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贪心

作品:《乱世离人歌

    贺兰府书房,下人们不在,只有贺兰章与唐阅两人。自从听说唐阅的打算后,贺兰章便一直沉默着。


    唐阅以为他在担忧自己性命,特意解释道:“贺兰大人放心,朝廷不比悍匪蛮族,他是收复墨川,不会为难城中百姓。菩云子曾告诉我,女帝坦荡大度,求贤若渴。朝中素闻你贤才,蒙冲绝不会怪罪你为我效力之罪。”


    贺兰章沉默了会儿,迟疑道:“将军留我在此,是为打消蒙冲疑虑。不过我府上还有一人,不知将军可否想好他的去处?”


    唐阅神色一动,平静道:“我打算送他们母子去怀州,那里虽然有些远,却胜在风景秀丽,物资丰饶,还远离战火,能躲开朝廷眼线。”


    这是实话,不过怀州过去就是边疆荒城丹古,常受西夷蛮族侵扰劫掠。


    贺兰章垂下眼眸,不动声色:“将军既然觉得怀州太远,何不送去剑州?”


    话音一落,整间书房瞬间安静下来。唐阅盯着贺兰章,锐利深邃的眼里不知是何情绪,片刻后,他说道:“贺兰大人的意见不错,这两地都是好地方,不如问问玉窕自己的意思。”


    贺兰章大松一口气,赶紧带着唐阅去见玉窕母子。


    这是玉窕第二次见唐阅。她对唐阅了解不多,对当今天下大事更是一无所知。只觉得眼前人面色不好,眼睛有些吓人,便打算起身行礼。怎料唐阅一把扶住她,诚惶诚恐道:“娘娘万万不可!”


    玉窕有些疑惑,就听唐阅继续道:“如今皇太子是世上仅存的龙裔,更是将来的皇帝。娘娘贵为皇太子之母,便是未来的太后娘娘。末将何德何能,敢受娘娘一拜。”


    贺兰章就立在唐阅身后,紧闭着唇一言不发。玉窕看不懂二人的态度,但从小低人一等的观念告诉她,她没资格享受这份尊荣,于是喏喏道:“将军,玉窕只是一介乡野女子,不是什么娘娘。”


    唐阅眼里的冷意消退一分,来到摇篮边回头对玉窕道:“娘娘,您可知当今女帝是如何登临大统的?”


    玉窕低着头,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也不敢回答。


    唐阅继续道:“末将曾向人发誓,终身绝不背叛朝廷。如今奉京女帝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假孕夺位。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末将身为朝廷将领,岂能坐视不管。”


    说着,他突然跪地一边,掷地有声道:“如今真龙在此,娘娘放心,末将一定会为娘娘扫清障碍,恭迎皇太子君临天下!”


    玉窕被他这番认真的态度惊了一跳,下意识看向曾经的主子。然而贺兰章还是不语,只略微摇头。


    她没怎么念过书,就是一个普通的深闺妇人,压根不知道贺兰章摇头是什么意思,只得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而这时,唐阅又蹙起眉头,满脸忧虑:“只是新帝年幼,尚不知事,将来还需娘娘出面辅佐。”


    听到这话,玉窕慌乱的目光骤然一定。她想起了自己的姐姐,那个高傲冷艳的女帝。


    当初在皇宫里,玉窕亲身体验过那份至高无上的权利。姐姐说的每一个字,都是金科玉律,不得违背。哪怕是一句玩笑,下面人也要倾力完成。她赐下来的,无论是赏是罚,底下人都要磕头谢恩。


    曾经裴老爷死命都巴结不上的大官,就跪在姐姐脚下,毕恭毕敬,没有姐姐的命令,他们甚至连头都不敢抬。


    耳濡目染下,玉窕有时也会想,要是她有姐姐的权利,是不是就不用委屈求全了?


    可她毕竟害怕,这个念头每次都是一闪而过。直到那一天,她冒充姐姐的样子,堂而皇之走出宫门。她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不用谨小慎微。


    如今听到唐阅的话,那个沉睡的念头再度复苏。玉窕一把攥紧衣袖,轻轻呼了几口气,磕磕绊绊道:“那,那我儿,皇儿就麻烦将军扶持了。”


    这样一句底气不足的话落地,屋里的气氛骤然变了。贺兰章眼里划过一丝颓然,一声叹息微不可闻。


    唐阅重新抬首,冰冷的眸子深不可测,语气郑重道:“娘娘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玉窕终究不是她的姐姐,看不见血肉下那颗人心,开开心心地带着儿子坐上去往怀州的马车。


    唐阅拍拍贺兰章的肩膀:“你不必愧疚,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贺兰章当然知道,但谁人没点贪心,只是这贪心沾上愚钝,就成了催命的毒药。他望着远去的马车,一声叹息还未出口,人先转身离去。


    ......


    正如唐阅所料,蒙冲仅用半个月就走出郯州来到墨川。他这一路走得可不算轻松,郯州卫城过来三十里就没了大路,押送粮草的马车又艰难行了十里,最后实在是走不了了。


    蒙冲只得暂停行军,伐木造柴,把生食都做熟,现下天气冷,这些熟食至少能支持十来天。再让将士们背着自己的干粮上路,告诉他们,墨川丰饶,粮食不缺,十日内过了卫城,美酒美食,应有尽有,过不了,就成这山野里的一具枯骨。


    墨川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是令天下百姓都向往的富庶之地。粮草被丢了,将士们想要活下去,只能加快步伐走出卫城。


    人的求生意志是强大的,朝廷军突然出现在墨川,如一群饿疯了的野兽,把各地守军打得措手不及,连失三城。


    远在前线的墨川军匆忙撤退,返回墨川救援。这正中朝廷的计策,计无伤率兵追击,使得墨川军两面受敌,首尾难顾,举步维艰。


    冬日过去,局势依旧是朝廷占优。等到墨川城破,女帝就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皇帝。


    入夜后,朝廷军营里,将士们都在欢庆今日的胜利,顺便讨论一下明天该怎么打。墨川虽然占兵力优势,但根一处指挥顾头不顾尾。因而目前墨川军分成了两部分,菩云子率兵坐镇后尾阻击追兵。至于谁在前方指挥对敌,应该就是唐阅。


    这安排看起来无可挑剔,墨川城中有唐阅家眷,他肯定要亲身前去解围。


    然而计无伤紧锁眉头,一脸凝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面前的将士们讨论得眉飞色舞,他却一直盯着面前的地图。


    就在这时,不知哪个将领突然高喝一声:“嗨!都说墨川兵强马壮,可依我看也不过如此,打到现在一场仗都没赢过!”


    这一声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犹如当头棒喝,计无伤瞬间惊醒过来。没错,到目前为止,墨川节节败退。因为朝廷胜得并不算容易,故而无人怀疑。


    他不禁想起过去,墨川也曾以退为进,将蒙冲困在宜安,间接导致昌原沦陷。若今日他们故技重施,那么唐阅就不可能在前军,而是......


    计无伤立刻问道:“廖钟,从昌原到奉京有多久?”


    廖钟正和其他人讨论明天的战事,忽而听到主帅这么问,先是反应了片刻,才说道:“大概八百里路程。”


    “还好!”计无伤长舒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不算太晚,可以赶上。”


    廖钟觉得疑惑,问道:“将军,是有什么变故吗?”


    计无伤站起身,“嘭”的一声,双掌拍在桌上,沉声道:“我们都中计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相互看看,赶紧问:“将军何故这么说?”


    计无伤道:“唐阅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菩云子对蒙冲从无败仗,更该指挥前军缓解墨川之危。可他偏偏派菩云子坐镇后方阻拦追兵,目的就是为拖住我们,将朝廷大军困在墨川。恐怕唐阅早已不在墨川!”


    “不在墨川,还能去哪儿?”有人问。


    “奉京!”


    计无伤说完,举座瞠目无言。若真是如此,奉京难保。立即有将领站起身:“既然如此,明日,不,今夜我们就拔营回朝救驾。”


    怎料这个提议被计无伤直接否决:“不行!唐阅派菩云子坐镇后方,为的就是拖住我们。若贸然撤离,墨川军里应外合,蒙将军那边难保。而唐阅察觉不对,也会退回昌原。这样一来,还是我们损失惨重。”


    廖钟心急口快:“留也不行,退也不行。将军,那我们该怎么半?”


    计无伤垂眸思索片刻,说道:“廖钟,明日你们继续攻城。唐阅为掩人耳目,必定不会带多少兵马。我暗地率一支轻兵回奉京救驾,加上奉京一万禁军,前后夹击,唐阅孤立无援,只得束手就擒。”


    听到这话,众人终于舒展眉头,开始夸耀将军计策好。


    然再好的计策,也需要人将其执行好,否者都是无用。


    次日战事结束,墨川再败,朝廷再胜。


    菩云子闷闷不乐回到营地,明望跟她身后宽慰道:“军师,我知道老是让你输,你心里也郁闷。但想想这都是为了天下大计,输一两次又何妨!”


    “明望,你误会了!”菩云子转过身,她难得换上一套干练的将军打扮,眉宇间远离红尘的淡泊化为锋利的英气,只一眼,就把明望瞪低下头。


    然而她似乎对自己身上的变化毫无察觉,平静说道:“我只是觉得今日输的太困难了。”


    明望没听懂:“军士这是何意。”


    菩云子道:“这么烂的进攻方式,不像是计无伤的计策。”


    她眼里划过一丝疑惑,看向更远处奉京的方向。正当明望犹豫着要不要再问问时,她忽然说道:“明望,你去把胡将军他们找来,我有事要交代。”


    若她的猜测没错,恐怕计无伤已经识破墨川的计策。这样的话,唐阅那边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