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6章 击毙
作品:《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他就是要这种效果。”
沈青云拿起桌上的赵国华照片,指尖在照片上的黑痣处轻轻点了点,冷冷的说道:“他享受这种警方就在身边,却找不到我的刺激感。而且,南丰区是老城区,巷子多、监控少,很多老房子里还住着老人,警惕性低,方便他藏身。更重要的是,他下次作案的目标,很可能还在南丰区。”
“下次作案?”
张宏图的声音提高了些,一脸震惊的说道:“您觉得他还敢在南丰区作案?”
“敢。”
沈青云的语气很肯定,直接说道:“他的作案间隔越来越短,一四年到一六年是两年,一六年到一九年是三年,现在才隔了三年,而且这次他只抢了十七万,以他的贪婪,肯定还会再抢。南丰区有三家银行,离得都不远,他已经摸透了这里的地形,不会轻易离开。”
对于这种犯罪分子的心态,沈青云自问了解的很清楚,这是多年刑侦经验造就的本事。
直觉告诉他,赵国华不会轻易收手的。
哪怕现在全锦城的警察都在找他,他依旧还会趁着这个机会动手作案。
电话那头传来张宏图翻动纸张的声音,显然是在记录。
“我明白了,沈书记。”
张宏图的声音里重新有了底气,对沈青云严肃的说道:“我现在就调整警力,外松内紧,让兄弟们乔装排查,争取尽快找到他的藏身地。”
“另外,让技术队盯着南丰区的药店和诊所。”
沈青云补充道:“他作案时开了五枪,虽然没受伤,但可能会有磕碰,或者需要买消炎药、绷带之类的,这也是一个排查方向。”
挂了电话,沈青云看着桌上的卷宗,突然注意到一页不起眼的记录。
赵国华的母亲在三年前接受询问时说“他小时候总躲在柴房里,说柴房最安全,没人会找到他”。
他心里一动,拿起笔在纸上写了“老房子柴房、地下室、废弃储物间”几个字,这些都是赵国华小时候熟悉的地方,也是他现在可能选择的藏身地。
陈阳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沈青云写的字,疑惑地问:“沈书记,您觉得他会躲在这些地方?”
“很有可能。”
沈青云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淡淡地说道:“罪犯在逃亡时,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这是一种心理安全感。赵国华小时候躲柴房,现在就可能躲在类似的地方,黑暗、狭窄、不容易被人注意,还能满足他观察外界的需求。”
他喝了一口茶,目光重新落回卷宗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比他更了解他自己。他以为自己在跟警方玩游戏,却不知道,他的每一步,都已经写在了自己的过去里。”
………………
大年初五的清晨,南丰区的老巷子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几家早点铺已经开门,蒸笼里冒出的白气裹着包子的香味,在巷子里弥漫开来。
穿着橙色环卫服的“环卫工人”李龙刚,手里拿着扫帚,眼睛却时不时瞟向旁边一栋老旧的居民楼,这是沈青云划定的重点排查区域,三楼有一间废弃的储物间,据邻居说,最近总有人在晚上进出。
李龙刚是省厅刑侦总队的老刑警,昨天刚从山里撤回来,就换上环卫服蹲守在这里。
他的对讲机藏在环卫服的口袋里,手指一直放在按钮上,随时准备呼叫支援。
早上七点半,一个穿着黑色外套、戴着鸭舌帽的男人从居民楼里走出来,低着头,双手插在口袋里,走路有点外八字,正是赵国华的特征!
李龙刚的心跳瞬间加速,他慢慢跟上去,同时对着对讲机轻声说:“目标出现,在南丰巷三号居民楼附近,往东边走了。”
对讲机里传来张宏图的声音:“不要惊动他,跟紧了,支援马上到。”
赵国华似乎没察觉到身后的跟踪,走到一个早点铺前,买了两个肉包,一边吃一边往巷子深处走。
巷子越来越窄,墙皮脱落的老房子挤在一起,阳光只能从屋顶的缝隙里漏下几缕,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点。
突然,赵国华停下脚步,猛地转过身,他看到了不远处另一个网格员的身影,眼神瞬间变得凶狠,手猛地往口袋里伸去!
“不许动!警察!”
李龙刚大喊一声,拔出手枪冲上去。
赵国华也掏出了一把五四式手枪,朝着李龙刚的方向开了一枪!“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巷子的宁静,早点铺的老板吓得连忙关上门,邻居们纷纷探出头来看,又赶紧缩回去。
李龙刚躲开子弹,趴在地上,对着对讲机大喊:“目标开枪了!在南丰巷深处,请求支援!”
巷子里的枪声此起彼伏,赵国华一边开枪一边往后退,试图躲进旁边一栋废弃的老房子。
就在这时,另外两个乔装的民警从巷子口冲进来,形成夹击之势。
“赵国华,放下武器!你已经被包围了!”
一个民警大喊道。
赵国华回头开了一枪,却没打中,反而被民警的子弹击中了左腿。
他踉跄了一下,靠在墙上,嘴角却勾起一丝疯狂的笑:“想抓我?没那么容易!”
他举起枪,朝着民警的方向又要开枪。
“砰!砰!砰!”
三声枪响,赵国华应声倒地,额头的血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地上的石板上,很快就凝固了。
张宏图带着支援的民警赶到时,巷子里已经围了不少群众。
他让人疏散群众,然后走到赵国华的尸体旁,看到他手里还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是一张手绘的路线图,上面画着南丰区另一家银行的位置,还有逃跑的路线,旁边用红笔写着“正月初六上午十点”。
“这家伙还真打算再作案。”
张宏图叹了口气,拿起路线图,心里对沈青云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要是没有沈青云的“灯下黑”判断,他们现在还在山里瞎转悠,根本抓不到赵国华。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沈青云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卸下重担的轻松:“沈书记,赵国华被击毙了,现场发现了他的作案路线图,准备正月初六再抢一家银行。”
电话那头的沈青云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平静的声音:“知道了。让技术队把现场勘查仔细,确认没有遗漏的证据。另外,安抚好周边的群众,告诉他们安全了,不用害怕。”
“好的,我马上安排。”
张宏图挂了电话,看着巷子里的阳光渐渐洒满地面,落在赵国华的尸体上,也落在民警们沾着灰尘的警服上。
他想起沈青云昨天说的话,“罪犯再狡猾,也逃不过对自己的背叛”,此刻终于明白,所谓的“灯下黑”,其实是罪犯对自己心理弱点的纵容,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弱点,给老百姓一个平安。
…………
中午时分,沈青云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张宏图发来的现场照片和勘查报告。
赵国华的作案路线图被扫描成了电子版,上面的字迹潦草却用力,能看出他的疯狂和偏执。报告里写着,现场缴获的五四式手枪,和一四年第一次抢劫时用的是同一把,只是换了新的枪管,这家伙对这把枪的执念,已经到了骨子里。
陈阳端着一碗刚泡好的面走进来,放在沈青云面前:“沈书记,您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先垫垫肚子吧。”
沈青云放下报告,拿起筷子,却没立刻吃。
他看着窗外的天空,湛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楼下的政法委大院里,几个年轻的民警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各自的岗位,春节的假期马上结束,但他们的战斗,却从未停止。
“陈阳,你说赵国华要是小时候考上了高中,或者参军成功了,会不会就不会走上这条路?”沈青云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
陈阳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可能吧,但路是自己选的,他一次次犯错,一次次逃避,最后才走到这一步。”
沈青云点点头,夹起一口面,慢慢嚼着:“是啊,路是自己选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底线,不让更多人走上歪路,也不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他想起南丰区储蓄所里死去的年轻柜员,想起那个给孙子存压岁钱的老太太,心里一阵沉重。但看到报告里写着“群众情绪稳定,对警方的处置表示满意”,又觉得多了几分慰藉,最起码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下午,沈青云接到了省委书记胡长河的电话,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欣慰:“青云同志,干得好!赵国华的案子破了,老百姓才能安心过日子。省委已经决定,要表彰这次参与办案的民警,也要总结经验,以后面对这种恶性案件,要更快、更准地出击。”
“谢谢胡书记的肯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沈青云的声音很平静:“接下来,我们会把赵国华的案子整理成案例,发给全省的政法系统,让大家学习如何应对这种高智商、反侦察意识强的罪犯,也提醒大家,永远不要低估罪犯的心理,也永远不要放弃对正义的追求。”
挂了电话,沈青云拿起桌上的赵国华卷宗,慢慢合上。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卷宗的封面上,显得格外醒目。
他知道,这起案子虽然破了,但政法系统的工作还远没结束,还有更多的“赵国华”需要他们去抓捕,还有更多的公平正义需要他们去守护。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行人来来往往,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追逐打闹。这就是他们守护的平安,也是他们奋斗的意义。
“新的一年,继续加油吧。”
沈青云轻声对自己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像极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像极了正义降临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