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收纳难民,以工代赈

作品:《三国:神级军师,从辅佐刘备开始

    公元200年六月初,随着梅雨季节逐渐逝去,庐江也终于迎来了夏季。


    皖县城外,大量的百姓正在城外搭建着简易的房屋。


    这些人,便是陈策、雷绪等人带来老弱,经过裁军之后,有数以万计的青壮回归了家庭之中。


    同时,也因为刘备的名声吸引,不断地有流民正在朝着皖县、寿春一线的核心区域汇集而来。


    他们不需要什么特殊安排,需要的只是一片生存空间。


    而刘备军就能给他们这种安全感。


    在纪晟的建议下,军营之中每天清晨开启了操练。


    经过裁军重组后,庐江大军已经正式确立为二十四个营,每营一千五百余人,三营驻扎一处,总数三万八千余人。


    每日清晨,便有城外护卫营在城外绕城跑步。


    不说别的,光是看着那些军队晨跑,百姓们便有无限的安全感。


    一时间生活有了盼头,百姓的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行在难民营的路上,刘备看着那些面有菜色的百姓,便是一脸感慨道:


    “黄巾之乱至今,已过去十五年有余。”


    “遥想当初未乱之时,我大汉子民过得虽苦,却不至于如此艰难。”


    “如今吾等不过是收纳了流民,便让百姓如此,可见百姓这些年过得是什么日子啊!”


    老刘年轻的时候,是个喜欢华服玩乐的精神少年。


    但随着官职越大,能力越


    大,他身上背负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一想到这些难民都是大汉子民,他就感觉心里难受。


    王图霸业固然重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心中所愿。


    此时纪晟、刘晔、简雍自然跟在老刘的身边。


    不过此时他们身后多了几个官吏,李术原本的军师王汲也在其列。


    倒不是老刘喜欢用这些人,而是因为管理十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必须要要用到的一定的中下级官员。


    所以他们这段时间做的,就是不断提拔能识文断字的人,来授予一定的职务。


    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总算初步解了没有人才的燃眉之急。


    这一次,刘备就是带着众人来到城外视察难民的安置工作。


    好在创业初期,那些由寒门子弟、识文断字之人经受了苦难,一心安民,并无他心,一圈视察下来,工作做的还不错。


    听着刘备的感慨,刘晔深以为然道:


    “明公所言甚是啊!”


    “黄巾之乱以后,尤其豫州淮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原本此地就是天下人流密集之所,黄巾之后,各处都是贼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啊!”


    “晔作为淮南人,每每看见如此,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只望有一明君前来,以解百姓之苦。”


    “幸得明公前来,如今百姓汇聚,可见明公之得人望啊!”


    他这话倒是没有什么虚


    假。


    因为豫州和淮南,在东汉之时,人口是真的多。


    光是汝南一郡,人口就超过两百万,占据东汉总人口的二十八分之一。


    可惜经过年年战乱之后,人口大量南迁。


    导致原本没多少人的江东,倒是凭空多了上百万人。


    不过那些百姓去江东,大部分都被江东士族收拢,成了士族隐户。


    不然的话,就凭吴中四姓的段位,根本就比不上真正的中原大世家,怎么可能后世那么兴旺?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吃了人口红利。


    而刘备的到来,恰好就给那些无力为生的流民以希望,不需要背井离乡的南下。


    面对刘晔这等赞扬,老刘脸上没有多少喜意,而是越发哀愁道:


    “吾倒是想多收纳些流民,可如今已经到了六月份,栽种是来不及的。”


    “现在来得越多,咱们要怎么去养啊!”


    他看向了简雍道:


    “宪和,这段时间收支如何啊?”


    简雍听此,顿时摇头苦笑道:


    “收支甚为紧张啊!”


    “从五月份开始,我军九江郡、庐江郡已经收拢难民超过十八万。”


    “加上咱们军原本要安置的百姓足足有二十余万。”


    “而且百姓还在源源不断前来汇聚。”


    “简单估算一下,咱们即使收一波春粮混着野菜,节俭一些,空缺粮食也在六十万石以上。”


    “可如今我军四处缴纳贼兵,钱


    财倒是剿得几千金,粮食却只有不到五万石。”


    “这样下去,等到明年四五月份就得闹饥荒了!”


    “这,唉...始终是我军能力不够啊!”


    刘备听到这里,越发一阵叹气。


    终究还是他家底太薄。


    若是在当初徐州之时,几十万石粮草不说轻而易举,但挤一挤也不是难事。


    那里像现在这般难受。


    如此想着,他看向了纪晟道:


    “军师对此状况,有没有解决之法?”


    虽然之前已经征求过一遍意见了,但现在他还是想看看纪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纪晟从刚刚开始就一直在听众人对话。


    听到了这里,不由一阵笑道:


    “咱们没粮食,可是有钱啊!”


    “中原无粮就在荆州、和江东买!”


    “就是不知江东与荆州粮价如何?”


    简雍听着,顿时苦笑道:


    “军师这办法雍早就想过了。”


    “江东这几年年年战乱,便是最便宜的粟米都需要三百五十钱一石。”


    “荆州今年的粮价倒是稳定,但也是二百四十钱一石。”


    “粗略估算,怎么也得两亿钱!”


    “可是咱们现在府库加起了也就六七千万钱。”


    “加上现在军师提倡的军饷制度,每个月都要发出一两百万钱,这钱能养军,但养不起民啊!”


    听到这里,刘备面色越发苦涩。


    这不问还好,一问起来又扯出钱不够的问


    题了。


    “军师,这可如何是好啊?”


    可纪晟听到这里,却是摇头一笑道:


    “我还道是什么问题,不过就是两亿钱罢了!”


    “咱们守着这二十多万难民,怎么会愁没钱用啊!”


    作为一个经受过全面教育的现代人,他深知劳动力就是钱的道理。


    像简雍等人,就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将这些难民当成了拖累。


    在古人的眼里,难民要先安顿,等到春耕秋收之时,才能创造财富。


    这种想法,当然会显得吃力。


    因为那就相当于用简单的农业来养农业。


    然则劳动力最强的地方,还是在手工业。


    二十几万人能创造的财富,几乎无法估量。


    他就不信了,这二十几万人一年干不出几亿钱的产值?


    众人这等想法,那就是守着金山不自知啊!


    但众人并不知道他的想法,简雍一听这话便是面色一白道:


    “军师,使不得啊!”


    “这些难民流落至此,那还有钱财,我军若是动手,岂不是惹得天下唾弃?”


    刘备刘晔等人听着,也都是面色一变,奇怪的看着纪晟。


    没想到你还是这样的军师!


    唯有纪晟听得直摇头道:


    “宪和兄这想得是什么呢!”


    “在下说的办法乃是以工代赈,让这些难民自己养自己!”


    “以工代赈?”


    众人听着,又是一时面面相觑。


    军师说的这又是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