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神仙下凡也难解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


    赵煦带着人,到了庆寿宫中,给两宫问了安。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就立刻和赵煦道喜起来。


    “官家行仁政,朝野称颂,皆言官家乃我朝圣君呢!”太皇太后说着,脸上的笑容,都要压抑不住了


    她是最喜欢这种事情,也最享受这样的气氛的。


    朝野称颂,天下升平。


    何况,朝臣们还连着她也一起吹捧。


    说她与太后,保佑拥护圣君,必是千古楷模,实乃大宋圣母,可与周之太似、太任相比。


    自然,她现在心里就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向太后在旁边,也是笑意盈盈的说着:“见官家如此仁圣,深得人心,本宫总算对得起先帝的托付了!”


    赵煦坐在两宫中间,笑着答道:“这都是太母、母后,平素言传身教之功!”


    两宫听了,无比满意,都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粱惟简来报:“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权知开封府臣京,率人押送汴京义商孙氏所还钱帛金银香料宝物入宫……”


    “乞亲呈账册于御前!”


    太皇太后,于是坐直了身子,道:“传!”


    “唯!”


    ……


    蔡京押着财宝,进入皇宫的事情。


    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可真舍得……”


    “五万多贯呢!”大腹便便的锦衣贵族,站在汴河旁的一个酒楼的阁楼上,望着汴河上的漕船,叹息着也惋惜着。


    “主公……”在他身后,一個矮壮的商贾,小心翼翼的问着:“我们也要还吗?”


    “咱们欠多少?”


    “市易务大概五千贯,官府的白糟钱约莫三千贯,其他还有大概两千贯的商税……”


    贵族听着,摸了摸额头,脸上的肌肉抽搐着。


    “再等等看……”他说道:“看看情况……”


    一万多贯呢!


    桑家瓦子里,那个新一代的李师师的赎身钱,也就三千贯!


    够买三四个李师师了!


    再说了……


    万一有大佬站出来,顶着宫里面压力,硬是不还呢?


    这样,法不责众,这个事情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类似的事情,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而且,当今天子仁圣,欠他一万多贯不还,他也不至于发脾气吧?


    这样想着,这贵族就下定了决心,坚决的吩咐着:“就依我的决定,先等等……看一看……”


    别人要是都去还钱了。


    那他也还。


    像他这样的人,在这个汴京城里,自然是占多数的。


    善财难舍啊!


    ……


    赵煦站在先帝的封桩库前,看着一箱箱的财货,在被吏员清点后,送了进去。


    他看着这些财货,从他身前经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色。


    朕的钱!


    都是朕的钱!


    每一个铜板,都是朕的!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个守财奴。


    因为他很清楚,要用钱的地方,以后很多很多。


    所以,要搞钱,大把大把的搞钱。


    只有封桩库里,存满金银、绢帛、香料、珍宝,他的安全感,才能被填满。


    世上无难事,只怕没有钱!


    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


    石得一站在他身旁,低声汇报着:“大家,臣听说,昨日济阳郡王回府后,就已经勒令其家人,命那范家正店在今日日落之前,还清一切借款、欠税、利息……”


    赵煦微笑着点头:“济阳郡王,朕之舅祖,自然和朕是一条心的!”


    石得一低下头去。


    带着人,在旁边和入内内侍省的人,对着账册的蔡京,也咽了咽口水。


    什么意思?


    不还钱,就和您不是一条心?Μ..cc


    懂了!


    蔡京牢牢的记下来。


    ……


    这一天下午,范升也赶着大车小车,将一箱箱的金银财帛,送到了开封府府衙。


    他自然是学着孙赐的说辞,也表演了一遍。


    蔡京也是连连称赞,夸他是义商。


    然而,在这个下午,也就只有一个范家,主动偿清了全部欠款、商税和利息。


    但,整个汴京城的人,却都伸长了脖子,看向了大内。


    无数耳朵都竖起来,打探着来自大内的消息。


    于是,一些流言,进入了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的耳朵里。


    “官家真是这样说的?”


    驸马都尉王师约,在听完了他家的司阍的报告后,皱起了眉头。


    “确实如此!”司阍说道。


    “一条心……”王师约咀嚼着这句话。


    他有些拿不到准,官家是有感而发?还是意有所指?


    他敲了敲案几,然后问道:“吾家那几个产业,欠了市易务多少钱?”


    “回禀主公,家中从事的,主要是织、编和果子行的买卖……”


    “欠的钱,倒也不多……估计几千贯……”


    王家是皇亲国戚,陈国长公主在的时候,家里的事情,都是公主在主持。


    公主性情温厚,不欲多事,所以只守着王家的祖产,并没有让王家去向利润更高的酒楼业扩张。


    “那就让人清点一下财帛,全还了吧……”


    王师约站起身来,说道:“无论官家的意思是什么……”


    “王家都不可辜负!”


    陈国长公主已经薨逝,王家和皇室的关系和纽带,已经很脆弱了,经不得其他折腾。


    ……


    时间,就在观望中,慢慢过去。


    赵煦在宫中,隔一日去一次经筵,剩下的时间,则只是读书、习字、锻炼身体。


    但在经筵上,他明显的和曹晔开始熟络起来。


    私下里,甚至已经开始拿着曹晔的表字称呼对方了。


    这让曹晔受宠若惊,也叫其他三个伴读,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于是,在孙家、范家还有王家还钱后。


    杨家、刘家还有李家的人,也都乖乖的还了钱。


    但,这其中有区别。


    杨家、刘家,家大业大,选择一口气连本带利,还清了钱。


    但李家就拘谨多了,东拼西凑,也才勉强还掉了本金。


    在这三家的带动下,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还钱。


    当然了,不会有人选择全部还掉。


    最好的,也不过是和李家一样,还掉本金,利息就别想了。


    更多的人,则都只是试探性的还了一部分。


    而且多是积欠的白糟钱。


    蔡京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