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中书侍郎

作品:《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是夜,步协带着一队部曲出城。


    到了城门口,守将见状喝道:“马上宵禁了,将军是何人,为何出城?”


    步协朗声道:“我乃西陵督步协,今日得报,魏军袭扰西陵,军情火急,必须星夜返回西陵。”


    “可有大司马调令?”


    “大司马人在夏口,若是等得调令再出发,岂不坐视西陵失陷?”


    “那便是没有?”守将道,“不得通行!”


    “好。”步协倒不慌,淡定地说道,“那我现在就派人去向全公主讨要调令,尔等静候。”


    闻言,守将一愣。


    身旁的副将附耳道:“将军,这步协乃是全公主的族亲,此番陛下召他入京本想罢免他,正是全公主和左大司马力保他执掌西陵。”


    守将“嘶”了一声,看这样子步氏是全公主的铁杆。


    他可不想因为多管闲事而被免职,真要出了事情,人家是会帮步协,还是帮自己这个无名小卒呢?


    犹豫再三,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放行!”


    ....


    消息传至全公主这里,她甚为恼怒。


    “你是说,朱公主很可能扮作女婢上了步协的车驾?”


    “是的,仆察觉到不对劲,那女婢身上有股酒气,而且我看她的时候,眼神总是躲躲闪闪。”


    “那你可去朱公主房内查看?”


    “这仆哪里敢啊,那些女婢只说朱公主醉了,要休息。”


    “下去。”


    孙鲁班挥了挥手,随即又叫人过来。“步协人在何处?去查。”


    “诺。”


    不多时,还不等调查的人回来,便有人前来禀告:“长公主,西陵督步协声称魏军袭击西陵,连夜出城,说是您授意的。”


    “滚!”


    她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气,“来人,让孙峻来见我。”


    不一会儿,孙峻满身酒气地来到了此处。


    他本以为姑母又寂寞了,一来便是嬉皮笑脸地哄她。


    谁知没说几句,孙鲁班大怒:“步协带着孙小虎跑了!你还在此放荡?”


    孙峻酒一下子就醒了,他晃了晃脑袋,眼神变得狠毒:“我这就去拿他二人回来!”


    “罢了。”孙鲁班却是坐下,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不过是少了一个筹码,现在还不能和步协闹翻。”


    “那姑母的意思是?”


    “去管好你的人。”


    “是。”


    .....


    大江之上。


    几艘小船逆流而上,向西而行。


    孙鲁育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今日一切都太过梦幻,她眨巴着眼,又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生怕这是梦境。


    耳边传来步协的声音。


    “过了洞庭湖我们便要改道去武陵,再由武陵北上返回西陵。”


    “这是何为?”孙鲁育自出生以来从未去过西陵,而且她还是个路痴,就算把地图拿给她看,她也不一定看得明白。


    步协叹息道:“去年魏吴大战,魏人霸占了南郡,控制了大江水道。我西陵军像是一支孤军,被遗忘在了大江上游。”


    “你阿姊只知阴谋诡计,却把军国大事当作儿戏。长此以往下去,西陵迟早被魏国所并。”


    步协看着江面,道:“我步协不愿意介入二孙纷争,只想保得族人太平,此生足矣。”


    孙鲁育的美眸露出担忧之色,“那魏国若是来攻,怎么办?”


    步协久久不语,他其实对未来也充满恐惧,但此刻他只想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


    魏国,洛阳。


    自从夏侯献当了丞相之后,真的很忙。


    每天各式各样的册子都会送到他的案前,尽管大部分小事都会由钟会、杜预等人自行决断,但还是有不少事需要他本人拿主意。


    他现在倒是明白曹操为什么会患有头风,诸葛亮会在晚年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了。


    想想曹爽,历史上这个时候,他应该夜夜笙歌,没事与那些从宫中弄来的先帝嫔妃和民间搜罗的绝色女郎们干个爽呢吧!


    曹爽是真的爽,懂得及时行乐。


    收回思绪,只见杜预此刻已经来到了堂内。


    “明公,王令公(王基)出任荆州后,中书令一职暂缺,这个属下不好擅自决断,还请明公示下。”


    “中书令....”


    夏侯献陷入回忆。


    想当年这中书令可是权极一时啊,先帝为了“政由己出”十分宠幸孙刘二人,以至于巴结他们的人数不胜数。


    若非当年自己拨乱反正,这两个老登现在还活跃着呢。


    不过今日不同往日,中书令就像汉朝时的中常侍,他们的权力几乎来自于皇帝本人,而现在的中书台,没什么人愿意去,基本就是个工具人。


    夏侯献原本打算自领中书令的,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此举太过招摇,就等于把“擅权”二字写在脸上。


    而任用自己的亲信似乎也行不通,首先钟会、杜预等人资历太浅,中书令好歹是个二品大员,骤然提拔上去,恐难服众。


    而孙礼、傅嘏等人,他们在尚书台的担子很重,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心腹去接替他们。


    “尚书台那边什么意思?”夏侯献问杜预。


    杜预道:“卢公和司马公推荐尚书李丰。”


    夏侯献笑了,这两个老人精,他们这是嫌弃李丰吃空饷啊。


    果然,还没等夏侯献开口,杜预便说道:“传闻,这位李尚书怠政,时常称病不来尚书台。”


    “这我自是有所耳闻。”


    夏侯献想了想,李丰此人为人圆滑,当初先帝驾崩,朝堂四位辅政大臣并立。


    他是少有的谁也不站,甚至有人称他是高洁雅士。


    但此人的心思其实不难猜,他一面让儿子迎娶了齐长公主,成了驸马,一面又把女儿嫁给了司马师。


    宗室和世族两面逢源,谁都不得罪。


    “就用他吧。”


    “可是明公,此人...”


    “无碍。”


    “是。”


    夏侯献知道杜预想说什么,他是想说李丰动辄百日不来台阁,耽误了公务该如何是好。


    其实这不必担忧,夏侯献还生怕他勤政呢。


    “元凯,士季的任命已经定下了,不如聊聊你想去何处任职,你们跟了我这么久,该去历练历练了。”


    杜预点点头,但他倒是很好奇这钟会将到何处上任。


    夏侯献似乎看出了杜预的心思,把案前的一份任命状推到他的面前。


    杜预定睛一看。


    【中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