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还没出海,先免一年商税

作品:《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啊这——”


    “三儿,回宫吧,把奏折给烧了!”


    朱元璋知道这孙子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也不和林洛多扯,把腿就走。


    你不放心,爷爷就能放心了?


    大海那多危险啊,当年咱在鄱阳湖和陈友谅水战,差点就死在水里!


    大海比鄱阳湖凶险一百倍不止!


    万一有个意外,爷爷上哪哭去?


    又上哪再去找个这么好的大孙!


    “唉!”


    “咱不去了还不行嘛!”


    林洛立刻服软了。


    “孙儿就在正阳卫待着,绝不乱跑!”


    “白天去宫里陪皇子皇孙读书,下午回来整编卫所的军户,改良作坊……”


    “爷爷,您可千万要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话,一定要开海。”


    “这不仅关系到孙儿投入的巨资能不能回本,还关系着大明国运!”


    “真的?”


    “大孙,你莫不是骗我,这和大明国运有什么关系?”


    “天机不可泄露!”


    林洛一脸神秘。


    朱元璋只当林洛是为了劝自己开海,胡乱编出来的话。


    开海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心中早有了另外的打算。


    “爷爷不会让你造好的船,烂在陆地上。”


    “不过,你不能和这些商人混在一起。”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爷爷怕你沾染了铜臭气,以后没治理不好……正阳卫!”


    朱元璋拐弯抹角的提醒道。


    林洛连连点头,“资本家确实没良心,坏的流脓!”


    “但咱可以用他们赚钱!”


    “咱自己又不能出海,总要找人带着船队去做生意吧?”


    “大明海禁要放松,贸易那是必然的,谁赚银子不是赚?让孙儿的正阳商会跑在前面,起码还能回馈军户,回馈朝廷!”


    “爷爷,您说是吧?”


    “是个屁,朝廷自己做生意赚钱,不比让商人赚去了好?”


    朱元璋又狠狠拍了拍林洛的脑袋。


    银子让大孙赚去了,再多朱元璋都不心疼。


    奸商要来分一杯羹,朱元璋就不乐意了。


    他心里的想法,倒是和林洛一致。


    既然已经造好了船,那就特许林洛先和海外做几笔生意,能赚银子那不亏,反正进了大孙的口袋。


    赚不到钱,或者在海上被倭寇打劫了,那大孙也可以死了那条心。


    只要大孙不出海,能保证自己安全就行。


    林洛一撇嘴,“呵呵!”


    “朝廷要是能把远洋贸易搞起来,大明国库还能缺钱?”


    “大孙,你咋知道大明国库缺钱?”


    “咱瞎蒙的……朝廷现在真的没钱了?”


    “那咱的正阳商会,要大展身手了!”


    林洛让其他老板出银屯粮,可不是无的放矢。


    今年江南地区出现饥荒是可以预见的,若朝廷缺少银两赈灾,正阳商会放粮的义举便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功劳也就越大。


    到时候能争取到的减免税收的条件也就越好!


    “大孙,你囤积粮食,等饥荒之时平价放粮,那是你心怀百姓,其他奸商可指望不上!”


    朱元璋不以为意。


    “每每国难当头,朝廷号召富商捐钱出力,那些该死的家伙就一毛不拔,比杀了他们亲爹还难受!”


    “没有好处,他们当然不愿意出钱了。”


    “啥?还要好处!”


    朱元璋顿时生气。


    “你要像那些昏君一样,买官卖官?”


    “大孙你快别搞什么商会了,造的船烂掉就烂掉!”


    “亏损的银子爷爷想办法给你补,决不能被商人乱七八糟的想法给传染了!”


    “他们捐钱买了官,接下来就会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变本加厉的捞回来!”


    “你千万不可有此等想法!”


    官商勾结,这是已经涉及到了动摇江山的根本问题。


    朱元璋决不能容忍。


    “爷爷,孙儿没说要买官卖官呀!”


    “相反,商人可以用,甚至可以给立过大功,又忠心于大明的商人封个小小的爵位。”


    “但不能让商人当官,以后也要逐渐杜绝官员的直系亲属经商……”


    “咱正阳商会,出钱赈灾不图别的,只为朝廷能给咱免除出海贸易的商税。”


    “当然,这个免除不是永久的。”


    “先来个半年的吧,以后朝廷再制定出具体的政策,不光正阳商会能免税,其他为朝廷出力的商人,都能享受到免税的政策……”


    朱元璋依旧没有当回事儿。


    自古都是商人捐钱买官,给自己脸上贴金,为子孙后代谋福。


    哪个官员的直系亲属,愿意去经商?


    简直丢了八辈子祖宗!


    就算举人的家族,也都是家族的远亲才出来跑腿做生意。


    大孙这是只读了书,做官的经验太少!


    “也别半年了,爷爷现在就给你免了一年的税。”


    “真的?”


    “爷爷说了还能有假?”


    “可爷爷您说的不算,要皇帝答应了才算数呀!”


    “哼,爷爷明天就把朝廷的文书给你送到文华殿!”


    才几个钱啊,正阳商会前面几次出海,能找到海路航线,路上不被海盗枪就算万幸了。


    不经营个几年,别想回本!


    朝廷根本就看不上那点商税。


    瞧你那点出息!


    朱元璋知道大孙打的就是这个主意,直接一口答应。


    林洛大喜过望,还颇有些担心的看了看爷爷。


    相信要不了半年,皇帝就该后悔了。


    指不定还要逼着爷爷来正阳卫,向咱讨要商税!


    至于大明税收的问题,特别是向商人征税的问题,林洛现在还不打算说。


    此时正是正阳卫各个作坊大举扩张,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大明的商税非常之低,低到了令林洛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大明当资本家,简直就是薅朝廷的羊毛啊!


    当然,这也和古代的商业条件有关。


    等朝廷看到正阳商会的船队,几次贸易回来后的利润,自然会正视商税的改革问题。


    届时林洛再好好和爷爷唠叨唠叨,什么是关税,什么是增值税,什么是遗产税……


    这可是一笔大钱!


    远超从农户身上搜刮的那点银子!


    “爷爷,有您这句话,孙儿就放心了!”


    “天也晚了,要不爷爷在正阳卫睡?”


    人逢喜事精神爽,林洛看爷爷,越看越喜欢。


    “明天一早和孙儿一起去宫里,孙儿造了一辆大马车,正好让爷爷试着乘坐下,看看舒不舒服,合不合意?”


    “有啥能改进的地方,孙儿好抓紧时间改进。”


    “以后呀,爷爷一辆,义父一辆,咱们一家人乘着大马车,去各地四处走走,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