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槐树林牛叫

作品:《从无到有

    对于怎么拿到肉毛团,又为何随身携带,沈青早有准备。


    “昨天开会之前,老蛤刚絮叨完,我就对‘肉毛团’起了好奇心。


    今天,挖坑挖累了,搁老蛤家休息时,和他爸聊了一会,知道了‘肉毛团’埋藏地。


    我好奇它内部长啥样,就挖出来,剪断了尾巴。


    嗐!


    就是一层毛皮包着软肉而已,没啥特别的。


    拿烧红铁片一烫,腥膻味扑鼻而来,窜冲的很,就喷了点薄荷油。


    后嫌单独焦痕不好看,便在其旁边,烫了个一模一样的。


    至于随身携带...是因为我打算讨完说法,就将其埋回原处的。”


    这说法,没有一点纰漏,李大瑞气得牙痒痒。


    嗝---


    身后传来异响,扭头一看,丈夫捂着胸口,哎唷个不停,眼珠邪性一转,忙上前搀扶。


    “孩他爸有心脏病,每次去医院,都得花个几十块钱。


    这回犯病,是被你们气的,你们得负责。


    小桃,快掏40块钱,我好带你大伯去看病。”


    掏钱?


    掏耳屎还差不多!


    都这时候了,还妄想‘0元种’人家的地。


    沈青凝眸看向安大左。


    嘴唇不紫,青筋不爆,也没喘粗气,眼珠乱转,摆明是在装病。


    沈青大步上前,瞄准对方剑突高抬腿。


    安大左惊得后退好几步,厉声斥问道:“你要干什么?当着村长的面,你...你还敢打人。”


    “呦?”


    沈青收回腿。


    “不捂胸口哎唷了,医学奇迹呐,我活动一下筋骨,竟治好了你的‘心脏病’。”


    安大左愣在原地。


    糟糕,露馅了。


    李广田眸子一凝,“跟晚辈耍阴招,说出去不怕丢人嘛。


    事情已经很明了,沈青说的是事实。


    安大左,我猜...送客时,你反悔了,想靠武力抢回租金,并销毁字据,未成想,对方很能打。


    你们一家使坏,他仨揍你们一顿,双方算扯平了。


    往后,你若再欺负小桃,我就用大喇叭广播,把你们做的坏事,抬到明面上去。


    我记得张玲一直想让你儿子当上门女婿来着?”


    安大左脸色陡然一变。


    儿子耳根子软、不顶事,儿媳妇性格泼辣,一直闹着带丈夫、儿子回张庄定居。


    把事情抬到明面上,等同于...亲手奉上发难的由头。


    “村长,你偏帮---”


    李大瑞欲争辩,安大左却拦住了她。


    李广田见夫妻俩不再吭声,道:“沈青,天色已晚,事情也有了定论,你们抓紧埋了肉毛团,回家睡觉吧。”


    “成~”


    沈青等人走向小路,李广田出来相送。


    “大青,往后甭整鬼啊神啊的,遇到胆小的,还真会被吓出个好歹来。”


    说完,笑着拐回院子。


    豆子惊愕,“啊?”


    小桃眨巴眼,“估计村长早就看出来,哪一波人在撒谎了。”


    老蛤目露困意,“埋肉毛团,我就不去了。沈青,我很好奇,你是怎么说服我爸,透露肉毛团埋藏地点的?”


    八卦,真假掺半,才更有吸引力。


    刚才听到的那些,足够编一出大戏了。


    就是...亲爸是个闷葫芦,昨天说破嘴皮子,都不肯透露一点埋藏信息,咋就对沈青另眼相待了呢?


    沈青玩味一笑,“秘密,想知道,问你爸去。”


    说完,抢走肉毛团,领着豆子、


    小桃,朝树林走去。


    老蛤眉头紧皱,一股怨气从他眼里迸发出来。


    他不敢去问亲爸,又不想追进林子,只好扭头回家了。


    ……


    槐树林!


    繁茂的枝叶,遮挡住月光,令林内漆黑一片。


    倏地!


    一束亮光,像一把长剑般,劈开了夜色。


    光源处,传出‘沙沙’响动,那是脚踩枯叶、草丛,发出的声音。


    沈青打着灯,依照记忆,向西南方走去。


    豆子环顾四周。


    杂草漫过膝盖,槐树主干粗壮、侧枝蜿蜒,宛如隐藏在黑暗中的妖魔,张牙舞爪,想要撕吞了闯入者。


    小桃向光源靠拢,心底有点发怵,她不信鬼神之说,但...她怕黑啊。


    哞---


    黑夜中,传来一声牛叫。


    小桃吓得一趔趄,脚踩碎砖头,身子失衡,向右一歪。


    亮光划出一道弯弧,沈青及时搀住了小桃。


    这丫头,看着瘦,胳膊倒挺肉乎乎的,而且,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那滑润细腻的肌肤。


    “脚没事吧?”


    小桃脚尖着地,转了转脚踝,不疼,说明没崴脚。


    “没事~”小桃抽回胳膊,“林子里有...牛?”


    “黑不隆冬的,哪来的牛,那一声‘哞’,估摸是癞蛤蟆在叫唤。”


    豆子:“咦,癞蛤蟆的叫声,不是‘咕咕’或‘呱呱’吗?”


    “嗐,癞蛤蟆种类很多的,品种不同,叫法也不同。咕咕、呱呱、牛叫、幼猫叫、婴儿笑等,都能叫得出来。”


    前世,在蛙类中,被广为人知能发出‘哞’叫的,便是外来物种...牛蛙了。


    这年头,牛蛙正搁某个犄角旮旯里,被人慢慢培育选种呢。


    亮光环照一圈,落在一株粗如水桶的槐树上,其主干系有灰麻绳。


    “喏,快到目的地了。”


    沙---


    三人淌过草丛,走向那株槐树。


    在离树根一米远的位置,发现一个直径40厘米、深50厘米的坑,坑边堆积着一些湿土。


    沈青将肉毛团放进坑内,用脚拨土把坑填平,并踩瓷实了。


    往回走时,豆子问道:“大青,你是咋说服老蛤爸的?”


    “嗯,昨天开会前,老蛤说他爸觉得肉毛团邪性,这表明...老蛤爸也信鬼神之说。


    说服老蛤爸,我只用了两招。


    一,聊邪物,说它作祟时,只针对最后一个接触到的人。


    二,说自己好奇心强,特想看一看肉毛团长啥样。


    老蛤爸思索一番,就透露埋藏地点了。”


    “这样啊~”豆子了然点头。


    三人出了槐树林,披着月色来到了大塘,小桃再三感谢,方往南拐。


    须臾,沈青略过看桃树,回到了自家小院。


    卧在门口的大黄,猛地睁开双眼,穿过高粱杆迷宫,热情扑向主人大腿。


    沈青抚摸狗脖,冰冰凉,手指插进绒毛,才能感到温热。


    “夜里凉,赶明儿给你搭个狗窝,铺上褥子,省得你冻到了。”


    大黄似乎听懂了,尾巴摇得更欢实了。


    啪---


    沈青关闭手电筒,穿过院子,推开了木门,结果...对上一双泛蓝光的眼睛。


    左手握成空拳抵住灯口,啪,推动手电筒的开关。


    霎时,一束细小的光,打在蓝光主人身上---小狸。


    它定在桌腿旁,身上沾了一些...鸭绒?


    光束右移,照亮了条几柜。


    柜门大开,麻袋倾倒,袋口敞着,鸭绒撒了一地。


    嗖---


    黑影一闪而过,光束左移,桌边已无小狸的踪迹。


    沈青缄默无语。


    他拾净地上的鸭绒,装回麻袋内,还捡起麻绳,绑紧袋口。


    末了,将麻袋塞回柜子,关紧柜门,转身走进东厢房。


    左手不再握拳,隔那么远,还有两扇门帘挡着,小花不可能被灯光刺醒。


    沈青借助灯光,环视屋内一圈,发现原本平铺的被子,竟多了一个鼓包。


    簌---


    掀开被子,‘鼓包’开逃,沈青及时攥住了猫尾。


    尾巴被拽,小狸自知逃不掉了,索性...扭头求原谅。


    喵---


    嗓音糯糯的,眼睛圆圆的,腮帮子反复蹭人手,还瘫在被子上乱扭。


    一番谄媚的操作,把沈青整得没脾气了。


    “呦,长能耐了,都会解袋口系绳了。起来,给我演示一遍咋解的,演好了,今晚就饶了你。”


    小狸瞳孔骤圆,一跃而下,来到迷彩鞋旁。


    沈青脱鞋,采用‘脚尖踩脚后跟,脚踝向上提’的法子,下回穿鞋时,才会解开鞋带。


    沈青蹲在床边,细瞅小狸怎么解鞋带。


    小狸踩在鞋背上,咬住绳端,脑袋向后甩,嗖,蝴蝶结的一个绳圈消失了。


    接着,它用同样的方法,灭掉另一个绳圈。


    随即,咬住‘x’形交叉前的某根绳子,缓缓向后拽。


    拽不动了,就松开嘴,咬住紧挨‘x’处的绳子,继续向后拽。


    如此反复,直到抽出绳端。


    它还咬住绳端,原地绕了几圈,概因绑袋口...需缠个几圈,才能系绳结。


    喵---


    小狸双眸紧盯着主人,似在询问:演得怎么样?


    “免强合格。”


    沈青抱起小狸,揪它身上的鸭绒。


    “鸭绒,是有大用处的,甭再跟它过不去了。拿它给你做个垫子,怎么样?柔软不说,还暖和。”


    小狸歪倒在主人怀里,觉得‘垫子’这个主意很不错。


    揪净鸭绒,洗漱一番,沈青便上床睡觉了。


    ……


    翌日,拖拉机的‘突突’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


    电线杆,被拉来了。


    在电工的指导下,村民们着手埋杆子。


    电线杆,缠一些棉布,防止抬的过程中打滑。


    三人合力抬起,并把它斜插进土坑内。


    扶正杆子,铲土埋坑,每埋20厘米,踩实土壤,再继续铲土,直到土坑被填平。


    村民们不停重复这样的操作,竖起了一根根电线杆。


    竖电线杆,比挖坑费力多了。


    挖坑,耗时一天,埋电线杆,足足用了两天时间。


    除了10米长的水泥杆外,供电局还运来了另一种杆子。


    那杆子,是四棱柱样式的,长5米,粗如小碗,用来入户拐线、安装绝缘子使。


    开完会的第六天,电工带着电线、变电器、镰梯等东西进村了。


    镰梯,即脚扣。


    是一种可套在鞋上,拥有弯弧形状,攀登杆子的专用工具。


    用时,借助身体重量,通过杠杆作用,使工具另一侧紧扣在杆上,令自己不会往下滑,抬起脚,‘扣’又会自动松开。


    两只脚,交替进行‘松开-上挪-扣紧’,便能轻松爬到杆顶。


    电工们穿上镰梯,爬上杆端,安上陈架,插上绝缘子,架起了一根根电线。


    电表箱,有两种规格。


    一种,


    能容纳6个电表,一个,只能容纳4个。


    沈青用的,便是后者。


    电表箱,安在豆子家的侧墙上,紧挨着李丰家的豌豆地。


    写有‘71’编号电表下端,接有两根电线。


    它们略过仓库,抵达东厢房侧墙旁,在四棱柱顶端绝缘子上缠上几圈,穿过窗户,接上了闸刀。


    闸刀,钉在了墙上,外头,加一竹盖子,防止落灰。


    接着,扯线安灯,沈青央电工留了接头,即带电、却没接灯的线,用于之后安插线板使。


    验收完毕后,沈青交了13块2,得到一个电本。


    这期间,他还干了一些别的事情。


    如!


    清空玉米芯,将晒干的高粱杆,码放在麦秸垛旁边,并盖上糊有黄泥的茅草排。


    若有人来,讨要高粱杆,他便大方送上几捆,同时,他自己也用高粱杆,编了4张织壳子。


    织壳子,编法很简单。


    1、高粱杆撕掉叶子,挑选粗细均匀、无虫蛀的,放到一旁备用。


    2、寻两株间距为2米的大树,在两树之间绑一横木,且,横木要离地1米。


    3、寻10块砖头,每一块砖头上,缠足够量的细麻绳。


    4、取一根高粱杆,切掉过细梢头后,置于横木上,将其分成四等份,每一处分隔点上,系两根缠有砖头的麻绳,一砖,垂于横木南侧,一砖,垂于横木北侧。


    5、再取一根高粱杆,紧挨着第一根,置于横木上,将每个分隔点处的砖头,互换下位置,使麻绳‘x’形交叉,捆住这根高粱杆。


    6、重复刚才的操作,编出一张织壳子,至于锁边,剪断绳子,打个死结就行。


    编的途中,要时不时拿起菜刀,照着第一根高粱杆长度,砍断梢头、粗茎。


    织壳子,用途很广。


    铺在床上,便是席子;


    竖起来,糊上报纸,便是侧墙了;


    往院内一铺,再盖上晒布,能防止地面湿气,渗透进粮食内。


    院内的高粱穗,早就晒干了,用手搓粒,效率太慢了,沈青便去许家寨,花钱雇机子脱粒。


    到了大队后,他先去了趟后舍,和李坚聊了一会天。


    李坚称试验田内的麦苗,长势非常好,他近期正研究肥料配比,和病虫害防治。


    他还与李坚的学生们,打了个照面,其中,名叫柳苏的学生,长相格外出挑。


    宽松款的衣服,也难掩那傲人身材。


    五官精致,颈部修长,脊背挺直,留着利落的短发,气质突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自信和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