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从南到北,往战场聚集

作品:《大唐之国舅纵横

    而后,又有人来,放下几块铁,一袋钱币。


    陆续有人来,而后是源源不断的人,有人带着板车,有人拿着扁担,有人牵着马车。


    魂归。


    窦乐喊出来的开战口号是,迎家人魂归。


    杨广三征高句丽,有多少河北道、山东道的兵马、役夫留在高句丽。


    还有那座高句丽用前隋士兵尸骨堆起的京观。


    前隋。


    听到征高句丽。


    就是刘弘基这样的良将,听闻征役,吓的放弃家产跑到太原去投奔李渊。


    而大唐皇帝李渊呢。


    听闻征役,在家想着办法装病,装傻。


    人人避之不及。


    此时,国舅府发出动员令,永业军的营前,堆满了各种粮食、铁器、钱帛。


    还有无数民夫,带着扁担,拉着板车。


    刘弘基来到了仁智宫。


    冬天,华清宫有温泉。


    夏天,耀州的仁智宫更适合避暑。


    刘弘基全甲全装,跪在仁智宫内。


    正准备去打八个东的李渊听到萧公公的报信,来到了刘弘基的面前,抬头看看日头:“这大热天的,全甲全装,是谁辱了我大唐的开国公?”


    刘弘基郎声说道:“早年,臣不甘受前隋征调赴辽东作战,并非臣胆小怕死,只是心有不甘。”


    李渊有些不解,怎么突然说这个事。


    刘弘基这些年为大唐征战,无论是身处何职,确实配得上良将的称赞。


    也并非胆小怕死之辈。


    李渊伸手,示意萧公公扶刘弘基起来。


    刘弘基声音更大:“臣请战,请圣人派臣赴辽东。”


    正说着呢,只见一队旌旗靠近。


    宇文士及快速的进入仁智宫,往李渊这边跑来。


    李渊知道,宇文士及国舅府留守长安的属官,有事。


    肯定有事。


    宇文士及来到李渊近前,手捧一只信盒:“圣人,国舅向高句丽宣战。”


    “什么?”


    李渊有点没反应过来,宣战。


    为什么好好的,要宣战。


    宇文士及赶紧解释,什么是电报,什么是雷音堂,高句丽重兵围困卑沙城,城中大唐的守军准备死战为大唐进忠等等。


    前因后果讲清楚之后,李渊摇了摇头:“假的。”


    宇文士及:“圣人,这……”


    没等宇文士及解释,李渊就说着:“大唐的国舅,发兵宣战,只为一个安市城,再加一个扶余城,把高句丽的版图削个尖?笑话,大唐的国舅,兴兵,只灭国!”


    李渊不信。


    宇文士及反复解释,刘弘基在旁,也反复的解释。


    终于,李渊信了:“这个,太保守了吧,怎么也要打到高句丽国内城还差不多,发一次兵,就这么点想法,太保守了吧。”


    宇文士及说道:“国舅发出檄文,魂归。”


    听到魂归二字。


    李渊脸色微变,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冲着萧公公一伸手:“为朕披甲。”说完,指着宇文士及:“那什么雷音,电报,立即告诉国舅,解了卑沙城之围后,给朕停战,朕,朕,朕要御驾亲征。”


    “臣,遵诏。”


    电报机,显示出其超凡的力量。


    河湟。


    李靖把李孝恭扔下,趁李绩前往蜀地,协调洱海之战略,带上李艺,以及五万精锐永业军,赶紧往回跑。


    依李靖推算,打高句丽,宣战不代表开战。


    各方协调,这一战少说也要往半年以上去打。


    他们,赶得上。


    莫说是河湟。


    就是岭南,谈殿都在组织兵力,新组建的有百分之八十俚僚人比例的岭南西军,快速集结三万人,准备上船,北上。


    岭南东军,番禺水师主力,已经在整修船只,准备随时北上。


    江南,余杭水师、江南步营。


    荆州步营、内江水师。


    洛阳军、晋阳军、灵州军……


    只有剑南道不知道,因为他们没电报机,荆州这边的消息来自洛阳。


    渝关。


    长孙无忌在一天前,还躲在屋内瑟瑟发抖,因为裴寂与窦建德已经到幽州,他的一个家仆刚刚被抓走,因为那家仆管理的粮店被查出,以次充好,用陈米替换新米,贩运到辽东大营。


    大战起,长孙无忌又出来了。


    赶紧到李世民的中军大帐军前听命,他知道大战起,许多小事就暂停。


    这场大战,只要有功勋,之前的事情就有可能得到大唐皇帝的特赦。


    李世民。


    郁闷。


    相当的郁闷。


    听到开战,李世民心中欢喜,辽东这边以他为主,他有指挥大战的授权。


    但很快,他就感受到压力。


    因为他得到消息,自己的姐姐李秀宁,竟然亲自带水师出战,前往卑沙城解围,而且行营就放在卑沙城。


    这显然,征战高句丽这场大战,三分之一的战场就被姐姐分走了。


    可心情还没有平复。


    四弟。


    齐王李元吉,竟然调七千精锐,带若干辅兵,打出为新罗王城解围的旗号,借番禺水师协助,准备登陆半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世民有些头疼。


    李元吉,摆明了就去抢功劳的。


    新罗王城还用解围。


    你李元吉就算是孤身一人站在新罗王城的城墙上,百济也不敢派兵马靠近哪怕一步。


    可紧接着,又有新消息。


    番禺水师,冯盎受调北上,程咬金领余杭水师北上。


    好吧,还有辽东可战。


    但,但,但。


    新消息又到了。


    这雷音堂,好,非常好,千里之外传音。


    只是,这音传到长安,又从长安传回来。


    长安有诏令。


    向高句丽宣战,却不急着开战。大唐皇帝御驾亲征,带三万长安精锐,五万洛阳军,三万晋阳军,即日北上。


    李世民想骂娘。


    可又没办法骂。


    亲爹跑来抢活,李世民能怎么样,只能听命,备战,却不得出兵。


    卑沙城外,李秀宁站在船头,此时士兵正在抢滩登陆,占据有利地形,准备安营扎寨,为后续的兵马上岸提供便利。


    唐军主力出战,只一个时辰,就将高句丽兵马击退五里。


    只需要再一次冲锋,就能杀到卑沙城下。


    但,李秀宁却停下了。


    她吩咐所有将士稳住阵角,等水师在沙河那边上岸,给予高句丽这支兵马致命的一击。


    站在船头,李秀宁看了一眼站在另一条船上的谢映登。


    而后吩咐身边的亲兵前去问话。


    喜欢大唐之国舅纵横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国舅纵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