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081 揭榜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八十一章
张居正面容英俊,人至中年依旧风采不减,在众官中居于首位的他气势颇为凌厉,眼下各房同考都将考卷摆在桌前,有荐卷约四百份,同时还有备卷若干,这些考卷皆由副主考吕调阳审阅过,又由张居正进行最终的审定。
事实上,仅凭主考二人是无法将数百份考卷审完的,考生是否取中,关键依然在同考官。
张居正将吏科都给事中韩楫呈上的其中几份考卷丢到一旁,在从各房的备卷中拿出几份补上:“本官已强调过,多者多录,少者少收,考卷既有不足,又何妨强行留中?”
韩楫躬身道:“下官明白。”
虽分配给各房的考卷数量大致相当,但考生的水准有高有劣,会出现一房佳卷多而有才华的士子面临淘汰、一房佳卷少而文章平平之人却位列前二十的情形在,这里便要求主考有一双慧眼,能够择出明珠蒙尘的考卷。
张居正一贯精力充足,看卷的速度更是极快,未花费太久时间,他便挑出了数份不合适的考卷,再以备卷填补了进去。
自嘉靖年起,各房荐卷是否固定额数一事便引起过争论,毕竟配额常常导致各房呈上的考卷高低优劣不同,但若是不固定额数,同考们自然尽可能向主考多荐卷,这样又会影响会试阅卷的完成。
……
张居正最终确定了四百员的录取额数,之后各位考官便按本经及南北中卷对考生进行排名拆卷。
南北榜乃是洪熙阁臣杨士奇对仁宗的提议,杨士奇为南人,他对仁宗道:“长才大器多出于北方,南人有文多浮”,因而定了会试取士“南六北四”之制,宣德以后则定下南、北、中卷制度,南卷百取五十五,北卷百取三十五,中卷则百取十。
明代在科举取士时充分考虑了地域与文化水平的差异,虽然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相对的公平却是努力达成了。
此时,四百位考生的考号信息在文簿上一一填写完,之后便轮到定五经魁的时候。
若会试主考是李春芳那样的面团性子,他少不得要与副主考、同考官们商量一下五经魁的人选,但张居正本就是性情霸道之人,他不待其余同考多说,便定了各房的经魁卷。
“《春秋》一经,定黄字号房庚午卷。”
王锡爵点头称是。
“《书》经,洪字房……”
张居正将
《春秋》、《书》、《易》及《礼记》的经魁都定了,到了《诗》一房时,他也并不犹豫,将五位同考呈上来的首荐卷筛选过后,定下了其中一位为经魁。
会试放榜后,这五人便是前五了。
会试依旧按士子所治本经定名次,到了殿试中则不必有这般顾虑,殿试最终名次由皇帝决定,文章得了皇帝看中最为重要,本经都是其次。
既然定了名次,接下来便要拆卷了。
堂内的知贡举官、监试官、提调官等此刻都同样好奇,这一科又有哪些进士入选,又是何人会成为他们的同僚?
正如后世体制内进了新人,老前辈们总要特别关注一样。
拆卷之后,众考生的姓名、籍贯、三代等均显露出来,因交到同考官们手中批阅的乃是誊抄后的朱卷,此时就需要与考生的墨卷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阅卷过程才真正结束。
考官们俱是舒了一口气,拆卷时若是出现意外,引发科场弊案就着实不妙了。
众考官最先看的自然是五经魁的身份。
“《礼记》一经的经魁乃是绍兴府的史钶,一甫兄,这又是你一位老乡。
翰林院修撰罗万化扶须一笑,罗万化乃是绍兴府会稽县人,史钶乃是绍兴府余姚县人,这两县都是科举强县,出过的进士多如牛毛。
“《书》一房的经魁又是浙江人,这便是浙江乡试解元黄洪宪吧?他于《书》经的研读当真十分了得,文章精而巧,难怪能在浙江乡试中夺魁。
之后《春秋》与《易》两房的经魁也被定下,《易》一房的经魁为江西南昌府的熊惟学,《春秋》一房的经魁则为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的吴秀。
而《诗》一房考卷揭晓后,众考官眼中都闪过诧异之色:“我原以为写出这等文章的非老儒不可,这考生竟如此年轻?
场中两位主考及同考均是科场上年少得志的人物,如张居正二十三岁中进士,吕调阳三十四岁殿试第二,被点了榜眼,申时行则是二十七岁的状元,王锡爵是二十八岁的榜眼,然而今科会试《诗》一经经魁的年岁还是出乎众人意料。
并非科场上没有年轻的进士,只是此考生的文章与他的年纪着实不匹配。
“少宗伯大人,这位经魁你应当识得吧?
王希烈微微一笑,他虽是帘外官,但此时会试榜已经填完,说上两句倒也没什么。
“《诗》这一经
的经魁本官的确识得本官初读他文章时也觉惊艳今日再读只觉其又上一层楼了。”
经魁既已确定接下来便是定名次的时候了会试的名次关注的人往往不如乡试多毕竟会试之后不久就是殿试士子的科第最终还是由殿试决定的。
……
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揭榜的日子到了。
众举人也在会馆内静静等候着往日繁华的青楼楚馆今日似乎也冷清了不少众举人一改会试后浪荡的模样露出文质彬彬的一面。
揭榜前的数个时辰往往是最难熬的人人都盼着上榜然而这一科会试榜仅录四百人而已。
赴考举人四千三百有奇
镇江会馆中柳贺、施允、荆光裕及其余举人都在等候掌柜上了炒好的瓜子及果盘但众人却没有吃喝的心思都是一脸魂不守舍的模样。
掌柜倒是相当淡定嘉靖三十八年至今已有四科会试镇江府士子便有两科颗粒无收掌柜与伙计特意抬回来的爆竹也未派上用场反倒浪费了不少银钱因而今年掌柜特意买了几串小一些的鞭炮。
京城中各地会馆都聚在一处镇江会馆与浙江会馆、苏州会馆等相聚都不远众人才开始等候时各处会馆都是静悄悄的等到了晌午才听见报录人骑着马飞速赶来的声音。
和乡试一样会试报录也是一门产业毕竟会试中榜的都是进士身价又比举人高了数倍不止。
在京城的寒风中挤着看榜着实有些愚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49|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多数士子都选择在会馆中等待报录人上门柳贺留的便是会馆的地址他若是中了报录人自会循着地址而来。
“来了!”
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众人精神都是一振。
“捷报浙江杭州卫老爷铁讳篆高中辛未会试第四百名金銮殿上面圣!”
“这是浙江的士子。”
浙江会馆距离不远镇江会馆这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对面欢呼的声音过了不久便有鞭炮声在浙江会馆门前响起。
“浙江会馆今日这炮要响个没完了。”
不知谁开口说了一声但这不仅没有缓和此刻镇江会馆中紧张的气氛反倒让众士子内心更为忐忑。
众人此时都不由羡慕起了名为铁篆的士子他眼下虽名落孙山但好歹能第一个听到捷报省去了等候之苦。
“捷报,福建建宁府老爷,魏讳良臣,高中辛未会试第三百九十九名,金銮殿上面圣!
报录人又转向了福建会馆,福建会馆离镇江会馆稍远一些,众人听不见那边的庆贺之声,但可以想象上榜士子此刻的兴奋心情。
报录声有路过镇江会馆的,也有绕到别处的,车马声、鞭炮声、锣鼓声仿佛绵绵不绝一般在众人耳畔响起,听得人心里七上八下。
一转眼,三百名至四百名的考生名字便报完了,镇江会馆这边气氛一片低沉——捷报声响起后,便没有一辆马车停在镇江会馆前,倒是附近的浙江会馆与苏州会馆,热闹得好似过年一般。
这便是放榜的一刻,只言片语都牵动着数千士子的心。
而无论镇江会馆如何寂静,外面报录声却始终不停,仿佛将镇江会馆隔绝了一般。
又过了片刻,车马声越驶越近,众人心中都想,这恐怕又是往浙江会馆报喜去的,谁知此刻报录人的声音竟在会馆门外响起——
“捷报!南直隶镇江府老爷,荆讳光裕,高中辛未会试第二百九十三名,金銮殿上面圣!
“荆老爷大喜了!
“光裕兄大喜!
荆光裕此时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神色,他蹉跎科举多年,虽然心中抱着期待,但科举是否中式并非以他的心志为转移。
荆光裕眼中已有了泪意,他站起身,朝会馆中众人拱了拱手:“诸位仁兄,在下先一步中了,诸位莫要焦躁,榜中还有二百九十二人,诸兄必然名列此榜!
“多谢荆兄吉言。
接下来荆光裕便开始四处散财,他家境颇为富庶,给银钱时也相当大方,报录人领了银子喜不自胜,又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看到这一幕,会馆中其余士子心中都有些酸涩,却也为荆光裕感到高兴。
多年苦读一朝登榜的心情,没有人比他们更懂了。
众人又等了一刻,镇江会馆中依然没有报录人光顾,等到众士子已有些不耐烦了,门外又响起一声:“捷报!南直隶镇江府老爷,杨讳维新,高中辛未会试第一百三十名,金銮殿上面圣!
“杨老爷在何处?
报录人声音落下,靠墙一桌的士子中一人站了出来:“在下正是杨维新。
到此时,镇江会馆已有两人上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