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上门

作品:《重回86:我从整座大山进货

    初五,四月二号,上鹿鸣屯石家门相亲的日子。


    “还睡呢?”


    早上不到五点,赵山就推开西屋的房门喝道。


    “醒着呢爸。”赵江睁开眼,一个鲤鱼打挺翻炕起身。


    昨晚虽然因为有点激动,睡的不踏实,但他现在一点不困。


    赵江抓过放在旁边的衣服裤子,往身上套。


    王桂怕太过张扬,给人印象不踏实,没让赵江穿那件城里买的夹克,选择了新扯布料做的衣裳。


    灰黑色的素净,瞅着很精神。


    赵江洗漱好,上东屋和爸妈、妹妹一起吃早饭。三人也是皆穿新衣,收拾得干干净净,显出对亲家十足的重视。


    今天是赵家一个重要的日子,王桂没啥心思做饭,就整了块大豆腐和蘸酱,炒了个鸡蛋,主食是馒头。


    吃过饭,王桂帮着赵兰梳理头发。赵山则对着小镜子整理衣领子,用热水把不服帖的侧边的头发按下,然后从炕柜里取出那双媳妇从城里给他买的皮鞋,拍了拍,登进脚,站起来扯了扯衣服下摆,走了几步。


    “桂啊,你看我咋样。”赵山说道,边说边转身,去瞅衣服遮好屁股没。


    “没问题。”王桂点点头,下炕拽过赵江,在儿子衣服上拍。


    别说赵江紧张,赵山和王桂也是紧张中夹带着兴奋啊。


    以前是大人们带着他们相亲,转眼间,要带自己儿子相亲了。


    赵山和王桂也是初次为人父母,心情自然平静不了,生怕哪儿没整对礼。


    “哥,你抹点,我整多了。”赵兰喊道。


    赵江走过去,妹妹把手背上多出来的雪花膏匀到他手上。赵江双手搓巴搓巴,抹到脸和脖子上去。


    “哥,我带这个头花行不?会不会太艳了点儿?”赵兰捋着编好的麻花辫子,有些不安地抬眼问哥哥。


    “不艳,行!”赵江笑着说。


    “真的吗?”赵兰嘟囔着,“我还是换这个戴吧。”说罢拿了另一个让王桂给她换上。


    赵江摇摇头,他原以为自己就够兴奋了,结果一家人中倒是他最淡定。


    “烟啥的备好了吧?”赵山问儿子。


    “已经揣上了。”赵江说,翻开兜子,露出里面已经开封的石林烟盒和火柴盒。


    “嗯。”赵山点头,“上人家门了,机灵点。”


    “我知道爸。”赵江说,也不是头次经历了。


    上辈子赵山走后,王桂也不是没领他相亲过。但那些人家话里话外都有种上位者的优越感,真娶进家门,难道还让妈妈和妹妹在自个儿家里看人脸色生活吗?


    赵江气不过,这亲索性不结也罢,带着妈和妹妹转头就走了。


    这世,人还是那么些人,事却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才七点多,赵山在窗边抽烟、踱步,不断低头透过窗子往外柳条帐子瞅。


    王桂坐在炕沿,两手交叠,转头看向窗边,拍了拍赵山,“别转啦!转得我头晕。”


    “我去外边站会儿。”赵山步子一转,索性出了屋,站屋檐下望着外边。


    赵江看着父母和妹妹这样子,不知为何,眼角有些湿润,心里感觉很幸福。


    赵山出了屋,瞅瞅外边道,又瞅瞅狗窝。狗都是会察言观色,狗帮瞧见赵江他们的样子,今日份都特别的乖巧懂事。就连早饭没肉,是苞米面混骨头汤,大花哼哧哼哧地吃都没敢叫唤一声。


    还差五六分钟到八点的时候,院里的狗皆是仰头,没多久便整齐地叫起来。


    媒婆李婶子来了!


    赵山和王桂眼睛一亮,皆是起身,赵兰赶紧把麻花辫子甩到后边,看了看暖水瓶里备好热水没。


    不用爸妈讲,赵江忙走出屋外,一声喝令,狗帮们都不敢叫了。


    “李婶子,来啦。”赵江来到院门,领着媒婆往东屋走。今天是正事,李婶子穿的是旧衣服,但也十分干净精神,还是大红大绿的,显得喜庆。


    赵江闪身,拉开门让李婶子先行。


    进了门,赵山、王桂和赵兰迎过来,笑着寒暄了几句然后上炕说话。


    赵兰为她倒上一杯热茶,是温水和热水混的,能直接入口,“婶,喝茶。”


    “诶。”李婶子喝上一口茶水,眼睛却瞟向炕桌上放着的汽水。


    “大妹子,乐意喝这个不?”王桂瞧见了,也不等她回答,拿起汽水熟练地扯开拉环,里面发出冒汽的声,递到她面前。


    要不是王桂给她开,李婶子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呢。她光听过这玩意儿,没见过。


    李婶子冲王桂一笑,拿起来,尝试地小小地抿了一口,“呀,甜汇汇的呢。”然后又喝上一口。


    “来。”赵山坐在炕沿上,拽出烟来,递给李婶子,给她点燃后再自己抽上。


    李婶子抽着烟,抬头往上瞅。


    她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两张奖状,此时不禁多看了两眼。


    附近十里八乡的,都是她一人保媒,消息灵通,李婶子记性也好,目光从“春猎第一”的奖状上挪下来。


    她转头看房间内,赵家的是老房,里子却不简单。


    院子里拴着八条狗,旁边挂着五六半和机枪管两棵枪,炕柜上面堆着皮张,桌上摆的小淘气和易拉罐汽水。


    李婶子为这么多人拉线,也没被如此招待过啊。


    她拉住王桂的手,笑说:“咱小江这回是又出息了哈。你说这谁家姑娘进了咱的门,不是享福啊?是她修来的福分呐!”


    “姑娘进了咱家的门,那就是一家人了呀!”王桂性子好,从来就不喜欢婆婆刁难媳妇那一套。把人家心里整难受了,那儿子不也难受吗?


    李婶子虽说的是场面话,但王桂听了眉开眼笑:“妹子,为咱家江儿的事儿,辛苦你了哈。”说着手还在李婶子手掌上拍拍。


    “自家孩子的事情,能不上心吗?”李婶子撅着嘴嗔道。


    真要论的话,李婶子和王桂还是出了五服的亲戚,说赵江是自家孩子也没毛病。不过这种亲戚也就在农村算亲戚。


    “为咱小江,我可是在石家说顶了,嘴皮子都说破皮了。”李婶子边说边给王桂看她的嘴唇。


    这也是媒婆的常规操作,向人说明自己多重视上心,费了很多心血,多要些钱。


    王桂和赵山对视一眼,王桂大手一挥,嘴角一扬,颇为豪气地说:“妹子,等江儿婚事成了,看我和你哥咋谢你的!”


    “好呐。”李婶子倒被王桂的气势整的挺开心,“我不担心这个,就是为了孩子的事儿成!”


    一旁的赵山听到,把头一扭轻轻扯了下嘴角,寻思你就惦记这个。然后心里又想着王桂,这娘们儿口气狂的很!


    短暂一瞬,赵山又笑呵呵地把头转过来,说道:“妹子啊,你看看,这上门有啥要注意的不。你再和我们讲讲,我们心里有个数。”


    “是啊妹子。”王桂也应道。


    流程赵家已经打听清楚了,但还是听专业的再说说,保险点没错。


    李婶子一笑,看着中赵山夫妇、赵江兄妹都端正身子,目光炯炯看着她的样子,心里不禁想石慧能进这个家门,遇上这一家子,真是幸福!


    作为媒婆,李婶子也是有自己的职业操守的——她不干那种为了钱,祸害姑娘跳进火坑的事。


    骨头归骨头,肉码肉,她会把方方面面讲清楚。


    除非是女方家真的穷,愿意为了礼钱嫁出去,李婶子不会干涉人家家事。


    但她是心安的,图每天夜里能睡安稳觉。


    所以李婶子作为媒婆的名声挺好,打出了声誉,让其他后来者搭不上这个营生。


    能为赵江、石慧这一对郎才女貌,两家口风都好的牵线,也是李婶子媒婆生涯中的可圈可点。


    “你们放宽心,没有啥特别要注意的,到上门这一步了一般不会出啥岔子。”李婶子先宽慰了他们一番,再接着说道:“我们这边,都是按着老礼来的……”


    然后她就一一地把完整上门定亲的老礼讲了一遍,细到谁先开口说话,谁和谁说话,谁走前边,进屋了一般咋坐,都该干啥,充当啥角色都掰扯明白了。


    不仅讲了要怎么做,还讲了为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什么尴尬的局面,还举了例子,挺有趣的。


    一番话下来,赵山他们不用特意去背,都能记住了。


    “其他的也就没啥了。”李婶子一口气讲完口干舌燥的,拿起汽水喝完尾巴。


    赵江听完也是佩服,媒婆做到这种地步,把门门道道弄清,也是不简单。


    “妹子,我再给你开一罐。”王桂看到李婶子摇了摇易拉罐,忙起身想去拿汽水,被李婶子挡住。


    “不用了,我还是喝茶吧。”李婶子笑着摸了下嗓子眼,“喝汽水涨肚子。”


    “是,这玩意儿图个新鲜。”王桂说。


    “刚才李婶子说的,记住了吗?”赵山拍了下儿子,“有啥不懂的赶紧问。”


    “记住了爸。”赵江说道,“都明白,都明白。”


    “小江瞅着就会来事,不怕。”李婶子笑说。


    和石家约的时间是九点,李婶子看了下墙上的挂钟,已经八点二十多了,便对赵山说道:“大哥啊,咱准备准备走了吧?”


    从福林屯走到鹿鸣屯,差不多就是半个小时步程。


    “不急妹子。”王桂看了眼钟,“咱再坐会儿。你正好歇歇,给我们说那么细呢。”


    “这……”李婶子迟疑了,想着赵家前边挺铺陈,咋没时间观念呢?


    虽说不能太早到,但要是迟到了,石家肯定不高兴啊。


    瞧见李婶子的表情,赵江笑着说:“婶子啊,不着急。我们开车去。”


    “哦!”李婶子恍然大悟,倒是想起来,赵家院门外还停着一辆解放卡车呢。


    开车去定亲,屯里屯外的也是没谁了。


    眼见时间到了八点四十,李婶子和赵山、王桂、赵江和赵兰出了屋,开车去往鹿鸣屯。


    赵江开车,李婶子是今天出力的人坐副驾驶座,赵山、王桂和赵兰坐在车厢里。


    赵江也没开的太快,十来分钟后就到了鹿鸣屯,离着石家几步路的距离把车停好,一行人下车步行。


    隔着一段路,赵江就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柳条帐子旁站着六个人。


    石关明和程雪兰夫妇站中间,他们右手边是闺女石慧和小子石少立。左手边是石关明的弟弟石关睿,再有一人是程雪兰的大姐程雪花。


    今天定亲,按照老礼石家和程家的哥姐也要来陪。他们同样收拾得板板正正,对即将上门的赵家表现得无比重视。


    六个人迎风都站的挺直,老一辈的劲头就是如此精神。就连石少立惯有的背手动作,都被程雪兰硬拽,两手老老实实贴着裤脚线。


    此时两家人虽然都瞧着彼此了,却没人喊话。


    这时就是李婶子发挥了,她脸上带笑,先于中间的赵山上前,喜气洋洋地说道:“石大哥,嫂子,看看我把谁给领来啦?”


    有了这么一句铺垫,石关明才对上赵山,两人伸手紧紧握住。


    “赵兄弟,都挺好的啊?”


    “都挺好的呀。”赵山说,又和程雪兰打招呼、寒暄。


    “咱进屋说吧!”两位明面上的一家之主会面后,李婶子才说道。


    “赵兄弟,走,进屋。”石关明忙侧身伸手。


    “诶,二哥。”赵山笑着应道,和石关明并肩而行,往屋内走。


    赵山叫石关明二哥,并不是他上边还有个大哥。


    而是石关明祖籍是山东的,大哥是武大郎,二哥是武松。这也是老辈规矩,虽说没多少人在意,但赵山还是注意着。


    “弟妹,走。”程雪兰牵着王桂的胳膊,又冲李婶子一笑,三人往院子里走。


    趁着长辈们会面寒暄的功夫,赵江却悄悄地瞅石慧。


    姑娘今天没梳麻花辫子,倒是把头发挽在一块儿绑了个高马尾,露出小耳朵来。


    不知肌肤娇嫩还是搁外边站久了的原因,石慧脸蛋、鼻子和耳朵都泛着红,微微低着头,两手束在前边。


    别冷着了啊……赵江看在眼里,倒是有点心疼了。


    注意到赵江的目光,石慧微微昂起头,在只有两人注意到的情况下撅着下嘴唇笑了下,然后快速地扭过头去。


    赵江不由得会心一笑。


    “赵江,咱也走吧。”听到石关睿亲切的声音,赵江才忙回过神来,跟他一握手,由他引着往里走。


    后边就是程雪花和赵兰说着话,同石慧、石少立四人一起进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