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进军晋国

作品:《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承平七年五月中旬。


    楚国正式从函谷关前撤军,准备抵抗齐国入侵。


    与此同时。


    咸阳城,宣政殿内。


    妲己正在与众大臣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诸葛亮缓缓说道:“臣建议,筹集百万雄狮,趁机进军晋国。


    另外再去筹集六十万大军,拖延楚军回援边疆的目的。”


    这其实也是他整场布局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这个时候,秦国无所作为,任由楚国大军回援。


    那么齐国一定会选择攻打下几座城镇后就选择撤兵。


    而晋国那边,也会以雷霆扫荡之势,将那些世家全部收拾。


    届时,晋楚两国为报秦国合纵连横之计策,肯定会再一次合起伙来伐秦。


    一旦酿成这个局面,秦军的将士们,就不一定会有现在的精气神来抵抗敌军了。


    所以,实际上,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


    如此一来,晋楚秦齐四国混战,足以称得上是近一百年来,涉及面最广,最为庞大的一场战役了。


    甚至一直以列国霸主自居的夏国,都开始关注四国大战的局势。


    可见其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深远。


    妲己点头道:“本宫已经将这个计划禀报给陛下,至于如何定夺,相信陛下那里,会有答案。”


    秦国的主人是嬴渊。


    像是对外出兵这么大的事情,她可做不了主。


    最终这一切,都要听从嬴渊的旨意才行。


    诸葛亮觉得,秦帝一定会同意。


    虽然他与秦国皇帝从未见过面,但是他却从心里认为,对方乃是一位有着野心的雄主。


    必然不会放弃这个使大秦悄然崛起的机会。


    几日后。


    函谷关内。


    嬴渊召集诸将议事。


    他看向众人,缓缓开口道:“我大秦到底是出兵还是不出兵,你们且先说说看。”


    话音刚落,众人便就热烈讨论起来:


    “若我大秦坐山观虎斗,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快哉?远比出兵划算。”


    “凉王说的没错,眼下晋楚联军均已退去,趁此机会,我们大秦应该抓紧积蓄实力


    。”筆趣庫


    “待晋楚两国之间,难以收拾眼前的烂摊子,或是付出一定代价,那么到时,我大秦可趁势出兵。”


    “此时出兵,倒也无不妥,但末将总觉得,不是太稳妥。”


    “...”


    他们都是军中将帅,只是站在了用兵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没错,这个时候不出兵,待到两国因各种矛盾元气大伤时再去出兵,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大局观计划便会落空。


    所有人都发表了看法,就只有贾诩保持了沉默。


    嬴渊好奇问道:“也说说你的意见吧。”


    闻言,贾诩才应声道:“回陛下,臣赞同出兵。不过诸位将军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时出兵,可将两国局势搞得更为混乱一些,虽说我大秦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极少。


    但是足可保证两国元气大伤,就此我大秦在邻邦中再无对手。


    若继续等待,按时而动,则可让我军将士得到充分休息,以逸待劳,届时出兵,必然无往而不利。


    短暂利益将获得极大。只是两国底蕴深厚,他们没了后顾之忧,可能短期内便会恢复元气,继续图我大秦。


    此时出兵,我军极有可能遭遇惨败,甚至毫无利益。待时而动,我军至少可以拿下一些城镇。


    臣言尽于此,还望陛下决断。”


    他在嬴渊面前,已经自称为臣了。


    其意思不言而喻。


    至于为何将此时出兵可能遇到的问题,说得这么清楚,就是希望,身为皇帝的他,能够理智判断。


    嬴渊心里一听,顿时便就有了想法。


    此时出兵,很有可能遭遇惨败?


    待时而动,至少能够获得一些利益?


    这还用考虑吗?


    肯定是要此时出兵啊!


    于是乎,他便没有丝毫犹豫的,向众将士吩咐道:


    “朕已经决定,传令,由霍光、董卓二人,各自率领三十万兵马,进攻楚国。


    余者随朕率领百万大军,攻打晋国,即日起分兵,不容有误!”


    既然皇帝都已经发话,那么他们这些为人臣


    子的,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紧接着,幽云以及函谷关这边,便开始了分兵大动员。


    粮草辎重等,由朝廷提供,陆续发往函谷关与幽云。


    贾诩亲眼目睹着嬴渊下了这个决定,内心也是十分激动。


    此役若成,则大秦将成为三国霸主,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发布一系列命令的嬴渊,突然不知为何,又独自憋在屋里郁闷了起来。


    他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妲己的计划居然成功了。


    看样子,一个女子都比自己适合治国理政啊!


    但是,为什么在自己的治理下,秦国还没有走向灭亡?


    他需要反思以及总结经验。


    又过半月。


    朱棣接到圣旨,幽云原先所有的驻扎军队,共计七十万大军,要率先进攻晋国。


    临行前,他向众将士说道:“本王知道,最近这整整一年,你们都很憋屈,只能处于被动挨打。


    但是现在,属于我们秦国的机会到了,此役,不成功便成仁,诸位心中可都清楚?”


    白起等人陆续说道:


    “请王爷下令,即刻发兵,吾等手中大刀,皆已饥渴难耐。”


    “请王爷下令,即刻发兵!”


    “...”


    见状,朱棣大笑道:“好!传令全军,发兵晋国!诸位,待攻下晋国太安城,我等再同饮庆功酒!”


    随着他们出兵之后,霍光等人也带着六十万大军,攻入楚国腹地。


    眼下,楚国的局势,可谓极其艰难。


    不仅要面临齐国的八十万大军压境,还要应付秦国的六十万甲士。


    这就是整整一百四十万大军了。


    虽说楚国内部有着足够多的军队可以与之抗衡。


    但毕竟是跟两个国家干仗。


    其综合底蕴,远远不如齐秦两国啊。


    在齐国得知秦国出兵后,也是没有丝毫犹豫,又增派了五十万大军,准备攻入楚国。


    一来一回,两国军队的总和,便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九十万。


    这对于楚国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换句话说,此役若是难以扛下,就真的要亡国灭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