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屈原投江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晋国、上京城、皇宫。


    一座幽深的大殿内。


    姬重耳正端坐于首位,眼前矗立着效忠于朝廷的文武百官以及跪在地面的郭开。


    片刻之后,他语重心长的缓缓说道:“朕...本该杀了你。”


    话音刚落,郭开的身躯便因惊惧而颤抖一番,连忙磕头恳求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他也没想到,从头到尾,自己都是秦国的一枚棋子。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后知后觉。


    其实,何止是他,就连那些已经死去的使团成员们,都是弃子。


    “饶命?”


    姬重耳冷哼道:“若非是你在这里混淆朕与百官视线,朕又岂会让你秦国奸计得逞?”


    如今,晋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


    若是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只怕他们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情况发生。


    郭开是个聪明人,他直到现在还没死,肯定是还有利用价值,使自己能够活下去。


    于是,他当即开口道:“不知外臣能够做什么?只要能让外臣活着,无论外臣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姬重耳直言道:“你一个弃子,对朕,对晋国,又有何益处?”


    毛遂突然开口道:“陛下,此人毕竟是秦使首领,可让其对外宣传秦国的狼子野心,也算对我晋国起到点作用。”


    换句话说,他们想利用郭开的身份,让其多说秦国的坏话。


    可这样一来,就形同叛国。


    大秦对待叛徒,一向都不手软。


    然而时至如今,一心想要活着的郭开,岂还有第二条选择?


    既然秦国先对他不义,那他又何须对秦国不忠?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开口道:“陛下,外臣愿做此事,唯求陛下,饶恕外臣一命!”


    姬重耳没有任何回应,只是缓缓闭上了双眼。


    见状,毛遂踢了一脚郭开,厉声道:“还不快滚?随时听候陛下旨意办事!”


    后者一连说了三个‘是’,便就真的‘滚’出了大殿。


    顿了顿,姬重耳才睁开双眼,问道:“眼下世家叛乱,不知诸位,可有应对之策?”筆趣庫


    乐进道:“为今之计,只有将负责进攻秦国幽云二州的军队调回来了。”


    毛遂皱眉道:“可是一旦调回来,伐秦大计,便就算是失败了。”


    他们只觉着秦


    国卑鄙。


    可是何曾觉得,要不是他们率先伐秦,秦国何至于此?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必须要抓紧平定世家叛乱,否则我大晋危矣。”


    蔺相如开口道。


    乐进附和道:“没错,我军即使是将幽云拿下,可一旦国内反叛势力做大,我晋国,便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紧接着,不少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多数人都是附议。


    闻声,姬重耳最终还是做出了那个,他并不太想做出的决定,“命李牧、廉颇回师平定叛乱。”


    毛遂又问道:“陛下,那楚国该怎么办?他们可是一直催促我们,要尽快增兵拿下幽云。”


    姬重耳苦笑道:“朕哪里还能有多余的军队可以用来攻打幽云?先将家里的事情,解决好再说吧。”


    最近这几日,他的情况和楚帝芈熊相似,都是感觉很累。


    一直担忧的事情,终于爆发。


    他其实也明白,这对晋国也是一个机会。


    如果成功平定叛乱,那么掌控一个国家的权力,又将回到自己手上。


    事后,毛遂找来楚使屈原,对其说道:“本官已经尽力了,陛下的意思,还是想让廉颇大军回援京师。”


    闻言,后者极其震撼道:“大人,贵国一旦这样做,岂不是断了我楚国所有生路?”


    毛遂皱眉道:“事已至此,本官又能如何?若不回援,凭借朝廷目前手上的几十万大军,你觉得能够抵抗得住叛军吗?”


    “可我们楚国,给了你们晋国太多好处,如今你们一旦撤军,秦国则可集中兵力,与齐国共同伐我大楚,这岂不是要让大楚亡国?”


    屈原不想要这样一个结果,他只是宣泄自己的不能,却什么都做不了。


    毛遂唉声叹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晋国,实在是尽力了...”


    “就不能与陛下再说一说?”屈原不甘心的问道。


    毛遂摇头道:“陛下心意已决,我们晋国,确实也不敢冒险继续伐秦。


    否则以世家的影响力,久久伐秦未果,必会使我晋国失了民心。”


    屈原下意识后退半步,差点踉跄跌倒在地,喃喃道:“楚国危矣...楚国危矣!”


    半个月后。


    晋国宣布从秦国边境撤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


    刻,幽云地界的秦国守军,像是过大年一样,俱欢颜。


    没有人喜欢打仗。


    他们只知道,随着晋国部队的撤退,秦国的危机暂时解除。


    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与此同时。


    楚国也得知了晋国的做法。


    芈熊直接被气到吐出一口鲜血,不停地在百官面前怒声说道:“屈原误朕!误朕!”


    黄歇不忍道:“还望陛下保重龙体!”


    一旁太监大喊道:“还不快请太医,请太医!”


    见状,芈熊摆了摆手,随手擦掉嘴角的血渍,沉声道:“朕无事!屈原呢?何时归国?”


    黄歇道:“此刻大概已经在路上了。”


    芈熊冷哼一声,“当初坚定与晋国和谈之事,是他提出。如今晋国却公然无视两国盟约,宣布撤军,让我大楚陷入被动当中。


    此事,必须要有人顶罪!告诉屈原,就说,他应该知道怎么做,不必回太京城了。”


    楚国就算是挺过了这一场劫难,也必然损失惨重。


    将来若是百姓们提起此事的时候,会怎么说?


    会说他这个皇帝是废物?是昏君?


    所以,他必须要给楚国的子民们一个交代。


    楚国之所以会沦落到今日这般境地,是因为晋国的毁约。


    他们收了楚国的钱财,却不为楚国办事。


    虽然与晋国合盟,也有黄歇的意思,但眼下,他还需要黄歇相助。


    黄歇与屈原二人,非要让他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他只能选择前者。


    后者正在返回太安城的途中,在经过一个叫做汨罗江的地方时,接到了来自芈熊的旨意。


    这一刻,他突然失魂落魄起来,因为他什么都明白了。


    所有的使团成员目光,都望向了他。


    他牢牢握紧手里的圣旨,抬头看了看上方的穹天,似有着百般无奈与惆怅,喃喃道:


    “恨我大楚,未得其时;恨我大楚,自绝生路!呜呼哀哉!”


    下一刻,他独自来到汨罗江前,饮了一口酒,状若疯魔般大笑道:


    “晋楚之愚蠢,何谈强国之道?既不听劝,就此罢了。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如此世道,不待也罢,不待也罢。”


    承平七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


    随后楚国昭告国内子民,原朝廷大夫屈原畏罪投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