。


    张掖郡的水土得天独厚,是整个河西走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带。


    武威郡北部比邻大漠,而张掖郡的北部则有着河西走廊的北山山系阻挡风沙。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和羌谷水孕育出了一片最肥沃的绿洲草场,并共同向北汇入了著名的居延泽。


    刘云在武威还没感觉河西走廊的名字有多重要。


    可来了张掖,南北山系包夹起来的这片绿洲,还真就有了那种交通咽喉、狭窄走廊的味道了。


    伊健妓妾告诉他:“武威郡的显美,张掖郡的番和、骊蚠三个县,是整个河西走廊最肥沃的绿洲。”


    “离开了武威郡,到了张掖郡就等于到了水草最丰美的河西草场。”


    “南山羌(南山小月氏)、卢水胡、和一些羌人部落都曾经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刘云心心念念的山丹军马场也便在此地了。


    纵目四望,千里风飘,万里草场,牛羊遍野,战马奔腾。


    辽阔悠远的河西走廊中,高耸的焉支山横空出世,雄峙西北,一山独秀。


    向北望,合黎山阻挡着腾格里大沙漠上的滚滚风沙,庇护着这一方绿洲。


    马云禄之前教刘云学习胡语的时候讲过。


    焉支山历来是匈奴王室和贵族娶妻的地方。


    单于的妻称为“阏氏”,与“焉支”同音,故焉支山也被写作阏氏山,此地盛产一种名为红蓝花的胭脂原料。


    而“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


    当年霍去病远征河西,使得匈奴人痛哭:“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胭脂花就在焉支山上。


    而所谓的六畜蕃息之地,实际上就是祁连山脚下的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场。


    山丹军马场是现代的名字。


    在古代,这里叫做大马营。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于此设置苑马寺掌理马政,在大马营草原设置了牧师苑。


    从此,历朝历代的军队均从这里补充军马。


    毫不夸张的说,历朝若是马政得当,在河西常年蓄马三、四十万匹应该不成问题。


    巅峰时,北魏太武帝也曾在河西牧马至百万匹……


    这么多的战马,抛去劣马、种马、落马,选取其中精壮能武装多少骑兵?


    刘云不敢想。


    主要是,现在的蜀汉没啥钱养……


    马这种动物,吃得太多,还得吃好,稍不注意就生病。


    它并不像牛羊一样,另外两类牲畜可以从事产毛、耕地、产肉。


    马则需要长时间的喂养才能成型,而且和武器一样,还是战争消耗品……


    一般来说,羊比牛好养,牛又比战马好养。


    所以河西卢水胡的部落中,牧民蓄养羊有百万口,牛只有八万只。


    汉朝崩溃后,西北马政也基本废弃了。


    山丹军马场中,据刘云的估算,只剩下占据了此地的卢水胡和南山小月氏人还在蓄马。


    这两个骑兵民族保持着高超的骑术和海量的骑手,连三郡叛军都不敢惹他们。


    正如黄华所说,这些河西部落的蓄马量,仍不下十万。


    在这水草丰茂、碧绿无垠的草场,没人能阻止他们放牧。


    伊健妓妾坦言道。


    “护军,只要你一声令下,河西的小月氏人和卢水胡都会愿意为你蓄养军马。”


    刘云望着女胡王已经改过自新,慢慢的点头称是。


    但他也注意到,伊健妓妾和治无戴等人说得都是‘为你’,而不是为了大汉。


    这些胡人部落视刘云为征服他们的主人。


    而不是把大汉当成自己的家。


    这种慕强的观念短时间之内很难改变。


    让羌胡们形成国家概念,为大汉,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而作战,这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去润物细无声。


    刘云可不希望自己人亡政息,他亲手打造的这一切,必须形成稳定的制度。


    “如此甚好。”


    “我汉家自有法令,蓄养马匹的人家,免除全家赋税。”


    “这一点在河西也是一样。”


    “河西各部落之间,多有攻杀,前些时日也征战方休,虽然已经解仇作约,难免会有些摩擦。”


    刘云看向治无戴和伊健妓妾,吩咐道。


    “河西将如同西海诸羌一样,分而治之。”


    “先在武威郡重新设置卢水属国,由治无戴兼任亲汉卢水王和属国都尉。”


    “在张掖郡设置月氏属国,以昭武城为核心,将卢水胡中的月氏人和南山小月氏合并,由伊健妓妾你担任亲汉月氏王,兼领属国都尉。”


    有了属国都尉的建制,二人的地位就能等同于郡守。


    相当于把月氏和卢水胡拉入了汉朝的地方官僚体系当中。


    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将事情做到了这一步,也真正表明了大汉朝是有心接纳这些边境少数民族的。


    制度的改变,将颠覆塞内胡人们对大汉的想法。


    从此之后,汉化的胡人将领们,将能骄傲的对塞外的一切敌人宣布。


    我!汉家儿!守边!


    漠北鲜卑人,滚蛋!


    两位胡王纷纷对视一眼,双目满是感激道。


    “多谢将军大德。”


    刘云摇头道:“别高兴太早。”


    “三年以内,卢水胡和小月氏人皆免收租税。”


    “往后,愿意养马的家庭,仍旧按我汉家法令不收租税,愿意种地的,十年内渐次恢复田租。”


    “愿意改为汉姓、学习洛语的,我会请凉州文学之士,教导你们……”


    如是云云再三。


    刘云身旁的马云禄飞快的记录着他说过的方略,还好草书容易写,若用八分书根本跟不上他的语速。


    这一切政策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汉化!


    只有实现了汉化,才能真正让这些生存在大汉长城塞内的民族融入大汉。


    而且,比起交租税,属国内的胡人们更愿意养马,事实上他们本身也会养马。


    河西草场的养马成本,可必内地建立马场所需要的成本要小得多。


    这样,属国内百姓们的赋税成本不高,生活安定,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年年混战。


    遇到天灾人祸,益州还会拨钱给粮,国恩浩荡。


    时间久了,凉州人自然就会心存大汉了。


    当然,这一切目前实施起来会比较容易。


    刘云在西北拥有极高的个人威信。


    三家叛军被杀了,蛋糕可以分出去,人人都高兴。


    叛军府库中的钱粮绢帛可以用来维系战争成本,河西民众不需要大出血,也没有军队劫掠。


    本地良吏治理本地人,胡人治理胡人。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出三个月,河右将恢复商贸。


    阻绝多年的丝绸之路将再度畅通。


    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这些古道上的名城,又将繁荣昌盛。


    蓝图设计好了。


    接下来就该为制度作保证,留后手了。


    刘云看向胡王们。


    “属国内的事务,由各部胡王合众商议,但动兵、调兵必须经过刘豫州的同意,有任何领土争执,也必须上表益州裁决。”


    “这个我不说你们应该也明白,治元多、白屋、邻戴、封赏等人的下场你们也看见了。”


    “大汉完全有能力彻底消灭一个叛乱的部落,刘豫州之所以不这么做,是因仁政为本,天下为民,他和曹操不一样。”


    两家胡王纷纷伏地示忠。


    “我等明白。”


    “卢水胡和小月氏人,自此过后,将会把兴复汉室作为族语,写在凉州月的大旗上。”


    “我等必不会辜负将军信任。”


    刘云呼了口气,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


    就是想早点安定河西事务,好腾出手来支援陇右。


    如今马场得到了,制度落石了。


    他这个行征北将军、董督河右事的军政指挥官的任务,总算告一段落了。


    看着胡人们高高兴兴地在草场上奔驰,各族健儿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和睦相处。


    刘云只感觉,这份功绩,要比他去打穿西北更为耀眼。


    说到底。


    能让民生安泰的王朝才是好王朝。


    能让天下生息的君王,才是好君王啊……


    “升之。”


    马云禄缓缓坐在了刘云的身旁,柔软的地面上,芳草依依。


    他们共同望向了大马营北部的胭脂山。


    再往北能看到遥远的合黎山。


    “其实,合黎山才是真正的皋兰山。”


    “当年霍去病将军在皋兰山下大胜而归,便是在此处。”


    “只不过,由于汉帝国的疆界不断向西扩张,无论是城市、还是山体的名称都在往西延伸,后人自然就搞不懂了。”


    清风吹过刘云得兜鍪,里面的碎发随风摇曳。


    马云禄看着身旁的这个年轻人,总觉得他并不像霍去病那么锋利,那么张扬。


    反而有一种成熟内敛的气质在内。


    “其实,你并不向往建立霍去病那样的功绩对吧?”


    “天天给将士们说卫青、霍去病的故事,只不过是激励他们建功立业?”


    刘云回首看了一眼蹲在草地上的凉州少女,她从不束发,一直打扮的都像是个羌女。


    不过,刘云觉得她的性格其实很好,足够洒脱,无拘无束。


    “云禄说得对,我其实并不向往霍去病的功业。”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特殊的才干。”


    “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是因为那些还能在乱世中守住本心的善良家庭,分出来之不易的一粥一饭养活了我。”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们很多人死在乱世中,我已经没有机会报答。”


    “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建立一个让黎民百姓也能活下去的世道。”


    “一个不再是世家豪右鱼肉生灵的世道。”


    马云禄看着刘云认真的表情,没忍住笑出了声。


    “噗嗤……”


    “很好笑吗?”刘云和煦的看着小马。


    “没有……”她笑着说道:“当我听说,你能在汉川说出让天下英雄尽低头这番话的时候,莪就知道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你从不是卫青霍去病,也不是韩信吴起,你和以往任何一个王侯将相都不一样。”


    “你就只是刘升之。”


    “勿论立下再大的功勋,你会把功劳分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勿论你做了多大的善举,你总会提起刘使君的名字。”


    “不争不抢,不卑不亢。”


    “你是在凉州三十多年以来,唯一一个把他们当成‘人’来对待的将军。”


    “所以你必定会成功,所有人都会跟在你的身后,没人能阻止你的脚步。”


    马云禄缓缓摘下了刘云的兜鍪,将他的束发解开,满头的黑发随风披拂。


    “披发左衽,不也一样好看?”


    “这天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五彩斑斓,炫目多姿的。”


    “关东的那群士族下的臭棋,不过是毁人害己,就让他们沦为万世骂名好了。”


    “我们生来无拘无束,天性自然,我们也为大汉流过血。”


    “用不着别人给我定义我到底是汉,还是胡!”


    “我就是我,我就是西凉的玄燕,大汉的一介子民,如此而已。”


    少女笑容洒脱俏丽,轻快的着起身,骑上小白驹,一路朝着大马营驶去。


    的确,马云禄的这番话让刘云感触颇深。


    一定要非黑即白,一定要顺着宏大叙事的角度去看待过往的历史吗?


    人就只是人。


    高高在上,屠戮生灵的人是人。


    被踩在脚下,碾成泥沼的也是人。


    只有先把人当成人看,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真正顿悟。


    才能抛去一身的偏执,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刘云呼了口气,望着马云禄会心一笑。


    他起身问道:“云禄,你去哪?”


    少女的声音悠扬远去。


    “身为一名将军,你的战马,都快老的不行了,迟早会要换的。”


    “现在,河西战马足够装备军士,你也别念旧了。”


    “跟我来,我给你挑一匹好马!”


    刘云这次没有拒绝。


    他伸展了懒腰,起身望向万骑奔腾的大草原。


    在他眼里。


    那不是战马在奔驰嘶吼的声音。


    而是大汉即将三兴的滚滚龙鸣!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