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刺局

作品:《七彩玲珑甲

    皇城前,烽火连营,绵延数里。


    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将这片古老的土地,染成了一片惨白,寒冷刺骨。


    夜静谧,一轮冷月洒下凄凉的光亮,笼罩在皇城的上空。


    各个营帐前挂起了高高的灯笼,连营中纵横交错的道路两旁,燃起了熊熊的火盆。


    一排排手执斧钺的卫士,踏着皑皑白雪,穿插巡逻。


    一根高耸的桅杆竖立在军营正中,一面“王”旗在火光中随风摇曳。


    “王”旗下面是一顶中军大帐,四周钉满了长长的巨型鹿角,成为保护大帐,坚固的屏障。


    先皇在营帐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营帐外,风雪交加,寒风刮得帐前帷幔“呼呼”作响。


    先皇半生戎马,终于来到了皇城之下。


    明日将进行最后的决战。


    江山易主,指日可待。


    “我的家乡哪里会有这种呼啸的寒风?”


    “将士们随我南征北战,也已经人困马乏了吧。”


    “明日我军将士就能登上这巍峨的皇城。‘王’旗将插上城头,我将君临下,功成名就。”


    先皇穿上一件朴素的外袍,站起身来。


    他点燃了一盏寒灯。


    冰冷的灯光,照射在先皇挂在帐前的黄金鱼鳞锁子甲上,金光闪闪。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漫杀气。


    是什么让他无心睡眠?


    是对明日攻破皇城的憧憬,还是征战下最后的疲倦?


    是兴奋,还是惋惜?


    江山在手,皇权在握,的确让人夜不能寐,这是成功前夕的兴奋。


    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了争夺下的丰功伟绩,引颈折腰,埋骨黄沙,这也是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惋惜。


    先皇也不清此刻的复杂心情,他提着寒灯,走出了营帐。


    两个守在营帐前面的侍卫想要跟随先皇,被先皇挥手制止。


    先皇独自走出大营,四处巡视。


    这片连营已经将皇城围困了一月有余,城前大大,双方激战了不下十场大战。


    先皇知道,皇城内旧子的守军已经伤亡殆尽。


    城头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卒,毫无战斗力可言。


    “旧子已经派人前来递了降书,愿意明日牵羊衔玉,拱手称臣。”


    “这座千年皇城,终究会是我君临下的见证。”


    “不知道我的将士们,今夜是否和我一样,彻夜难眠?”


    “不知道军队的战马,是否已经饱餐一顿,养精蓄锐,迎接明日最后的辉煌?”


    先皇抓紧了衣袍领口,提着寒灯,欲在寒风中,再往各营巡视一番。


    夜已经很深,很静。


    一个高大的身影,踱步而至。


    守护在先皇大营前的两个侍卫拦住了来人。


    “什么人?”


    “大将沈一先,奉尹伦元帅将令,有要事禀告大王。”


    沈一先身披重铠,在先皇的大营外,左右望了几眼,没有看见巡逻的士兵。


    两个侍卫收起了兵器,告诉沈一先,先皇已经独自走出了营帐。


    沈一先感觉非常失望,立即按照侍卫的指引,往先皇巡视的方向走去。


    “我一定要赶在刺客找到先皇前面,将这个消息告诉先皇。”


    沈一先刚刚离去不久,两个蒙面刺客,身穿黑色的夜行衣,斗折蛇行,潜到了中军大营之外。


    巡逻的队伍刚刚走过先皇的营帐,刺客知道是动手的时间了。


    门口两个侍卫根本来不及反应便倒了下去。


    这两个刺客,斜跨长弓,拔出佩刀,挑开营帐帐门,迅速闪身而入。


    很快他们就从先皇的营帐中走了出来。


    刀已入鞘,很显然,他们并没有找到先皇的踪迹。


    “被窝仍有余温,先皇应该就在不远处。”


    沈一先远远望见了提着寒灯的先皇,却不敢上前。


    先皇正在和负责夜间守卫的大将雷无极交谈。


    沈一先弄不清雷无极是敌是友。


    “尹伦元帅的阴谋,就在今夜动手,我知道得太晚了,必须做出选择。”


    沈一先只探出了半个脑袋,就被雷无极发现了。


    “前方可是沈将军?”


    沈一先见无法隐身,只好走上前去。


    他一只手已经握着佩刀,眼睛死死地盯着雷无极。


    “启禀大王,末将有紧急军情向大王禀报。”


    沈一先看了雷无极一眼,停住没有往下话。


    先皇正在询问雷无极各个军营的情况,见沈一先将军身穿重甲前来,示意他但无妨。


    沈一先只好当着雷无极的面,继续道:


    “末将无意中得知,尹伦元帅在三日前,将武王迎接来到了营中,并未向大王报告。”


    “末将觉得事情蹊跷,这几日皇城破城在即,尹伦元帅却暗中调兵遣将,将几路攻城大将都做了替换。”


    先皇听到武王来此,只微微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也许是本王事情繁杂,武王虽然来了这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前来拜见本王吧,沈将军不必多疑。”


    正话间,两道寒光向着先皇袭来。


    那是两支弓箭,箭头上面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显然是两支毒箭。


    雷无极和沈一先都来不及保护先皇,两支箭“嗖”地一声,同时射入了先皇体内。


    “有刺客。”


    雷无极朝着远处黑暗中,飞身而去,手起刀落,两个黑影倒在地上。


    沈一先扶着先皇,大惊失色。


    “大王,您受伤了,这可如何是好?”


    先皇身上挂着两支箭镞,并不慌张,他示意沈一先不要声张。


    雷无极手提两具蒙面刺客的尸体,回到了先皇身边。


    先皇将身上的箭矢取下,竟然没有山肌肤。


    雷无极四下查看了一下,并无其他人在。


    先皇依旧提着寒灯,领着雷无极和沈一先,各自带着一具刺客尸体,回到了雷无极的营帐。


    雷无极接过先皇手中的箭矢,放在鼻前嗅了几嗅。


    “大王,此箭涂有腐尸夺命膏的剧毒,见血封喉,尸体会瞬间腐烂,根本不成人形,是最歹毒的毒药。”


    “刺客对着大王射出这样的毒箭,是想让大王尸骨无存啊。”


    “军营中我守护得铁桶一般,普通奸细如何混得进来?一定是有内应。”


    雷无极将两具黑衣尸体蒙面扯下,竟然真的是军营中的两个侍卫。


    只不过这两人名不见经传,要和尹伦元帅有关系,却十分牵强。


    先皇眉头紧皱,并不话。


    沈一先联想到武王,继续向先皇进言到:


    “此事不定就和武王的无故到来,有所关联,大王不可不防。”


    先皇一双眼睛,射出摄人心魄的精光,紧紧地盯着大将沈一先。


    “沈将军,你是如何知道尹伦将武王接到了军营之中?”


    “擅自离开镇守之地,其罪当诛,武王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吧。”


    “如果武王和尹伦元帅合伙,行此险招,一定会做得密不透风才是。”


    沈一先见先皇仍是怀疑,立即跪下:


    “启禀大王,尹伦虽然名为军中元帅,但实际军权仍是掌握在大王的手里。”


    “他所做的任何命令其实都只能遵照大王的指令行事,末将有好几次,从他那里听到了抱怨之言。”


    “末将此刻亦不敢隐瞒实情。末将与尹伦元帅是同乡,实际上,他派人去迎接武王的事情,便是由末将操办。”


    “末将当时不知道此事是否为军中机密,不敢声张。”


    沈一先将腰间佩刀解下,双手献上。


    “末将罪该万死,听了尹伦的命令,瞒着大王,将武王请来军中已有三日。”


    “直到今日黄昏,末将从尹伦将军营帐经过时,听到了帐内在密谋安排刺客。”


    “末将将所有事情联系在一起,细想了一遍,推测出尹伦派出的刺客,是对大王不利。”


    “今夜末将好歹摆脱了尹伦的眼线,只身前来警示大王,不料真的有刺客前来行刺。”


    “请大王治罪。”


    沈一先完,双手捧刀,高高举起,将头低了下去。


    先皇从沈一先手中接过佩刀,将刀拔出了一半。


    “这是把好刀。”


    “沈将军能够时刻想着本王的安危,也不失忠诚。”


    “但你所的情况,均是猜测,还无法证明这两个刺客就是武王和尹伦的安排。”


    雷无极站在先皇身旁,拱手道:


    “大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心为上,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先皇对雷无极道:


    “雷将军,今夜你就向尹伦传出本王号令。”


    “明日拿下皇城,本王要在皇宫论功行赏,设置晚宴,所有到场将军,不得佩戴武器,由雷无极负责监军。”


    先皇将沈一先的佩刀还给了他。


    “沈将军,你的一家老,还在西南老家吧,他们前些日子是否还同你寄来了家书?”


    沈一先接过佩刀,又立即跪下:


    “大王放心,我们一家安好,得您照顾,末将粉身碎骨不能报得万一。”


    沈一先完,往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先皇将他扶起。


    “如此甚好。”


    “沈将军,你今夜所,是否属实,也只能靠你自己来证明你的忠心了。”


    “你记住,本王今晚已经在大营中箭,箭头涂有腐尸夺命膏,只剩下一副化作脓血的铠甲。”


    “两个刺客在行刺后,被沈将军所杀,这一切的布置都必须做到衣无缝。”


    “这些事情,沈将军要第一时间通报尹伦,不能让其他任何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