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接局

作品:《七彩玲珑甲

    “奶奶个熊,传令传了这么久,怎么你们黄岐府总兵,还不见人影?”


    一个身披重铠的统领,背上插着一把长刀,腰间别着一把短刀,头上戴着一顶花翎金盔,金光闪闪。


    他身板结实,孔武有力,大步流星地迈上内城城楼,刚进大厅,便喊出一句粗话。


    在这个统领身后,还跟着四人,也是军营将领打扮,全身披挂。


    只不过这四人之中,有一人身上穿的铠甲却十分华丽,远比那第一个进入大厅的统领,还要显眼。


    这人靛青色的铠甲中间,系着一条纯金兽面束带,前后有青铜护心镶嵌,背上披着一团绯红花袍,左右各垂两条绿绒缕带。


    这身打扮,绝非凡品。


    只不过这人头上戴的却不是传统武将的头盔,而是一个黄金面具,雕刻着狰狞的表情,令人生畏。


    黄岐府总兵公孙屹刚刚坐定,便骤然见到这五人进来,心中也是吃了一惊。


    他已令人收拾好局面,将迷倒的李世与沈梦,藏在帷幔之后,又重新布置了酒席,自认为没有露出半点马脚,便定了定神,向来人问话。


    “你们何人是前来接防潼关的陆大将军?”


    公孙屹一直以为,来人是由新兵部尚书姚新远刚刚提拔的大将陆天仪,却想不到这一下子竟然上来了五人。


    为首那位统领,朗声答道:


    “公孙将军好啊,兵不血刃就收复了潼关,省去了我们不少气力。我便是陆大将军.....现在潼关由我率军接管,你可要好好安排啊。”


    公孙屹定睛细看,这个声音洪亮的陆大将军,长得虽五大三粗,目光却炯炯有神。


    出于礼仪,他起身朝陆天仪拱了拱手,又往前伸出一只手掌道:


    “久仰陆大将军威名,幸会,幸会.....想不到你们行军的速度也是这般迅速,佩服,佩服......。按今晨兵部密令,陆大将军可有接管文书?”


    公孙屹并不认识陆天仪,和新上任的姚新远也无私交,故手续上不得不拿捏仔细。


    陆大将军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黄岐府总兵提出要看接管文书的要求。


    他身后闪出另一位将令,穿戴虽然普通,却也不卑不亢。


    “我这里持有能调动全国兵马的虎符,便是接管潼关凭证.....总兵大人可以一验真假。”


    这位将官说完,低着头,从胸甲中摸出半枚青铜虎符,往前送去。


    公孙屹突然觉得这个递上虎符的将官有些眼熟,但又见他弯腰低头,便没有细看,接过虎符放在眼前检验,果然无误。


    他也算是心细之人,表面上虽不住点头,心里面却不停盘算。


    “早上兵部的文书上,明明是以大印为准,并未提及虎符,还特别强调了移交潼关时,要查验接防文书.....为何此时来的陆大将军,却用上了调军虎符?难道其中有诈?”


    他不动声色地将虎符还给那个将官,目光缓缓往进来五人面上扫去。


    除了那个自称“陆大将军”的统领,一对虎目仍目不转睛地直盯着他以外,其余四人皆低头垂首,不敢正眼抬头。


    尤其是中间那位身着华铠之人,气息飘忽不定,身子微微颤抖,似乎有些站立不稳。


    若不是此人戴着一副黄金面具,恐怕早就露出了心虚的表情。


    公孙屹心中更是生疑,往侧席酒水同齐梁帷幔处看了几眼,计上心来。


    他面露微笑,朝陆天仪说道:


    “好.....既然陆大将军持有调军虎符,末将自然信服......。将军一路辛苦,来来来,快请坐,快请坐......。”


    他将手一挥,招来两个侍卫,轻声耳语。


    两个侍卫会意,一人重新燃起了熏香,一人在侧席处增加了座位。


    公孙屹继续朝陆大将军客客气气地笑道:


    “得知陆大将军要来,末将已略备薄酒,为将军接风洗尘,还往将军不要嫌弃,请,请,请......。”


    上来的这五人,见黄岐府总兵如此客气,似乎齐齐松了一口气。


    陆大将军大大咧咧地坐在侧席上首,见了桌上酒水,早已垂涎三尺。


    他只左右望了一眼,便毫不客气,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满斟一杯,举起要饮。


    “呼......。”


    一枚碎石,不知从何方飞射而来,正好击中陆大将军举起的酒杯,将之击得四分五裂。


    陆大将军猛然警觉,情知有变,忽地将背后长刀拿在手里。


    公孙屹也吃了一惊,不知是什么人在捣乱?


    他原意是先用迷香与毒酒将这五人迷倒,再好好审问,却不料变故来得如此之快。


    他只好当机立断,故技重施,对帷幔喊道:


    “刀斧手何在?将这五人统统拿下。”


    帷幔之后,早已埋伏了许多手持利刃的士卒,本是为拿下李世和


    沈梦准备的,此时又可派上用场。


    可谁知道,公孙屹在喊出了“刀斧手何在?”这句话后,随风摇摆的帷幔之后,并无半个人影闪出。


    陆大将军五人,全部站起,四人拔出了兵刃,唯有身着华铠之人,手无寸铁,往后躲闪。


    公孙屹将右手一伸,“毒火”长刀便被他握在手上。


    大厅四周本就有黄岐府的侍卫站岗,一下子也把那五人围住。


    公孙屹虽然奇怪为何埋伏的刀斧手无人现身,却也来不及多想,对陆大将军吼道:


    “尔等已被包围,不想死的话,速速放下武器投降。”


    听到这声大喝,躲在陆大将军身后戴着黄金面具那人,摇晃了一下身子,“哐镗”一声,跌倒在地。


    他身边两个将官连忙扶住,也是惊魂未定。


    见此情形,陆大将军却没有丝毫畏惧。


    他将长刀一横,大声回了一句。


    “奶奶个熊.....就凭这点人?也敢困得住老子?”


    公孙屹将“毒火”长刀点地。


    “哼,在这里,你们已经中了我的毒烟迷雾,焉敢造次?”


    他话音未落,又一枚石子飞出,不偏不倚,正好将还冒着熏香的铜炉打翻。


    “还有同党?”


    公孙屹这才意识到,这群人还没那么好对付。


    他不住往四周查看,却也未见端倪。


    公孙屹见陆大将军同带来的人,都围住倒地的华铠之人,摆出了一个守势,临机立断:


    “既然这群人中,有一个极为怕死之人,我就先拿他开刀......。”


    公孙屹不再说话,脚步连环交错,“毒火”长刀一伸,避开陆大将军的大刀,斜刺里却往倒地的华铠之人,头颅斩下。


    不愧为宝刀“毒火”。


    暗如黑烟的“毒火”,在空中发出了一道暗红色的光芒,快如流星。


    这一刀,空气似乎都能被其点燃。


    “勿伤吾主。”


    陆大将军岂容公孙屹偷袭,也是一声大喝,刀光起处,寒气逼人,一刀往公孙屹腰身封去。


    “这群人果然有蹊跷,中间那人才是他的主人?看我的‘毒火残影’,一击毙敌。”


    公孙屹更不迟疑,腰身一拧,险险地避过陆大将军来势汹汹的长刀,砍向华铠之人的“毒火”,去势不减。


    陆大将军一招失手,心中大骇。


    他想不到这位黄岐府的总兵大人,武功身法居然如此轻盈,自己一下子就落了后手。


    他欲再次出刀阻隔,却被大厅内几个侍卫缠上,再也挡不住公孙屹的身形。


    献出虎符的那位将领,迫不得已地举刀相迎,却迎了一个空。


    空中那道暗红色的光芒,弥久不消,却是残影。


    真正的刀锋,已毫无声息地,悄然而至。


    华铠之人左右,还有两个披甲卫士,见形势紧急,居然齐齐往主子身上扑倒。


    他们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公孙屹的致命一击。


    但“毒火”长刀之威,又岂是两具肉身能够阻挡?


    公孙屹心里清楚,这一刀下去,恐怕那三人,都会被一起砍成两半。


    陆大将军心急如焚,口中大喊一声,迅速拔出了腰间短刀。


    “哇呀呀,看招......。”


    他长刀乱舞,荡开黄岐府侍卫数道攻击,短刀脱手而飞,直射公孙屹背心。


    攻其必救,或可围魏救赵,解了“毒火”之危。


    公孙屹也知道自己背后空门大开,若不回身,陆大将军那把要命的短刀,有可能就会重伤自己。


    但他那招“毒火残影”,一经出招,便极难收回,他想要回身自救,也是枉然。


    “既然如此,那就拼个两败俱伤吧。”


    公孙屹别无选择,“毒火”仍是奋力往地上斩去。


    “嗡......。”


    “当......。”


    两道响声骤现,再次出其不意地令大厅众人,惊讶不已。


    还在挥刀打斗之人,纷纷停手。


    “毒火”长刀,被一个冷峻的青年,用右手两根手指夹住,刀身兀自震颤不止。


    偷袭短刀,被这青年泛着金芒的左手拳头格挡,弹开一边,落于地上,被一素服女子踩在脚下。


    两败俱伤的致命攻势,竟被突然现身的冷峻青年齐数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